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繪藝術精選集
-
>
中國美術8000年
-
>
西洋鏡--中國寺廟建筑與靈巖寺羅漢
-
>
和光同塵:徐家樹攝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廣州
-
>
(精)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八品)
-
>
銀翼殺手2029
全山石文獻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315037
- 條形碼:9787550315037 ; 978-7-5503-150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山石文獻集 內容簡介
國美校訓箴言:行健、居敬、會通、履遠。何謂居敬?“往圣采經典,先師垂教范。”一代代的先師行以垂范、言以規箴,跬成名校的學脈。這個傳承不怠的學脈中,既見名師大家的文心使命、絕學精品,又涵他們的人格品類、氣質神韻。美院伴山水名湖,守江南文山,一批批藝者聚合于此,成就名校事業,將個人的志節功業化在學院的大業之中,可謂不世出的緣分。此緣在湖山,在人氣,在世代風華、人文跬積,讓后輩總懷拳拳敬心。 國美建校將近九秩。回顧九十年,仿佛中華藝術教育的縮影,代代先師名家的身影疊映在歷史的天際之上,伴青山肅穆、平湖風流,凝成西湖藝苑的人格范型。 國美先師的人格范型首在孤山遠志。八十八年前,國立藝術院借西湖羅苑,于湖山清明中創建。蔡元培先生乘周末之暇,來杭舉辦建院儀典,發表演講《學院為研究學術而設》。從此,一代年輕精英會聚平湖,追躡蔡先生的藝教理想,學術研究與國民美育成藝院圭臬。林風眠先生身負重托,面對一片貧弱的環境,將美育視為一種精神信仰的運動,踐行中西融合的實驗與理想。孤山雖清冷,卻包孕著國立藝術院的青春激情。羅苑旁蒞蘇白二公祠,二公祠所依傍的后山,荒天古木,空谷回聲。北宋名士林和靖先生梅林歸鶴,就在此處,多少年后,一代禁煙名將林則徐罷官經此,祭掃同姓先賢,出私資修葺墓陵。杭州*后一任知府林啟興學有功,逝后杭城人在此建“林社”之筑。一脈林姓的史秩在林山中隱沒,當年的林風眠先生于晨昏漫步、春秋眺望中,胸襟可曾灑落名士風流的逸習?但那湖山蘊含的高情遠致,一次又一次地催剝圍美先賢的學術肝腸與使命擔當,卻是可以揣想與追懷的。 國美先師的人格范型的第二特性是清波悲情。去年,我們為“世紀風眠”畫展繪制《湖山清明》,遙想初建藝術院的一代名師立身湖畔的景象。但這些載入史冊的名師的命運,似乎都充滿蹉跎,歷盡坎坷。也正是這些傳奇式的蹉跎,造就了先師們跌宕起伏的形象。一代名師吳大羽先生以其激情和卓識,在20世紀30年代的學生中負有盛名。在抗戰的困難環境中,吳冠中先生曾代表學生們致以激情書信,誠心懇望先生回校教學。吳大羽先生既是畫家,又是詩者。
全山石文獻集 目錄
用色彩描繪彩色的世界——全山石自述全山石
《全山石新疆寫生》序言羅工柳
畫海民族情徐開磊
在全山石老師家聽音樂翁誕憲
與全山石老師合作大型歷史畫《義勇軍進行曲》
創作之感想翁誕憲
油畫藝術之花——記油畫家全山石譚永泰
在全山石藝術中心開館暨首展開幕儀式上的講話許江
全山石和他的“全訓班”鄭曉林
品味的跋涉語言的追索
——寫給全山石油畫高級創研班匯報展許江
二 作品
三 著述
阿爾卑斯山的一顆明珠
油畫的傳統技法
《阿尼戈尼油畫選》序
藝術之樹常青
真摯的激情大膽的創新——莫伊謝延科的探索精神
杰出的瑞典畫家——安德斯·佐恩
植根傳統獨樹一幟——菲欽和他的藝術生涯
明快、憂傷的風景畫——弗明的藝術人生
《俄羅斯畫家奧列什尼科夫畫集》序言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塔·雅勃隆斯卡婭的藝術生涯
俄羅斯油畫與油畫的本體語言——在新疆“第二屆中國一亞歐博覽會‘中國文化展示周’六國美術作品展”期間的講座
盧奧和他的藝術
“西班牙畫家愛德華多·納蘭霍作品展”前言
四 研究
個人創造與傳統模式——全山石及其作品稼沿
歷史情境中的選擇與創造——論全山石的油畫藝術曹意強
飽滿的筆觸交響的形色——論全山石的油畫藝術曹意強
歷史畫家是傳唱歷史的詩人王文杰
敦煌壁畫對全山石油畫的啟示和影響王文杰
全山石油畫風景集序曹意強
全山石風景油畫的本體語言特色王文杰
傳道授業解惑問學踐履創研
——中國美院全山石油畫創研班教學綜述王文杰
附錄
全山石年譜
全山石出版著作分類編目
全山石文獻集 節選
《中國美術學院學脈文叢:全山石文獻集》: 本以為考入藝術專科學校后可以整天學畫了,可是失望得很,學畫的時間并不多,反而社會活動卻十分頻繁:每學期都要下鄉、下廠,參加“土改”“三反”“五反”等等運動。為了想多學點繪畫技法,我不得不利用星期天和空余時間,爬窗戶進教室畫素描。當然,后來我才逐漸明白,一個人素質的提高是全面的,如適當參加社會活動和下鄉、下廠,這樣接觸社會、了解實際,不僅對繪畫而且對確立自己的人生觀關系重大。現在回想起來,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確實給我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礎,包括整個人生的奮斗目標。我是在1952年加入共青團的。 建國初期的藝術專科學校是五年制的,預科兩年、本科三年,統稱繪畫系,既學中國畫也學西洋畫。教我們線描的是龐薰栗教授,他的線描既傳統又有個人和整個時代的特色,所以我對他的課特別感興趣。我的**幅出版作品就是單線平涂的年畫《光榮人家》,并獲得了“浙江省年畫二等獎”,這對我鼓舞很大。接著又畫了第二幅單線平涂的年畫《新中國的婦女》,也由華東出版社出版了,因此我對國畫興趣更濃了。可是到了三年級,我們開始上油畫課,那燦爛奪目、富有表現力的油畫色彩使我著了迷,覺得油畫更過癮,能繪油畫才是人生快事,以至于1953年在醞釀畢業創作時,我毫不猶豫地決定用油畫來表現。 當年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斯大林于3月9日逝世了。當時的我正在上海鋼鐵廠深入生活,親眼見證鋼鐵工人懷著無比深厚的感情,真心實意地悼念斯大林。我也飽含熱淚,以《三月九日》為題創作了生平**幅主題油畫。這幅畢業創作入選了“第二屆全國美展”,并被編入美展的畫集,這使我對油畫更有興趣,信心也更足了。 繪畫系本來是不分國畫、油畫、版畫專業的。1953年9月,學校從我們這些建國后**批招進來的學生中,抽調30多名提前畢業,留在學校的同學,當了研究員,這時才開始分設國畫、油畫、版畫三個專業。我作為研究員被分到了油畫組,從此真正確定了我的油畫專業方向。對我來說,那是再理想不過的事了,但想不到更美的事還在后頭。 那時,新生的共和國醫治完了戰爭的創傷,正處于開始大規模建設的年代。恰巧在我們畢業之際,國家要選拔一批青年去蘇聯留學。學校選拔了我和肖峰去應試——真是令人喜出望外。那時候,學習蘇聯是我們的國策,蘇聯又有厚實的藝術底蘊和眾多的藝術大師,能有機會去蘇聯留學,怎能不令人高興!然而留蘇要經過層層關口,先是本校審核,再到上海交大集中考文化課和政治課,然后到北京中央美院考專業課。當時徐悲鴻、董希文兩位教授是選拔留學生的主考人。我生平**次到北京,面對那么多的優秀應試者,我有希望被錄取嗎?我的心中不免七上八下。高興的是兩個月后,學校突然通知我們去北京報到,我們被錄取了!至今我還難以用言詞來形容當時的興奮之情。 我們在北京俄語專科學校留蘇預備部緊張地學習了一年俄語和政治課后,于1954年10月到了蘇聯列寧格勒(現圣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這是一所具有近兩百年歷史的蘇聯*大*好的美術學院,歷史悠久,條件優越,培養出了許多像列賓、蘇里科夫、賽洛夫那樣的俄羅斯畫家和梅爾尼科夫、莫伊申科等蘇維埃時期的畫家。世界各國到蘇聯學美術的留學生都集中在這個學校里,中國留學生也不例外。蘇聯學生的繪畫基礎普遍很好,他們都是從各加盟共和國的美術附中的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我雖是大學畢業,但由于我國引進油畫較晚,教學體制也不完善,在油畫藝術語言上和他們還有很大差距。加上班上只有我一個中國人,語言的障礙更增添了學習上的困難,學習中我感到格外吃力。 然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時,家庭的熏陶、學校的教育、祖國的召喚,在我心中一齊起了作用。我放棄一切娛樂時間,緊緊抓住造型和色彩這兩個基本環節,虛心刻苦地學習。 ……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