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繪藝術精選集
-
>
中國美術8000年
-
>
西洋鏡--中國寺廟建筑與靈巖寺羅漢
-
>
和光同塵:徐家樹攝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廣州
-
>
(精)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八品)
-
>
銀翼殺手2029
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321094
- 條形碼:9787501321094 ; 978-7-5013-2109-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 內容簡介
北京大學創建于十九世紀末,但真正啟動,發揮其京師大學堂的職能是從二十世紀開始的。二十世紀的前半葉,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全世界在驚濤駭浪中闖過來了;北京大學師生更有刻骨銘心的感受。
跨進二十世紀的門檻,正值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北京大學被劃歸沙俄駐軍區內。八國聯軍撤出后,北大校內圖書儀器、馬糞雜草,狼藉遍地。北京大學是在多災多難的環境中誕生、成長起來的。
這一冊《學者手跡》撰錄的一些作品,只撰了一部分學者的一部分墨跡。他們是近現代教育的倡導者,是近現代科學思想的播種者,也是當時文化教育界承擔著啟蒙教育的開拓者。除了詩人兼書法家沈尹默外,多數學者都不以書法名家,而是以他們的人品、學養、開風氣之先,受到社會的關注、學者的欽重。我們看到他們的手跡,首先感到的是他們篳路藍縷的開路功勞,想到他們教書育人,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時間跨度長逹百年之久,學者們各人的貢獻因時、因事而異。
本書有以下幾種凡例:
一、本書所錄作品的作者,為曾在或正在北京大學(含京師大學堂)任職、任教,并在其所從事學科、專業有重要建樹,其成果在本領域具有開創性、代表性者,如中國科學院院士等。
二、本書作品的作者簡介所錄學者的主要業績,以二十世紀為限。
三、本書作品的排列以其作者出生年月為序。個別作品由版式的需要略作調整。
四、本書所錄作品有楹聯、立軸、橫披、斗方、冊頁、書札等,所標作品的尺寸為原作尺寸。
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 目錄
吳汝綸
馬相伯
勞乃宣
許景澄
張百熙
張亨嘉
江瀚
劉廷琛
柯劭忞
林紓
嚴復
陳衍
朱孝藏
康有為
于式枚
胡玉縉
賀良樸
章梫
朱益藩
羅振玉
趙熙
孫雄
蔡元培
朱啟鈐
梁啟超
黃節
袁勵準
王國維
馬裕藻
金梁
朱希祖
陳獨秀
陳垣
沈士還
馬衡
章士釗
魯迅
徐森玉
馬寅初
沈尹默
趙燏黃
熊十力
劉師培
吳梅
周作人
馬敘倫
沈兼士
蔣夢麟
黃侃
張東蓀
……
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 節選
《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精)》有以下幾種凡例:一、《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精)》所錄作品的作者,為曾在或正在北京大學(含京師大學堂)任職、任教,并在其所從事學科、專業有重要建樹,其成果在本領域具有開創性、代表性者,如中國科學院院士等。二、《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精)》作品的作者簡介所錄學者的主要業績,以二十世紀為限。三、《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精)》作品的排列以其作者出生年月為序。個別作品由版式的需要略作調整。四、《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精)》所錄作品有楹聯、立軸、橫披、斗方、冊頁、書札等,所標作品的尺寸為原作尺寸。北京大學創建于十九世紀末,但真正啟動,發揮其京師大學堂的職能是從二十世紀開始的。二十世紀的前半葉,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全世界在驚濤駭浪中闖過來了;北京大學師生更有刻骨銘心的感受。跨進二十世紀的門檻,正值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北京大學被劃歸沙俄駐軍區內。八國聯軍撤出后,北大校內圖書儀器、馬糞雜草,狼藉遍地。北京大學是在多災多難的環境中誕生、成長起來的。這一冊《學者手跡》撰錄的一些作品,只撰了一部分學者的一部分墨跡。他們是近現代教育的倡導者,是近現代科學思想的播種者,也是當時文化教育界承擔著啟蒙教育的開拓者。除了詩人兼書法家沈尹默外,多數學者都不以書法名家,而是以他們的人品、學養、開風氣之先,受到社會的關注、學者的欽重。我們看到他們的手跡,首先感到的是他們篳路藍縷的開路功勞,想到他們教書育人,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時間跨度長逹百年之久,學者們各人的貢獻因時、因事而異。
二十世紀北京大學著名學者手跡 作者簡介
程道德,1935年出生于安徽省休寧縣。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教授國際法學。重點研究外交史、中外關系史,還主編出版了《近代中國外交與國際法》等多部專業論著,先后擔任過北京大學法律系(后改為法學院)學術委員、國際法教研室主任,1999年退休以后,仍然堅持帶研究生,擔任北京市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程道德教授收集名人墨跡和手札20余年,收藏了一批近現代著名文人、學者和書畫藝術家手札。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