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訪古尋城:看見的與看不見的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97031
- 條形碼:9787508697031 ; 978-7-5086-9703-1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訪古尋城:看見的與看不見的歷史 本書特色
1.一本書了解世界12個知名古城遺址的前世今生;2.四色印刷,配合精美圖片,資深建筑師帶領讀者看世界,理性思考與感性抒發,滿足讀者的眼睛與心靈的雙重需求;3.三聯加入營銷推廣,后期配套課程開發,課加書搭配;4.文化領域類名人推薦。
訪古尋城:看見的與看不見的歷史 內容簡介
一座古城,看見的與看不見的,構成了它的全部,以及我們行之所至的目的。在《訪古尋城》一書中,作者帶領讀者實地探訪世界12座名城古跡,通過歷史與現實的對照,了解并重新思考城、人與自然的關系。
訪古尋城:看見的與看不見的歷史 目錄
城市的邊界從來都沒能造就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它只是見證了另一種力量和它之
間的消長。
瓊佳臧比:天臺之路
天臺顯示了瓊佳臧比兩種不同的意義:一種是儀式發生的『場所』,是靜止的容器或『平臺』,另一種卻標定了一段*終向著天空而去的漫漫長途的開始。
洛陽:三春流水
就像這號稱注之不竭的谷水依然在回轉流動一樣,洛陽還在,只是改換了含義。
龐貝:幽晦的密室
羅馬人似乎是通過『自己』發現了世界——對他們而言,密室里的那些繪畫更像是『鏡子』而不是『窗戶』。
北庭故城:看見的,和看不見的
廢墟下分明深埋著這片土地的復雜歷史,牧馬來去的番番足跡,是不能簡單地用一幅地圖或幾座紀念碑來概指的。
塞勒姆:女巫在我們的城市中
歷史依賴于具體觀眾的感受,然后才建立起發現事實的路徑,甚至構造出事實本身。這意味著,并不完全是我走向塞勒姆,它也是如此從萬里之外『來到』我這兒的。
長安:山川城郭都非故
在長安以外的地方看長安,看不見的長安,實則構成了另一種『長安』,或者準確地說,對長安無盡的想象。
羅馬:凱旋之路
越過年代交錯的遺跡來看今天的城市,我們并不太能分辨什么是『新的舊』,什么是『舊的舊』。『進步』的馬車從這些凱旋門駛入歷史,并不總能找到專屬于它們的道路。
蕪湖:無名的故鄉,無名的風景
看到一張蕪湖的老照片有點讓人激動,就像我早些時候在迪美美術館的中國早期攝影檔案中所遭遇的那樣。它有點像是從鏡子里看到了自己——而且是小時候的自己——卻又不敢相認。
拉賈斯坦:未期的天堂
印度的城市確實給人矛盾的印象, 它是『莊嚴的寺廟』、『美麗起伏的山脈』和『每件東西都放錯了地方』的不可思議的合體。
洛陽 II :千年萬歲陽春曲
洛陽是另一種『永恒之城』,它不完全靠營建自己,而是把自己和一種獨特的風景拴在一起。這座城市是文明的肇始之地,也是它理想的『終結』,以變化尋求更多的變化,卻又在變化中結束。
奈良:古都若只如初見
對于日新月異的公共界面而言,『古代』也許久已消失,但真正的奈良也許依然活在這種曖昧的深處,即使在那些外表很時髦的旅游街的后面。
長安II :*后的『物證』
掖庭美人的歡歌,李世民兄弟的冷箭,曾經依托在這不起眼的空間界標上。后來的人們,由于失去了這種具體的、有尺寸的依托,從此,或許將不能再想象這座城市的過去,永遠。
馬丘比丘:被重新『發現』的文明
有秩序的『干凈』取消了考古現場的原初狀態,使它越發顯得神秘莫測。在如畫的群山之間,這曾滿載文明意義的宮殿,漸漸變得空空蕩蕩。
訪古尋城:看見的與看不見的歷史 節選
元上都 金色的荒城
去過元上都的人看到的其實是一座中國式樣的城池,有四四方方的城墻和似曾相識的街道布局,只是內里已經完全荒蕪了,盛滿中國城市不熟悉的“自然”—在《看不見的城市》的開篇里,卡爾維諾是這么描寫馬可·波羅或是他本人想象中的這座城市的:“黃昏來臨,雨后的空氣里有大象的氣味。”
從北京出發沿著京藏高速公路折向西北,就踏上了去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元上都遺址的道路。但事實上,這座古城幾乎是在北京的正北方,于是再折向東北,繞了一個接近直角的大彎兒。 按照歷史學家的傳統說法,上都是蒙古皇帝忽必烈“龍潛”或“在藩”的地方,它事實上早于大都城。還不是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忽必烈在此建立過“金蓮川幕府”,培植他賴以和后來的競爭者阿里不哥生死廝殺的勢力,因此大汗對上都有著特殊的感情。“金蓮川”這名字很美,直到現在它的美也名副其實—忽必烈,乃至后來的蒙古皇帝們都灰飛煙滅的時候,上都(或稱開平府)已經慢慢淡出了北方居民甚至游牧人的視線,而金黃色的金蓮花卻依然盛開在每年七八月的漠南草原上。金蓮花,毛茛科、草本,它的花朵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花色金黃,七瓣環繞其心,一莖數朵,若蓮而小。一望遍地,金色爛然”。
先有金蓮川,才見大都城—如果你在地圖上沿著紫禁城三大殿東西長軸的中點連線并向北無限延長,會發現北京城的中軸線并不是正南正北方向,而是稍稍向西偏折了2 度,但這條歪斜了的軸線分明指向上都……為什么這兩座城市的方位有著驚人的巧合?有人說“汗八里”的規劃是對上都城的致意,似乎顛倒了次序,弄錯了輕重:蒙古人縱然后來居上,“北京”卻稱得起“源遠流長”,從唐幽州到遼南京、金中都,不管哪一座都是像樣的大城市,如果大都真的是向上都學習,那么老師才是姍姍來遲的后來者,學生卻已在此落座數百年了。
于是,這神秘而缺乏解釋的連線,依然是個值得探究的話題。
即使在我多年羅致的城市清單上,有些像元上都這樣的地方依然是空白。不是因為我從未去過,而是因為對以上的這些問題一無所知,無法為我的研究提供任何鏈接理性的“焊點”——盡管也算是中國古代都城的杰作,但一路往北,漢民族的文明似乎很少到達比這更遠的地方,即便現在的紐約、巴黎都好像沒那么遙遠。可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很多依然源自幽暗中,那些未及辨明的過往和當代的沖突,或許不為人所熟知,卻仍清晰可感。“傳統”不僅關于老生常談的歷史,也關于那些隱秘和晦澀的記憶。
元上都如果什么都沒有剩下,它至少是關于幻想的,在幻想之中,這個名字依然為世界的另一半熟悉。在英文中上都的拼寫是“Xanadu”,不是現代才有的漢語拼音,對于從蒙古征服時代就向東看的西方人,這個X開頭的英文單詞像Xerxes(薛西斯)一類的名諱,聽起來既親切又古怪。與威廉·華茲華斯及其妹妹桃樂茜相交那段時間,18 世紀的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在恍惚中寫成了一首長詩《忽必烈汗》,他夢到的也正是Xanadu:
忽必烈汗在上都
曾經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樂殿堂
這地方有圣河亞佛流奔
穿過深不可測的洞門
直流入不見陽光的海洋……
《馬可·波羅游記》對上都有栩栩如生的描述:“……向東北方走三天,就到達了上都。上都是忽必烈大汗所建造的都城,他還用大理石和各種美麗的石頭建造了一座宮殿。該宮設計精巧,裝飾豪華,整個建筑令人嘆為觀止。該宮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間里都鍍了金,裝飾得富麗堂皇……”如此看來,柯勒律治的奇譎夢境居然大致是不差的,至少一個夢聽起來像另一個呢。他除了提到“廣袤十六哩”尺寸相仿的城墻,還著重提到上都城“內有泉渠川流,草原甚多”,正對應著柯勒律治詩中“肥沃的土壤”“花園,蜿蜒的溪河”“一片芬芳”這些對盛開的鮮花和森林、山巒的描述。他不寫城市的人海茫茫,他看到這兒有灑滿陽光的草場。
兩篇來源都成問題的文字的對應可能純屬巧合,但一切“紀實”都仍是想象的時候,如此真實的“虛構”卻莫名其妙有了歷史價值。值得指出的是,考古發現證明上都城內的“泉渠川流”確實不少,而城市就架設在這些富于自然情趣的景觀之上,和現代人心目中紅塵滾滾的“都會”面貌大相徑庭。民間附會劉太保(劉秉忠)營國時,因為“地有龍池,不能干涸”,而請求忽必烈“借地于龍”。事實是上都地近沼澤,水難排干,讓大型建筑的營建成了難題,需要用人力戰勝天工,“殿基水泉沸涌,以木釘萬枚筑之,其費巨萬”。今日上都遺址內生機盎然的景色,或許正體現了它初創時的風貌,雖有兵火歲月的減損,卻并非全然顛倒其實質—“國破山河在”換了一種意義。它對應著的,是蒙古人為我們留下的神話般的一片富有“野趣”的城市,和中原文明熟悉的城市相去甚遠。圍墻環繞的巨大城池盛滿的并不是尋常的市井生活,而像是大汗巨大的御花園,準確地說,是他的狩獵場。馬可·波羅說,在這里,度夏的大汗時常放出獵豹撲向它的獵物,可皇帝本人并不享用這些獵物,這些小豹的受害者*終被送去喂了鷹隼,蒙古人的狩獵于是僅僅具有游戲價值。
游牧人的國都起先是在更遠的漠北哈拉和林,《魯布魯克東行記》等書中提到的奇特風情,或許正是蒙古大汗雜糅四方的結果;上都的規劃者劉秉忠雖是漢人,也是大都的主要設計師,卻一樣不能不受到異族統治者蠻荒口味的影響:“此草原中尚有別一宮殿,純以竹莖結之,內涂以金,裝飾頗為工巧。宮頂之莖,上涂以漆,涂之甚密,雨水不能腐之。莖粗三掌,長十或十五掌,逐節斷之……”很難想象這樣口味的城市究竟建成什么模樣?仿佛是南方被征服者的精湛手藝和蒙古包的固定方法結合在一起,創生了漠北都城中奇怪而顯眼的標志性建筑。這一時期也是彩色琉璃大量使用的開始,五顏六色的琉璃一改隋唐以來宮城大殿肅穆的風貌—它逐漸改造并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那個紫禁城里的“中國”。
訪古尋城:看見的與看不見的歷史 作者簡介
唐克揚
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建筑與城市研究者,寫作者,建筑設計師
策劃“活的中國園林”(德國國家收藏館,2008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意大利威尼斯,2010年),《氣候》(武漢美術館,2014年)等展覽。
著有《從廢園到燕園》(三聯書店,2009年)、《樹》(與巴士曼合著,中、法文版,北京大學出版社等,2011年)、《癲狂的紐約》(譯著,三聯書店,2015年)、《美術館十講》(商務印書館,2017年)、《長安的傳奇》(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年)、《美術館指南》(三聯書店,2019年)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