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參與和社會治理:法國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演講文集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0203173
- 條形碼:9787520203173 ; 978-7-5202-0317-3
- 裝幀:70g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眾參與和社會治理:法國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演講文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社會學、政治學研究者,大學生,高校教師 1.本書是法國社會學家的前沿研究成果,由知名社會學家李強、王新松、晉軍、賈西津強烈推薦,是一部難得的社會學佳作。 2.本書收集的論文既有理論和方法的討論,也有對參與實踐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對于社會運動、公眾參與、治理問題的研究者和對法國社會政治感興趣的人,都很有啟發(fā)意義。
公眾參與和社會治理:法國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演講文集 內(nèi)容簡介
清華大學中法研究中心每年會邀請社會科學領(lǐng)域的知名學者進行學術(shù)演講和討論。2014—2017年間,目前在法國研究公眾參與方面極具很好不錯的6位社會學家在清華大學做了精彩的學術(shù)演講。本書收錄了他們演講的9篇論文,內(nèi)容涉及社會運動、集體行動、社會動員、社會參與等,為中國學者開展相關(guān)主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
公眾參與和社會治理:法國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演講文集 目錄
推薦序一 李 強 / 1
推薦序二 王新松 / 1
前言 柯 蕾 / 1
上篇 動員、 集體行動和公共問題
一 劇目與回憶: 里昂妓女占領(lǐng)圣尼濟耶教堂運動及其影響
李利安·馬蒂歐 / 3
二 社會化和社會運動: 以 “無國界教育組織” 參與者為例
李利安·馬蒂歐 / 30
三 媒體與公共問題建構(gòu) 埃里克·內(nèi)弗 / 53
四 關(guān)鍵進程與政治流動性: 理論性評估 米歇爾·多布里 / 84
下篇 公眾參與的進展和局限
五 經(jīng)受考驗中的代議制民主 羅伊克·布隆迪歐 / 113
六 法國的參與式民主: 對比強烈的情況總結(jié)
羅伊克·布隆迪歐 / 132
七 公民議事會: 延續(xù)或更新 “法國式” 的參與民主?
托馬斯·克茨班 / 158
八 參與的指令或賦權(quán)? 參與的重大問題 馬里昂·卡雷爾 / 186
九 政治化與公開化: 工薪街區(qū)中集體協(xié)商的脆弱影響
馬里昂·卡雷爾 / 200
本書作者 / 235
公眾參與和社會治理:法國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演講文集 節(jié)選
書摘 研究公共問題的傳統(tǒng)誕生于一個多世紀以前的美國, 并在六七十年代由霍華德?貝克爾(Hwa-rd Becker)、約瑟夫·古斯菲爾德(Joseph Gusfield)、馬爾科姆?斯佩克特(Malcolm Spector) 和約翰?基特修斯(John Kitsuse) 等學者賦之以形。 公共問題這個詞表明了一個過程: 一個把事件、事實或情境轉(zhuǎn)化成公共討論對象的過程。 這個過程把這些事件、事實或情境界定為“構(gòu)成問題”, 需要付之以行動, 并需要出臺公共政策為之定義。這些事實可以激起辯論, 由公民、政府機構(gòu)或各組織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呼喚一種公共行為來為其找到出路。 對同一種事實,不同國家的處理、投入程度是不盡相同的。 在一個國家里人所公憤的事, 在另一個國家的人民眼里卻見怪不怪。 這個定義雛形需要四個補充說明來完善。 首先, 公共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不會自動發(fā)聲。 公共問題得有人輔佐推動,有人操持經(jīng)營。 公共問題是那些為之奔走, 向公眾解釋并闡述其嚴重性的人們建構(gòu)出來的? 第二, 能夠構(gòu)成問題的事實數(shù)量可以說是浩如煙海, 因此, 這種行為其實充滿了競爭性, 而公共意識、媒體和政府不可能同時關(guān)注到所有問題? 第三個要補充的說明可能看起來自相矛盾, 但卻可檢驗, 也是非常關(guān)鍵的一點: 一件事客觀上有多嚴重(可是又怎么可能異口同聲地決定某事的嚴重性呢?), 和它在媒體與公共行為眼里有多嚴重其實不是成比例的關(guān)系。 *后一個需要說明的是: 關(guān)心公共問題及其后果并不等于自封為專家。 河流有沒有遭到污染, 核電站廢料到底能不能真正做到循環(huán)使用, 犯罪率是否提高了等重要的問題是由兩種人來負責處理的。 首先是那些面對問題的人是參與定義問題, 研究其嚴重性和回應方式的斗爭中的人。 他們的論據(jù)可能是矛盾的。 第二種聲音來自專家和學者: 分析河流水質(zhì)的是化學家, 評估不同犯罪之間變化的是警察和犯罪專家。換句話說, 社會學研究公共問題并不等于親自到戰(zhàn)場上去戰(zhàn)斗,也不等于在各執(zhí)一詞的雙方之間做出誰勝誰負的評判。 倘若這樣, 社會學家就成為參與戰(zhàn)斗者, 或者自詡比專家學者知道得更多了。 從社會學角度分析公共問題, 指的是理解我們稱為問題的宣稱者(claims-ma-kers) 的活動, 研究意圖把事實轉(zhuǎn)化成問題的人、組織和政府機構(gòu)是如何運作的。 但是這些都不等于討論事實的具體性和現(xiàn)實性就完全不重要了! 對某個事實或行為的嚴重性做出科學評估, 不等于探討為何該事實成為供人思辨的問題以及它是如何成為問題的。 研究公共問題的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活動。 這些人把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情境界定為“問題”, 做出他們的診斷, 識別問題發(fā)生的原因, 推薦解藥。這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產(chǎn)生。 公共問題推廣者是誰? 推廣動機是什么? 他們是如何敘述并架構(gòu)問題的? 又是用了什么論據(jù)證明他們的問題比別人的更嚴重, 更值得關(guān)注的? 他們是怎么向公眾普及這個問題, 提醒政府機構(gòu), 獲得大量媒體關(guān)注的? 獲得政府機構(gòu)關(guān)注后, 定義又是怎么樣的, 如何實施行動計劃,如何解決問題? 這種研究方法也是為了把不同學術(shù)領(lǐng)域的問題連接起來。 這些問題通常是被孤立對待的。 比如, 研究動員,研究媒體、知識分子、演講、公共政策, 以及在實際工作中處理問題的人員。
公眾參與和社會治理:法國社會學家清華大學演講文集 作者簡介
柯蕾 (Chloé FROISSART),女,法國政治學家。本科畢業(yè)于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取得巴黎索邦大學碩士及巴黎政治學院碩士和博士學位。現(xiàn)任清華大學中法研究中心法方主任、法國當代中國研究中心(香港)高級研究員、法國雷恩大學副教授。《神州展望》( China Perspectives ) 與 《國際評論》( Critique Internationale)學術(shù)期刊編委會成員,傅雷翻譯出版獎評委。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公民和公共參與研究,著有《中國及農(nóng)民工:公民身份的獲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