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政治經濟學報:第19卷:Vol.19

包郵 政治經濟學報:第19卷:Vol.19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1-01
開本: 26cm 頁數: 207頁
本類榜單:經濟銷量榜
中 圖 價:¥46.6(7.8折) 定價  ¥60.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政治經濟學報:第19卷:Vol.19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2037
  • 條形碼:9787543232037 ; 978-7-5432-320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治經濟學報:第19卷:Vol.19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是該輯刊的第19卷,分為政治經濟學研究、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典文獻、經濟學人和學術書評,深刻總結了政治經濟學科史上重要學術流派及代表人物的思想、地位、影響和作用,并對未來的學術發展和現實情形作出展望。

政治經濟學報:第19卷:Vol.19 內容簡介

《政治經濟學報》創辦于2013年,旨在推進國內經濟學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并鼓勵以多學科視角進行經濟問題的研究。近年來,國內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呈現出學派化、數理化、跨學科的多樣態勢,研究水平和研究實力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全卷旨在系統地展示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在政治經濟學領域的優秀研究成活,是了解國內政治經濟學研究進展的一個重要窗口。本書是該輯刊的第19卷,分為政治經濟學研究、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典文獻、經濟學人和學術書評,深刻總結了政治經濟學科史上重要學術流派及代表人物的思想、地位、影響和作用,并對未來的學術發展和現實情形作出展望。

政治經濟學報:第19卷:Vol.19 目錄

政治經濟學研究 1

馬克思分工理論爭議問題研究/李翀 3

貧困成因的政治經濟學新探

——基于中美兩國反貧困措施和成效的比較研究/盧映西 16


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29

水平主義和結構主義的爭論與融合:后凱恩斯貨幣內生的理論史考察/袁輝 吳曉雅 31

后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理論評述

——以拉沃的《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基礎》為例/駱楨 47

貨幣與經濟周期分析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

——一個基于國民賬戶體系的宏觀建模方法/陳達飛 邵宇 70


經濟思想史 95

趕超發展先驅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傳略/梅俊杰 97

主流教材拜物教與經濟思想史的現代缺失/朱富強 147


經典文獻 163

管理革命與發展型國家:以美國農業為例/路易斯??弗雷格 威廉??拉佐尼克 165


經濟學人 189

信仰之光照耀探索真理之路

——憶念老師衛興華先生兼記《衛興華傳》的寫作過程/孫詠梅 191


學術書評 199

資本主義美國向何處去?

——評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新作《人民、權力和利潤——一個不滿時代下進步的資本主義》/王蘭 201


展開全部

政治經濟學報:第19卷:Vol.19 節選

美國人的主流觀點是,政府干預經濟運行只能導致更糟糕的經濟表現。然而,由于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諸如日本、韓國等發展型國家(developmental state)的成功(Johnson, 1982; Amsden, 1989;Wade, 1990),這種觀點正遭到質疑。盡管許多美國學者和政策制定者認識到海外發展型國家的成就,但他們仍然對這種政府干預對美國的適用性抱有強烈的懷疑。不論發展型國家模式對后發國家多么適用,懷疑者們都認為,它不適合像美國這樣的國家,因為美國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在個人主義和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基礎上實現了工業化。 對美國是發展型國家的可能性的這種質疑,反映出人們對美國經濟史的誤解。對于政府作用在歷史記錄中的忽視,在美國農業的案例中表現得*為明顯。在1890年,農業這一經濟部門的勞動力占美國總勞動人口的43%,他們在超過450多萬個農場中工作(U.S. Bureau of the Census, 1961)。總體上,19世紀90年代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略高于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但由于農產品價格低廉,這些農場產品(包括沒有向市場出售的產品)收入僅占全國總收入的17.1%(U.S. Bureau of the Census, 1961)。農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不僅來自于它對大量農業人口的支持,而且還來自于農產品在美國出口產品中的優勢。1890年,農產品幾乎占美國出口總額的75%,其中棉花和谷物產品幾乎占農業出口總額的50%(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1891)。特別是在未開墾土地的邊界不斷收縮的情況下,發現新的生產率增長點對于提高農業對國家經濟增長的貢獻至關重要。 作為一個獨立的企業,家庭農場主既沒有財力也沒有科學知識來開發能夠顯著提高生產率的新技術。農業機械和農具行業——包括麥考密克(McCormick)(很快成為國際收割機的核心企業)和約翰迪爾(John Deere)這樣的巨頭——開發了勞動力節約型的機械技術,這些技術增加了在給定勞動時間內農業機械能夠耕作、種植和收獲的土地面積。但是,除此之外,農業生產率的持續增長還需要那些能夠體現在土地和土地產品中的科學進步,以提高每英畝產量。 為了通過機器和科學進步以保證生產率的提高,農民必須學會如何正確利用這些新技術。在向農場和農民轉移知識方面,政府通過美國農業部(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和州立實驗站(state experiment stations)發揮了關鍵作用。相關的知識也從農民轉移到了政府機構。種子、肥料、疾病控制以及新產品開發方面的改進,要求科學界(主要基于美國農業部、土地贈與學院 和州立實驗站)從農民處獲取反饋信息,包括在各種氣候狀況及地理條件下的耕種經驗。

政治經濟學報:第19卷:Vol.19 作者簡介

孟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學方法論。先后畢業于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1995年獲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職于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2003年晉職為教授。2007—2011年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總編輯,負責《復印報刊資料》的編輯出版工作。2017年轉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曾先后在曼切斯特大學、牛津大學、京都大學、馬斯特里赫特聯合國大學技術創新研究所(UNU-MERIT)任訪問學者。現任全國馬列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總干事、《政治經濟學報》主編,以及國際知名出版物Research in Political Economy的編委。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