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經濟學有什么用?

包郵 經濟學有什么用?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09-01
開本: 32開 頁數: 252
本類榜單:經濟銷量榜
中 圖 價:¥30.8(6.4折) 定價  ¥4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經濟學有什么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7680
  • 條形碼:9787544787680 ; 978-7-5447-8768-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濟學有什么用?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寫給每個人的經濟學入門指南。 39個源自生活的真實案例,幫你打造經濟學思維,理解現象背后的經濟邏輯。 155位經濟學專家,手把手教你活用經濟學理論,制訂高效的投資消費策略。 本書將用經濟學武裝你的頭腦,助你更好地應對這個復雜的世界。

經濟學有什么用? 內容簡介

你是否幻想過,讓亞當?斯密親手教導你如何購買彩票?或者讓杰里米?邊沁(利用經濟學原理)幫助你擺脫宿醉困擾?又或者,讓米爾頓?弗里德曼為你的圣誕節禮物提一點經濟實惠的建議?本書旨在通過分析和比較古往今來眾多偉大的經濟學家會如何利用他們各自的經濟學原理,來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類問題,讓讀者在激發思維、獲得啟迪的同時,也能學習到重要的經濟學知識。蘇格拉底曾說過:“未經反思的人生不值得過。”“日常人文課”系列共有五本,分別是《哲學有什么用?》《政治學有什么用?》《女性主義有什么用?》《經濟學有什么用?》《心理分析有什么用?》。這套書想告訴你:人生無處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鹽的日常疑惑,也能從古往今來的人文大師那里得到靠譜的解答和接地氣的建議。哲學會幫助你升華靈魂。政治學會教你解讀世界和社會格局。女性主義能讓你看穿無處不在的性別歧視。經濟學會賦予你理性經濟人的思維模式。心理分析會使你更好地認識你自己。翻開這套書,你將學會過一種經過反思的生活。

經濟學有什么用? 目錄

前 言

**章:生活選擇
自私是正常的嗎?
是否應該冒著被罰款的風險違章停車?
幸福的秘訣是金錢嗎?
經濟學如何解決鄰里糾紛?
是在彩票上賭一把好,還是在不買保險上賭一把好?
是否有必要隨手關燈?
是否應該關心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如何利用經濟學理論減肥?
生幾胎是*佳選擇?

第二章:消費
如果我愛喝啤酒,喝多少比較合適?
能相信二手車推銷員嗎?
怎樣才能更好地管理公共資源?
應該允許付費插隊嗎?
該為慈善事業捐多少錢?
逢年過節該送禮物還是直接送錢?
是否該優先購買國貨?
購物時如何買到劃算的東西?

第三章:工作
應該上大學嗎?
如果升職意味著被迫加班,這是否值得?
如何激勵手下的員工?
接收移民到底有利還是有弊?
是否應該放棄穩定的工作,自己創業?
如何才能加薪?
如何才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經商應該只是為了利潤嗎?

第四章:金融
如何才能獲得高于市場平均數的投資收益?
如何跑贏通貨膨脹?
小企業怎樣才能賺到更多的利潤?
該為養老存多少錢?
如何避免在金融泡沫中被套牢?
個人負債多少合適?

第五章:政治
應該支持政府減稅嗎?
是否應該抵制血汗工廠的產品?
政府應該救助瀕臨破產的本土企業嗎?
對進口商品征收關稅是否對我有利?
是否應該歡迎所在街道和城市收取停車費?
是否應該擔心政府負債?
我們應該擔心不斷加劇的不平等嗎?
醫療應該是私人事務還是公共事務?
展開全部

經濟學有什么用? 節選

**章:生活選擇 自私是正常的嗎? 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都認為,自私在道德上是不光彩的。然而,主流經濟學理論持有這樣的觀點:人們追求自己的私利能夠惠及整個社會。追求自利果真能夠如魔法般增加凈社會福利嗎?或者我們還是應該對類似經濟學這樣宣揚自利和利潤*大化的學科表示懷疑? 這一問題涉及經濟學中許多爭論的核心,因此,從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講起*為合適。在他*重要的著作《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中,斯密建立起了“古典經濟學”的框架,認為如果每個個體都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就能使社會福利*大化。如果購買*便宜的商品,我們就是在獎勵*有效率的企業。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企業家既提供了就業,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所需的商品。 這就是自由市場和“看不見的手”的魔力,它能夠把我們的自利轉化為互惠性交易。經濟學先驅比如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1772—1823)、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把尋求自身效用*大化的“理性經濟人”概念引入他們的經濟學理論之中,這一概念認為,每個人都在追求用*小的付出獲得*大的價值。在他們的理論經濟學世界中,效用*大化意外地導向了資源的合理配置。這一點創造了經濟學領域一個強有力的傳統,即認為對自利的追求將帶來有效率的資源配置以及經濟福利的增加。 然而,關于自由市場烏托邦的這一短視觀點,并沒有獲得所有經濟學家的一致認同。資本主義的批評者們已經指出,遵循自利原則對社會上那些擁有更少的權力和特權的窮人來說并不公平。卡爾·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對資本家的自私自利持否定態度,聲稱這將導致對社會上弱者的剝削。自由市場經濟學假定不同的行為主體擁有平等的議價能力,并且在競爭性市場中對私利的追求能夠實現“公平的”均衡。而在馬克思那里,這一假定是無效的。他認為,權力及其影響使得資本家能夠自私地榨干工人*后一滴油水,而工人則幾乎沒有選擇的余地。對馬克思來說,自私自利是資本主義*壞的方面之一。 為部分群體帶來間接利益然而古典經濟學家覺得,一般來說,自由市場和支持理性自利假設的前提,相對于其他資源配置體制來說仍然要技高一籌。比如,美國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Frank Knight,1885—1972)認為,滿足人們尋求自我利益的私人企業,在解決絕大多數問題上比政府更有效率。奈特強調,企業家雖然為了能夠獲得利潤而甘愿冒險,但也能在此過程中為他人創造工作崗位和財富。換句話說,追求自利是能夠惠及社會上其他人的、創造財富的有效途徑。 然而,關于自由市場和追求自利有利于全社會的觀點也經常受到批評。那些批評者認為,所謂涓滴效應在現實中幾乎不會下滴到*貧困階層。加拿大出生的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2006)認為,涓滴經濟學在“鍍金時代”(20世紀初葉)已經受過檢驗。他說,那時這種經濟學被形象地描繪成“馬和麻雀理論”。他繼續解釋說,這是因為“如果你喂給馬足夠的燕麥,總有一些會遺漏到路邊供麻雀吃”。換句話說,財富*大化,特別是存在權力壟斷時,并不能惠及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并且可能增加不平等以及不公平的感覺。 追求自利的附帶影響 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H. 弗蘭克(Robert H. Frank,1945— )在反對經濟自利行為這一觀點上走得更遠。他認為,經濟學鼓勵人們拒絕合作和慷慨,鼓勵人們更多地從自身利益的角度思考問題。弗蘭克同時發現,學習經濟學時一旦受主流自利理論影響,人往往會變得更自私。換句話說,把自利奉為信條會讓我們的行為變壞。而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1899—1992)等自由市場的捍衛者則聲稱,認為追求自我利益意味著我們贊同自私,這是一種錯誤的等同。人們追求自利時,也可能會把自身人性培育得更好。亞當·斯密承認市場機制的高效,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倫理學家,希望人們所渴求的不只是自利。雖然斯密被視為經濟學之父,他還是意識到了壟斷性權力的消極方面,以及對自利的追求可能導致社會問題和資源分配的不公。 某些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如奧地利裔美國人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和美國人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之所以為自由市場辯護,恰恰因為他們堅信沒有政府規制是好的,此時人們更有可能與鄰里進行合作,這種合作有利于促進互惠性社會互動。自由主義者稱其為“自發秩序”(spontaneous order),并指出了由此從民間社會形成的諸多組織。換句話說,在沒有政府干涉的情況下,人們更可能將其私利與地方社區和國家更廣泛的利益聯系在一起。馮·米塞斯確信,對私利的追求有益于社會。 然而,即使古典經濟學能夠提供可信的案例,證明競爭性自由市場內部人們自私行為的合理性,自由市場也仍然存在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s)或外部性(externalities,指經濟行為給第三方帶來的非蓄意結果)的問題。在著名的《福利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Welfare,1920)中,英國經濟學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1877—1959)描述了那些可能對其他人產生溢出效應的經濟行為。比如,火力發電廠燃燒化石燃料可能產生全球變暖、酸雨以及空氣污染等“外部成本”,或者說“負外部性”。因此,對我們這一代人自我利益的追求,可能導致對地球和子孫后代的潛在的毀滅性成本。環境經濟學家采納了這種觀點,他們強調對環境的重視應該壓倒我們自私的物質主義欲望。 抉擇時刻 在某些商業和貿易領域,弗里德曼和馮·米塞斯等自由市場經濟學家關于自利能夠促進社會福利的觀點是正確的。然而,你可能同樣贊成庇古和弗蘭克的看法,他們認為,僅考慮自利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考慮對其他人及環境的經濟影響;否則,自私的行為就可能造成對我們自身及周圍社會的破壞。 是否應該冒著被罰款的風險違章停車? 你已經處于開會快遲到的境地,卻發現更復雜的問題在于沒有停車位。你焦急地繞著街區打轉,卻只是徒勞。更糟糕的是,其實有一些很適合停車的地方,但恰恰是禁止停車的,要么畫上了雙黃線標志,要么只允許殘疾人使用,要么得冒著車輪被鎖的風險,等等。如果堅持按法律條文辦,我們只能跑得更遠并且浪費更多時間。等到好不容易找到停車點,停好車并且跑回會場,我們已經遲到了,汗流浹背并且非常惱火,同時還增加了市中心堵車的外部成本。 1960年代初,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加里·貝克爾(Gary Becker,1930—2014)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他就遇到了上述困境。當時他在哥倫比亞大學作為博士研究生參加一場考試,眼看快要遲到了。在迅速運用經濟分析對成本與產出進行權衡后,他決定把車停在一個禁停的位置。他是這樣計算的:違章停車可能面臨罰款,但其潛在成本仍然低于到很遠的地方找到合法車位然后遲到的成本。后來,他完成面試后回到停車處,并沒有發現罰款單,這讓他松了一口氣。 這次經歷背后的經濟學問題,讓貝克爾開始研究日常生活選擇背后的經濟學,特別是犯罪行為的成本與收益問題。貝克爾決定違章停車的邏輯是什么?假定違章停車要罰款100美元,但你估計被警察抓獲的概率是20%。在這種情況下,違章停車的預期成本是20美元。如果每天都違章停車,這就是你需要支付的每日平均停車費用。 然而重要的是,尋找一個合法的停車位也得付出成本。如果你要與一個律師會面,需要每小時付200美元的費用,這樣即使是15分鐘的遲到你都得付出50美元的成本。此外,尋找合法停車位不僅浪費你的時間,讓你狼狽不堪,而且要花多長時間也是不確定的。違章停車則把所有這些疑問、心理挫折以及時間損失都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賭注”:會不會收到罰款單。 *大多數人的*大幸福 一個持有理性觀點的經濟學家,會將違章停車的成本與遲到的成本進行權衡比較。這一態度會得到功利主義奠基者、英國哲學家和經濟學家杰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的認同。邊沁認為,我們在做出決定時,必須著眼于增加全社會的福利。違章停車會帶來時間上的節省,并且使得等候我們與會的人很快樂。當然,我們也可能收到罰款單。但總體上看,這種冒險是值得的。此外,如果我們被罰款,這100美元并非社會損失,反而會增加地方財政的收入。在其他條件不變時,這相當于可以降低每個人的稅收。如果我們浪費時間用于在周邊找合法停車位,我們會因為加重了交通擁堵程度而增加其他使用者的成本。因此,如果僅僅從*大化效用的角度看,我們可以無視規則而停車以省去每個人在此方面的麻煩。 到目前為止,我們說的這些都是在為違章停車進行辯護。似乎所有人都可以這樣做。但我們再一想:為什么有些停車位就是違章停車位?可能占用這個停車位將阻礙交通。在這種情況下,違章停車可能導致其他駕車人額外的成本。也可能這個違章停車位是為殘疾人預留的。如果你占用了這個車位,那么真正對此有需求的殘疾人將無法使用它。從效用*大化角度看,這又將抵消社會經濟福利。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會怎樣? 關于違章停車的另一個問題是眾所周知的“公地悲劇”。1833年,英國經濟學家威廉·福斯特·勞埃德注意到,公共草地(公眾都有權使用的土地)很容易因為過度放牧而退化。也就是說,這種個體行為會導致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公地悲劇”與我們所講的違章停車悖論有關系嗎? 在貝克爾的案例中,他作為經濟學家在進行邏輯推理后認為違章停車就是當時*好的選擇。如果只是一個先驅經濟學家在停車時采取這種異端方法,那還不構成嚴重的問題。但設想如果每個人都因此書的影響而改變他們停車的習慣,不是提早五分鐘出發以便有足夠時間合法停車,而是都模仿貝克爾在*后時刻才到,并且認為破壞規則和違章停車是正確的,那么問題就嚴重了。 如果每個人都想違章停車,街道上的模糊區域將會停滿汽車,甚至導致街道混亂無序。地方政府不得不通過雇用更多警察或增加罰款,來增加對違法行為的發現和防范。政府這種行為將一直持續到使違章停車者再也無利可圖為止。**個違章停車的人可能無關緊要,但如果每個人都試圖這么做,游戲規則就改變了。因此,如果我們是好公民,我們還是得遵守規則,而不能懷著不被警察發現的僥幸心理。我們應該不會支持一個人人違法的社會吧? 外交官一般會享有針對違章停車罰款的豁免權。兩位經濟學家雷蒙德·費斯曼和愛德華·米格爾發現,外交官的違章停車與他所在國家的腐敗程度之間存在相關性。或者說,你越傾向于認為違章是合理的,那么你越可能破壞規則。17世紀英國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認為,如果沒有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人類生命將會變得“孤獨、貧困、下流、野蠻和短暫”。盡管他并沒有刻意針對違章停車問題,但他的觀點啟發我們,一個人在停車時對法律的考慮和尊重,其實是一個良性社會中社會契約的一部分。 做正確的事 如果你準備違章停車,*好的車位可能就是為殘疾人預留的那個。這些預留車位至少是非常適合于停車的,而不像那些在消防栓前或角落中的車位(倒車有危險)。此外,那些為殘疾人預留的車位常常是供給超過需求的。從效用*大化角度看,這些理想的停車位被閑置是一種浪費。如果你恰好著急停車,而且又有一些預留車位空閑著,為什么不能冒險一試呢? 那么,如果有效用*大化理論的邏輯支持,你會把車停在為殘疾人預留的車位上嗎?可能還是不行,或至少你不能心安理得。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批評了加里·貝克爾等人提出的理性選擇理論,該理論主張我們在做決定時要理性地選擇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大利益的行為。布迪厄認為,我們的選擇不只是基于實用邏輯,還要考慮來自周圍人的社會壓力,他稱之為“我們對游戲的感覺”。我們不只是基于我們是否會節約5美元或準時到達某地來做決定,我們同時還基于我們是否感覺正在做正確的事情。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可能超過功利主義的算計。如果你把車停在為殘疾人預留的車位上,當你從車里下來時,你會感覺到有點內疚,或許你甚至會被迫假裝自己是個跛腳殘疾人。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同事發現你這樣做,那會有多尷尬吧,他們的“嘖嘖”聲將伴隨你一路。 權衡利弊 回到問題上來,違章停車到底有沒有道理?經濟學家在這個問題上的答案通常是含糊其詞的—這要看情況。如果違章停車點并沒有足夠理由被劃定為違章停車點,那么你可能覺得忽視社會規則去違章停車是值得的。重要的是,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違章停車罰單的成本,還有開著車到處尋找合適停車位的成本,同時還要考慮我們的決定將如何影響其他人。 看待這個問題的*后一種方法是改變我們對違章停車罰單的看法。一般來說,我們討厭收到罰單。但是為什么我們不把它看作一次賭博,且我方勝算更大?(至少比賭馬的勝算要高一些。)如果贏了,我們可以贏得很多時間并且省下5美元。如果輸了,我們可以安慰自己,這是為我們尊敬的政府當局貢獻了100美元。如果這還不能使你高興的話,至少你會知道你在追尋著偉大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足跡。 抉擇時刻 你可能同意加里·貝克爾的理性選擇動機:當個人利益大于個人成本時,違章停車并且冒著被罰款的風險是合理的。或者你會覺得,盡管從功利主義的角度看是合理的,但社會規則與規范更為重要,即使這意味著可能會遲到。

經濟學有什么用? 作者簡介

泰吉萬·帕丁格,英國知名財經作家,《經濟評論》專業撰稿人。畢業于牛津大學瑪格麗特夫人學堂。主要著作包括《經濟學的世界》(2017)、《經濟學有什么用?》(2018)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