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中西文明根性比較

中西文明根性比較

作者:潘岳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1-01
開本: 16開 頁數: 326
本類榜單:文化銷量榜
中 圖 價:¥39.5(5.2折) 定價  ¥76.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中西文明根性比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73357
  • 條形碼:9787510473357 ; 978-7-5104-733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西文明根性比較 本書特色

★帕潘德里歐、馬丁·雅克等政要學者傾情推薦,看潘岳如何以古典文明對話來照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 ★27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共談中西之根性,品評比較之得失,開啟文明之對話。 ★70余幅精美圖片,再現文明遺跡,見證文化交流 ★設計莊重,排版舒朗,印制精美,用紙考究。

中西文明根性比較 內容簡介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作者潘岳截取中西文明發展目前的“戰國與希臘”“秦漢與羅馬”“五胡入華與蠻族入侵”三個歷史時期,從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對中西文明根性進行了剖析和比較,勾畫歷史的脈絡,起底文化的基因,解密文明的邏輯。很多專家學者專門撰文對其進行了評論。 本書在傳統與現代、文明共存與對話的層面,挖掘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古老價值”,以實現“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鑒開辟出一條近路”的宏偉目標;從文明根性上研究中西方道路之不同,以歷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強化理論、制度和道路自信,對中西方文明交流與對話具有重要意義。

中西文明根性比較 目錄

出版說明

**編 戰國與希臘

**章 戰國

**節 百家爭鳴

第二節 集大成者

第三節 兼收并蓄

第四節 重識荀子

第二章 希臘

**節 伊索克拉底的呼聲

第二節 亞里士多德的回應

第三節 自由與分裂的糾結

第四節 秩序與統一的追求

第五節 封閉與開放的歸途

第六節 占有與治理的差異

結篇

**節 大師的平反

第二節 文明的重拾









展開全部

中西文明根性比較 節選

占有與治理的差異 和伊索克拉底死后一樣,亞里士多德死后的局勢發展,也走向了他理想的反面。 亞歷山大帝國內部分裂,三大繼承者王國相互征伐,不斷分裂獨立。這不是因為亞歷山大死得早,而是在他沒死時,除了推動了一部分歐亞上層通婚外,沒有對所征占的龐大帝國進行過內部政治整合,更沒有進行過基層政權建構。 馬其頓帝國的擴張方式,是在所到之處創建希臘式的自治城市。這種“自治”是對留居該城市的希臘殖民者而言,不包括被征服的土著社會。在每個新征服的亞洲城市,亞歷山大都把自己的“王友”派駐到該城市當總督,只管軍事和稅收,城市的民政依靠希臘移民組成的“自治委員會”管理。為了提前得到稅收和降低行政成本,馬其頓的總督們甚至向商人們拍賣轉讓了收稅權。 中國戰國時代的基層政權組織方式則完全不同。出土秦簡顯示,秦國每擴張一處,都要建立從縣到鄉的基層政權組織。其縣鄉官吏要負責收稅、組織墾荒、統計戶口、記錄物產,再把這些信息輸送到秦都咸陽編冊保存。秦吏也不在一地久留,而是數年一輪換。這是一竿子插到底的郡縣制組織方式。放棄民政,只要稅收與金錢,不服就派軍隊鎮壓,可一時以*小的行政成本獲取*大的財富,但也放棄了對當地社會的長遠整合規劃。在這樣的體制下,中央強大的時候尚可,一旦中央權力衰弱,離心力就產生了,城市紛紛脫離控制。亞歷山大帝國的分崩離析是必然的。 這不能怪亞歷山大。因為即便是他的導師亞里士多德,也從未設想過大規模政治體的理論。他的“絕對王權”概念,只是從一個城邦的角度進行的演繹。在那個時代,并不是沒有超大規模的政治體可供研究,如埃及和波斯。但亞里士多德認為它們都是“非政治”的,是不先進的,只有希臘城邦政治才能叫作“政治”。雖然亞歷山大帝國是在他的精神指導下成為政治現實,但他依然沒有設計出一個比埃及和波斯更“先進”的超大規模政治體的制度。 后人辯解說,雖然作為政治實體的希臘統一國家消失了,但作為文化精神的希臘,在羅馬的軀體上得以永存,成為歐洲精神的母體。國家滅亡無所謂,文化永存已足夠。 這要聽聽當時的希臘人民怎么說。希臘邦國滅亡過程中,一大批希臘高級知識分子以人質身份被送入羅馬貴族家庭當老師。其中就有著名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他在名著《歷史》中問道:“為什么希臘不斷瓦解,羅馬卻能一直強大?”他那時心中想要的,恐怕不是僅存精神的希臘,而是一個實體與精神共存的希臘。 ◎內文節選2 文明的重拾 當今時代,*大的矛盾是“自由優先”還是“秩序優先”。這恰是希臘文明和中華文明的核心要義。 希臘人對自由的熱愛,讓“希臘人”從種族的名字變成了“智慧”的代名詞。說誰是“希臘人”,就是說他是個智者,不管他出自何方。中國人對秩序的熱愛,則讓中華文明成為了唯一同根同文并以國家形態持續至今的文明。 很多時候,文明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拿科技為例,中華文明在歷史上就沒能產生出近代科學。從制度上說,當對秩序的追求到了極致的時候,便會阻礙效率主義價值觀的形成,失去創新技術的動力。從價值觀上說,極端實用主義與經驗主義忽視了對客觀世界的邏輯推理,造成理論、實驗和科技互相隔離,阻礙了近代科學在中國的產生。希臘文明的科技成就雖受亞非古老文明已經積累的數學、天文、工程學知識影響,但畢竟是希臘,而不是亞非古老文明,將這些文明成果做了集中轉化,奠定了后世歐洲科學的基礎。這是中華文明要向希臘文明學習的地方。 中國,不是唯一的大一統文明。但所有的大一統文明,首要的價值基礎都在于長久和平。長久和平帶來的穩定,混亂自由帶來的創新,哪個更值得追求?這涵蓋了哲學、政治學、倫理學等領域的無窮爭論,可以說是不同文明價值觀之爭,永遠不會有定論。即便在希臘羅馬文明內部,對很多問題也有不同答案。如有古史學家說,羅馬在產生智慧方面遠遠不如希臘。所有哲學與科學,都是希臘產生的,羅馬只不過產生了幾個詩人與工匠。但如果沒有羅馬的政治架構,就不會有希臘文化和基督教的世界性傳播。如有政治學家說,只有雅典那樣按抽簽決定治理權的直接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但如果沒有羅馬的混合政制,雅典精神將永遠只限于一個幾萬人的小城邦,而不會發展成世界性文明。 不同的答案,正是不同的路徑。保留這些不同本身恰好是為文明日后的升華留下可能。多元與矛盾并存,會為人類文明基因庫留下更多種子。 因此,對自由優先與秩序優先的分歧,不應成為中西文明交流的障礙,反而應成為中西文明互鑒的基礎。一方面,技術發展進入爆炸式創新的前夜,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自由帶來的創造力;另一方面,非傳統安全危機頻繁爆發,則讓我們重新認識到秩序的寶貴。對于自由來說,要探討如何加強秩序,以防止瓦解;對于秩序來說,要探討如何加強自由,以激發創新。問題不是在自由和秩序中二選一,而是在哪個環節加強自由,在哪個環節加強秩序。 過去,驗證一個理念,甚至需要數百年時間,數代人反復試錯。而今天,在技術革命下,幾年之間就能看清來龍去脈。唯有懂得反省反思、不斷包容、和諧共生、互鑒互融的文明,才是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文明。為此,中國與西方真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心。

中西文明根性比較 作者簡介

潘岳,歷史學博士。曾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環境保護部副部長,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