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二十四史天文志校注(上中下)
-
>
聲音簡史
-
>
浪漫地理學:追尋崇高景觀
氣象科學技術歷史與文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970369
- 條形碼:9787502970369 ; 978-7-5029-703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氣象科學技術歷史與文明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17年第三屆氣象科技史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全書收錄44篇論文,包括氣象事業的發展、氣象學家的介紹、氣象文化的探究、古代的天氣預報及觀測系統、氣象科普節目的傳播、氣象科技發展歷程的回顧等等,角度新穎,內容翔實,可供氣象工作者參考和研究。
氣象科學技術歷史與文明 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大會致辭
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和天氣的影響
回憶朱和周老師
天氣與氣候預測綜合預測技術從確定性到概率發展(會議報告概要)
柳暗花明—風云2B衛星復活記的歷史回憶
巴西東北部的歷史氣候觀測:福塔萊薩的龐貝私人觀測臺研究(1849-1892)
19世紀北京氣候調查:俄羅斯地磁氣象天文臺的歷史
“一帶一路”背景下氣象科技史研究與探索
“一帶一路”氣象服務規劃脈絡與展望
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與民國氣象測候網建設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氣象服務發展重點歷史概述
中國古代氣象預測方法的科學性解析
近百年中國水利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黃帝內經》中氣象與人體生理病理關系初探
試述南宋時期杭州災異史料的基本情況—兼論南宋修史的幾個問題
淺談中國古代生活中的“霾
勇為氣象修新史—二輪《北京志·氣象志》編修及志書特色記述
民國時期的中山大學天文臺和廣州市氣象臺
淺析天氣預報員職業的誕生、發展與轉型—來自職業社會學和STS(科學、技術與
社會)的視角
民國初期《觀象叢報》中力學文章 的科學史意義
中國古代歷法中的“氣候
20世紀前半期張家口地區旱澇災害時空特征探析
竺可楨氣候變遷思想的來源
明末清初中西氣象學識之交流
二十四節氣與農時的關系及其時空變化
中國科學院接收“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的經過
漫談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內涵的當代解讀
1743年華北夏季極端高溫災害事件再探討
中國古代氣象災害防御制度研究
山西省短時臨近預報業務歷史研究與探索
西南聯大的氣象教育與人才培養
絲可楨興辦的浙江大學氣象學科
周恩來氣象傳播思想探析
謝義炳哲學思想的淵源
絲可楨與中國高校氣象學專業的創建
蔣丙然《說暈》中的氣象知識和史料
中國當代科學文化新動向:一點個人觀察
論氣象審美與科技——兼議氣象美學建構
天津海洋氣象業務的興起與發展
中國傳統社會的農業與時間計量關系初探
人類發現電的歷史與雷云起電機制
創新基層氣象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幾點思考
云南近代氣象臺站創建歷史述略
從“英國皇家學會喬城天文臺委員會”到“香港皇家天文臺
后記
附一:大會會議照片
附二:正文所對應的彩圖
序言二
序言三
大會致辭
太陽活動對地球氣候和天氣的影響
回憶朱和周老師
天氣與氣候預測綜合預測技術從確定性到概率發展(會議報告概要)
柳暗花明—風云2B衛星復活記的歷史回憶
巴西東北部的歷史氣候觀測:福塔萊薩的龐貝私人觀測臺研究(1849-1892)
19世紀北京氣候調查:俄羅斯地磁氣象天文臺的歷史
“一帶一路”背景下氣象科技史研究與探索
“一帶一路”氣象服務規劃脈絡與展望
國立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與民國氣象測候網建設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氣象服務發展重點歷史概述
中國古代氣象預測方法的科學性解析
近百年中國水利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黃帝內經》中氣象與人體生理病理關系初探
試述南宋時期杭州災異史料的基本情況—兼論南宋修史的幾個問題
淺談中國古代生活中的“霾
勇為氣象修新史—二輪《北京志·氣象志》編修及志書特色記述
民國時期的中山大學天文臺和廣州市氣象臺
淺析天氣預報員職業的誕生、發展與轉型—來自職業社會學和STS(科學、技術與
社會)的視角
民國初期《觀象叢報》中力學文章 的科學史意義
中國古代歷法中的“氣候
20世紀前半期張家口地區旱澇災害時空特征探析
竺可楨氣候變遷思想的來源
明末清初中西氣象學識之交流
二十四節氣與農時的關系及其時空變化
中國科學院接收“中國西北科學考查團”的經過
漫談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內涵的當代解讀
1743年華北夏季極端高溫災害事件再探討
中國古代氣象災害防御制度研究
山西省短時臨近預報業務歷史研究與探索
西南聯大的氣象教育與人才培養
絲可楨興辦的浙江大學氣象學科
周恩來氣象傳播思想探析
謝義炳哲學思想的淵源
絲可楨與中國高校氣象學專業的創建
蔣丙然《說暈》中的氣象知識和史料
中國當代科學文化新動向:一點個人觀察
論氣象審美與科技——兼議氣象美學建構
天津海洋氣象業務的興起與發展
中國傳統社會的農業與時間計量關系初探
人類發現電的歷史與雷云起電機制
創新基層氣象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幾點思考
云南近代氣象臺站創建歷史述略
從“英國皇家學會喬城天文臺委員會”到“香港皇家天文臺
后記
附一:大會會議照片
附二:正文所對應的彩圖
展開全部
氣象科學技術歷史與文明 作者簡介
許小峰,男,漢族,1957年1月出生,江蘇淮安人,197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南京氣象學院(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系天氣動力專業研究生學歷,正研級高級工程師,理學博士、研究員,研究生導師。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