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超值優惠券
¥50
滿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場圖書通用(淘書團除外)

不再提示
關閉
圖書盲袋,以書為“藥”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兩江穿越-走讀曾國藩

出版社:岳麓書社出版時間:2012-06-01
開本: 16開 頁數: 284
本類榜單:傳記銷量榜
中 圖 價:¥12.8(4.3折) 定價  ¥29.8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兩江穿越-走讀曾國藩 版權信息

兩江穿越-走讀曾國藩 本書特色

  本書對曾國藩在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地的活動進行實地考察,追尋歷史,考證歷史,感悟歷史,圖文并茂,同名電視紀錄片將不久在湖南電視臺播出。
  內容簡介 本書為湖南衛視大型紀錄片《走讀曾國藩》的文字稿,攝制組及本書作者沿曾國藩從湘鄉到南京的人生道路,參觀曾氏留下的遺跡,拜訪當地對湘軍有了解的民眾,采集相關傳說與故事,并沿途寫下心得觀感,按地點分章節,共有12章。該書作者通過親身察訪,并結合歷史文獻,詳細介紹了沿途有關曾國藩與湘軍的史事、遺跡與傳說,對當地風土人情也有記述,并配有大量實地拍攝的照片。
  該書表現方式新穎,結構合理,文字生動,圖文并茂,對直觀了解曾國藩其人其事均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兩江穿越-走讀曾國藩 內容簡介

本書對曾國藩在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地的活動進行實地考察,追尋歷史,考證歷史,感悟歷史,圖文并茂,同名電視紀錄片將不久在湖南電視臺播出。內容簡介本書為湖南衛視大型紀錄片《走讀曾國藩》的文字稿,攝制組及本書作者沿曾國藩從湘鄉到南京的人生道路,參觀曾氏留下的遺跡,拜訪當地對湘軍有了解的民眾,采集相關傳說與故事,并沿途寫下心得觀感,按地點分章節,共有12章。該書作者通過親身察訪,并結合歷史文獻,詳細介紹了沿途有關曾國藩與湘軍的史事、遺跡與傳說,對當地風土人情也有記述,并配有大量實地拍攝的照片。該書表現方式新穎,結構合理,文字生動,圖文并茂,對直觀了解曾國藩其人其事均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兩江穿越-走讀曾國藩兩江穿越-走讀曾國藩 前言

一條江和一個人、—個國家、一個民族 制片人 曾海波曾國藩這個人,光是署他名字的書籍,從清光緒年間到今天,據查就有700多種。還有那些寫曾國藩的,從唐浩明老師著名的三部曲,到各種正說、反說、側說,此起彼伏,數也數不清。套用西方人一句老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曾國藩。今天,我們電視人來讀了!怎么讀?走讀!從長沙出發,經江西、安徽、江蘇到上海,沿著長江順流而下,一直到人海口,面向東海、面向太平洋。當年,曾國藩和湘軍用腳步踩出來的道路,被歲月模糊了行跡。今天,我們這些晚輩,用車輪代步,在高速公路上疾馳。張開鼻翼,捕捉空間維度中若有若無的氣絲;睜大眼睛,讀取斷壁殘垣上忽明忽暗的信息。為什么從長江開始走讀?19世紀60年代時,這條世界上排行老三的亞洲大河,把還在沉睡的老大非洲尼羅河與老二南美洲亞馬孫河,遠遠地甩在了經濟排行榜的后頭。東亞的經濟中心,從十三行時代的廣州,北移到了十六口通商時代的上海。是什么力量造成了這樣大跨度的位移?是西方從本國市場潮水般外溢的商品。英、美、法、俄等國經過兩次工業革命,急于為海量產品尋找新興市場,中國不可避免地成為西方商人垂涎欲滴的目標。列強用蒸汽時代的堅船利炮,輕而易舉地摧毀了大刀長矛的抵抗。從**次鴉片戰爭后五口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十六口,長江中下游出現了寧波、上海、鎮江、南京、九江、漢口六個通商口岸。蒸汽船、航向標、機織布、煤氣燈、照相術、自行車、消防隊,這些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洋玩意兒,不可阻擋地從人海口溯流而上,經過江蘇、安徽、江西、湖南,直達面積廣闊、物產豐富的中上游地區。曾國藩三任兩江總督,恰恰是這條經濟大通道的治理者。換句話說,連結西方世界和中國內陸的經濟大動脈,就在他的治下。跨國公司、外資銀行、地產泡沫、金融危機等,在他的那個時代已經發生。這是他個人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也是整個國家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更是中華民族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問題。如同處理軍事、政治、外交問題一樣,他同樣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交出了**份答卷。他不是沒有抵抗過:對洋槍不以為然、對洋醫將信將疑、對洋布敬而遠之。但是,在人生*后的12年間(1861—1872),他沒有就此止步。他的幕僚喚醒他看清楚,他的對手逼迫他干起來:安慶內軍械所,**座兵工廠;黃鵠號,**艘蒸汽船;江南制造局,亞洲*大的造船廠;恬吉號,**艘兵輪……當我們從塵封已久的檔案里抬起頭來,眺望滾滾長江,不得不承認當年他采取的行動,不僅改變了他的時代,還在潛移默化我們的今天。這,就是“走讀曾國藩”**篇從長江開始的原因所在。當然,這只是兩年來我所看到的曾國藩。至于一路行下去,我們將讀到什么,悟到什么,還請大家拭目以待!

兩江穿越-走讀曾國藩 目錄

一 楔子
二 探訪江西安義縣“曾國藩小道”
三 湘軍立名在南昌
四 不有濂溪子,誰開宋代賢
五 在姑塘發現湘幫的足跡
六 曾上孤亭聽角鼓——吳城散記
七 憑吊石鐘山
八 祁門探“險”
九 安慶掠影
十 訪鄧石如和鄧稼先故居
十一 拜讀桐城
十二 對曾國藩安慶歲月的再認識
十三 都市侯府里的隨想
十四 獨訪三河鎮
十五 南京:兩江總督府
十六 上海:長江口,東海濱
后記
展開全部

兩江穿越-走讀曾國藩 節選

在之前,當地人對此碑文字的解讀是,原同治時期的江西巡撫劉坤一、兩江總督曾國藩曾于同治五年(1866)親臨此地祈雨,百姓因感念其德,便將為他們二人上山而修筑的青石小徑命名為“曾國藩小道”。詢問帥式乾,他今年49歲,“曾國藩小道”之說,是受其祖父、父親口代相傳的,可見由來時間也不短,且是當地村民的普遍認知。但不得不說,同治五年時的曾國藩,是不可能來到此地祈雨的,因為當時他正在圍剿捻軍的前線,其年譜里該年行跡中沒有關于他曾經涉足江西的任何記載。劉坤一是否到過,則還需考證。疑惑之余,我們將碑文逐字解讀。起首就是“江西巡撫臣劉坤一奏,為龍神靈應顯著,請旨敕加封號,并懇御書匾額,以昭庥況而順輿情,恭折仰祈圣鑒事”。不難看出,全部碑文系豎排,是仿照奏折式樣來刻寫的,遇有“皇太后”、“皇上”等字樣時,都會另起一行并高出一格,“臣”字也顯著小于其他文字。行文語氣也很規整,不像是杜撰。碑文中也赫然出現了“大學士、兩江總督臣曾國藩”字樣,實在令人驚訝。為穩妥起見,我們逐字辨識,并不時討論,幾次三番之后,終于弄清楚了這些碑文的意思。**塊碑,寫的是這個圣水塘(即所見的圓形水池)及同名寺院的緣起。第二塊碑文,則是抄錄原江西巡撫劉坤一的一份奏折。其大致意思是,此處水池由來已久,春夏不溢,秋冬不涸。旁有龍王祠,當地百姓相傳池中有一種四腳神魚,是龍王的化身,總于大旱之年出現,視祈雨者對龍王爺之誠意多寡而顯靈布雨。此事在府志(當時屬南康府)、縣志中有記載。同治五年五、六月間,南昌一帶大旱。劉坤一曾親率全城官員祈雨,卻無效果,人心為之惶動。遂于七月初,派人前來此處“請”神魚,魚剛進城,大雨即傾盆而下。但當時劉坤一并不覺其神奇,而是“猶以為事之偶然也”。直到五年之后的同治十年(1871)五月至六月,江西再次大旱,“復請神魚”祈雨,又再次連降大雨,遂認為確有“靈應”。剛好朝廷當時有“凡志乘所載廟祀正神,實能御災捍患,有功德于民者,請旨敕封”之規定,故為之上奏求封賞。而奏稿中之所以出現了曾國藩的名字,其實是劉坤一為鄭重其事,請他聯署而已。碑文還顯示,此份奏折系安義縣優貢生熊子沂于同治十二年(1873)仲夏時節照錄。很顯然,這篇奏折的內容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真相,那就是劉坤一與曾國藩均不曾踏足此山來為百姓祈雨。所謂“曾國藩小道”是劉坤一當年為迎接曾國藩上山而特意修筑,其實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并沒有事實根據。但是,這樣的說法既然存在久遠,顯然有其緣由。一方面,本地山民沒有能力準確解讀碑文,僅憑內中有“劉坤一”、“曾國藩”及數處“祈雨”字樣就臆斷他們是曾經來過此地,而并沒有想到這樣的推斷究竟有多少合理性。另一方面,這樣的冠名也未必不是當地山民淳樸情感的一種寄托,他們或許并不介意這兩位名人是否真的到過,而是感念為解決百姓難題而想方設法的良吏。就我們親自勘察所見,這條“曾國藩小道”盡管因盤山公路的出現而荒廢,但確實還能在密林中看到殘余的痕跡。路基寬約40~50厘米,靠近山頂的部分已經沒有青石板,據說是被山民們撬走用在他處。下山之后,我們又特意找到了這條小路的起始處,親眼目睹了完好的青石板路,但快要被荒草淹沒。顯然,這是一條方便人們上山祈雨、求福的小徑,卻被冠上了一個名人的名字。更有趣的是,他們對這兩個叫“曾國藩”、“劉坤一”的人的其他歷史并不知曉,更不用說“湘軍”是什么概念。而當問起“太平軍”,他們脫口而出:“是‘長毛’嗎?”這個回答委實讓我們暗暗吃驚。“長毛”這個稱呼確實存在于晚清時期,但未想到今天的人還如此熟悉。這顯然源于口口相傳,也源于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那就是,“長毛”很兇……安義縣電視臺的記者劉文寶向我們介紹,大約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他接到了當地村民帥式乾打去的搖把子電話,聲稱圣水塘里出現了一種有四個“腳”的小魚,可能就是當年的“神魚”。他為此專門趕到現場。親眼看見這種小魚長約5~6厘米,背部有黑紋,腹部粉紅,接近透明。魚裝在玻璃瓶內,擺放在地。為確保拍攝效果,他還特意在瓶底放了一張白紙加以襯托。照片及報道文字曾發表于《光明日報》及本省報紙,但該報紙存檔尚需找尋。而影像資料一時難以從該臺資料庫中尋得,且也擔心時間已有十余年,磁帶早已自然損毀。劉文寶甚至說還記得當時用的是松下那款M9000的機器,笨重無比,使他爬山時吃盡苦頭。一晃十多年過去了,盡管他囑咐過山民再有“神魚”出現時就一定要及時通知,卻始終再沒有這樣的消息傳來,看樣子“神魚”已經消失了。但是,仔細思忖之后,我覺得,盡管一時難以找到當時的影像資料,但并不影響這種魚曾在這個地方真實地存在過的事實。且不說劉文寶、帥式乾當年親眼目睹過此魚,劉坤一奏折上的描述便是重要的證據。貴為一省巡撫的湘軍后期統帥劉坤一,是不會僅憑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的事情去請求敕封的。相反,他在對待這件今天來說很迷信的事情是非常慎重的。同治五年首次派人“請魚”進城祈雨成功之后,他并沒有草率上報,而只是當做偶然現象。直到五年之后,這種“靈驗”被再次重復時,他才鄭重其事地上奏,為此還特意請兩江總督曾國藩聯署上奏。以今天的理解,曾國藩應當看過此折,明了其意,才同意添上自己的大名。否則,他或許不會阻止這樣的“迷信”舉動,但應當不會同意署名。值得注意的是,為這事上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順應黎明百姓的呼聲,照顧到他們的切身利益。碑文中開篇就指出了當時的一個大背景:“江西兵災之后。”P16-18

兩江穿越-走讀曾國藩 作者簡介

撰文者李超平,男,1970年6月生于湘軍發源地——湖南湘鄉。現為錦鴻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振興湘鄉上海促進會秘書長,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2010年擔任曾國藩與湘軍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研究會會刊責任編輯,多次策劃該會“走讀湘軍”系列活動。2011年3月應邀擔任湖南廣播電視臺紀錄片《走讀曾國藩》聯合策劃人。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