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古應國訪問記 本書特色
《古應國訪問記》:考古領隊變使者,只身飄落千年外,穿越時空訪古墓,雙手推開應國門。
古應國訪問記 目錄
古應國訪問記 節選
《古應國訪問記》關于古應國,歷史文獻上只言片語地記載,它是由周武王之子應叔建立的一個諸侯國,至于所處何地,國君是誰,歷史有多長,則不得而知。所幸的是,從1986年至2007年的應國墓地考古發掘,彌補了文獻記載的缺失,破解了應國歷史上一個又一個謎團,清晰地勾勒出一個失落小國的真容。500余座墓葬的現身,10000余件文物的出土,使應國墓地的發掘躋身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古應國訪問記》作者化身為現代通往古代的使者,以穿越時空訪古紀實的形式,講述了應國墓地發掘的全過程,以及考古人員、公安人員與盜墓分子的殊死較量,在為讀者展現古應國神秘而輝煌的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展現出中國的考古人艱苦簡陋的工作環境、樂觀積極的精神狀態與堅持不懈的執著信念
古應國訪問記 相關資料
插圖: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一棵棵植根于院墻外邊的棗樹上,絕大多數的樹枝都像是有意地爭相伸向桌子的上方。有的已經低垂至桌面,其末端都結著不少鮮紅的大棗。它們使我想起了黃山上那幾株佇立于山道旁邊的“迎客松”,我忽然明白,原來它們就是歡迎并招待我們的院主人。坐下來后,我伸手摘下幾枚大紅棗,細細品嘗,真的是很甜很香。又喝了一些清澈的玉泉仙水,真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就餐期間,從遙遠的天空隱隱約約傳來了婉約的“鄭衛之音”,聽得人如醉如癡,飄飄欲仙。這里真是一處難得一見的仙境啊!一路上連蹦帶跳的搜狗在飲了玉泉之后,竟然沉睡于悠揚的音樂聲中,不知它是正在欣賞仙樂,還是因為太累了。.夕陽西下,接近傍晚。于是,我們依照消費食量,留下了適當的費用,繼續上路。不一會兒,面前出現一片低洼的桑樹林。入口處寫著“嫘祖園”三字。再向南望去。遠遠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好多樹,這才想起大河村民曾經告訴過我們的地名,原來我們已經到了軒轅黃帝故里——具茨山,山下這片桑林正是黃帝之妃嫘祖教人農桑的試驗田。嫘祖家住東南不遠處一個名叫西平的西陵平夷之地,自幼十分聰明,成年后發明并推廣養蠶絲織技術,教老百姓采桑葉養蠶,將蠶繭抽絲,用蠶絲織成錦緞,做成衣服,造福眾多百姓,因此當時名聞天下的大英雄黃帝看上了她,娶她為妻。走在山問小道上,看到路旁的懸崖峭壁上,不知是用什么工具鐫刻著一些類似動植物形象的簡單圖畫,老鄉告訴我們這是“巖畫”。表現的是沒有文字記載時期的人們的記憶片斷,是隱藏著古代秘密的“天書”。此時已是黃昏時分,在我們望眼欲穿的期盼中,山道旁邊有幾間茅草房終于隱隱約約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顯然這里就是我們今天晚上要投宿的驛站了。按照規定,在時空坐標系中,每隔50年的一個時空交叉點上就要設立一個驛站。
古應國訪問記 作者簡介
王龍正,考古領隊,1962年出生,1985年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先后參加并主持過平頂山應國墓地、三門峽虢國墓地、鄭州商城、鄭韓故城等大型考古項目的發掘工作,分別在《文物》《考古》《考古學報》《華夏考古》《中原文物》等考古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與考古報告計40余篇,在商周考古與古文字學領域具備較高的研究水平。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