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心理關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573690
- 條形碼:9787564573690 ; 978-7-5645-7369-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理關羽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三國演義》為底本, 從關羽投降的心理寫起, 分析了關羽為什么在投降曹操、華容道釋放曹操的情況下依然贏得了“忠”“義”的美名, 從心理學的角度探索了關羽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心路歷程。
心理關羽 目錄
兵敗降漢
1.潛規則重于生命 003
2.透支信義的后果 007
3.儀式不都是花架子 011
4.有鎖就能找到鑰匙 015
5.人是被自己說服的 019
6.用想象的方法解決難題 023
7.錯誤的信念也是信念 027
8.行為*終決定態度 031
身在曹營
9.給予也是一門藝術 037
10.要命的激勵方向 041
11.專家就要會投其所好 045
12.人才不用是廢物 049
13.誰會不在意別人的評價 053
14.謙遜是驕傲的一種方式 057
15.當我兄弟殺了你兄弟 061
16.就要那顆錯版金印 065
17.做事嘀咕送老命 069
18.換一塊石頭就又絆倒你 073
19.一封家書值萬金 077
單騎千里
20.兩粒速效救心丸 085
21.就為那一剎那的沖動 089
22.兩件衣服保了一世英名 093
23.天下沒有人可以負我 097
24.高人一指鐵成金 101
25.黃頭巾的偏見 105
26.反常背后必有隱情 109
五關六將
27.天生我才必優秀 115
28.非法的權威就不是權威 119
29.虛情假意易騙人 124
30.面孔就是介紹信 129
31.黎明前夕的放松 134
32.領導的話也要分析執行 138
33.討價還價的技巧 143
34.渾身有嘴也難剖白 148
35.一個玩笑的代價 152
36.眼淚是*好的潤滑劑 156
蟄伏新野
37.自己的好就得別人夸 163
38.差生考了一次好成績 167
39.摯愛是人的軟肋 171
40.夸別人就是貶自己嗎 175
41.這個年輕人會擺譜 180
42.療效是*好的廣告 185
43.責任交給一個人擔 189
轉戰荊南
44.經歷是一種財富 195
45.琢磨人才能琢磨成事 200
46.偉大就是不被失敗打倒 204
47.為了忠義的背叛 209
48.魔術師*怕背后的人 213
49.不存款到哪里去取錢 218
50.我會成為你希望的樣子 223
51.權威屬于一把手 228
虎踞荊州
52.捧了一個易碎的花瓶 235
53.轉變有時是愚蠢的 239
54.遷怒是人的劣根性 243
55.兔子急了也咬人 248
56.好運是不能透支的 252
57.名聲是一把雙刃劍 256
58.總有一只倒霉的貓 260
...
心理關羽 節選
潛規則重于生命 “關羽是不可能投降的!”說話的是郭嘉,字奉孝,曹操帳下首屈一指的謀士。 郭嘉說這句話的時候,曹操剛剛把劉備打得落荒而逃,不知去向。關羽因為保護劉備的家小被曹操大軍團團圍住。曹操素來愛惜人才,不忍心關羽就此戰死,想派人勸降,收歸己用。 郭嘉做出這個判斷的理由是,關羽是個忠義之士,所以不會投降。 可為什么忠義之士就不會投降呢?難道隨便給人貼上個“忠義”或“奸詐”的標簽,就可以讓這個人按此行事,無從逾越?!顯然,事情沒有這么簡單。 真正的原因應該用“承諾——一致”原理來分析。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以各種方式許下承諾后,總是想保持言行一致的,其行為就自然而然會按照承諾去執行(),而行動又會進一步強化原先的承諾。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強化。人之所以會這么做,是出于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為,自相矛盾被普遍認為是一種不良的品性。如果一個人的信仰、言辭、行為前后不一致,這個人就會被看作優柔寡斷、頭腦混亂、兩面三刀。在社會共識中,這樣的人顯然是不被認同的。一個不被社會認同的人,勢必會被社會唾棄。一旦被整個社會唾棄,人的生存就沒法保障,更不用談什么發展了。 承諾對承諾者的束縛強度與承諾的公開程度是正相關的。承諾越公開化,知道的人越多,其束縛力就越強,承諾者就越難擺脫承諾的約束。 十幾年前,關羽有過一次承諾。這次承諾在三國中非常有名,可以說是盡人皆知。和關羽一起參與承諾的還有另外兩個人,一個叫劉備,一個叫張飛。這三個人風云際會,一見如故,想一起建功立業,就在張飛家的桃園中,準備了烏牛白馬,一應祭禮用品,焚香對天盟誓說:“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承諾給關羽界定了他這一生中*主要的社會角色——做一個忠義之士。忠義這兩個字就像兩條大繩拴住了關羽。縱觀關羽這一生行事,非忠即義,斷然不會偏離這兩個字。 桃園三結義名聞天下,知道這個承諾的人太多了。如果三人中有任何一個出爾反爾,勢必被天下人唾棄。劉關張嚴格按照這個承諾,言行一致,形影不離,也有十好幾年了,在思維、行動上都形成了慣性定式。雖說這些年來,劉備居無定所,四處奔走,也不時轉換主子。但不管劉備投靠誰,關羽從來沒離開過劉備自立。所以說,關羽可以跟著劉備投降別人,但不會背棄劉備去投降別人。而且這一次,三兄弟是被曹操擊敗,劉張在亂軍中不知去向,你說,關羽能背叛劉備而投降敵人曹操嗎? 所以說,并不是說關羽是個忠義之士就不會投降,而是承諾束縛住他的手腳,讓他必須保持言行一致,不能或不敢投降。 也許有不服氣的就說了,“承諾——一致”原理真的有那么大威力嗎?是不是關羽是個特殊的個例,承諾對他特別有約束力,對其他人并非如此。 我們不妨來看看西漢開國三杰之一韓信的例子。 韓信曾經有多次機會,可以背漢自立,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韓信攻克齊國,劉邦卻被項羽死死圍住,急令韓信發兵解圍。此時,項羽就派人來說服韓信,勸他自立門戶,以成項劉韓三國鼎立之勢,常保富貴。這個時候,韓信是決定楚漢相爭*終結果的關鍵力量。韓信助漢,則漢勝。韓信幫楚,則楚勝。韓信兩不相幫,則楚漢為蚌鷸,韓信為漁翁。主動權一切都掌控在韓信之手。但韓信沒有同意項羽的建議。 謀士齊人蒯通則用另一種更具說服力的方式勸說韓信:“我早年曾經遇見異人,蒙他傳授神相之術。我連日來給你看面相,從正面看呢,*多不過封侯,但如果從背后看呢,則貴不可言。”蒯通話中有話,“背”字一語雙關,既指“后背”,又喻“背漢”。但韓信還是沒有同意。 時移機逝,韓信*終沒有逃脫“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命運,還連帶三族被滅。 我們從歷史的這一頭往回看,如果韓信背漢自立,天下歸屬確實尚未可知。雖然韓信未必就能取代劉邦成為天下之主,但至少也能有一番作為,就算難逃一死,也可以死得轟轟烈烈,不至于窩窩囊囊,束手待斃于呂后之手。 但韓信為什么就是不背叛劉邦呢? 答案還是要歸結到“承諾——一致”原理。 當初韓信在項羽手下不受重視,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計不從。但劉邦卻筑壇拜他為大將,節制三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韓信感其知遇之恩,拜謝說:“臣聞國不可從外而治,軍不可從中而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專節鉞之威,敢不盡竭駑駘,以報陛下知遇之恩哉?”() 這段話,就是韓信當面對劉邦許下的承諾。在這個承諾中,韓信表達了兩層意思。**,他把自己定位為“臣”,把劉邦視為“陛下”;第二,他要鞠躬盡瘁,竭盡全力以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 這兩層含義的承諾明確界定了兩者之間的地位關系,以及韓信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正是“承諾——一致”的內在要求,束縛了韓信的選擇。韓信在臨死之前的哀嘆“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有力地說明了承諾對韓信的約束是何等之重,他內心又是何等的掙扎! 再來看一代奸雄曹操,他雖然膽識過人,勇于突破,但仍然難逃“承諾——一致”的束縛。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軍政大權一手掌控,皇帝已成傀儡,為什么不敢戳破*后這層薄薄的窗戶紙,篡漢自立? 這也是“承諾——一致”在曹操的內心起作用。當然,曹操并沒有對漢獻帝發誓承諾,永不篡位。但承諾并不一定完全是用語言完成的。 有些承諾是不需要語言來特別說明約定的,是一種內化的自然附隨的心照不宣。在封建官僚體制中,一個人能否當官,能當多大的官,取決于對組織的*高領導人——皇帝的忠誠程度和對組織的貢獻程度。而且,后者()往往不是占主要地位的。所以,當一個人的官階升得越高,其內化的承諾就是要對皇帝越忠誠。組織內外的輿論對這一點的期望值也是如此,水漲船高。 君主對臣下的擢升、賞賜、優遇,其實是對臣下效忠承諾的不斷強化。當然,就臣下而言,這種承諾是被迫的。曹操已經位極人臣,封號“魏王”,社會輿論對他的忠誠要求也就達到了極端。曹操心里對這種承諾的束縛當然是不情愿的,但他仔細掂量了一番,還是不敢輕舉妄動,擔心弄不好會物極必反,天怒人怨,雞飛蛋打。 孫權曾經上表要曹操稱帝,曹操知道他不安好心,大笑說:“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爐火上烤啊!”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也紛紛勸他稱帝。他們的理由是:漢室式微,天下乃有德者居之。曹操稱帝,是順應天命。但曹操的苦衷和無奈他們沒法體會。曹操說:“算了吧,如果天命真在我們家,我就當周文王吧。” ...
心理關羽 作者簡介
陳禹安,心理管理學家、作家、心理說史首創者、玩具思維創始人、教育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研究》課題組專家、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大創業訓練營導師、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上海市政府互聯網+專委會專家、寧波大學特聘教授、高級經濟師。著有“心理三國”三部曲、“心理吳越”三部曲、《開“心”讀歷史 》系列,以及《玩具思維》《玩家意識》《玩娛授權》《能耗游戲》《人性之根:互聯網思想的本質》《互聯網商業的下半場》《激勵相對論》《親子滋養:讓孩子活出最好的樣子》《親密關系的底牌》等30多部作品。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