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它們:水怪時代
-
>
尋找中國龍立體書
-
>
非遺里的中國(全3冊)一千年國粹 匠心巧思 薪火相伴
-
>
郁金香①+②(全10冊)
-
>
數學簡史
-
>
汴京的一天
-
>
地圖上的地理故事-長城
聰明的閱讀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8536
- 條形碼:9787521748536 ; 978-7-5217-4853-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聰明的閱讀者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陽志平開智社群用戶、知識星球社群等核心粉絲 高中生、大學生等,有提升學習力需求的 初高中學生家長 終1. 巴菲特曾說:“閱讀改變了我的一生。”比爾·蓋茨、俞敏洪、雷軍、潘石屹等都是從閱讀中大大受益之人。閱讀也更是改變普通人改變人生的路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中快速提升閱讀力?
2. 一本書講透閱讀,一站式解決閱讀三大痛點:何為讀、如何讀、讀什么。掌握閱讀時大腦的生理機制、認知機制和學習機制,一套創新閱讀方法論“系統閱讀法”:文本細讀+抽樣閱讀+結構閱讀+主題閱讀+卡片大法等,快速提升閱讀理解力。
3. 20余年從業認知科學研究與教育實踐的學者、企業家,也是一個藏書數萬的老書蟲,創建的書單被成千上萬讀者收藏,知識面深廣,給你大開眼界的閱讀科學與技法。
4. 讀聰明書,做聰明人。路金波、脫不花、吳魯加、魏坤琳、趙昱鯤、陳楸帆、郝景芳推薦的系統閱讀法。無論是有閱讀剛需的學生,還是想要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終身學習者,或是想要培養孩子良好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家長,這本書都將帶來極大的啟發和指導。
5. 一生受用的大書單,建立知識脈絡和高階思維方法。21世紀升級心智的通識千書帶你建立100多個學科的知識脈絡,認識100學科中的關鍵人物,走向智者世界。
聰明的閱讀者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講透閱讀方法論的書,全書重點解決“何為讀”“如何讀”和“讀什么”三大難題。
何為讀?——你需要知道那些閱讀背后的科學原理。這就是全書**篇介紹的“閱讀的系統模型”。
如何讀?——你可以師法前沿科學研究與智者實踐,這就是全書第二篇介紹的“系統閱讀法”,具體包括“文本細讀”、“抽樣閱讀”、“結構閱讀”、“主題閱讀”,以及“卡片大法”等。
讀什么?——你可以讀力作、杰作、神作,以及在人類文明歷史上的基本書,這就是全書第三篇介紹的“系統選書法”與“通識千書”。
全書文筆優美,金句迭出,同時思想深刻,見解獨特。無論你是有閱讀剛需的學生,還是想要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終身學習者,或是想要培養孩子良好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家長,這本書都將給你極大的啟發和指導。
聰明的閱讀者 目錄
自序 世界何窄,方冊何寬 | IX
**篇 閱讀的科學:何為讀
**章 成為聰明的閱讀者
閱讀的迷思 | 4
何為讀?閱讀者、文本與情境 | 7
如何讀?系統閱讀法 | 10
讀什么?系統選書法與通識千書 | 11
全書結構 | 12
建設你的閱讀系統 | 13
小結 | 15
第二章 當你閱讀時,大腦發生了什么
閱讀的生理機制 | 16
閱讀的認知機制 | 22
閱讀的學習機制 | 28
閱讀的三重奏 | 33
小結 | 34
第三章 信息、敘事與美感
人類的三大文本 | 35
大腦處理文本的三種機制 | 38
從文本到文體 | 41
一種新的圖書分類體系 | 45
超越文本:追尋真善美 | 59
小結 | 60
第二篇 閱讀的技法:如何讀
第四章 文本細讀:閱讀基本功
為什么要重視作者自己的文本? | 63
文本細讀:與作者對話 | 64
文本細讀的具體技法 | 69
文本細讀的進階思考 | 88
小結 | 90
第五章 抽樣閱讀:科學跳讀
一輩子能讀多少本書? | 91
抽樣閱讀:帶著假設去讀 | 93
抽樣閱讀的具體技法 | 96
抽樣閱讀的進階思考 | 109
小結 | 111
第六章 結構閱讀:掌握作者的認知方式
為什么你讀書抓不住重點? | 113
結構閱讀:像智者一樣思考 | 115
結構閱讀的具體技法 | 130
結構閱讀的進階思考 | 140
小結 | 143
第七章 主題閱讀:不只讀一本書
為什么不要只讀一本書? | 144
主題閱讀:從一本書到一批書 | 147
主題閱讀的具體技法 | 150
主題閱讀的進階思考 | 157
小結 | 158
第八章 卡片大法:像智者一樣寫筆記
人人愛卡片 | 159
卡片大法:符合人類大腦工作規律的筆記法 | 162
卡片大法的具體技法 | 163
將讀書卡片整理為書評 | 192
卡片大法的進階思考 | 195
小結 | 197
第九章 綜合應用:閱讀不同類型的圖書
如何讀大眾科普 | 199
如何讀學術專著 | 201
如何讀教科書 | 205
從獲取信息到提升品味 | 213
如何讀小說 | 215
如何讀傳記 | 218
如何讀詩集 | 219
閱讀的平衡 | 222
小結 | 226
第三篇 閱讀的選擇:讀什么
第十章 如何選書
選書的錯誤 | 229
系統選書法 | 230
從哪兒選書 | 246
如何編制一份好書單 | 268
小結 | 271
第十一章 通識千書:智者的代表作
寫在前面 | 273
元典:人類文明十三經 | 281
1. 知識的知識 | 287
2. 如何理解世界 | 297
3. 如何理解歷史 | 305
4. 如何理解時代 | 312
5. 如何理解社會 | 321
6. 如何理解組織 | 334
7.如何理解家庭 | 347
8. 如何理解人性 | 360
9. 如何理解身體 | 383
10. 如何理解信仰 | 396
*小限度書單 | 403
小結:成為智者 | 406
附錄 關于閱讀的閱讀 | 411
注釋 | 421
參考文獻 | 431
致謝 | 439
后記 我的閱讀史 | 443
聰明的閱讀者 節選
自序世界何窄,方冊何寬
作者有很多身份:一位在認知科學領域從業二十余年的工作者;一位寫作者,自十四歲發表詩歌,堅持寫作二十余年;一位圖書策劃人,出版眾多現象級暢銷書;當然,還是兒子、丈夫、爸爸以及公司董事長。而他*引以為豪的身份是一位讀書人。藏書數萬,創建的書單被成千上萬讀者收藏,每年的讀書札記被數萬讀者閱讀。作者從閱讀中受益良多,同時也看到太多人閱讀不得其門而入。因此,當作者人到中年,輸出自己的知識體系,他挑選的**個主題就是閱讀。這是一本談閱讀方法論的書。全書分為三部分:“閱讀的科學”、“閱讀的技法”與“閱讀的選擇”,分別解決“何為讀”、“如何讀”與“讀什么”三大閱讀難點。這是一本有野心的書。在“閱讀的科學”部分,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閱讀模型——“閱讀者、文本與情境”,解決“何為讀”的問題。作者用“閱讀三重奏”來形容當你閱讀時,大腦究竟發生了什么——這就是閱讀的三重機制:生理機制、認知機制與學習機制。接著,作者整理了人類的知識體系,將閱讀者要閱讀的文本分為信息型、敘事型和美感型三大類。站在前沿認知科學及其相關學科研究基礎之上,結合中國古代大儒、西方智者們的讀書法,作者總結出一套新的閱讀方法論——“系統閱讀法”,并將閱讀者分成三類:“困難的閱讀者”、“熟練的閱讀者” 與“聰明的閱讀者”。什么是“困難的閱讀者”?患有閱讀障礙的人 群。什么是“熟練的閱讀者”?那些能夠正常閱讀一本書的人。什么是“聰明的閱讀者”?那些熱愛閱讀,在閱讀數量與閱讀質量上遠超同齡人的閱讀者。這是一本反常識的書。在“閱讀的技法”部分,作者詳細介紹了“系統閱讀法”的五種技法:文本細讀、抽樣閱讀、結構閱讀、主題閱讀與卡片大法,解決“如何讀”的問題。例如,與從頭讀到尾相比較,你的大腦更喜歡跳著閱讀;與一次只讀一本書相比較,你的大腦更喜歡同時讀好幾本書。大腦喜歡模式,大腦喜歡驚奇,大腦喜歡情感,大腦是個吝嗇鬼。那些對于認知科學家來說是常識的知識,對于絕大多數閱讀者來說恰恰是反常識的。正是這些反常識,阻礙了多數人從“熟練的閱讀者” 成為“聰明的閱讀者”。當然,這也是一本書呆子寫給書呆子的書。在“閱讀的選擇”部 分,作者首先介紹了有關如何選書的“系統選書法”,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書目數據庫、圖書獎項。接著以自己數十年的閱讀經驗,在數萬藏書的基礎上,結合科研大數據,列出了“通識千書:智者的代表作”,并以“人何以為人”為標準,選取了十大類五十個主題,四百二十位智者的一千多本書,解決“讀什么”的問題。作者曾說,世態炎涼、霧霾風雪,你歡笑,你憂傷,總有一本書陪你。作者曾說,與人為友,青春美麗,盛宴華筵,歡樂終有時;與書為友,安然靜坐,促膝長談,樂哉新相知。閱讀帶來知性的快樂,這是一種不因外物變化而變化,不隨個人處境變化而變化的快樂。世稱卓吾先生的明末杰出思想家李贄先生,在七十歲總結一生讀書生涯時,作詩《讀書樂》。這首詩將讀書樂寫得栩栩如生,摘錄開篇如下:天生龍湖,以待卓吾。天生卓吾,乃在龍湖。龍湖卓吾,其樂何如。四時讀書,不知其余。讀書伊何,會我者多。一與心會,自笑自歌。歌吟不已,繼以呼呵。慟哭呼呵,涕泗滂沱。歌匪無因,書中有人。我觀其人,實獲我心。哭匪無因,空潭無人。未見其人,實勞我心。棄置莫讀,束之高屋。怡性養神,輟歌送哭。何必讀書,然后為樂。乍聞此言,若憫不谷。束書不觀,吾何以歡。怡性養神,正在此間。世界何窄,方冊何寬。試著摘譯幾句:“一年四季埋頭讀書,不知世事。要問讀書為什么能得到快樂,是因為我從書中能遇見那些鮮活的人物,每當有所得,忍不住歡笑歌舞,甚至痛哭流涕,淚如雨落。要問讀書為什么讓我如此激動?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再也遇不見那樣心心相印的人。不能讀書,我怎么能高興?”——這就是真讀書種子。閱讀的快樂,莫過于此。世界何窄,方冊何寬。愿你,成為聰明的閱讀者,享受閱讀的快樂。
第二篇 閱讀的技法:如何讀第五章 抽樣閱讀:科學跳讀什么是抽樣閱讀?也就是帶著假設去讀書。將長文本看作由不同文本單元組成的全集,針對全集提出假設,找到值得閱讀的文本單元,仔細閱讀;驗證或推翻假設之后,進行第二輪抽樣,循環往復。
一輩子能讀多少本書?如果一個人能活到 100 歲,假設從出生起,不吃不喝,所有時間全部用于讀書,他一輩子究竟能讀多少本書?求解的關鍵在于兩個數據:熟練的閱讀者一分鐘讀多少字?一本書的常見文字是多少?前者的答案是 250 字,一位熟練的閱讀者每分鐘平均可讀 250 字左右;后者我們可以采取一個出版界的默認約定:除非詩集、繪本等特殊品種,多數圖書需要 10 萬字起步。據此估算出來的結果是,一個人 100 年*多可讀 65.7 億字,由此推出一個人的閱讀極限是 65 700 本書。這僅僅是一個估算。沒有人能一天 12 小時都在閱讀,也沒有人有 100 年的時間用來讀書。奇怪的是,人類歷史上,藏書超過七萬冊的人不在少數。*具代表性的是意大利學者翁貝托·艾柯(又譯安伯托·艾柯),他集藏書家、思想家、作家于一身,精通多個學科,被譽為“21 世紀的達爾文”。艾柯去世時,藏書高達 10 多萬冊。再如中國學者錢鍾書,在《管錐編》中引用了 4 000 多位作家的上萬冊書,其閱書之廣博可見一斑。這些藏書或引文,已經超過了一個人的閱讀極限。這跟我們上面計算的結果矛盾嗎?其實不矛盾。關鍵在于,閱讀一本書,你不需要將所有文字都讀完。在不少人看來,讀書就是要從頭讀到尾。艾柯在《帶著鮭魚去旅行》一書中諷刺道:一般擁有相當可觀藏書量的人,當他們家來客人的時候,那些人一走進門就例行公事地說:“喲!好多書啊!請問你都讀過了嗎?”*初我還以為,典型不讀書的文盲才會問這種問題,此種人家里照例只有兩排書,包括五本平裝本簡易世界名著和分期付款購買的兒童大百科全書。但經驗告訴我,很多我們以為還有點文化水準的人也會說這種話!他們仍舊認為,書架不過是個裝“已讀”文本的儲物架,圖書館在他們心目中可謂是個倉庫。一個人更合理的閱讀極限究竟是多少呢?現在,我們換一種算法。我們可以從成年人注意力時間的極限入手。認知心理學家將成年人的注意力分成專注、走神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三類狀態。18 歲以上的成年人保持專注的時間在 25~45 分鐘,絕大多數閱讀需要的專注程度是中等以上。依然使用每分鐘閱讀 250 字這個數值。難讀的書,如果每小時能保持注意力 25 分鐘,每小時可讀 6 250 字;容易讀的書,若每小時能保持注意力 60 分鐘,每小時可讀 15 000 字。假設一位熱愛閱讀的成年人一天能擠出的讀書時間是 4 個小時——這已經不少了。這意味著一個成年人一天合理的閱讀能力是 2.5 萬~6 萬字。照此強度,每天 4 個小時用于閱讀,一年堅持 365 天,大約可以閱讀 912.5 萬 ~2 190 萬字。繼續假設一本書是 10 萬字,意味著這位熱愛閱讀的朋友,如果選擇全文讀完,一年的閱讀極限是 92~219 本書。事實上,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國民一年平均閱讀量只有 9 本書左右。2 假設閱讀的黃金時間是 50 年,一輩子能讀的書是 4 600~10 950 本。這個數字是不是有些少得出人意料?那些值得我們全文讀完的,需要較高專注力的好書,只有 5 000 本左右。可惜的是,不少人在那些文采、故事與思想一無可取的爛書上只字不漏,從頭到尾 讀完;在閱讀那些代表人類智慧的杰作、神作時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顯然,我們需要反過來,在閱讀杰作、神作時,采取上一章介紹的“文本細讀”;在那些不夠重要的著作上,采取另一種讀法,這就是本章要介紹的“抽樣閱讀”。
抽樣閱讀:帶著假設去讀在介紹“抽樣閱讀”之前,我們先談一個它的近似詞——跳讀,也就是跳躍式閱讀。有時候,我們也會用“略讀”來形容跳讀。英國小說家毛姆非常推崇跳讀,他在《跳躍式閱讀和小說節選》中寫道:“聰明的讀者只要學會一目十行跳躍式閱讀這種有用的技巧,就能在閱讀時獲得*大的享受……人人都會跳躍式閱讀,但既要跳躍式閱讀又不受損失,卻并非易事。” 光自己嘗到跳讀的甜頭還不夠,毛姆甚至聯合出版社,把歷史上杰出小說家的原著改為縮寫版,從幾百萬字縮寫為幾十萬字,結果縮寫版比原著更受歡迎。跳讀就像閱讀方法大家庭中,夾在大哥“文本細讀”與小弟“主題閱讀”之間的受氣包,既不像大哥“文本細讀”天然“政治正 確”、受人尊重,也不像小弟“主題閱讀”聰明伶俐、討人喜歡。大家常常誤解它,好事與它無關,但壞事一定讓它來背鍋。人們常常以為跳讀等于草率地閱讀。就像文盲拿到一本書,也會隨便翻翻。人們常常以為跳讀是離經叛道、投機取巧。我們在 24 歲之前接受的閱讀教育更強調“文本細讀”,所有與此相反的閱讀方法,似乎都是歪門邪道。即使你嘗到甜頭,也會背負“道德壓力”——我讀這么快、這么少,真的對嗎?接受學校教育時,閱讀的多半是課 本,每篇課文認認真真、逐字逐句地讀,沒有問題。然而,長大成人,步入社會,需要閱讀的讀物越來越多,涉及的學科越來越多,依然沿用小時候習得的那套閱讀方法,真的合適嗎?人們常常以為跳讀破壞了所謂的文字神圣感。人類文明歷史數千 年,而知識不再稀缺,圖書唾手可得,僅僅不到 100 年。在互聯網大規模普及之前,尤其是出版行業邁入數字化時代之前,我們獲取一本書的難度頗大,印刷在紙上的文字常常具備一種傳承人類文明的“神圣感”。正襟危坐,拜讀前人大作,如果跳讀,豈不是破壞了這種神圣感?因此,在不少領域,尤其是人文社科領域,不少學者頗為反對“跳讀”。似乎跳讀的讀者越多,自己的大作越有被當作廁紙扔進垃圾桶的危險。如此一來,人們在跳讀時,常常有很大的心理障礙,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背后仿佛站著一群人對你指指點點,有小時候的語文老 師,有人文社科領域的嚴肅學者。鑒于“跳讀”一詞如此容易引發爭議,為避免浪費時間陷入毫無意義的概念辨析——我們這種“跳讀”是好的,你們那種“跳讀”是壞的——我索性放棄“跳讀”一詞,正式將“跳讀”升級為“抽樣 閱讀”。什么是抽樣?抽樣是一個統計學術語,指從研究的全體中抽取部分樣品單位,抽取的樣品單位要能充分代表全體的特性。統計學是一個偉大的學科!抽樣是統計學中*為偉大的發明。我們既要以偏又要概全,我們既要快與省還要多與好。正是因為有了 “抽樣”,我們才可以做到“既要”與“又要”。所以,為什么不將 “抽樣”應用到閱讀領域呢?也就是說,我們既要讀得少,還要讀得好。這就是我提出的“抽樣閱讀”,也就是帶著假設去讀書。將長文本看作由不同文本單元組成的全集,針對全集提出假設,找到值得閱讀的文本單元,仔細閱讀;驗證或推翻假設之后,進行第二輪抽樣,循環往復。從腦與認知科學研究來說,相對“文本細讀”,“抽樣閱讀”更符合人類大腦工作的原理。首先,大腦愛腦補。“漢字序順并不一定影閱響讀”,大腦會自動腦補成正確語義。當你閱讀某篇文章時,依據冪律效應,從一個網絡中大約 20% 的信息節點中,即可獲取 80% 左右的高質量信息。其次,大腦有“未完成情結”。為什么有些書,你讀著讀著就睡著了?有好事者評選了人類歷史上*催眠的三本書,分別是馬塞爾·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與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但是,假如這些書你只讀其中的一章,大腦反而對還沒有讀完的文字念念不忘,你會在頭腦中想象作者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會講什么。*后,大腦也是貝葉斯機器人。用英國統計學家貝葉斯的思想來形容,當你猜測事情發生的概率時,先驗知識會影響你的預測概率。大腦的工作原理也是這樣的。你在某一領域擁有越多的先驗知識,那么*終的預測準確率就越高。一位聰明的閱讀者,正是采取各種方法來提高貝葉斯預測的準確率。
抽樣閱讀的具體技法既然抽樣閱讀有這么多好處,我們該如何進行抽樣閱讀呢?我將其拆解為四個關鍵操作:確定樣本章節、提出假設、驗證假設、修正 假設。確定樣本章節世人皆知毛姆推崇跳讀,很多讀者卻沒留意毛姆的后一句話:“人人都會跳躍式閱讀,但既要跳躍式閱讀又不受損失,卻并非易事。” 為何并非易事?如果換用統計學術語來說,正是難在如何保證抽樣對全體樣本的代表性上。我們向統計學學習,提高所選樣本對全局的代表性,這一步被稱為確定樣本章節。如何確定一本書的樣本章節?步驟包括掌握圖書結構、規劃閱讀目標、具體實施抽樣。掌握圖書結構先來看一本書的結構。大多數圖書由三部分構成:1. 邊角料:包括封面、封底、版權頁、推薦序以及媒體和名人撰寫的推薦語。2. 作者對圖書的介紹:包括圖書目錄、作者的自序與后記、致謝、注釋、參考文獻等。3. 圖書的正文:篇、章、節、目。它們代表一本書的整體結構。什么是篇、章、節、目?篇的英文是 part;篇的下一級是章,對應的英文是 chapter;節,從屬章,常用標題格式 1.1 或大寫一、二,再或者省略編號,用標題加粗來表示;目,從屬節,常用標題格式 1.1.1。節的下面有時也有更小的單位,但絕大多數時候可忽略不計。了解完書的結構后,再對書的專業性進行分類。越是面向大眾的書,你越可以采取較快的閱讀速度,閱讀時無須聚精會神,也無須保持較高的專注力。怎樣判斷一本書是面向大眾的還是面向專家的?推薦一個閱讀技巧,通過字體大小、排版,以及正文的“節”與“目” 是否有數字編號來區分。一般來說,字體較大、排版寬松、正文的“節”與“目”沒有數字編號的圖書,大多數是面向大眾讀者的。目前市面上八成左右面向大眾的暢銷書均采取無數字編號的形式編排正文。反之,字體較小、排版緊湊、正文的“節”與“目”采用數字編號,比如 1.1、1.1.1,這類圖書多半是面向專業讀者的。規劃閱讀目標明白一本書的結構之后,再來看看如何規劃閱讀目標。具體來說,我們需要回答兩個問題:讀多少字才有代表性?讀多少章才有代表性?1. 讀多少字才有代表性?經驗法則是至少讀整體字數的 20%。如何確定一本書的整體字數?每本圖書都會在版權頁列出這本書的總字數,如圖 5-1 所示。 這是我的文集《人生模式》的版權頁摘錄。這本書的版面字數為250 千字,也就是 25 萬字(實際字數會少于該字數)。讀 20%,意味著至少讀 5 萬字。2. 讀多少章才有代表性?理論上,你閱讀的樣本章節總字數應該不低于全書 20%。一個簡潔的估算公式是:需要閱讀的章節總數 = 總章數×0.2×系數系數取多少?與每頁排版寬松、緊密程度有關系。一般來說,每頁字數 700 以上,屬于排版緊湊,如果一本書每頁有 700~800 字,系數取 1.3;
聰明的閱讀者 作者簡介
陽志平 學者、作家與企業家。長期致力于認知科學的產品研發、課程研發與科學傳播,促進知識工作者及其家庭成員的人生發展。現任安人心智董事長,旗下包括成人教育機構開智學堂與兒童教育機構愛貝睿等。
著有《聰明的閱讀者》《人生模式》等書;主編《追時間的人》《認知尺度》等書,翻譯《工作評價》等書。自2015年起,在《財新周刊》上開設心智專欄,迄今連載文章百余篇。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