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與傅聰 本書特色
《傅雷家書》發行了100多萬冊,在廣大讀者之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然而,傅雷與傅聰是怎樣的一對父子?傅雷為什么嘔心瀝血寫作了《傅雷家書》?這本《傅雷與傅聰》對此作了*詳盡的解讀。
傅雷被打成“右派分子”之后,導致了傅聰的出走英國,而傅聰的出走,又導致了傅雷夫婦在“文革”中雙雙棄世。這樣的“連環悲劇”,便是產生《傅雷家書》的真實背景。
本書作者采訪了傅聰以及他的弟弟傅敏,采訪了20多位傅雷親友,并在上海市公安局查閱了傅雷死亡檔案,以大量*手資料寫成本書。
傅雷與傅聰 內容簡介
《傅雷家書》發行了100多萬冊,在廣大讀者之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然而,傅雷與傅聰是怎樣的一對父子?傅雷為什么嘔心瀝血寫作了《傅雷家書》?這本《傅雷與傅聰》對此作了很詳盡的解讀。傅雷被打成“右派分子”之后,導致了傅聰的出走英國,而傅聰的出走,又導致了傅雷夫婦在“”中雙雙棄世。這樣的“連環悲劇”,便是產生《傅雷家書》的真實背景。本書作者采訪了傅聰以及他的弟弟傅敏,采訪了20多位傅雷親友,并在上海市公安局查閱了傅雷死亡檔案,以大量靠前手資料寫成本書。
傅雷與傅聰 目錄
傅雷之死 / 001
002 / 夫婦同亡千古奇冤
005 / 寡母孤兒艱難人世
009 / 剛柔相濟伉儷互助
014 / 譯界巨匠一字不茍
019 / 一身傲骨不屈不撓
023 / 苦風凄雨孤芳自愛
026 / 視死如歸坦坦蕩蕩
032 / 尾 聲
傅聰沉浮 / 035
036 / 序 曲
039 / 童年的夢
047 / 初試鋒芒
050 / 黃金時代
057 / 歷史的誤會
070 / 我要歸隊
076 / 為臺灣同胞演奏
081 / 婚戀和家庭
087 / 穿梭于海峽兩岸
傅敏坎途 / 091
092 / 楔子
095 / 1953 年暑假:為了小提琴他大吵、大鬧、大哭
098 / 1962 年11 月下旬:他在北京女一中大哭一場
104 / 1966 年9 月3 日:雙親棄世,欲哭無淚
108 / 1968 年8 月:欲死未成,反遭批斗
113 / 1979 年5 月:他和傅聰并肩走在倫敦街頭
119 / 1980 年8 月:他一回國就提出兩點要求
125 / 補記
傅雷23 位親友談傅雷一家 / 127
128 /“ 同是天涯淪落人”
130 /“ 天馬行空,無所顧忌”
133 / 他,不得不孤芳自賞
136 / 傅雷的骨氣和傅聰的勇氣
138 / 傅雷的原則性
140 /“ 天才出于勤奮”
142 / 傅聰的琴聲富有詩意
143 / 傅聰的10 歲生日
144 /“ 1953 年正月的事”
146 / 傅聰說,“父親是我*好的老師”
148 / 傅聰把銅牌摔在地上
149 /“ 傅先生做人老實,待人誠懇”
151 /“ 傅先生是一個好人”
153 / 我們有著“患難之交”
156 /“ 傅雷真是一絲不茍”
157 /“ 梅馥非常善良”
158 /“ 傅雷是我的嚴父、良師、知音”
159 /“ 傅雷待友真摯、熱忱”
161 / 以助人為樂
162 / 回憶在徐匯公學時的生活
163 / 要多多宣傳傅雷嚴肅的工作態度
164 /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
165 / 在傅雷家當家庭教師的時候
冒死藏匿傅雷夫婦骨灰的姑娘 / 169
170 / 她,一個弱女子
172 / 傅雷夫婦棄世令她夜不能寐
175 / 戴上大口罩開始秘密行動
179 /“ 你是‘現行反革命’!”
183 /“ 何必說謝!何足道謝!”
187 /“ 立場不穩,思想右傾”
191 / 她戴著大口罩來到我家
194 / 終于圓了大學夢
198 / 我陪同傅敏與她相見
203 / 她的婚姻觀、人生觀
209 / 平靜、平凡、平淡的生活
女鋼琴家之死 / 187
189 / 她涂脂抹粉從容自盡
191 /“士可殺而不可辱”
193 / 四姐妹的佼佼者
196 / 20歲便成為鋼琴奇才
199 / 她獨立奮斗進入英國皇家樂府
202 / 人生道路上四次考驗
205 / 傅雷夫婦與她同受戕伐
帶淚的畫筆 / 209
210 / 焚香撫琴者
213 /“ 孤燈耿不滅”
216 / 從中國大地汲取畫的滋養
221 / 愛國者、革命者、學者
226 / 一心撲在工藝美術的事業上
229 / 在苦風凄雨中奮搏
232 / 真理終于見到太陽
悠悠情深 / 273
《傅雷家書》的新收獲 / 279
論《傅雷家書》 / 285
286 /《 傅雷家書》是廣大讀者“忠實的鏡子”
288 /《 傅雷家書》的特點在于真
290 /《 傅雷家書》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
292 /《 傅雷家書》是“*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
295 /《 傅雷家書》體現了傅雷的教育思想
300 /《 傅雷家書》幫助青年讀者正確對待戀愛
302 /《 傅雷家書》是一座思想“富礦”
附錄:《傅雷與傅聰》采訪歷程 / 304
傅雷與傅聰 節選
《傅雷與傅聰》樣張試讀
關于這本書,我寫過一篇論文,叫做《論〈傅雷家書〉》[1]。今天我不講這篇論文,而是想“書外談書”。
為什么要“書外談書”呢?因為我為傅雷先生一家寫過一本書,叫做《傅雷一家》。后來,又由作家出版社出了本書,叫《傅雷與傅聰》。我一共采訪了傅雷先生生前好友23位,又對和傅雷先生有關的人士以及他的家庭、故鄉做了很多采訪。因此,我主要解讀這本書的背景,從他的背景,他的家庭來看這本家書。也就是說,我是以一個采訪者而不是書評家的角度來評論這本《傅雷家書》的。
《傅雷家書》是怎么樣的一本書?
首先,我想講的就是,《傅雷家書》究竟是怎么樣的一本書。
顧名思義,《傅雷家書》是一本“家書”,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信。其中主要是寫給他長子傅聰的信,還有部分是寫給次子傅敏和長媳彌拉的。因此,這是一本父親寫給子女的書信的集子。
其實,這本書是殘缺的,并不完整。傅雷先生寫給遠在英國的傅聰的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火焰燒不到倫敦而得以保存。還有一部分是傅雷先生寫給傅敏的信。我在采訪傅敏的時候,他非常激動,流著淚對我說,非常遺憾,在“文化大革命”的歲月里,他在一天夜里前往馬思聰先生家,將父親給他的信全都燒毀了。他為什么要去馬思聰先生家呢?因為他知道馬先生家有個很大的爐子,于是在那里燒掉了這些信。他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他非常害怕,意識到在“文化大革命”中會“搜信”,這些信件會成為他“反革命”的罪證。在這樣的情況下,把這么寶貴的書信一燒了之,傅敏自己也非常痛惜。所以,《傅雷家書》是一本殘存的書,書中僅存兩封給傅敏的信,其余大部已經燒毀。其實傅雷先生給傅敏的信也是非常之多的。
這本書是個“單向道”,僅是父親寫給兒子的信,卻沒有兒子寫給父親的。一本家書,應該有呼應,“雙向道”,既有父親寫給兒子的,又有兒子寫給父親的,才能讓讀者有前后呼應的互動之感。但也非常遺憾,傅敏先生寫給傅雷先生的信,在“文革”當中也被全部燒毀了;幸運的是,傅聰先生寫給傅雷先生的信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十幾年前,一位上海音樂學院的朋友突然打電話給我,說是有重大發現。我來到上海音樂學院,他們告訴我,在一個樓梯下面的小房間,發現了幾個黑封皮的本子,上書“聰兒來信摘編”,原來是當年傅聰先生給家里寫的信,他母親都將其摘錄在這些本子上面。這三個筆記本,就安靜地躺在了這個角落里那么多年。當時我看了非常激動,在征得傅敏的同意之后,將它們全部復印下來了。為了這些信,我曾寫信給傅聰先生,希望這些信能夠發表。傅聰先生給我回了信,信中說道:
非常抱歉的是,我不希望把我給家父母的信公之于世,一個字也不要。這是我*后的決定。
望諒解。
傅聰
1987年8月12日
那就是說,他不同意公布這些信件。后來傅聰來上海時我幾次采訪他,問他為什么不能把這些信和父親的信一起收入《傅雷家書》呢?他說:“我父親寫給我的信,體現了他的思想,他的思想是非常高尚的。相比之下,我寫給他的信是不足為道的。所以我的信請不要收進去。”按照他的意見,現在的《傅雷家書》就沒有收編傅聰的信件。
現有的《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先生寫給他的長子傅聰、次子傅敏的信,還有幾封是寫給長媳彌拉的。這樣的書在現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按理應該是本很平常的書,但它卻成為現在中國市場的暢銷書,總印數超過了100萬冊。從1981年至今已經21次印刷,在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本家書,從可讀性來說并不強,僅是一封又一封信,也沒有吸引人的小標題,無非是幾月幾日,然后是一封信,如此而已。為什么這么一本書會有這樣巨大的影響,會吸引那么多的讀者,而且現在成為一本名著了呢?
在我看來,是因為這本家書中的父與子,是特殊的父與子。這本書中的父親傅雷,既是位作家,又是位翻譯家,學貫中西;兒子傅聰,則是一位藝術家。這樣的家書就充滿了文學色彩、藝術色彩,是在藝術的氛圍中用優美的筆調寫成的。它不是一般的家信,其中蘊含了很多人生哲理、豐富感悟。這本書超出了一般家書的范圍。我曾經說過,信分兩種:硬的信和軟的信。硬的信是單純地講事情,像公文一樣,講完就結束了;而像傅雷家書這樣的信,是軟的信,它帶有思想、文學、藝術等色彩,有很深刻的藝術價值。另外,傅氏父子是一對特殊的父子,他們父子受到了極左路線的連環迫害,演繹了循環的悲劇,是中國一代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大家都知道“反右派”運動和“文化大革命”,是極左路線的兩個重要階段。鄧小平同志在《鄧小平文選》中多次提到:我們從“1957年下半年以來”,犯了嚴重的“左”的錯誤,這個錯誤后來到“文革”,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鄧小平所說的“1957年下半年”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就是“反右派”運動。傅雷先生在“反右派”運動中受到了嚴重沖擊,1958年4月被劃為“右派分子”。隨之引起的連鎖反應是導致當時在波蘭留學的傅聰出走英國。而傅聰的出走又加重了傅雷的罪行。所以在“文革”當中,傅雷先生就成為“叛國分子”的家屬,導致了傅雷夫婦上吊自盡。所以傅雷與傅聰不是一般的父子,這對父子的命運非常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在極左路線下的悲慘命運。因此,《傅雷家書》反映的不是一般的家庭,而是這么一個特殊的家庭。
傅雷是中國翻譯界的一代巨匠,能夠和他相提并論的,有用畢生精力翻譯莎士比亞作品的梁實秋。此外,草嬰先生在翻譯俄羅斯文學方面做出巨大貢獻,而傅雷從事的是法國文學的翻譯。傅雷的譯文集現在有15卷,500萬字,這是他畢生的勞動成果。但在傅雷的著作之中,我認為*重要的還是《傅雷家書》。傅雷作為一名翻譯家,從翻譯的技巧和水平上,稱得上是中國翻譯界的巨匠。但他翻得再好,也無非是替外國作家說中國話,或者說是把外國作家的作品用中國的文字非常完美地體現出來。他的翻譯作品中所透露的是外國作家的思想,而并非他自己的思想。唯有《傅雷家書》,他生前也沒有想到過他的這些信將來會編成一本書,會有100多萬冊的印制量,會受到那么多讀者的喜愛。他根本沒有想到這本書會成為他一生中*重要的著作。《傅雷家書》體現了傅雷的思想,他的藝術觀、人生觀,可以說,《傅雷家書》是傅雷人格*集中的體現。
其實要認識一本書并不容易。傅雷是上海的作家,傅聰是上海出去的音樂家。上海一家出版社曾經打算出版《傅雷家書》,但*終不敢出版。書稿后來落到了三聯書店總經理范用手中。范用看到這么好的書稿,眼睛一亮,決定出版。所以這本書1981年由三聯書店出版,一直印到現在。所以,一個出版社有沒有魄力,一位編輯家有沒有眼光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本書被尊為名著、受到大家歡迎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提到三聯書店以及當時的總經理范用先生。當然,上海當時沒有出版這本書,可能是由于這對特殊的父子敏感的政治背景。盡管“文革”已經過去,但其帶來的影響不可能一下子消除。我曾經碰到當年把《傅雷家書》退稿的那位朋友,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他仍然感到非常遺憾。
我對傅雷一家的采訪
第二,我想講我對傅雷一家的采訪。
作為一個紀實文學作家,我*忌諱的就是對作家同行進行采訪;在同行之中,我尤其忌諱采訪上海作家。因為我作為一個上海作家,再去寫上海作家的話,不管怎么寫總有種種嫌疑。所以我的采訪幾乎不涉及同行。
*初引起我注意的并不是傅雷,而是傅聰。在“文革”結束后準備為傅雷先生平反時,傅聰從英國回來了。那是傅聰出走之后**次回來,回到上海。我當時看到《中國青年報》內參上刊載了當時傅聰說的一些話,令我非常感動。傅聰隔了那么多年之后回來,他說的話中還是飽含著對祖國非常強烈的熱愛之情。按照當時的規定,對傅聰的報道還是很注意分寸的,比如傅聰在上海的某項活動,規定只能刊登在第幾版,報道的字數不能超過多少多少字之類的。可見當時對傅聰的報道還是低調的、有所控制的。我看了這些報道之后,當時就決定去找傅聰,由于種種原因雖然未能直接采訪傅聰,但傅聰的經歷引起我非常大的興趣,我注意到了這位不平凡的音樂家。當時我說過,在中國的音樂家中,引起我極大興趣的就是兩個“聰”:一個是馬思聰,一個就是傅聰。不能寫紀實文學,當時我就寫了篇小說,題目是《愛國的“叛國者”》,發在《福建文學》雜志上。小說的主角就是個音樂家,實際上是以傅聰作為影子來寫的。
后來我開始采訪傅雷和傅聰的親友,前前后后總共采訪了傅雷的23位親友。特別是去北京采訪傅敏,使我對傅雷一家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親友們都非常熱情地介紹了傅雷一家四口不同的性格。
傅雷是做事非常認真而性格又非常急躁的人,在某些時候他可以說是非常暴躁的,所以他的名字叫“雷”,很符合他的性格。但他做事情又非常之認真,好幾件事情我聽后都十分感動。一是他在20世紀30年代翻譯了《約翰·克利斯朵夫》,一套100多萬字的書。可后來他重新看了這本書之后,不滿意他當年的譯文,于是又把這100多萬字重新翻譯了一遍。我覺得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翻譯是件非常吃力的工作,不滿意自己的翻譯,別人只是在原有的譯文上面修改,而他則是推翻了重新進行。
傅雷夫婦性格相輔相成,配合得非常好,幾乎所有傅雷親友都說傅雷夫人是極其賢惠而又性格溫順的人。如果傅雷是鐵錘的話,傅雷夫人就是棉花,鐵錘敲在棉花上面就沒了任何聲音。傅雷先生的成就,和傅雷夫人分不開。傅雷先生做事情非常細致,而傅雷夫人則是大大咧咧,一個東西用完可能隨手一放,過一會兒就忘了。因此傅雷先生總是提醒她,東西要放歸原位,他們家里總這個樣子。傅雷先生家里熱水瓶的擺放都十分有規則,把手一律朝右,總是從**個熱水瓶開始用,用完之后放到*后去,再輪流用。保姆知道后,灌熱水瓶的時候就從*后的一瓶開始灌。傅雷翻譯的時候必須經常翻閱字典,厚厚的一本本字典翻起來很困難,他就自己設計了一個架子放字典,便于翻譯時使用。
后來我采訪傅聰和傅敏,發現兄弟倆性格也是截然相反的。傅聰像他媽媽,長相也像他媽媽,而且性格不拘小節。我去賓館看傅聰,進到他房間,看到他所有的箱子都開著,這里放著話梅,那里又隨手放著什么東西……但他說話富含哲理,非常有思想。他可以同你談唐詩、宋詞,也可以談音樂、美術,等等,如此之類,甚至講到各方面的事情,他都非常有興趣。
恰恰相反,傅敏是非常細致的一個人,完全是傅雷的拷貝,做事情非常認真。比如,我告訴他,上海江蘇路傅雷住過的房子,盡管我去了好幾次,但沒有用,因為當年傅雷是租這房子住,他去世之后另外一家住進去了,所有的家具擺設都完全不同了。傅雷住這房子時,原先是什么樣子的呢?傅敏就畫了張原先的家的平面圖給我,那張圖紙經過了反復修改,上面有紅墨水畫的、綠墨水畫的,畫得非常仔細。哪些是巴爾扎克原著的書架,哪些是放父親譯著的地方,他和聰哥的床在哪里,三角鋼琴放在哪里……那張平面圖,把他們家當時的情況畫得非常仔細。我在寫文章的時候,這張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還有,他給我寫的信都非常認真仔細,三天兩頭,我提出什么問題,他都在信中予以仔細詳盡的解答。我現在手頭上大概有100多封傅敏給我的信了。他的性格完全像他的父親傅雷。
傅雷一家四個人四種性格,由此也造就了四個人四條不同的生活道路。
采訪傅雷一家,促使我寫成了《傅雷一家》一書,后來又寫出了《傅雷與傅聰》一書。于是對他們一家深入的采訪,也促使我對“反右派”運動和“文革”進行了深刻的思索,進而從事紀實長篇《“反右派”始末》《“四人幫”興亡》的創作。
……
傅雷與傅聰 作者簡介
葉永烈(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畢業于北京大學,中國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他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1983年之后,開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創作轉向紀實文學的創作。1984年后成為專業作家,以寫知名人物、高層人物、歷史傳記為多,人稱“舊聞記者”。他從1951年發表詩歌,1958年開始發表科學小品;1979年3月,被文化部和中國科協聯合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主要作品有《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等。2020年5月15日,葉永烈因病去世,享年80歲。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