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東北革命和抗日根據地貨幣研究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
>
金融煉金術(專業珍藏版)2021專業審訂
-
>
認知世界的經濟學
-
>
全球貨幣進化史
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9697
- 條形碼:9787301319697 ; 978-7-301-31969-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 本書特色
“十四五”規劃開年獻禮之作:講述中國故事 總結中國道路,發展中國理論。
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系統的理論綜述和豐富的歷史資料梳理,回顧了中國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基本歷程,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本書認為,中國特色的五年規劃制度是一種彈性規劃制度,主要通過適應性宏觀計劃和激勵性目標治理,動員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實現國家目標,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本書主要特色:,學術性,從理論角度回答了規劃是什么、為什么需要規劃、如何規劃三個基本問題;第二,跨學科視角,堅持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史學為鑒,從多學科視角探討規劃治理的理論邏輯和經驗;第三,還原歷史事實,通過查閱大量黨史、國史資料,深入回顧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歷史細節,描繪黨領導五年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偉大歷程。
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 目錄
**節 國家治理與規劃制度
一、 從國家治理看國家發展
二、 尋找中國奇跡背后的典型國家治理制度
三、 中國特色的五年規劃制度
四、 世界規劃興衰簡史
第二節 規劃治理的基本邏輯
一、 三個基本理論問題
二、 規劃是什么
三、 為什么需要規劃
四、 如何規劃
第三節 構建中國特色的規劃學理論
一、 構建中國特色規劃學理論的方法論
二、 馬學為體、西學為用
三、 史學為鑒
**章 探索中的五年規劃
**節1953年前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建設的規劃與準備
一、 新國家的宏偉藍圖提出要依靠計劃
二、 為計劃經濟做準備:組建國營經濟、調整工商業、建立計劃管理機制
三、 國民經濟計劃的編制工作在摸索中前進
四、 東北地區計劃經濟的*初實踐
第二節 “一五” 計劃——中國由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重要開端
一、 毛澤東指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是“大仁政”
二、 出訪蘇聯,簽訂協議
三、 全國計劃系統確立“兩下一上”的工作程序
四、 “五年計劃,計劃五年”
五、 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投資舉動
六、 “我國計劃史上的春天”
第三節 經歷大起大落的“二五”計劃
一、 “各方面千軍萬馬,奔騰而來”
二、 周恩來憂心表示,“搞計劃必須實事求是”
三、 “二五”計劃建議提交中共八大
四、 風云突變,國家經濟建設脫離健康發展的軌道
第四節 “二五”計劃后的調整與八字方針/
一、 “不要隱諱我們犯的錯誤,只有抓緊總結,才能及時指導”
二、 “大家按計劃辦事, 不要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三、 “現在是下決心糾正錯誤的時候了”
四、 “現在無論農業或者工業,都需要有一個恢復時期”
第五節 “三五” 計劃——從關注“吃穿用”到以備戰為中心
一、 “吃穿用計劃”
二、 毛澤東考慮“三五”計劃的出發點是準備戰爭
三、 “攀枝花搞不起來,睡不著覺”
四、 按毛澤東的要求,進一步研究“三五”計劃和三線建設問題
五、 三線建設的全面鋪開及“三五”計劃的制定
六、 努力完成“三五”計劃
第六節 “四五” 計劃——“三個突破” 與兩次調整
一、 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標導致“三個突破”
二、 “過去能搞的,現在搞不出來?我對此非常難過”
三、 “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能不搞生產,不能不搞技術”
四、 “四五”計劃歷經曲折*終完成
第七節 經歷偉大歷史轉折的“五五”計劃
一、 經濟受到嚴重沖擊的1976年
二、 粉碎“四人幫”和新的“躍進”計劃的形成
三、 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歷史轉折
四、 “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八字方針提出
第二章 改革中的五年規劃
**節“六五” 計劃——國民經濟迎來又一個快速增長期
一、 鄧小平強調“重點是要抓調整,改革要服從于調整,有利于調整,不能妨礙調整”
二、 “久別重逢”的五年計劃——“六五”計劃向全社會公布
三、 計劃經濟體制迎來重要轉變——中共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
四、 “六五”時期取得重大成就
第二節 “七五”計劃——改革、起伏與發展
一、 “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之后理論繼續突破
二、 “力”的界限在哪里——“七五”計劃在論爭中編制
三、 “七五” 開局過熱, 陳云提醒 “頭腦要清醒些”
四、 治理整頓見成效,“七五”計劃順利完成
第三節 “八五” 計劃——在 “軟著陸” 中實現高速增長
一、 一面治理整頓,一面“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經濟
二、 “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三、 南方談話后,中央調整“八五”計劃
四、 宏觀調控與經濟“軟著陸”
五、 “八五”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執行得*好的五年計劃之一
第四節 “九五” 計劃的完成——“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一、 全新的國內、國際環境使“九五”計劃具備新的特點
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編制的**個五年計劃
三、 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及時調整“九五”計劃
四、 “今年的經濟情況,確實是歷年以來*好的”
第五節 “十五” 計劃——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
一、 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主線
二、 編制“十五”計劃:全民討論、全社會參與
三、 “由于國際國內都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計劃的預期目標要留有余地”
四、 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引擎
第三章 科學制定五年規劃
**節 “十一五”規劃——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 “十一五”規劃編制的時代背景
二、 民主、科學編制“十一五”規劃
三、 “十一五”規劃的指導原則、發展目標
四、 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指標
第二節 “十二五”規劃——科學發展的行動綱領
一、 中國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二、 “十二五”規劃制定的步驟與過程
三、 “十二五”規劃的主要目標
四、 “十二五”時期取得重大成就
第三節 “十三五” 規劃——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 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二、 “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
三、 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景
四、 “十三五”時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第四章 中國式規劃圖譜
**節 四梁八柱
一、 嵌入國家治理的規劃制度
二、 規劃編制和實施流程
三、 “一體兩翼”的運行機制
第二節 演變之路
一、 規劃內容之演變
二、 規劃編制之演變
三、 規劃實施之演變
第三節 歷史經驗
一、 從多個視角提升規劃的科學性
二、 集思廣益式的規劃編制
三、 動員激勵式的規劃實施
第五章 中國式規劃走向未來
**節 挑戰與應對
一、 規劃內容方面
二、 規劃編制方面
三、 規劃實施方面
第二節 走向未來的五年規劃
一、 “十四五”規劃:在新時代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二、 中國式規劃的世界意義與研究展望
附錄 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內容提綱演變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 節選
中國式規劃的世界意義與研究展望
1.中國式規劃的理論意義
中國式規劃的理論和實踐對當前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中國式規劃推進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總框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闡述和豐富這一理論體系的根本來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歷史實踐證明,無論國內外形勢多復雜,面臨的挑戰有多大,強化黨的領導,各項事業就鞏固、發展、進步;削弱黨的領導,各項事業就容易遭受挫折損失。因此,解釋中國偉大奇跡、推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展不能離開對黨的領導的深入研究。規劃作為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既是黨的目標治理的方式,也是黨通過領導力凝聚共識的過程,深入刻畫了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機制,因此對推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來看,五年規劃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五年規劃的正確編制及執行推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向前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常發展推動了五年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因此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年規劃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互動發展中留下的經驗教訓,對推進五年規劃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良性互動以及各自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看,作為一個巨型國家,中國國土面積超過歐洲,人口是歐洲的2.6倍,既有獨特的文化、歷史和政治傳統,也有獨特的政治制度,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制度,更有70年來偉大的社會主義實踐,尤其近70年的規劃探索實踐、歷史演變,這些都需要我們去研究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其次,推進了世界規劃學理論的發展。雖然現代意義上的規劃*早出現在西方國家,但中國近70年的規劃實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發展了西方*初的規劃思想,并結合中國的國情,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規劃制度,形成了規劃理論的重要創新,對世界規劃學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舉例而言,西方國家的大部分規劃,專業性較強,但約束性較差,政府的作用并沒有受到特別的重視,而是更為注重市場主體的作用,因此規劃的實施整體不是很好。而中國式規劃同時發揮了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并同時強調規劃的專業性、戰略性,使得規劃既能得到有效實施,也能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此外,中國式規劃在理念、定位、程序、方法、編制規程、政策保障、大數據等技術使用方面都有獨特的制度和實踐,還形成了層層遞進、銜接互補的規劃體系,這些對規劃學理論體系的發展是一種重要的創新。
*后,擴展了發展經濟學理論的本土視角。1949年以來,中國一步一個腳印,奠定了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實現了“站起來”;1978年以后,中國改革開放,實現了“富起來”;當前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國“強起來”的戰略機遇期。這三個階段許多戰略目標的實現,都與規劃的作用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中國強國富民的道路就是靠一個五年規劃接著一個五年規劃,擼起袖子加油干起來的。因此,以規劃機制來解釋中國發展的邏輯為發展經濟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本土視角,對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2. 中國式規劃的實踐意義
實踐意義方面,中國式規劃對世界各國的發展實踐也有重要的啟示。
首先,要堅持務實主義的發展思路。從指導理念來看,中國的十三個五年規劃體現了“務實主義”的發展思路。許多在中國的投資者和企業都認為,與反復無常的被動民主體制相比,中國政治體制*大的一個優勢是,政府更重視長期發展目標以及大型項目建設,中國的發展模式是一種靈活的、獨特的參考框架,這一框架的核心是務實主義。一個典型的證據是,在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俄羅斯、東歐諸國等全面推行私有化、自由化、市場化的國家,徹底摧毀了原有的計劃體制,包括規劃手段。然而,這造成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的弱化,國內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標都出現了下降!霸诘古K水的時候,把洗澡的嬰兒也倒掉了”,蘇聯和東歐諸國都犯了同樣的錯誤。然而中國并沒有犯這種錯誤,既不僵化保守,也不迷信西方,而是務實地、睿智地進行了兼具主動性和漸進性的調整,保留了規劃這一有效的工具,而且把臟水換成了新鮮的活水(規劃處于不斷演變的過程),成功地留住了寶貴的嬰兒。正因如此,中國是三十多個轉軌國家中少數成功轉型的國家。
其次,要堅持博采眾長的發展路線。從發展演變來看,中國的十三個五年規劃既堅持基于中國自身的治理經驗,又體現了“博采眾長”的發展路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向蘇聯學習,到改革開放后向西方國家學習,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規劃經驗以及各個國家的先進經驗都被中國吸收為編制規劃和制定產業政策的樣板。比如,向日本學習大都市發展的規劃和模式,向德國請教空間和環境規劃,向新加坡、韓國學習人力資源管理和科技規劃,甚至研究了北歐斯堪的納維亞一些小國的社會福利規劃,印度所使用的高深復雜的計劃模型和技術也曾被中國同行反復地考量過。
*后,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發展制度。從本質上來看,中國的十三個五年規劃是“實事求是”的發展制度。一個國家應該采用什么樣的發展制度應該基于本國國情,“華盛頓共識”宣揚的西方模式并不適用于每個國家。而且中國的經驗已經證明,沒有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模式。事實上,中國政府也從來沒有把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當成一個可效仿的模式介紹給其他國家。恰恰相反,中國堅持認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自主制定國家發展戰略。與西方國家對提供發展援助時給受助國強加各種附加條件的做法不同,中國從不設置任何不符合受助國家和地區情況的條件。
3.中國式規劃的研究展望
對中國五年規劃的研究已有很多,*早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一五”計劃編制之時,出于宣傳“一五”計劃的需要,當時關于“一五”計劃的書籍、文章大量涌現,形成了研究“一五”計劃的高潮。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五年規劃沒有得到有效落實,五年規劃的學術研究也同樣受到沖擊,研究成果比較少見。20世紀80年代至今,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五年規劃的制定和實施走上了正軌,國內學術界對五年規劃的研究也迎來了新的高峰,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涌現了大量的著作和期刊論文,既有政策性的思考解讀,又有學術性的理論研究。
一般而言,科學研究的方法分為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兩類,經典的理論體系往往需要同時運用兩類研究方法。規范研究一般是在思辨哲學、先驗哲學的基礎上直接建構一套理論體系(一般是不可證偽的元理論命題),重視價值問題的探討和獲得學術共同體的認同,不關心經驗事實的衡量。實證研究一般是在實證主義哲學的基礎上,基于客觀事實建構一套可證偽的理論體系,重視理論命題的經驗事實證據。進一步來看,實證研究還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種。
從當前的規劃研究來看,規范研究居多,也有一定數量的定性研究,但定量研究還較少,主要原因在于規劃的內涵當前還難以量化,未來可以在這方面展開深入探索。此外,還可以將規劃研究與中國政治體制、黨的領導制度、政府在經濟運行中扮演的角色、國家層面的制度和制度變遷、官員激勵等新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結合起來,拓寬規劃研究的視角。*后,比較經濟史的研究視角對提升規劃的世界意義非常重要,未來還可以基于世界各國的規劃史,以對比研究的視角開展深入研究。我們期待這方面有更多的研究成果涌現。
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 相關資料
我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的偉大變遷,經歷了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波瀾壯闊,目睹了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笆奈濉逼陂g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深刻理解規劃的邏輯。本書兼具學術性和歷史性,對了解規劃、認識規劃、學習規劃有很好的啟發性,因此,我向各位讀者推薦閱讀本書。
——高尚全
著名經濟學家
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
“十四五”規劃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第一個面向高質量發展的五年規劃,也是應對國內外各類風險挑戰的總方略。為此,不僅要總結“十三五”及歷次五年規劃的經驗,還應當理解發展規劃的理論基礎。這既是本書作者深刻探討的主要內容,也是奉行“知成一體”的新結構經濟學著力研究的重大課題。
——林毅夫
國家“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
一部規劃史,一定意義上也是一部共和國發展史。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已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本書對我國的中長期規劃勾畫了一個輪廓,內容較為系統,對理解中長期規劃頗有幫助,值得一讀。
——楊偉民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原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
本書深刻勾勒了新中國經濟發展藍圖的制定過程,展示了新一代學者的視野、眼光和學術能力。
——韓毓海
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
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 作者簡介
尹俊,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博士后,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曾在國家開發銀行規劃局從事規劃工作多年。在《管理世界》等權威刊物發表文章40余篇,出版《中國新型城鎮化之路》《經濟低碳化》等著作多部。著作和論文獲得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人文社會科學)普及讀物獎、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年度大眾好書獎、鳳凰年度好書獎、首屆李占祥管理哲學優秀論文獎、首屆新結構經濟學全國案例大賽優秀論文獎等。 徐嘉,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助理研究員,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已出版《圖說長征(紅二方面軍卷)》《陳覺和趙云霄》《大革命時期的紀律故事》《蘇區的紀律故事》《長征中的紀律故事》《抗戰時期的紀律故事》《解放戰爭時期的紀律故事》等著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