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精)東北革命和抗日根據地貨幣研究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
>
金融煉金術(專業珍藏版)2021專業審訂
-
>
認知世界的經濟學
-
>
全球貨幣進化史
環境經濟學思想史/環境哲學譯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32181
- 條形碼:9787543232181 ; 978-7-5432-321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經濟學思想史/環境哲學譯叢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 國際經濟學界、經濟思想史界**本關于環境經濟學思想史的著作 ★ 將經濟學、思想史與環境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學術嘗試 ★ 將歷史性、科學性和邏輯性統一起來,作為一本開創性之書,對中國環境經濟學學科的發展和環境哲學家思維、方法論的開拓,均有重要價值
環境經濟學思想史/環境哲學譯叢 內容簡介
《環境經濟學思想史》的作者對經濟學思想史,尤其是環境問題的歷史均很好熟悉,全書的敘述都貫穿著歷史知識和理論辨析,既有宏觀的事實舉證,也有微觀的例釋剖析,作者的文字要言不煩,其分析和推論都密切地反映了環境經濟學的邏輯、效用和特點。譯者認為,該書首先值得關注的就是人類歷史,自然包括經濟生活中的種種理論和實踐教訓,書中作者討論了許多由于環境問題而引起的遺憾,這些內容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以免重蹈覆轍。
環境經濟學思想史/環境哲學譯叢 目錄
導言
第1章 早期
羅馬帝國和中世紀
重商主義
重農主義者
自由主義者
亞當·斯密
第2章 馬爾薩斯難題
人口論
時空飛躍:馬爾薩斯和當代中國
再飛躍:下一個階段
第3章 李嘉圖停滯
大衛·李嘉圖
反對李嘉圖停滯
基本支持停滯論的古典經濟學家
一種另類的稀缺觀:1890—1920年間美國的保護運動
第4章 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與環境
早期社會主義者們
卡爾·馬克思
時空飛躍:馬克思主義試驗和環境
第5章 新古典經濟學傳統中的自然資源和環境
龐巴維克
索利
馬歇爾
格雷
陶西格和卡塞爾
霍特林
第6章 關于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干預主義學派
庇古
凱恩斯的未來觀
加爾布雷斯
米香
適度狀態:鮑莫爾和奧茨
第7章 基于所有權的市場環境主義
科斯的方法
用發放市場許可證的辦法控制污染
市場準入和以權利為基礎的漁業
第8章 二戰后關于稀缺的經驗研究
美國總統物資委員會的政策報告
波特和克里斯蒂
巴尼特和莫斯
諾德豪斯和其他人
美國礦務局
指示儲量和推測儲量
第9章 宇宙飛船地球
博爾丁的生態經濟圈
弗雷斯特的系統動力學
羅馬俱樂部
對《增長的極限》的批評
宇宙飛船地球中樂觀主義的乘客們
第10章 圍繞可持續性的爭論
某些公開宣稱的宗旨
若干體現后代的定義
當前論爭的歷史根源
當前論爭的分歧所在
第11章 環境開發的倫理和精神維度
猶太—基督教神學與環境
伊斯蘭教
東方信仰
世俗倫理學
蓋婭
深生態學
土地倫理學
女性主義與環境
自私的基因
弟12章 概括與結論
地球的過往經驗
*近的“證據”
參考文獻
2007年版譯后記
環境經濟學思想史/環境哲學譯叢 節選
導言 根據亞當·斯密的說法,早期社會尚處于未充分發展的階段,沒有后來的資本積累總量和土地占有,大自然仍然保留原貌,并可以為人類活動供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物品。其時,人口數量少,且人們滿足于基本需求,自然界的自然資源富足。人們有的是大森林,可供安家、狩獵、采伐木材和采集水果、漿果;海洋、河流、湖泊中漁產豐富。空氣與水源潔凈。采集漁獵的人類,啃噬的不過是似乎源源不斷的自然資源供應大餅的邊緣而已。 接下來的時期,可以稱為前文字的定居農耕階段。人們開始馴化適宜的動物和耕種土地,那是采用更穩定的生活方式的階段。起初,生活方式的變革對由自然元素構成的景觀并不構成太大的影響。可是,伴隨人口的增加,需要生產更多的食物以維持不斷擴大的共同體的生存,土地的承受力也隨之加大。因為開墾新的農業疆界,并砍伐更多的木材用于建筑和能耗,森林開始急劇減少。 森林開伐、土地侵蝕和過度鹽堿化是人類導致的*早的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在中東、北非、南歐和中國*為司空見慣。縱觀整個歷史,資源濫用和急功近利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環境惡化,也引發了多種文明的崩潰。 在17—18世紀,北歐急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造成了局部性污染和健康問題。直到19世紀,大多數歐洲城市的衛生狀況仍然極差,人畜排泄物都被傾倒在街道上。尤其是在英格蘭,勞動人口聚集于條件極差的居住處,公共衛生設施不佳,空氣污濁,水源污染,群眾生活處于悲慘境地。許多工業區被煤煙熏得漆黑。迪格爾(Diggle,1961)稱,化工廠生產所排放的濁流和煙塵,使利物浦工業區的水和空氣變得極其骯臟,對周邊的鄉村也造成了影響。1863年公布的《阿爾克萊法案》(The Alkali Act)使得這些企業處于公眾控制的范圍內,然而木已成舟的環境問題持續很久。根據雷斯佩爾(Respail,1857)的說法,法蘭西某些工廠的污染對嬰幼兒健康造成的影響比對莊稼和樹木造成的影響,后果要嚴重得多。 受工業革命刺激,伴隨著人口的快速增加,經濟活動的增長和多樣化不僅加劇了采掘業的壓力,而且還大規模地改變了景觀、空氣與水的質量。正是在18世紀,經濟學家和其他人開始圍繞自然資源與環境問題進行寫作。目前居于主流的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的爭論在那個時代已經播下種子。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基于那時存在的經驗證據,對礦業,包括不列顛的煤、錫礦開采、采石場和其他地方的重金屬采掘、石礦等,進行了綜合討論。大體而言,在新礦藏的發現和開采成本方面,斯密抱的是樂觀主義立場。 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面世22年之后,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發表了《人口論》(1798)。面對快速增長的人口,如何保證適于耕種的土地和充足的食物來源?馬爾薩斯對此表現出極大的憂慮。隨后,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在《政治經濟學和稅收原理》(1817)一書中反駁說,經濟增長不會因為土地稀缺及其生產能力下降而*終枯竭,它會使得人口維持在靜止不變的水準上。馬什(G.P.Marsh,1865)以不那么悲觀的論調指出,事實上,經濟活動的增長能改進農業生產能力,并且由于灌溉、排水、石窩及灌木叢的清理,許多地方土地的價值會提高。從另一方面看,由于濫用,某些土地將會遭受侵蝕、淤塞、過度鹽堿化和過度放牧。馬什警告說,大地絕不是用來消耗,更不是用于鋪張浪費的,而僅僅是給善于利用它的人們使用的。 19—20世紀,一些西歐和北美國家發生了快速的工業化。在那里,資源消耗和環境惡化加快了腳步,這些現象使思想家,包括經濟學家焦慮起來。1890—1920年間發生的美國保護運動,使李嘉圖—馬爾薩斯的稀缺理論大受歡迎,也成了環境政治學的發軔,為后來眾多環境壓力集團環境壓力集團(environmental pressure groups):主要興起和存在于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一種環境組織,它們主張通過向立法者施加壓力,來謀求環境問題的解決。——譯者注的形成鋪平了道路。遺憾的是,在這一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運動中,本來可以用作貫徹政策措施有力工具的經濟學原理,根本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新古典經濟學時代的終結,目前在大多數環境經濟學教科書中,資源和環境問題的經濟學分析變得活躍起來。
環境經濟學思想史/環境哲學譯叢 作者簡介
E.庫拉(E. Kula),土耳其經濟學家、教育家、作家。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學、農業經濟學等。著有《時間貼現和未來世代:非真經濟理論的有害效應》(Time Discounting and Future Generations: The Harmful Effects of an Untrue Economic Theory)、《自然資源經濟學:環境與政策》(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 and Policies)等。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