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牛津通識課:凱爾特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395144
- 條形碼:9787544395144 ; 978-7-5443-9514-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牛津通識課:凱爾特人 本書特色
◆凱爾特人深刻影響了歐洲文明,滋養了現代文學、電影、音樂,乃至網絡游戲。 ◆《哈利波特》《魔戒》《魔獸世界》等作品都取材于凱爾特文化。 ◆牛津大學出版社自1995年開始出版的系列叢書,堪稱鎮社之寶。 ◆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冊!雅思、托福真題來源,多所世界名校的專業入門讀物。 ◆由各領域聞名世界的專家撰寫,國內專業學者翻譯的通識讀物。 ◆既是專業級,又通俗易懂,毫無閱讀障礙。 ◆翻開本書,三小時讀懂這個深刻影響歐洲文明,卻被遺忘的古老族群。
牛津通識課:凱爾特人 內容簡介
凱爾特人是分布在歐洲西部的古老族群,古羅馬人曾輕蔑地稱它們為“野蠻人”,但正是這群“野蠻人”深刻影響了歐洲的文明進程。如今的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威爾士人以及法國的布列塔尼人,都是凱爾特人的后裔。
凱爾特人是歐洲很早掌握冶鐵技術的族群,他們創造了燦爛的哈爾施塔特文化和拉騰文化,使歐洲從青銅器時代步入鐵器時代。
今天,凱爾特文化煥發了新活力,用古老的神話和傳說滋養了現代文學、電影、音樂,乃至網絡游戲。《哈利?波特》《魔戒》《勇敢的心》《納尼亞傳奇》《海洋之歌》《魔獸世界》等作品都取材于凱爾特文化。
在這本小書中,坎利夫教授將從凱爾特人的起源講起,帶領我們探索凱爾特人的語言、貿易、遷徙和傳統,考察凱爾特人對歐洲文明的影響。
牛津通識課:凱爾特人 目錄
插圖目錄
**章 見仁見智
第二章 地中海世界的視角
第三章 一點史前史:“長時段”理論下的大西洋
第四章 再來一點史前史:中歐的精英
第五章 遷徙的民族
第六章 對話
第七章 講故事
第八章 共享價值觀
第九章 高盧人和羅馬人
第十章 不列顛人和羅馬人
第十一章 插曲:迄今為止的故事
第十二章 連續的線索:凱爾特人的黃昏
第十三章 重塑凱爾特人
第十四章 尋找身份認同
第十五章 每天晚上都有晚會:新的凱爾特熱
第十六章 那么,誰是凱爾特人呢
進一步閱讀書目
牛津通識課:凱爾特人 節選
第二章 (節選) “凱爾特人”(Keltoi)這個詞從何而來?這是希臘人憑空想出來的一個通用術語,用來指代他們所遇到的不同的北方蠻族嗎?(就像“愛斯基摩人”一詞在近代被用來描述環極地地區的民族一樣。)尤利烏斯· 愷撒對此給出了一些解釋。他在公元前 1 世紀中葉關于高盧(法國部分)的著述中,相當刻意地描寫了那里的居民,大概是為了澄清這個事實:“我們稱他們為高盧人,盡管在他們自己的語言中他們被稱為凱爾特人。”兩個世紀后,希臘人帕薩尼亞( Pausanius)強調,“凱爾特人”這個名字比“高盧人”( Galli)要古老得多。其他作家在使用“凱爾特人”( Keltoi 或 Celtae)、“高盧人”和“加拉太人”( Galatae)這些表達時,好像它們之間是可以互換的。 我們從中可以了解到什么呢?*簡單的解釋是,至少在公元前 6 世紀,就已經存在一些自稱凱爾特人的特定民族。在愷撒時代,他們占據著高盧中部,大約在吉倫德河和塞納河之間。“Galli”和“Galatae”這兩個表達可能意味著“陌生人”或“敵人”,更可能是一個通用的名稱,被用來指代北方的蠻族人,其中包括凱爾特人。是否所有的高盧人或加拉太人都認為自己是凱爾特人,我們不得而知。乍一看,古典作家在這些詞語的用法上很馬虎,但在現實中,這可能反映了溫帶歐洲非常不穩定的局勢,不同的部落因為聯盟和相互效忠而合并,采用其中*強者的名字重新命名。在公元前4 世紀,流動性似乎有所增加,包括主要的民眾遷徙(見第五章),來自不同部落的小群體可能合并成更大的群體,并很快再次分裂,致使古典作家混淆他們的種族,甚至連這些種族自己也會搞混。因此,對一些古典作家來說,“凱爾特人”和“高盧人”可能被用作指代不同種族身份的具體術語。在很大程度上,這些術語的使用可能更為寬松,就像今天我們使用的“希臘人”“羅馬人”或“美國人”這樣的表達。 在公元前 4 世紀之前,關于溫帶歐洲凱爾特人的直接認知是有限的,但從那時起,地中海世界有足夠的機會直接觀察他們。一開始,他們是移民、劫掠者和雇傭兵,一些人通過阿爾卑斯山的山口,在波河流域定居下來,并向遠處的意大利發起進攻,其他人則從多瑙河中部跋涉到巴爾干半島、希臘和小亞細亞。后來,羅馬帝國的軍隊擴張到伊比利亞,越過高盧,進入多瑙河中上游流域,羅馬人把凱爾特人當作當地的土著居民來征服和統治。通過這些大部分帶有侵略性的遭遇,地中海世界得以近距離地觀察凱爾特人,并且通常是大量的凱爾特人。這還要求他們創造一個哲學框架,來呈現并理解這些可怕的北方人。 作為野蠻人,凱爾特人當然是不同于“我們”的“他者”,因此要用一種容易理解的方式來描述。這就要強調他們野蠻的一面,即和地中海世界不同的特征和行為。由此出現的是一幅人物漫畫 —— 和所有的人物漫畫一樣,其刻畫出的凱爾特人形象是泛化的、選擇性的、夸張的 —— 但它包含了現實的基礎。 公元前 4 世紀中葉,在柏拉圖所著的《法律篇》中,**次出現了對凱爾特人的好戰本性和酗酒行為的描述。他可能是在希臘大陸上的沖突中,從敘拉古的狄奧尼修斯(Dionysius of Syracuse)的雇傭兵身上觀察到的。然而,雇傭兵并不總是其文化的*佳代表,因此柏拉圖的評論可能是帶有偏見的,但凱爾特人的這兩個特征后來成為反復出現的主題。例如,斯特拉波就非常明確地指出: “整個凱爾特民族都是狂熱的戰士,斗志昂揚,十分好斗,但在其他方面是正直的,并不邪惡。因此,當他們被鼓動起來的時候,就會毫不猶豫地公開集結,準備戰斗。他們臨危不懼,即使除了自己的力量和勇氣之外沒有任何依靠。”(《地理學》,4.4.2)
牛津通識課:凱爾特人 作者簡介
[英] 巴里??坎利夫(Barry Cunliffe) 牛津大學考古研究所歐洲考古學教授,曾任大英博物館理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