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超值優惠券
¥50
滿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場圖書通用(淘書團除外)

不再提示
關閉
圖書盲袋,以書為“藥”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文心雕草

作者:馬俊江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22-05-01
開本: 32開 頁數: 444
本類榜單:文學銷量榜
中 圖 價:¥29.3(4.2折) 定價  ¥69.8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本書正在團購: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文心雕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0047
  • 條形碼:9787559650047 ; 978-7-5596-5004-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心雕草 本書特色

作者浸淫在書里書外的草木世界里八年,爬梳剔抉上下求索,給讀者帶來一個個豐富有趣的草木故事。這是我們祖先和草木的親密生活,也是我們的草木記憶。 1、作者浸淫在書里書外的草木世界里八年,爬梳剔抉上下求索,給讀者帶來一個個豐富有趣的草木故事;2、我們的祖先和草木在日常里的關系;3、草木和我們當下的日常中的關系。 作者用淵博的知識和溫潤細膩之筆為讀者描述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草木和它們的故事。草木不僅僅是草木,我們生命之所以豐潤多姿,從來就和這些草木相關。

文心雕草 內容簡介

作者生長于北地,大學畢業后到了江南小城金華教書,江南生長的草木,在作者看來處處是生命的奇跡,從此開始認真觀察草木,開始認真書寫草木。這些草木不僅僅屬于自然,是自然之物,它們生長在大地上,也生長在人類文化史里。漫長的歲月中,一棵草和人建立起了情感聯系,一棵樹也經歷著人世變遷。作者在《詩經》、藥典和農書里上下求索尋找資料,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給讀者講述草木在人世的經歷和故事。而這些故事不僅只是故事,故事里有的是我們祖先曾有的生活。那種生活和草木有關,也和一種美好的生命方式有關。

文心雕草 目錄

序:《文心雕草》題解及其他 **輯 文與心


1 水流花在說水仙

2 野花二月藍

3 采采卷耳:江南春草鵝腸菜

4 南有嘉木——精英與民間視野中的香樟樹

5 清明的鼠麴草

6 野艷大桃花

7 《駱駝草》和駱駝刺

8 人間凌霄花及其是是非非

9 菱:水里的東西和水上的歌

10 黃昏的合歡是棵愛情樹

11 馬蘭開花二十一

12 朝開暮落的木槿花

13《花鏡》和木芙蓉故事

14 欒樹的詩意及其知識考古學

15 苦是一顆草

16 茉莉花的故鄉以及它和女人的事兒

17 紫茉莉的名字和故事

18 剪一枝枸骨插在冬天的瓶子

19 銀杏樹下的弦歌

20 有花有果有狗叫的枸杞

21 辟邪去垢的無患子

22 茅草時代的草和愛情

23 梅的食譜、花譜和清事

24 行走的蠟梅

25 楊柳依依

26 采薇采薇

27 可愛春在一槐樹


第二輯 學與文


28 梧桐生矣

29 海金沙和蕨

30 梔子曾是解暑花

31 菁華原是韭菜花

32 萱草的別名和它的伴兒

33 籬笆處處碧牽牛

34 舜帝是棵打碗花

35 “惡木”構樹

36 葵菜、葵花與葵果的變遷

37 青青水中蒲

38 “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楓”和“江”

39 仙人掌古今談(兩則)

40 桂之樹:從桂木到桂花

41 “莫”是一棵酸草

42 蓼:辛菜、蓼蟲和蓼花

43 “龍” 是水邊紅蓼花

44 蘭若的“若”是香草

45 艾草的節日

46 荏苒的“荏”和蘇醒的“蘇”

47 稂莠、幾棵草與幾個字

48 “飛蓬”怎么飛

49 茨:蒺藜沙上看花

50 藜:”故鄉“的野菜

51 姜和薑:從祖先的姓說到一塊美味的草根


附錄

1《草木紀歷》小引

2 四季之慕

3 參考書目


展開全部

文心雕草 節選

《文心雕草》 題解及其他 清代浙江人陳淏子寫過一本園藝學名作,叫《花鏡》,魯迅喜歡這本草木書,我也喜歡。陳淏子不僅文章寫得好,其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也讓后世的讀書人追懷。《花鏡·自序》開篇**句寫道:“余生無所好,惟嗜書與花。”讀書養花,別無他求,也真稱得上被今人說濫卻依舊遙不可及的“詩意棲居”。 八年前,我從北方來到金華這座江南小城教書。教書的人愛書沒什么可說的,書中日月也沒有南北差異。但江南草木,卻真讓我這北人感到震撼。來到小城的**年,正逢江南多年不見的大雪。北方的雪曾震撼了金華的詩人艾青,才有了名作《北方》和《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而江南大雪中,茶花盛開,白雪紅花,真真讓我這北人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興奮不已。南人習以為常的草木,在北人看來,卻處處是生命奇跡。古人講“原本山川,極命草木”,我這校園里的教書匠難以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探究山川本源,但辨識草木尚有可為。于是背上相機,流連大地草木,低頭看草抬頭看樹;回到書房,浸淫古今先賢草木書:從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讀到周作人的《雨天的書》、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書桌上下,藥書、農書、園藝書、草木典、群芳譜、桐譜梅譜、筆記雜錄、大書小書皆草木蔥蘢,草木光陰,生命溫潤而熱情,一晃就是八年。 2017年,將一些零碎的草木文字結集,出了本日歷小書,名叫《草木紀歷》。“紀歷”兩個字取自詩人卞之琳的詩集《雕蟲紀歷》,詩人用詩歌紀念生命所歷,我則用草木紀念自己經歷的生命種種。雖然白話文的祖師爺胡適先生反對用典,但我還是喜歡用這種方式向文化先賢致敬。也因此,《金華日報》的章果果女史約我寫點草木文字的時候,我說古人“文心雕龍”,我且“文心雕草”。名目源自古人,但我自有我的說法。 “雕龍”為大道,“雕蟲”是小技,我不問大和小,也不問龍與蟲,只管“雕草”。我說的“草”不是“現代科學”分類中草本植物的草,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草:前者的“草”只指草本植物,后者的“草”可以指一切植物。古人說本草,今人說草藥,都不是單單指草。魯迅的“百草園”里不僅有草,還有“高大的皂莢樹”。可巧,寫這篇開場白的時候,收到四川朋友寄來的竹葉青茶。茶當然采自南方的茶樹,但茶字是個“草字頭”。這樣帶“草字頭”的樹還有不少,因為在造字的古人那里,天下植物,可以一言蔽之曰“草”。至于沿用“雕”,是因為雕龍也好,雕蟲也罷,都是一個精雕細琢,其精神是認真。我說雕草,也是希望能學習先賢,認真面對一棵草,認真去寫一棵樹。 草木世界大,進入方式也有諸多不同:醫家看藥用,美食家看食用,裝修居室的人買幾盆做裝飾之用,也關心是否有吸甲醛之用。有用無用,我無所用心,只欣賞草木之美。一個“美”字說來寫來都簡單,但真要落到實處也實在不易。五六十年代周作人談及改革北大的蔡元培時還說,“他的大主張是‘美育代宗教’,但這沒有多大成功。”現代中國一百年,現代教育一百年,美育這個“大主張”至今依然不被重視,還是不成功,這也是造就現在那么多丑人丑事被捧成網紅、明星,供人娛樂審丑的原因吧。當然,也不是沒有教育家做美育這件事。民國時候,安徽二師校長胡晉接先生要求學生假期采集本地植物,并辨識其名。先生跟學生解釋說,其目的不在“識乎物名”,而是期待“美感端賴養成”。我能做也愿意做的,也就是追隨這些先賢,說說草木之美。也因此,每有讀者說我在微博所寫草木文字很美的時候,我都回答:我只是想在世間多栽幾棵美麗的草美麗的樹而已。 養花栽草寫文章都須用心,否則,花草養不好,文章寫不好。所以,劉勰以《文心雕龍》命名自己的著作,將“文心”詮釋為“為文之用心”。我的“文心雕草”固然也含有這種意思,但我借來“文心”卻也“別有用心”,更愿意將其分開解釋:文是文化,心是情感。情感容易解釋,沒有深情,魯迅寫不出百草園里動人的草和感人的樹。再美的草木花開,如果無視地走過,沒有打動過我們的心,它就和我們的生命無關。 情感并非自然生成,而是由文化來滋養。如果魯迅叫不出一棵草一棵樹的名字,怎么會有生動的百草園?俄羅斯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說,每一個知識都是充滿詩意的。這句話可以反過來說,詩意也少不了知識。我們總是嘲笑孔乙己熱衷于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殊不知,沒有這些看似迂腐的知識,何來文化? 草也好木也罷,它們不僅僅屬于自然,是自然之物,它們生長在大地上,也生長在人類文化史里。漫長的歲月中,一棵草和人建立起了情感聯系,一棵樹也經歷著人世變遷。進入人類視野的草木,會生出意義,成為“文化符號”。用聞一多先生《匡齋尺牘》里的話說來就是:“一種植物,也是一種品性,一個allegory。”萱草又名忘憂草,古人曾栽植萱草用來解憂消愁;“白楊多悲風”,一棵樹上也有人的悲傷;“楊柳依依”,是中國人的鄉愁;情人別離送芍藥,因此芍藥也稱將離,一朵花成了惜別的深情和悵惘;夫妻吵架,枕下放上一簇合歡花,因為他們相信,這花可以讓怨憤煙消云散,讓溫情依舊,讓歡愛永恒;曾經只是樵夫進山砍回當柴燒的牡丹,卻在歷史中悄然變成了“富貴”的象征,變成了“國色”;今人喜歡含羞草,可它初到中國時卻只是讓人恐懼,被視為妖草;梅樹*初走進人間庭院,是一棵果樹,是“青梅竹馬”的樹,人間滄海桑田,梅樹也跟著變,變成了梅蘭竹菊中的君子之花,讓人踏雪尋它…… 李時珍“漁獵群書”寫《本草綱目》,自視寫出的不僅是一本藥書,而是追求“格物之學”,探究萬物本源。我雖不才,也希望能追慕先賢,“上窮碧落下黃泉,東翻西翻找材料”,寫寫我們身邊的草和樹。大了說,寫點草木人文史;小了說,給讀者講點草木在人世的經歷和故事。而故事也不僅是故事,故事里是我們祖先的生活。那種生活和草木有關,和一種美好的生命方式有關。 **輯 文與心 1 . 水流花在說水仙 我住的地方離花市不遠,沒事兒就去那里看看。但臨近新年時候,即便經過,除非是黃昏,也很少進去。因為白日里車水馬龍,花市熱鬧得一如門庭若市的“市”。雖不進去,但我也不走開,就站在門口看,看看出來的人們懷里抱的什么花,手里提的什么草。帶幾盆花回家裝飾春節廳堂是舊俗,古稱歲朝清供(歲朝就是一年之始的大年初一)。汪曾祺寫過這個題目,說:“‘歲朝清供’是中國畫家愛畫的畫題。明清以后畫這個題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畫過不少幅。畫里畫的、實際生活里供的,無非是這幾樣:天竹果、蠟梅花、水仙。有時為了填補空白,畫里加兩個香櫞。”我居住的這個江南小城,冬天結串串紅果的南天竹、香氣四溢的蠟梅花都是常見的植物,香櫞的變種佛手更是小城特產。只有水仙,多來自福建。 俗語說“人挪活樹挪死”,死活姑且不論,但草木和人一樣,確實都在歷史中“挪”著,遷徙不定:祖籍固定,家鄉在變。關于故鄉,周作人說得很達觀:“我的故鄉不止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這樣的說法在很多人看來實在是不近人情,因為中國人的故鄉觀念實在是重,重到離譜的地步—別說人的故鄉,就是一棵草一棵樹的故鄉也不能等閑視之,會爭論不休。比如,水仙的故鄉到底在哪里。 古時的《漳浦縣志》記載:“水仙土產者亦能著花,然自江南來者特盛。” 也就是說,現在的水仙之鄉在福建,但福建的水仙卻是自江南遷來。明代的《群芳譜》曾說過:“水仙花,江南處處有之。”事實也是,無論宋元,還是明清,詩歌里的水仙都在江南開花,散溢清香。 當然,江南并非就是水仙唯一的家鄉。宋代的《南陽詩注》說,“水仙本生武當山谷間” 。這里又牽涉到了水仙的國籍之爭,有人以此為據,說水仙的祖國就是中國。漳州文聯編過一本《水仙花志》,關于水仙產地,說得有點火氣:“中國水仙,絕非原產西洋。”堅持認為中國水仙本是“洋花”的,也有證據:中國*早記錄水仙的文獻是唐代的《酉陽雜俎》,書中說“祗出拂林國”。 李時珍據其描述,一錘定音,說祗應該就是水仙。美國學者勞費爾在《中國伊朗編》里又給出了語言學上的證據:祗是古波斯語nargi的音譯,nargi即水仙。拂林國是中國對東羅馬帝國的舊稱,而東羅馬帝國曾五次派人出使大唐。有人猜測,水仙就是那時被帶到長安的。而唐代的另一本書《北戶錄》**次出現水仙花的名字時,正是一位老外把它遞到了國人手里:晚唐詩人孫光憲在荊州做官時,有波斯人送他幾棵水仙花! 武當山谷間的水仙也好,漂洋過海而來的水仙也好,水仙就是水仙。花朵在大地上盛開,并走進人世,我們欣賞它的美就是了。它的家在哪里,東方也好,西方也好,有什么關系呢?與其為此大動肝火,爭論不休,還不如好好看看花開,聽聽花朵背后或有趣或動人的故事。 唐代以前的中國歷史沒有水仙的芳蹤,也沒有水仙故事,它被人欣賞是宋以后才有的事。文化史里的**朵水仙花開在希臘神話里:在西方,水仙的名字是神話里一個英俊的少年—納西索斯(Narcissus)。納西索斯愛上了自己在水里的倒影,也死在了水邊草地上。他的姐妹們悲痛不已,但“她們沒有找著尸首,卻找到了一朵花,花心是黃的,周圍有白色的花瓣”。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中這樣寫,寫得真好。 古希臘神話的水仙故事讓我想起了中國水仙的得名。錢鍾書有句名言:“東海西海,心理攸同。”東方與西方,給一棵草命名,有時也有著“攸同”的文化心理吧。在西方,水仙花的名字得自死在水里的少年;中國的水仙花,其實也和水里死去的人有關。包括李時珍在內,中國的草木先賢們解釋水仙的名字時都只說了一半—水仙喜水。至于為何是“仙”,皆避而不談。宋人黃庭堅的水仙詩則將民間水仙信仰和水仙花拉到了一起:“錢塘昔聞水仙廟,荊州今見水仙花。”(《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水仙廟里供的當然是水中神仙,但水仙是誰?答:屈原、洛神、湘君和湘夫人、伍子胥、李白……這些水里死去的先賢和美人,都是民間信仰的水仙。過去也有人講,水仙初名水鮮,因為它得水才生新葉,開鮮花。因民間生出“水仙信仰”,于是“水鮮”變為“水仙”。于是詩人只要歌詠水仙花就少不了聯系到屈原、洛神、湘君和湘夫人這些“水仙”。 一千多年過去,奧維德寫的白花黃心的單瓣水仙被叫作了中國水仙。而且中國人在它的花心上看見了一只酒杯,于是給它取了一個俗名:金盞銀臺。另一種重瓣無黃心的水仙,則被叫作了玉玲瓏。現在花市上常見的黃花黃心、黃花紅心和白花紅心的,則名之為洋水仙。宋代楊萬里寫水仙花的詩,頭一句就是“生來體弱不禁風”(《三花斛三首右水仙》)。比起高大健壯的洋水仙,中國水仙確實有點纖弱。我養的一棵洋水仙,花季過后,隨便扔在角落里,但每年秋冬又會冒出葉、開出花來,從一棵變成了一叢。而中國水仙,一個種球孕育三年,只為一季花期。而一季花期也就是它的一世—花謝后,水仙就被棄若敝屣了。“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只是林黛玉悲傷的歌吟。 但中國人愛水仙,首先就是因為它的“質本潔”,至少*初是這樣。 王象晉在《群芳譜》中說,杭州錢塘江邊,有園丁種植大片的水仙。明代另一本書《長物志》說*好的水仙要盆栽,置之幾案;次一點的,栽在松竹之下,或者梅花奇石之間,這樣才雅。江邊成片的水仙在大地上盛開,那種燦爛的風景估計見過的人不多;居于都市的現代人生活空間狹仄,估計也沒什么人能在松竹梅下或者園內籬邊栽植水仙,賞其雅致。常見的水仙,還是盆養水培。 盆養水培水仙始于宋人。宋人賞花輕濃艷重素雅,并且開始玩兒石頭,養石菖蒲這種本來不起眼的小草就與此種審美風氣有關。發現水仙之美,也是這樣:水仙綠葉白花黃心,形態素雅。和石菖蒲一樣,一缽清水幾塊石子即可養殖。如果真能“穿越”,走進宋人書房,應該不難見到一叢鮮綠石菖蒲,幾朵冰清玉潔水仙花,同時清供于幾案之上。楊萬里有首詩,題名即為“添盆中石菖蒲水仙花水”。 水仙被文人所喜,也就常清供于書齋。在書齋里待久了,水仙也成了有文化氣的花,被稱為雅客。宋代《內觀日疏》里有一則水仙故事,說有一個女人,在十一月一個寒夜,夢里看見一顆星星墜落,變為水仙花。花香襲來,女人不由摘了一朵。摘就摘吧,女人還把花給吃了。當然,這是夢。可是夢醒后,女人懷孕了,生了一個女孩。女孩長大后成了才女。所以,以后人們也叫水仙女史花。女史就是有文化的女子,而水仙花被看作了女文曲星下凡。 “定州紅花瓷,塊石藝靈苗”(許開《水仙花》),宋人盆養水仙的方法一直流傳到現在。都是盆養,但古今有諸多不同。現在,做什么事都可一言蔽之曰:玩。古人也玩,是雅玩。一說雅,當然就不能隨意。就說盆養水仙吧,不說用什么水、什么石,供于什么樣的幾案上,哪怕一個盆,也得百般講究。許開“定州紅花瓷”中養水仙是一境;清人陳其年“小小哥窯涼似雪,插一瓶煙,不辨花和葉”(《蝶戀花·詠水仙花》),哥窯花瓶插幾株水仙是另一境。現代文學家、園藝學家周瘦鵑《一盞清泉養水仙》中講水仙盆*為細致:“水仙*宜盆養,盆有陶質的,瓷質的,石質的,磚質的,或圓形,或方形,或橢圓形,或長方形,或不等邊形;我卻偏愛不等邊形的石盆,以為*是古雅,恰與高潔冷艷的水仙相稱。” 一盆清水無污泥,一叢綠葉清翠如洗,幾支白花如冰雪,纖塵不染,水仙當真是超凡潔凈的花。**個給水仙寫詩的是宋人陳摶,贊的就是它“雖墮塵埃不染埃”(《詠水仙花》)的美。現代小說家廢名在其名著《橋》中,也寫到水仙:“琴子過橋,看水,淺水澄沙可以放到幾上似的,因為她想起家里的一盤水仙花。”淺水不是淺,是清澈透明,澄沙不是泥,是潔凈如洗,都是一個干凈。橋下干凈的河水,讓純潔少女的想象落到了家中明凈的幾案上,一叢水仙于凈水中靜靜盛開。雖是小說,但比詩還詩,把水仙寫得清澈空靈,了無塵埃,甚至可以說有仙氣無人間煙火氣,也真配得上“水仙”的“仙”。這樣干凈的水仙,才配得上“清供”的“清”。一千五百年前的中國字典《玉篇》對“清”的解釋是:“澄也,潔也。” “其花瑩韻,其香清”,宋代《洛陽花木記》對水仙之美的概括真好。清供的水仙之“清”,除了花與水的清潔之外,還有一個花香的清幽。中國有國色天香的說法,國色是牡丹,國香是幽蘭。聞到水仙清香的宋人有點兒為它沒能評上國香抱不平:“可惜國香天不管,隨緣流落小民家。”(《次韻中玉水仙花》)其實,寫這句詩的黃庭堅忘了,關于蘭花為國香的說法,流傳*廣的說法正是出自他的筆下。他在《書幽芳亭》中慷慨陳言:“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當然,后世稱頌蘭花為國香,都是沿襲孔夫子之說。夫子在幽谷遇幽蘭,喟嘆曰:“蘭當為王者香。” 孔夫子的話,后人誰敢改?但喜歡水仙花香的古人也真是花癡得可愛,對此耿耿于懷,不肯善罷甘休,于是有了一個花間傳奇。唐代的《集異記》記載,薛小時候讀書,看見窗外庭院有白衣女子,悵然若失地自言自語,說夫君游學,難以相見。一邊說一邊吟起傷感的詩歌,并且從袖中掏出一張蘭花圖。看著蘭花,那女子微笑又落淚。聽見窗內有聲,女子消失于水仙花叢中。女子剛走,蘭花里出來一個男子,開始訴說對娘子的思念,也歌詩兩首,然后消失于蘭花叢中。自此,世間傳頌水仙和蘭花為夫婦花;自此,薛下筆成文如有神助。水仙錯失國香的虛名,但得了世間好姻緣,還讓讀書人文采斐然,這樣的好故事,也只有花癡想得出,書癡寫得出。 水仙也真是幸運,別的花形單影只,獨它花好月圓,有花癡給它配了蘭花美眷。而且,不僅有花中眷侶,它還有兄有弟呢。黃庭堅有句水仙詩流傳很廣:“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山礬本是江南山野灌木,春開白花,花香悠遠:“玉花小朵是山礬,香殺行人只欲顛”(《萬安出郭早行》),楊萬里在詩里這樣夸贊山礬花香。民間稱山礬為鄭花,黃庭堅嫌這個名字太俗,將其命名為山礬,流傳至今,成了學名。黃庭堅也算是愛水仙的鐵粉花癡了,不僅給水仙寫了許多詩,還代它尋親,找到了也開香花的兄和弟。但要說水仙的頭號花癡,應該是李漁。就像說梅花,應該說到林逋一樣,說水仙,就應該說到李漁。 《閑情偶寄》中有篇《水仙》,通篇都是李漁對水仙熱情洋溢的表白。要是翻譯成白話,結尾不加個表感嘆的“啊”字都不行。開篇就是一句:“水仙花,你是我的命根子啊。”50歲以后,李漁安家南京:“我不是安家南京,是安家在水仙之鄉啊!南京有全國*好的水仙啊!”對李漁來講,食物可以沒有,但水仙花不能沒有。窮書生李漁到了年底又是一文不名,衣服都送進了當鋪,實在買不起水仙了。家里人勸他,今年就算了吧。惹得李漁大叫:“你想要我的命嗎?我可以少活一年,但不能一年沒有水仙花啊!沒有水仙,我到南京來干嗎啊!”文章有文人常見的夸大其詞,但對一朵花抒發熱愛之情的人,真是可愛。沒有這樣的花癡,花朵應該是寂寞的。 西方寫水仙的詩人和花癡同樣多,中國人比較熟悉的應該是法國詩人瓦雷里。20歲,詩人以《水仙辭》成名;三十年后,瓦雷里給這棵開花的草又寫了三百行的長詩《水仙斷片》。50歲的詩人,在紙上這樣深情地寫下**行:“你終于閃耀著了么,我旅途的終點!”詩人寫得真好,梁宗岱翻譯得也真好—走路的人,在一叢閃光的水仙花前停下,欣喜地說,我可以不走了。

文心雕草 作者簡介

馬俊江,文學博士,學者。七十年代北方的鄉下孩子,八十年代中等師范學校的文藝青年,九十年代的高中英語老師,二十一世紀北京大學博士畢業,人在江南,做大學老師,教中國文學。貧困鄉村過多的親人之愛、北方平原闊野的草木蟲魚、偶然得到的一小箱連環畫,是童年記憶,也是生命根基,讓他對天地萬物與人類文化保有永恒的憧憬與熱愛。人生軌跡不過是從鄉村到城市,從北方到江南,但那點憧憬與熱愛帶來的是精神地理的變動不居:從英語到中文、從文學到草木蟲魚,從現代到古典……雖被認為是不務正業,但卻篤信這是讀書人本分。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