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尋找中國龍立體書
-
>
非遺里的中國(全3冊)一千年國粹 匠心巧思 薪火相伴
-
>
郁金香①+②(全10冊)
-
>
數學簡史
-
>
汴京的一天
-
>
地圖上的地理故事-長城
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綜合集:香江的孩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767030
- 條形碼:9787530767030 ; 978-7-5307-670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綜合集:香江的孩子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0歲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香港七位極具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聯袂創作,帶你認識光環下的真實香港 ◎香港版“成長的煩惱”——“港味”外的小清新,成長中的“小確幸” ◎通過香港與內地孩子面對家庭、校園等問題的不同解決辦法,帶給所有孩子思考◎圖書展現了當代香港普通兒童真實的成長經歷,塑造了自然而立體的系列形象,點滴小事折射成長背后的時代變遷 ◎圖書為兩岸兒童搭建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引導小讀者形成“家國情懷”,增強中華民族的內在凝聚力
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綜合集:香江的孩子 內容簡介
《香江的孩子》是為了紀念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特邀香港七位具有代表性的兒童文學作家撰寫的新作,體現了當下香港兒童文學作家的創作風貌和水準。作品定位于孩子的成長,將視角對準當下普通香港孩子,書寫他們的所思、所想,同時幫助內地兒童了解香港兒童,在他們之間搭建起一座心與心的橋梁。圖書主題積極、健康,給予孩子正能量。 每篇作品以短篇兒童小說的形式講述了香港少年兒童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故事,各具特色:《我們的杜鵑花》以杜鵑花為寄托,表達了香港人對祖國的思念之情;《我在香港國際學校上學的日子》反映了香港國際學校的校園生活,在這里,孩子們以各種形式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神秘的小客人》走進了香港培育學校的孩子,充滿對一個無依無靠的孩童的關愛;《投訴》通過圖書館還書的故事,表現出不同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的喜怒哀樂;《夏日記事簿》以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孩子的暑假生活為縮影,表達了孩子們的心聲;《妹妹來自星星》關注自閉兒童,全家人真摯的愛戰勝了疾病,生病的妹妹病情日趨好轉。這些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面對生活中、校園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或喜或悲,但始終樂觀面對,積極改變,展現了“香港精神”在下一代中的延續。
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綜合集:香江的孩子 目錄
我們的杜鵑花 / 周蜜蜜
我在國際學校上學的日子 / 宋詒瑞
神秘的小客人 / 韋婭
投訴 / 梁科慶
夏日記事簿 / 潘金英、潘明珠
妹妹來自星星 / 黃虹堅
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綜合集:香江的孩子 節選
《我們的杜鵑花》 周蜜蜜/著 過了農歷新年不久,天氣漸漸變得暖和起來。 這是個晴朗的星期一。 清晨時分,王倩兒和以往一樣,被鬧鐘叫醒了。 她睜開眼睛,就看見床邊有一片悅目的蔚藍色—— 啊!那是春裝校裙,不用問,一定是媽媽為她準備的,春天已經來到啦! 倩兒心頭一暖,即刻起床梳洗,換上帶著薰衣草香氣的、湖水藍色的春裝校裙,只覺神清氣爽,真好! 她高高興興地走到飯廳,向媽媽道過早安,再進食美味的早餐。 坐在旁邊的爸爸,笑瞇瞇地稱贊倩兒這一身校裙穿得好看,更令她心中像開了花一般美好。 吃完早餐,王倩兒背上書包去上學,腳步特別輕盈。當她路過人行道旁邊的小花圃時,忽然眼前一亮:一叢一叢的杜鵑花開了,橙、紅、粉、紫,色彩繽紛,好看極啦!她忍不住停下腳步,喜滋滋地看了一會兒才重新上路,一首贊美杜鵑花的歌兒,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畔 多美麗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 像村家的小姑娘 …… 《投訴》 梁科慶/著 八時整,上課鐘聲響徹校舍內外。 這學期,陽光小學大力推行課外閱讀,重新編排課程,把每天首節課編為晨讀課,同時開放校園,學生可自攜課外書,或到學校圖書館借書,在校舍內任何一個角落里無拘無束地閱讀半小時,享受閱讀的樂趣。 上課鐘聲響過后,圖書館主任張老師匆匆忙忙地趕往圖書館。這時候,學生總會擠在館內借書、還書,圖書館領袖生雖然能干、盡責,但對于管理秩序還缺乏技巧,她必須在圖書館里坐鎮。剛才她與同事大談在日本泡溫泉的趣事,錯過了時間,遲了五分鐘,希望圖書館不會出亂子。 然而要出事的話,何需五分鐘呢? 走廊盡頭,本應在圖書館里當值的周小麗氣急敗壞地跑過來,邊跑邊喊:“張老師,不好了!圖書館出事……” 《神秘的小客人》 韋婭/著 推開南窗,外面的陽光好明亮呀,明晃晃的耀眼。初秋的風翩然而至,溫暖的空氣里裹挾著某種神秘的花香氣息,我不由自主地深深吸了一口氣。 哦,這秋日,這陽光,真好! 忽然,我聽到有人用鑰匙開門的聲音。好奇怪,爸爸不在家,媽媽出門了,會是誰呢? “頻頻!”我聽到爸爸的聲音。 我好高興:“爸爸!不是說禮拜一回來嗎──” 我忽地收住話──我看見爸爸的身后跟著一個女孩子。她約莫十二三歲的樣子,瘦削的瓜子臉,膚色微黃,兩只機靈的黑眼睛卻很好看,像兩顆星星似的,朝我望過來。我從來沒見過爸爸帶小朋友回來──他的朋友全是大人。 “頻頻,來認識一下。她叫燈兒,是爸爸老同學的孩子。” 冷不丁來了位小客人! 我打量了她一眼,腦子里閃過一絲好奇。這女孩的名字好特別,她叫“燈兒”,有誰會叫這樣的名字?燈,或者燈泡、電線、麻繩,諸如此類的……我心里笑。 女孩兩只眼睛忽閃忽閃的,她并不怕生,大大方方地朝我咧嘴一笑: “嗨,頻頻!” 她的聲音脆脆的,像剛上市的白蘿卜。 “哦,燈兒……”我朝她揮了揮手,這是禮貌。 她把手里提著的一個粗布環保袋往地板上一擱,兩只腳很努力地互相踩了一下,一雙鞋子隨即離開了她的腳丫子,并列排放在了門邊。
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品綜合集:香江的孩子 作者簡介
主編及作者韋婭:原名左韋,現居香港。曾任香港演藝學院中文導師。至今出版著作50余部,曾多次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香港中文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及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等獎項,作品被收入內地及香港小學語文教科書以及多種文學選本中。代表作《長翅膀的夜》《中三女生的心事》《人隨月色凈》等。 作者周蜜蜜:現居香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兒童文學藝術聯會會長。1980年開始寫作,至今已出版60余部著作并策劃了多部兒童電視節目,多次獲青年文學獎、市政局中文文學創作獎等獎項,代表作有《尋龍探險記》等。 作者宋詒瑞:現居香港。畢業于北京大學東方語言系,師承季羨林教授。現任深圳作家協會會員、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已出版作品140余部,多次獲香港市政局中文讀物創作獎兒童故事組冠軍獎、季軍獎、優異獎等,代表作為散文《呢喃集》、小說《難為了班長》等。 作者梁科慶:現居香港,任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室館長。作品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香港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及受歡迎作家、全國偵探小說大賽懸疑獎等獎項。代表作《Q版特工》小說系列。 作者潘明珠、潘金英:現居香港,致力于推廣兒童文學,常共同出版作品,在《大公報》撰寫專欄。姐姐潘金英,現任香港公開大學導師,代表作《少年生活12道疑案》等。妹妹潘明珠,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香港作家聯會理事,香港康文署文藝顧問等職務,代表作《時間偵探》等。 作者黃虹堅:現居香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北京電影學院編導系畢業。從事文學創作多年,作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等,曾獲冰心兒童文學獎、香港文學雙年獎等獎項。代表作有《講不完的故事》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