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名畫精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813491
- 條形碼:9787548813491 ; 978-7-5488-1349-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代名畫精賞 本書特色
中國畫是寫意傳心的藝術,博大精深,意蘊悠遠。畫中禪機,只可意會,難以言說。繪畫和文字是兩種可以接近、卻永遠無法替代的語言方式,試圖用文字來解讀畫面是困難的。門外窺畫,勉強為文,難免粗淺,甚至錯謬。 支英琦所著《讀畫(中國歷代名畫精賞)/經典賞讀叢書》不是一本系統評析名畫的書,作者只是把看畫、讀畫、悟畫的心得,試圖用散文的方式寫出來,并借此就教諸君,以為快哉。
中國歷代名畫精賞 內容簡介
中國畫是寫意傳心的藝術,博大精深,意蘊悠遠。畫中禪機,只可意會,難以言說。繪畫和文字是兩種可以接近、卻永遠無法替代的語言方式,試圖用文字來解讀畫面是困難的。門外窺畫,勉強為文,難免粗淺,甚至錯謬。 《經典賞讀叢書·讀畫:中國歷代名畫精賞》不是一本系統評析名畫的書,作者只是把看畫、讀畫、悟畫的心得,試圖用散文的方式寫出來,并借此就教諸君,以為快哉。
中國歷代名畫精賞 目錄
傳神
簪花仕女
溪山行旅
夜宴
匍匐成一頭牛
匡廬神秀
秋山晚翠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問道云水間秋山已入禪
江上初雪且踏歌行
觀萬物生意寫珍禽傳情
清曠寒野上,寂寞獨旅
春山淡冶而如笑
漁村雪霽且居其中
瀟湘奇觀煙雨中
江上漁船收秋色奇峰千仞誰可攀
千巖奇峰秀萬壑松風新
閱盡世間景且居此山中
壟上踏歌行
溪山清遠,待我行
聽,風入松的聲音
鳥鳴山更幽
秋色正美上下翩飛
童話一樣的畫
聽琴
當雉雞遇到蒼鷹
誰家稚子嬉秋庭
清明上河東京夢華
我亦閑中消日月幽林深處聽潺諼
不見江南真面目只因云橫秀嶺中
多少濟南情鵲華秋色中
只釣鱸魚不釣名
秋江澄澈待我渡
春樹云林一惘然
茫然回望鳥無蹤
林泉悠遠獨澹然
春山秋水共渺遠
莫問人間悲歡事且隱山中曳杖行
潑墨人生
目師華山尋奧境
山高水長共幽遠
灞橋風雪搖柳枝
仰廬山之高
秋水共長天一色
田園牧歌寄幽情
桃花源里仙境尋
春山澄靜邀我行
脫去塵濁見高逸
江皋話古意幽幽
蒼鷹不搏即鴛鴦
蒼鷹逐鷺殘荷驚
歸去來兮一悔僧
野藤中,葡萄晶瑩
仙山樓閣如幻影
獨自曳杖過河去
寒鴉遠飛去老樹猶臨風
元氣淋漓障猶濕
超塵脫俗標自清
我自青眼向云天
無欲自優游
搜盡奇峰打草稿
半山半水半畝園
松風鶴影孤鴻鳴
絢爛之極歸天然
梅花好比冬天的心
一枝一葉總關情
石化的火焰
梅花憶我我憶梅
中國歷代名畫精賞 節選
《經典賞讀叢書·讀畫:中國歷代名畫精賞》: 梅雨天的江南,煙云迷蒙中,秀挺的樹木和兀立的山峰如詩如畫,仿佛剛剛用水墨暈染出來,還洇著淋漓的水汽。這樣的風景,不管是攝影還是入畫,*適宜的角度,還是取其半邊,虛中取實,或臨水矗立的石崖,或依山橫逸的松樹,任孤帆遠影,南飛雁陣,漸行漸遠在畫面的遠處,留下一片無言的空白。 留白,如錚然裂帛之后的裊裊余音,若有若無中,是心靈和自然氣韻的渾融。 留白,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詩意,是一種以虛映實、以無勝有的文化意蘊。 在南宋畫家中,“馬一角”和“夏半邊”是深悟留白意蘊的,他們往往以一角山色、半邊水景,點畫大自然萬象萌動的蓬勃氣韻。人稱“夏半邊”的夏圭,更是因為所繪畫面采用不對稱的邊角構圖,大量留白,被認為恰到好處地體現了南宋殘破的“半壁江山”。這種說法,更多的是一種巧合,不過,想來也有道理,夏圭們生活的年代,是抱殘守缺、偏安一隅的南宋,他看到的,不再是北國風光的大山堂堂,只能是云遮霧繞的“半壁江山”。 而這種“半邊山水”,其含蓄、悠遠、清曠的韻味,和中國文化的主流一脈相承了。 看看他的《溪山清遠圖》。 這是一件巨幅的長卷,展開近9米的畫面上,表現了江山的空闊遼遠、綿延無盡之勢。典型的“夏半邊”的構圖,畫面時密時疏,墨色時濃時淡,山水或遠或近,景色忽明忽暗。他以側筆橫掃,平坡、遠山墨色漸淡,大片留白,更呈現了一派炯波浩渺的景象,秀潤的江南山水,如在眼前。 開卷,側鋒擦出的山坡,遠處的峰巒似隱還現。巨大的巖石旁,逸生出疏枝的老松。從嶙峋的山石間望去,是一片蓊郁的樹林,樓閣和院落隱現其間,橋邊小徑上,有幾位進進出出的山民,給蕭瑟的山林以煙火氣息。林子的邊緣,是浩渺的大江,江岸上,有漁船欲行,似乎要駛向綽約的對岸。對岸是什么?是大筆擦出的懵懂山影,是空蒙江上的一帶樹形。 接下來,景色豁然開朗。接天連地的峻嶺峭壁,直插江水,峭壁上,雜樹逸生。山峰由近及遠,墨色由濃及淡,峰峰相連,密不透風。一塊平緩的山坡之后,又是幾棵歪歪倒倒的老樹,樹下,一座長橋,連接起情趣盎然的一方幽壑。還是巨巖老樹,而巖石下面多了幾間草廬。水邊,一條小船正收網待泊;竹林里,幾個高士正議論風生。 畫卷的后段,山勢愈加峭拔起來,林壑也更加幽深。如筍的山峰,壁立在云霧中,一副不可攀登的威嚴。一抹遠山,隱約在巨巖深壑的遠處,似真似幻。山重水復中,有清溪潺潺,溪上有橋,把我們的視線從荒寂無人的境地中引渡出來。平緩的坡石下,古樹掩映著一個小小的村落—— 這是一幅煙波浩渺、波瀾壯闊的畫卷,夏圭用散點透視法,將平遠與高遠、闊水與深山水墨交融,跌宕變化中又氣韻貫通。在畫法上,以李唐的斧劈皴繪出山巖堅凝,又以水墨暈染再現“二米”的煙云迷蒙。堅實的筆法與滋潤的墨色的融合,恰恰形成了夏圭山水獨有的藝術風格。 《溪山清遠圖》中,山再高,水再遠,始終是有人跡貫穿的。那些漁樵、農作、高士,誰說不是畫家的替身?夏圭畢竟是一個文人,那些遠山、近水、蒼樹、小橋,都是寄情山水的文人情態的寫照。 無法不喜歡這樣的山水,充盈畫面的那種欲說還休的禪意,空氣一樣包裹著我們,恍惚間,就站在了夏圭的溪山里,看大江東去,群山巍峨。或者,就躺在斧劈皴出的山石上,聽身邊溪流淙淙,看天上云卷云舒,什么也不想。 ……
中國歷代名畫精賞 作者簡介
支英琦,山東濟南人,當過教師,長期從事新聞工作,曾任濟南日報記者、主任,生活日報副總編輯,城市信報總編輯,現為大眾報業集團社委,山東新聞大廈董事長,山東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著有《畫與話》、《巖石與火焰》、《清塘荷韻》、《畫語》等名部專著。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