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神經科學與社會叢書信任腦:來自神經科學的道德認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77887
- 條形碼:9787308177887 ; 978-7-308-17788-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神經科學與社會叢書信任腦:來自神經科學的道德認識 本書特色
在帕特里夏·S.丘奇蘭德著唐孝威、羅衛東主編袁鎣、安暉譯的《信任腦(來自神經科學的道德認識)(精)\/神經科學與社會叢書》一書中,神經哲學的開拓者帕特里夏-丘奇蘭德提出道德源自腦的生物學依據。腦經由演化而形成的結構、過程和化學使得人類傾向于不僅要為自我保存,而且要為擴展的自我——開始是后代,然后是配偶,再次是親屬,等等——的福祉而努力。分離和排斥會造成痛苦,而陪伴則會產生快樂;為了回應這些感受,腦會調整它們的回路以適應地方習俗。如此一來,關心得以分配,良心得以塑造,道德直覺得以點滴滲透。丘奇蘭德這一分析建立起一種具有煽動性的道德譜系,讓我們重新評估在解釋道德的基礎時宗教、*法則和純粹理性所獲得的優先性。對是什么真正使得我們有道德這個問題,《信任腦》給出了一個重要的新解釋,它挑戰了我們去重新思考我們*為珍視的一些價值的起源。
神經科學與社會叢書信任腦:來自神經科學的道德認識 內容簡介
隨著神經科學、演化生物學和演化心理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哲學家開始吸收來自科學領域的成果,嘗試為人類的道德行為與道德實踐做出新的解釋。在本書中,當代很有名的神經哲學家帕特里夏丘奇蘭德為道德根源于腦的生物學這一觀點做出了精彩的論證。在她看來,道德價值起源于所有哺乳動物共有的行為——關懷后代。人腦在進化中所獲得的結構、過程及其化學活動使人的“關懷圈”不斷擴大,延及陌生人。丘奇蘭德利用神經科學的很新研究成果指出,在這一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神經化學物質是催產素,催產素可以降低個體的壓力反應,使得人們可以發展出對彼此的信
神經科學與社會叢書信任腦:來自神經科學的道德認識 目錄
2.基于腦的價值
3.關心與關心對象
3.1 家庭價值:歸屬與期待歸屬
3.2 配偶依戀
3.3 除了催產素還有什么?
3.4 雄性養育
3.5 依附和道德有何關系?
4.合作與信任
4.1 哺乳動物中的合作究竟是什么?
4.2 哺乳動物中的合作:幾個例子
4.2 信任與催產素:它對人類有什么影響?
4.3 懲罰與合作
4.4 社會張力對合作的影響
4.5 演化與人類合作
5.網絡化:基因、腦和行為
5.1 基因網絡
5.2 與生俱來的道德原則和與生俱來的道德基??
5.3 喬納森·海特與道德基??
6.社會生活的技能
6.1 社會知識、社會學習和社會決策
6.2 學習社會技能
6.3 良心養成
6.4 把心智狀態歸因于自我和他人
6.5 鏡像神經元和心智歸因(心智理論)
6.6 人、意圖與鏡像神經元
6.7 鏡像反應和共情
6.8 模仿和“鏡像神經元”
6.8 心智理論、自閉癥和鏡像神經元
6.9 模仿、無意識模仿和社交能力
7.并非作為規則
7.1 康德和他的絕對命令
7.2 后果論和功利*大化
7.3 有關規則運用的事實
7.4 規范性與道德上的“應當”
7.5 自然主義謬誤
8.宗教與道德
8.1 良心和道德
8.2 道德與宗教
8.3 這是否意味著道德是一種錯覺?
8.4 道德、信任以及文化生態位建構
注釋
1.導論
2.基于腦的價值
3.關心與關心對象
4.合作與信任
5.網絡化:基因、腦和行為
6.社會生活的技能
7.并非作為規則
8.宗教與道德
參考文獻
索引
致謝
神經科學與社會叢書信任腦:來自神經科學的道德認識 作者簡介
帕特里夏·S.丘奇蘭德,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榮休哲學教授,以及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兼職教授,其在神經哲學與心智哲學方面貢獻卓著。她的書包括《腦智》(Brain-Wise)、《神經哲學》(Neurophilosophy)等。1991年,她榮獲麥克·阿瑟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