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志(1978-2002)?鐵路志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德國克虜伯與晚清火:貿易與仿制模式下的技術轉移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識木:全球220種木材圖鑒
大型港口機械結構穩定性與裂紋控制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823910
- 條形碼:9787547823910 ; 978-7-5478-239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型港口機械結構穩定性與裂紋控制技術 本書特色
《大型港口機械結構穩定性與裂紋控制技術》針對港口機械金屬結構常見的故障形式和安全問題,應用板的超屈曲理論解釋并論證了門機主臂架折斷和橋機主梁破壞的現象和原因;應用斷裂力學揭示疲勞裂紋擴展過程并相應地提出了控制技術;應用振動信號處理和應力波傳遞理論對低速、重載大型回轉支承實現故障診斷,以及應用聲發射技術和仿真軟件等工具,對港機金屬結構相關的安全問題進行仿真與分析,通過大量實測反復實踐,為金屬結構管理提供決策參考。 《大型港口機械結構穩定性與裂紋控制技術》是多年來的理論研究和大量實踐的成果總結,全書以國內發生的幾十起大型港口機械金屬結構的破壞事故為分析素材,配備了大量的實例數據。針對港口機械裝卸作業的主要特點,以設備管理人員的需求為分析對象,通過理論分析與實際數據相結合的方式,為設備管理中所關注的巡檢部位和巡檢周期給出建議。使得金屬結構的安全評估與管理可以進行量化分析,適合在港口企業進行推廣。
大型港口機械結構穩定性與裂紋控制技術 內容簡介
國內唯一一本關于大型港口機械的專業圖書。 國內發生的幾十起事故分析素材是目前為止絕無僅有的參考資料。 為設備管理中的巡檢部位和巡檢周期給出可靠的建議。 對港口結構的安全評估與管理有量化的分析。
大型港口機械結構穩定性與裂紋控制技術 目錄
前 言
第1章 緒論與基礎知識
1.1 概述
1.2 載荷
1.3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1.4 應力與應變
1.5 軸向拉伸與壓縮時的應力
1.6 低碳鋼在軸向拉、壓時的機械性能
1.7 鋼材的彈性模量e和泊松比μ
1.8 應力集中
1.9 點的應力狀態
1.10 點的平面應力分析
1.11 二向應力狀態的胡克定律
1.12 彎曲時的應力
1.13 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1.14 拉伸(壓縮)和彎曲聯合作用時的應力
1.15 動態載荷,動荷系數,沖擊韌性
1.16 焊接對結構的影響
第2章 金屬結構的裂紋控制和管理
2.1 概述
2.2 疲勞術語及其概念
2.3 累積損傷理論
2.4 載荷譜的記數法
2.5 線彈性斷裂力學簡介
2.6 線彈性斷裂力學簡介
2.7 斷裂韌性的測定
2.8 斷裂判據
2.9 界限應力與巡檢部位
2.10 臨界裂紋(上——平板)
2.11 臨界裂紋(下——圓管)
2.12 圓管臨界裂紋公式推導
2.13 裂紋擴展速率曲線和應力強度因子門檻值
2.14 裂紋擴展律的帕里斯公式與積分
2.15 用裂紋張開位移求擴展壽命
2.16 壽命安全因數
2.17 巡檢周期與壽命管理
2.18 舉例
2.19 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2.20 斷裂動力學中的剪切效應
第3章 構件的失穩與控制
3.1 壓桿穩定概念
3.2 臨界載荷的歐拉公式
3.3 臨界應力和中柔度桿的臨界應力
3.4 格構柱臂架的穩定性
3.5 考慮支座位移后弦桿的臨界載荷
3.6 薄板的壓曲
3.7 四邊簡支的矩形薄板在均布壓力下的壓曲
3.8 兩對邊簡支的矩形薄板在均布壓力下的壓曲
3.9 門機主臂架折斷的現象分析
3.10 薄壁結構的加勁肋要求
3.11 彈性模量e對臨界載荷(應力)的影響
3.12 初始位移超屈曲容限曲線
3.13 焊接對局部穩定性的影響
3.14 失穩控制與管理
第4章 應力測量的電測法
4.1 概述
4.2 電測法的基本原理
4.3 應變、應力的測量
4.4 旋轉構件應變及動應變測量簡介
4.5 起重機的管理測試
第5章 振動與振動測量
5.1 振動系統的力學模型和振動參數
5.2 振動信號的時域數理統計
5.3 慣性式傳感器的力學原理
5.4 慣性式拾振器的構成特點
5.5 振動評定標準簡介
第6章 回轉支承結構故障診斷
6.1 概述
6.2 大型回轉支承故障診斷模型及其分析
6.3 大型回轉支承故障診斷的基本結論與實施對策
第7章 港機結構裂紋擴展檢測與分析的新方法
7.1 聲發射技術檢測裂紋擴展
7.2 三維裂紋擴展分析
第8章 金屬結構管理的若干基本問題與展望
8.1 現代設備管理的歷史發展進程
8.2 可靠性維修工程
8.3 常用的監測與診斷技術
參考文獻
大型港口機械結構穩定性與裂紋控制技術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任職于上海海事大學物流工程學院,多年來作者所在團隊參與完成了上海港、天津港、重慶港、南京港、廈門港等大型港口碼頭的合作項目以及校企合作科研工作。其中,宓為建教授,現任上海海事大學集裝箱供應鏈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