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持續增長

包郵 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持續增長

作者:肖林著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08-01
開本: 24cm 頁數: 12,301頁
本類榜單:經濟銷量榜
中 圖 價:¥45.1(6.4折) 定價  ¥70.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持續增長 版權信息

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持續增長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研究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問題, 建立了中國新供給學的理論邏輯。作者認為,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階段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既不同于西方供給經濟學派所提出的改革, 也不同于結構主義經濟學思想所提出的改革, 還不同于以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中的供給側改革。

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持續增長 目錄

1 供給經濟學與需求經濟學理論比較
1.1 市場機制中的供給和需求
1.2 供給經濟學和需求經濟學基本理論
1.3 供給經濟學和需求經濟學的反思與超越
1.4 中國經濟學界的研究和討論
1.5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想的提出

2 全球視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產生與發展
2.1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背景
2.2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困境
2.3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路徑
2.4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策略

3 全球視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與評價
3.1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政策
3.2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社會政策
3.3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評價
3.4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借鑒啟示

4 新常態下結構性改革的形勢與風險
4.1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征與風險分析
4.2 中國經濟新常態結構性問題及其根源分析
4.3 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結構性改革差異性分析
4.4 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難點分析

5 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方法
5.1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邏輯
5.2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特征
5.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5.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供給側改革
5.5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理論邏輯和思想方法
5.6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路徑

6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內生變量(要素新供給)
6.1 全要素生產率與經濟增長
6.2 要素配置效率與勞動力、資本、技術要素供給
6.3 土地要素集約化與土地要素供給
……

7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外生變量(制度新供給、結構新供給、政策新供給)
8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協同
9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持續增長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持續增長 節選

  《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持續增長》:  1.2-4有關供給側的其他理論  在上述“四要素”理論之外,其他一些理論也對供給側進行了重點論述。例如,強調長期資源瓶頸的“增長的極限”理論、“供應學派”和討論社會主義經濟的短缺經濟學。  1.長期資源供給的瓶頸  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是關于長期增長中全球資源瓶頸的著名報告。這個報告利用系統動力學方法,建立了世界發展的模型,對人類經濟增長的前景提出了悲觀預測。《增長的極限》提出,人口爆炸、糧食生產、不可再生的資源消耗、工業資金和環境污染等五個問題已經成為世界發展的瓶頸;如果不改變增長模式,這些問題將呈指數方式惡化,世界經濟增長將在2000-2100年之間停止。據此,報告建議對增長進行控制,實現人口和資本基本穩定的全球均衡狀態。  《增長的極限》沒有以供給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但報告提出的五個問題直接涉及了供給經濟學分析框架中基本要素(人口、土地和能源等)的瓶頸問題。增長的極限觀點沒有獲得經濟學家普遍贊同。供給經濟學家可能認為,市場的資源價格存在自動調整的機制,在增長極限到來之前,資源價格會急劇上升,引發其他資源對短缺資源的替代,在可看到的未來不可能出現增長停止。  2.供應學派  美國和英國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供應學派”理論,雖然沒有“四要素”理論的基礎框架,但與上述供給經濟學一致的是,這一理論也提出了供給側的政策主張,其自由市場立場更加鮮明。  供應學派在理論和政策上主要有喬治·吉爾德和阿瑟·拉弗兩個代表人物:(1)吉爾德為供應學派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觀點。他認為,現代社會中,財富與貧困是跟效率與公平聯系在一起的;在凱恩斯等強調公平的經濟思想影響下,經濟的重點放在了需求側,供給側成為派生的東西,顛倒了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他認同薩伊定律“供給創造需求”);資本主義要恢復“為了需求就必須先有供應”的道德觀念,要為企業家提供用武之地。(2)拉弗提出了“拉弗曲線”觀點,即隨著稅率增加,稅收數量在*初上升,達到*大值后將逐漸減少(因為稅率上升,閑暇將替代更多的生產,而減少收入和稅基)。以此,拉弗向里根政府提出了大規模減稅、減福利的政策主張,以發揮市場作用,提高供給能力。  供應學派與其說是一種經濟理論,不如說是對戰后歐美經濟政策的反思,他們在理論上建樹不大。羅伯特·蒙代爾和張五常等重要的經濟學家,都同情供應學派,并在某些場合以特殊口吻做出自己是供應學派的表態。  3.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理論  在歐美推進改革的同時,20世紀80年代社會主義國家也開展了更具深遠影響的改革運動。東歐經濟學家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和政策主張,亞諾什·科爾內的短缺經濟學是其中*重要的理論之一,對經濟學發展和東西方改革實踐都有重要意義。  科爾內從供給側的視角,提出企業受到資源、需求或預算三種可能約束。資本主義企業預算約束是硬的、有效的,形成了有效的需求約束,從而經濟中普遍存在的是有效需求不足。但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生產要素和產品都是計劃分配供給,企業預算和需求約束是軟的、無效的,企業普遍存在產量沖動、囤積傾向和投資饑渴,因此,經濟中存在普遍的短缺或供給不足(經濟過熱和勞動力緊張)。同時,社會主義經濟中,企業在面臨資源約束時,采取應對措施是降低產出、強制性替代和改變產品結構,又加劇了經濟中的短缺。進一步,科爾內認為社會主義企業的預算約束軟化,根源在于政府對企業的“父愛主義”。為解決社會主義經濟供給側短缺問題,就要改革社會主義所有制、決策權結構和決策機制,形成有效的預算和需求約束。  ……

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持續增長 作者簡介

  肖林,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金融管理學博士。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曾在國務院研究室作為起草組成員,參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文件起草。  受聘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等十多所大學兼職教授、特聘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兼任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后導師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院長,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經濟年鑒》主編、《科學發展》雜志主編。2014年獲“2013.經濟學人年度中國十大著名經濟學家”稱號。  主要研究領域為金融與資產管理、宏觀經濟與公共政策、戰略管理。發表論文500余篇,出版專著《新供給經濟學》《融資管理與風險價值》《國家試驗》《全球城市》等20余部。主持研究100余項重大決策咨詢研究課題,獲省部級以上研究成果獎20余項。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