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超值優惠券
¥50
滿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場圖書通用(淘書團除外)

不再提示
關閉
圖書盲袋,以書為“藥”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中國民族史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中國民族史

作者:呂思勉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03-01
開本: 16開 頁數: 250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14.9(3.0折) 定價  ¥49.5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本書正在團購: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中國民族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6082856
  • 條形碼:9787206082856 ; 978-7-206-08285-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中國民族史 內容簡介

呂思勉與陳垣、陳寅恪、錢穆被人推崇為現代史學四大家、其一生刻苦鉆研,勤勉著書,盡瘁于國學,尤殫精于歷史研究和教學,形成了自己的史學思想和教授風格,亦成為后世歷史教學門徑和階梯之一。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中國民族史》在“總論”之后分為十二章,對中國民族的十二支族系的起源及演變,進行了詳細的敘述、考證和討論;對于不同族系之間的關系,也作出了比較清晰的交代和說明。在研究過程中,作者運用新觀念、新方法,系統整理了古史材料,且疑古、考古和釋古,三者并舉,使這部著作成為這一時期中國學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中國民族史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中國民族史 前言

在幾十年學習和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過程中,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的思想文化學術史頗感興趣。尤其是在1995年至1996年我和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知名教授杜文君老師一起撰著《中國現代文化志》一書時,更是對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學術史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研究。由此,我對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學術史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尤其是那些文化泰斗、學術大師、扛鼎巨著、思想流派、異說紛爭等,更令我銘刻在心,縈繞于懷。直到今天,每每回想起那段英英厲厲、千唱萬和的歷史,仍然是激動不已。
  從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是中國歷由舊民主主義轉變為新民主主義,并逐步取得勝利的時期。前后兩次歷史性的開國,前者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后者標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其間38年,是中國社會逐步實現由舊到新的轉變時期,與該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的變革相適應,中國文化也在古今中西文化的沖突、反思、融合中變革著、發展著:社會文化的結構和內容在更新,西方文化被大量引進,中國傳統文化也適應時代變革而被重新闡揚;一些原有學科的內容、體系在變革,許多新的部門文化紛紛興起;出版了近十萬種圖書和無以計數的出版物,其中有不少革故鼎新、出類拔萃之作;中等以上學校培養了近五百萬名學生,產生了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經濟學家、教育家、科學家,等等。這一時期在文化上取得了的成就,尤其是“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歷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
  現代中國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是現代思想文化的源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當時中國的根本國情,制約著現代中國文化的主題、結構、性質、內容和特征。“沒有資本主義經濟,沒有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沒有這些階級的政治力量,所謂新的觀念形態,所謂新文化,是無從發生的。”但是從思想文化的相對獨立性的角度來考察,中國現代文化是從古代的、近代的文化發展演變而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演變,近代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融合,社會文化結構的變化,以及知識分子群體的歷史走向等,都對現代中國文化的發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縱觀20世紀初年至1949年中國文化的發展歷史,一般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五四”以前,中國文化的基本狀況是,由甲午戰爭后起始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已經開展起來,資產階級新的文化體系逐漸形成,進化論、天賦人權論和資產階級共和國思想成為新文化各個領域的指導思想,而新文化領域各部門也都為宣傳民主、自由、平等服務。這時,文化戰線上主要是資產階級新文化與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斗爭,學校與科舉之爭、新學與舊學之爭、西學與中學之爭都帶有這種性質。資產階級在領導文化變革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能夠站在時代前列、代表中華民族“講話”、“吶喊”的思想家。可是,他們無力戰勝帝國主義文化和中國封建文化的同盟:中國資產階級文化同其政治一樣,始終未能完成。“五四”以后,由于國內形勢的變化,由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和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登上政治舞臺,中國文化格局發生了變化,以無產階級的文化思想為領導的新民主主義文化,聯合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作為同盟軍,向著帝國主義文化和封建主義文化展開了英勇進攻。
  其基本態勢是:其一,“五四”以后的30年,是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革時期。是新民主主義逐步取得勝利的時期,與此相應,這個時期的中國文化仍圍繞反帝反封建的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中國民族史 目錄

章 總論
第二章 漢族
附錄一 昆侖考
附錄二 三皇五帝考
附錄三 夏都考
附錄四 釋亳
第三章 匈奴
附錄一 赤狄白狄考
附錄二 山戎考
附錄三 長狄考
附錄四 秦始皇筑長城
第四章 鮮卑
附錄一 鮮卑
附錄二 后魏出自西伯利亞
附錄三 宇文氏先世
附錄四 契丹部族
第五章 丁令
附錄一 丁令
附錄二 丁令居地
附錄三 突厥與蒙古同祖
第六章 貉族
附錄一 貉族發見西半球
第七章 肅慎
附錄一 金初官制
第八章 苗族
第九章 粵族
第十章 濮族
第十一章 羌族
附錄一 鬼方考
第十二章 藏族
第十三章 白種
展開全部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中國民族史 節選

民族與種族不同。種族論膚色,論骨骼,其同異一望可知。然雜居稍久,遂不免于混合。民族則論言文,論信仰,論風俗,其同異不能別之以外觀。然于其能否摶結,實大有關系。同者雖分而趨合,異者雖合而求分。其同異,非一時可泯也。
  一國之民族,不宜過雜,亦不宜過純。過雜則統理為難,過純則改進不易。惟我中華,合極錯雜之族以成國。而其中之漢族,人口多,開明早,文化高,自然為立國之主體,而為他族所仰望。他族雖或憑恃武力,陵轢漢族,究不能不屈于其文化之高,舍其故俗而從之。而漢族以文化根柢之深,不借武力以自衛,而其民族性自不虞澌滅,用克兼容并苞,同仁一視;所吸合之民族愈眾,斯國家之疆域愈恢,載祀數千,巍然以大國立于東亞。斯固并世之所無,抑亦往史之所獨也。
  漢族之稱,起于劉邦有天下之后。近人或謂王朝之號,不宜為民族之名。吾族正名,當云華夏。案《書》曰:“猾夏。”《堯典》,今本分為《舜典》。《左氏》曰:“戎狄豺狼,諸夏親昵。”閔元年。又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定十年。又載戎子駒支對晉人之言曰:“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襄十四年。《論語》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說文》亦曰:“夏,中國之人也。“則華夏確系吾族舊名。然二字音近義同,竊疑仍是一語。二字連用,則所謂復語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二語,意同辭異,古書往往有之,可看俞氏樾《古書疑義舉例》。以《列子》黃帝夢游華胥,附會為漢族故壤,未免失之虛誣。夏為禹有天下之號,夏水亦即漢水下流。禹興西羌《史記·六國表》,漢中或其舊國。則以此為吾族稱號,亦與借資劉漢相同。且炎劉不祀,已越千年。漢字用為民族之名,久已不關朝號。如唐時稱漢、蕃,清時稱滿、漢,民國肇建,則有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說是也。此等豈容追改?夏族二字,舊無此辭。華族嫌與貴族混。或稱中華民族,詞既累重,而與合中華國民而稱為一民族者,仍復相淆。夫稱名不能屢更,而涵義則隨時而變。故片辭只語,其義俱有今古之不同。訓詁之事,由斯而作,謂漢為朝號,不宜用為民族之名,則今日凡百稱謂,何一為其字之初詁哉?廢百議一,斯為不達矣。
  漢族自有史以前,久居此土乎?抑自他處遷來,其跡尚有可考者乎?此近人所謂“漢族由來”之問也。昔人暗于域外地理,即以其國為天下,此說自無從生。今則瀛海大通,知中國不過列國之一;遠覽他國史乘,其民又多非土著;而讀史之眼光,始一變矣。法人拉克伯里氏撰《太古文明西原論》,謂漢族來自巴比倫。日本白河次郎、國府種德取其說以撰《文明史》,東新譯社譯之。改名《中國文明發達史》。說極牽強。顧中國人自此頗留意考據。搜輯博者,當推蔣智由之《中國人種考》。見《新民叢報》。此篇以博為主,故所采不皆雅言。作者亦無確實論斷。.此外丁謙、章炳麟等,咸有論著,或主來自小亞細亞。丁氏之說。見所著《穆天子傳地理今釋》。略謂“此書體例,凡穆王經過諸國,有所錫賚皆曰‘賜’;惟于西王母則曰‘獻’。諸受天子之賜者,皆膜拜而受,惟西王母及河宗氏不然。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復能來”。意謂中華大國,然其初起自西方,猶天上白云,出自山陵也。然則西王母為漢族故國,理自可信。《傳》云:“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曠原之野,飛鳥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又云:“至于西王母之邦,遂驅,升于奔山。乃紀其跡于奔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日西王母之山。”群玉之山,以穆王游行道里核之,當在今蔥嶺左右。

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呂思勉中國民族史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史學家。十二歲以后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讀史書,了解中國歷史。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范專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51年院系合并后,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生教授。與錢穆、陳垣、陳寅恪并稱為“現代史學四大家”。其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等斷代史,以及《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