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藥物的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中文版

包郵 藥物的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中文版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0-07-01
開本: 其它 頁數: 248
本類榜單:醫學銷量榜
中 圖 價:¥38.7(6.7折) 定價  ¥5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藥物的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中文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81616
  • 條形碼:9787030281616 ; 978-7-03-028161-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藥物的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中文版 本書特色

編著此書的兩位作者塔馬斯·巴特菲博士及格蘭姆·v.李博士所參與研發的藥物幾乎每天都有兩千萬人在服用。向眾人開啟了世上規范*多的行業——制藥工業的門窗。
本書采用基于當前科學研究及事件的真實案例來講述藥物開發的故事?陀^和清晰地描述了生物醫藥產業的成功、失敗、不足及局限。對開發治療諸如癌癥和疼痛等多種病癥的新藥提出了己見。公正且毫無偏見地闡述了如何更好地將基礎科學轉化為藥物發現。

藥物的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中文版 內容簡介

本書意在向眾人打開制藥行業的門窗,運用藥物研發過程中真實的實例來解說這一過程。作者首先從社會用藥談起:人們對制藥企業的認知與誤解、制藥企業的利潤與損失、經典的藥物發現過程、藥物副作用的意義、藥物研究開發的成敗原因等,并重點講述了尋找有效β-阻斷劑所遇到的障礙。第2部分主要闡述一個藥物從基礎到臨床所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例如.可成藥的靶點、怎樣發現候選藥物、如何提高發現安全有效藥物的成功幾率,選擇靶點的多種方法等。第3部分則詳細討論了生產及銷售合法藥物的商業性問題:從一般的商業基礎到企業與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的合作。*后,對影響藥物生產的因素進行了總結,指出藥片每天消耗量多于餐飲次數的現象將改變制藥工業和立法的現狀。
任何對藥物治療以改善疾病有短暫或專業興趣的人.或者希望對制藥行業有所了解的人都將會成為本書的讀者。

藥物的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中文版 目錄

第1部分 面向社會的藥物
第1章 把分子送入人體的藝術
淺談醫藥產業:了解與誤解,利潤與損失
嚴格規范安全劑量
醫藥公司失敗的藥物并非特例
專利藥與非專利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醫藥產業的分工
注釋
第2章 正在孕育及不斷增長的期望
社會對醫藥公司的期望
醫藥公司需要社會做什么
注釋
第3章 歷史是*好的老師
經典的藥物發現
壯麗的偶然發現
副作用的好處
有些藥注定成藥
通過病理生理學尋找藥物靶點
經典藥理學藥物開發模式的利與弊
并購浪潮
注釋
第4章 更好的β-阻斷劑所遇到的障礙
每天十五美分享受目前*暢銷的β-阻斷劑
撫平皺紋的肉毒毒素
痛苦歷程
非常痛苦的歷程
壟斷(獨占市場)已難再現
不健康的競爭
某些疾病目前無法攻克
安全藥物被用于缺少關注的適應證
藥物的社會價值評估
注釋
第5章 為何一些好藥未得機會而另外一些則失敗了?
諸多因素
試驗中病人拒絕服藥
病人同時服用其他或替代藥物
治療前的診斷
注釋
第6章 靶點及選擇臨床候選藥物的經濟學
藥物經濟學**課:一些未受重視的事實
藥物為何在i期臨床試驗后會失敗
失敗的常見原因
臨床試驗停止的原因及失敗之余波
注釋
第7章 基于靶點的藥物發現(**部分)
提高治療指數
生物制品相對容易成藥
讓市場決定更好
注釋
第8章 需要進行的變革
討論要點
藥物發現過程效率低下
1980年之前藥物發現的主要動力
21世紀藥物發現的主要動力
根據需求調整態度
讓fda響應需求
按照需求制定法律
注釋
第2部分 從基礎到臨床
第3部分 合法藥物的生產和銷售
第4部分 什么會影響藥品的生產?
索引
展開全部

藥物的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中文版 節選

《藥物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中文版)》意在向眾人打開制藥行業的門窗,運用藥物研發過程中真實的實例來解說這一過程。作者首先從社會用藥談起:人們對制藥企業的認知與誤解、制藥企業的利潤與損失、經典的藥物發現過程、藥物副作用的意義、藥物研究開發的成敗原因等,并重點講述了尋找有效β-阻斷劑所遇到的障礙。第2部分主要闡述一個藥物從基礎到臨床所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例如,可成藥的靶點。怎樣發現候選藥物,如何提高發現安全有效藥物的成功幾率,選擇靶點的多種方法等。第3部分則詳細討論了生產及銷售合法藥物的商業性問題;從一般的商業基礎到企業與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的合作。*后,對影響藥物生產的因素進行了總結,指出藥片每天消耗量多于餐飲次數的現象將改變制藥工業和立法的現狀。任何對藥物治療以改善疾病有短暫或專業興趣的人,或者希望對制藥行業有所了解的人都將會成為《藥物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的讀者。

藥物的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中文版 相關資料

插圖:專利規定了醫藥公司對某種新藥的專有權及該專有權的期限。如果某種發現想要帶來經濟效益的話,那么其研究、發現、開發的經濟模式需要受到專利的保護。原專利從公開發現之日起,有效期為20年,但是通?梢匝娱L2~3年。對于醫藥產業來說,這是比較適當的。有時候,某種發現并不會被授予專利。比如說,你發現鋰可以有效地改善躁郁癥患者的癥狀,但是鋰是一種化學元素,而不是一種新化合物,所以它不會被授予專利。因為生產鋰藥片賺錢很少,所以不足以激勵商家申請一個使用專利。針對這種情況,美國出臺了罕見病藥物法規,該法規頒布于1983年,它賦予醫藥公司7年的專有權,確保其能夠被開發成為一種藥物治療方法來幫助病人。但這是一個非常緩慢且非常困難的過程。申請專利,以至于專利到期而無人把它開發成商品,也比不申請專利要好的多。有人認為,醫藥公司為新藥申請專利及通過專利來保護公司業務是為了抬高商品藥的價格。其實,他們把問題整體簡單化了。某種藥物的價格之所以昂貴,通常是由新藥研發過程中的種種困難造成的高昂研發成本,藥物在營銷過程中的高額花費,以及藥物開發失敗的潛在高風險成本所造成的。因此,藥物的價格不僅涵蓋了藥物研發過程中長期的資金消耗,也包括了藥物市場營銷所消耗的資金。因此,倘若一家大型的制藥公司想在一年之內拿到一個安全有效的新藥,那么該公司就必須擁有2億~8億美元的資金來同時進行幾十個研究項目。以上種種表明,醫藥行業是一個資金密集性的產業,它甚至比開發飛機及開發軟件需要更多的資金。

藥物的發現-從病床到華爾街-中文版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塔馬斯·巴特菲(Tamas Bartfai) (英國)格蘭姆·V.李(Graham V.Lees) 譯者:王明偉 等塔馬斯·巴特菲博士(Bartfai)Bartfai教授現任Harold L.Dorris神經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擔任Scripps研究所神經藥理學系主任及教授。Tamas Bartfai原籍匈牙利,曾在布達佩斯學習數學、物理及化學。他于1973年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隨后留校擔任神經化學及神經毒理學教授;與此同時,他也擔任Karolinska研究所醫學生物化學及生物物理學教授。他曾擔任過耶魯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及洛克菲勒大學的訪問學者。1997年,他出任位于巴塞爾的Hoffman LaRoche公司的資深副總裁,并領導中樞神經系統藥物研究。迄今為止,Bartfai教授在其25年的學術研究生涯中,先后在生理化學領域發表了研究論文、專著和專利共300多篇。他專長于神經多肽研究,但也涉足其他諸如發熱等廣闊領域。Bartfai教授參與了多個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的研發。他所參與研發的藥物每天幾乎有2000萬人在服用。同時,他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兼顧家庭、公司及教學的專家學者。自從移居圣地亞哥后,他被其同事在生物科技企業里的種種行為所吸引。同時他也非常吃驚地發現,其實學術界對藥物研發知之甚少。本書正是為努力挽救這種狀況所著。格蘭姆·V.李(Graham V.Lees)Lees博士于1979年在劍橋大學獲得神經科學博士學位,隨后在位于巴黎城外的Gif-sur-Yvette從事博士后研究。他在科學出版事業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曾擔任Elsevier(阿姆斯特丹)、Raven Press(紐約)、Academic Press(圣地亞哥、紐約、倫敦)及。The Scientific World(圣地亞哥、博因頓灘市、洛杉磯、紐百利、赫爾辛基)等出版社的多項高級職務。受部分作者難以向大眾媒體傳遞復雜理念的啟發,Lees博士開始撰寫并編輯一些著作。他目前仍擔任The Scientific Worlld的出版主任,并是一些科技學會及出版機構的特別顧問。他堅信藥物研發行業的成功率可以得到提高。本書的成功與否將取決于所提高的成功幾率。王明偉,男,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二級)。2001年底擔任國家新藥篩選中心常務副主任,次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03年建立研究小組。作為第7共同完成人榮獲2002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他主持建立了國內首個高內涵藥物篩選技術平臺,使我國在這一關鍵技術領域迅速達到世界前沿水平。他采取靈活雙贏的形式,積極推動國際合作,成功地與總部位于北美洲、歐洲、大洋州和亞洲的近2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高校或國立研究機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相關業績被包括新華社、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華盛頓郵報》、《自然》、《自然·生物技術》、《遠東經濟評論》和《商業周刊》等在內的國內外主流媒體評論報道。同時,他還先后擔任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973”計劃、中國科學院二期和三期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科技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國家“863”高科技項目有關新藥篩選領域的課題負責人,獲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重點基礎研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項目的資助。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先發現了甲酰肽樣受體非肽類小分子調節劑(包括激動劑和拮抗劑);闡明了傳統中藥有效成分異狼毒素的分子作用靶點;揭示了常用免疫抑制劑環孢菌素A的藥理作用新機制;報道了可用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治療的雷洛昔芬衍生物和新型雄激素受體調節劑。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