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志(1978-2002)?鐵路志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德國克虜伯與晚清火:貿易與仿制模式下的技術轉移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識木:全球220種木材圖鑒
黑河下游生態水需求與生態水量調控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33305
- 條形碼:9787030433305 ; 978-7-03-04333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黑河下游生態水需求與生態水量調控 本書特色
《黑河下游生態水需求與生態水量調控》是基于多年實地調查和觀測,在大量統計、分析和論證的基礎上,編寫的有關黑河下游生態水需求與生態水量調控的專著。全書共分9章,重點介紹黑河下游生態環境狀況、不同時期的綠洲規模及其變化、入境水量和東居延海水量變化;探討了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長與地下水位埋深的關系;論證了黑河下游生態需水的關鍵期;基于遙感分類和生態恢復的方法分別計算了黑河下游目標年、分水前和現狀年的生態需水量;基于生態恢復目標對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進行預測;確定了生態水量調控的指標,提出了生態水量調控方案。在此基礎上,提出維持黑河下游生態的*低生態需水量、保證需水關鍵期的*小輸水量、配水區域選擇和實施“小均水”方案等幾點配水建議。 本書可供水文水資源、生態水文、資源、環境等專業的高等院校師生以及相關生產管理及決策部門的工作人員閱讀和參考。
黑河下游生態水需求與生態水量調控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多年實地調查和觀測,在大量統計、分析、模擬和論證的基礎上,編寫的有關黑河下游生態水需求與生態水量調度方案的專著。全書共分9章,重點介紹黑河下游生態環境狀況、不同時期的綠洲規模及其變化、入境水量和東居延海水量變化;探討了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長與地下水位埋深的關系;論證了黑河下游生態需水的關鍵期;基于遙感分類和生態恢復的方法,分別計算了黑河下游目標年、分水前和現狀年的生態需水量;基于生態恢復目標,對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進行預測;確定了生態水量調度的控制指標,提出了生態水量調度方案。在此基礎上,提出維持黑河下游生態的*低生態需水量、保證需水關鍵期的*小輸水量、配水區域選擇和實施"小均水"方案等幾點配水建議。
黑河下游生態水需求與生態水量調控 目錄
第1章 黑河下游生態環境概述
1.1 黑河流域及其近期治理概況
1.1.1 黑河流域概況
1.1.2 黑河流域近期治理概況
1.2 黑河下游生態環境概況
1.2.1 自然地理環境概況
1.2.2 黑河下游生態環境演變
1.2.3 黑河下游水利工程概況
1.3 研究背景和意義
1.3.1 黑河下游額濟納綠洲的生態意義
1.3.2 黑河下游生態需水和生態水量調控研究的意義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黑河下游生態需水研究進展與研究方法
2.1 生態需水概念與計算方法
2.1.1 生態需水概念
2.1.2 生態需水的計算方法
2.2 黑河下游綠洲生態需水研究進展
2.2.1 綠洲生態需水研究進展
2.2.2 綠洲生態需水計算方法
2.2.3 黑河下游額濟納綠洲生態需水研究進展
2.3 黑河下游生態需水與生態水量調控研究方法
2.3.1 黑河下游綠洲生態需水概念的界定
2.3.2 黑河下游綠洲可持續發展規模界定
2.3.3 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邊界條件的界定
2.3.4 生態需水與生態水量調度方案編制研究方法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黑河下游不同時期綠洲規模及其變化
3.1 遙感解譯原理、程序及標志
3.1.1 解譯原理與程序
3.1.2 信息源及解譯標志的建立
3.2 黑河下游不同時期綠洲規模
3.2.1 80年代黑河下游綠洲規模
3.2.2 分水前(1999年)黑河下游綠洲規模
3.2.3 現狀年(2008年)黑河下游綠洲規模
3.3 黑河下游不同階段綠洲規模變化
3.3.1 1987~1999年黑河下游綠洲規模變化
3.3.2 1999~2008年黑河下游綠洲規模變化
3.3.3 1987~2008年黑河下游綠洲規模變化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黑河下游入境水量和東居延海水量變化規律
4.1 黑河下游入境水量變化規律
4.1.1 黑河下游多年平均入境水量
4.1.2 不同保證率條件下黑河下游入境水量
4.2 黑河下游東居延海水量變化規律
4.2.1 東居延海水量變化
4.2.2 東居延海水域面積與庫容和水位的關系
4.2.3 維持東居延海生態補水量的論證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長與地下水位埋深的關系
5.1 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埋深的時空變化過程
5.1.1 地下水位埋深的時間變化
5.1.2 地下水位埋深的空間變化
5.2 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長與地下水位埋深的關系
5.2.1 天然植被覆蓋度與地下水位埋深的關系
5.2.2 ndvi與地下水位埋深的關系
5.3 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長與地下水位埋深的關系模型
5.3.1 天然植被生長與地下水位埋深的關系模型
5.3.2 天然植被生長的臨界地下水位模型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關鍵期及需水量
6.1 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關鍵期的確定
6.1.1 額濟納綠洲主要植物物候與需水關鍵期
6.1.2 胡楊繁殖與需水關鍵期
6.1.3 天然植被生態耗水的關鍵期
6.1.4 補充地下水的關鍵期
6.2 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量計算
6.2.1 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量計算分區
6.2.2 基于遙感分類的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量計算
6.2.3 基于地下水位埋深的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量計算
6.3 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量對流量過程的要求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基于生態恢復目標的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預測
7.1 黑河下游生態恢復目標
7.1.1 黑河下游綠洲現狀分區
7.1.2 綠洲恢復規模
7.2 水資源狀況和植被蓋度狀況
7.2.1 水資源狀況
7.2.2 植被蓋度狀況
7.3 黑河下游可恢復綠洲面積
7.4 綠洲恢復方案與生態需水預測
7.4.1 綠洲恢復方案
7.4.2 生態需水量計算
7.4.3 方案優選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黑河下游生態用水控制指標及實時調度方案
8.1 黑河下游生態用水控制指標
8.1.1 生態用水控制指標確定原則
8.1.2 生態用水控制指標
8.1.3 生態用水調度單元劃分
8.2 現有生態水量調度方案及存在的問題
8.2.1 黑河干流水量調度方案
8.2.2 黑河下游生態水量調度方案
8.2.3 存在的問題
8.3 現狀生態水量調度方案
8.3.1 多年平均條件下生態水量調度方案
8.3.2 不同保證率下現狀生態水量調度方案
8.4 以需定供生態水量調度方案
8.4.1 多年平均條件下以需定供生態水量調度方案
8.4.2 不同保證率下以需定供生態水量調度方案
8.5 多目標優化生態水量調度方案
8.5.1 多年平均條件下多目標優化生態水量調度方案
8.5.2 不同保證率下多目標優化生態水量調度方案
8.6 不同調度方案的比較和實時調度方案的確定
8.6.1 多年平均條件下不同方案的比較
8.6.2 不同保證率下不同方案的比較
8.6.3 實時調度方案的確定
8.7 本章小結
8.7.1 用水控制指標和配水子區劃分
8.7.2 實時調度方案的確定
第9章 結論與建議
9.1 結論
9.1.1 黑河下游不同時期綠洲規模及其變化
9.1.2 黑河下游入境水量和東居延海水量變化規律
9.1.3 黑河下游植被生長與地下水位埋深的關系
9.1.4 黑河下游生態需水關鍵期和需水量
9.1.5 可恢復的綠洲面積及生態需水預測
9.1.6 黑河下游生態調水控制指標及其實時調度方案
9.2 建議
參考文獻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