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中外性文物大觀
-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解讀叢書·探索人類解放的新路徑《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解讀
-
>
襄陽府志(九品)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
>
大慈恩寺
新書--以史為鑒·從家國興衰看治國之道(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20周年紀念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374014
- 條形碼:9787501374014 ; 978-7-5013-740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以史為鑒·從家國興衰看治國之道(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20周年紀念版) 本書特色
1.名家薈萃,熱門主題,一場不容錯過的文化盛宴! 2.便于領導干部更好地從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拓寬人文視野,提高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 3.對于發展先進文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新書--以史為鑒·從家國興衰看治國之道(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20周年紀念版) 內容簡介
“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承載著家國興衰的歷史規律,蘊藏著治國理政的成功之道。領導干部善于汲取歷史智慧,培養歷史思維,才能更好地把握當下、更好地走向未來。 本書以提升干部歷史修養為宗旨,匯集了“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中的15篇講史解史文稿,作者均為享譽中外的歷史名家,如中國史學會原會長金沖及、辛亥革命史研究會原理事長章開沅,以及李文海、戴逸、李學勤、葛兆光、金一南等。 本書圍繞“以史為鑒”的主線,從汗牛充棟的古代史籍中,從近代中國人民的百年奮斗史中,提煉歷史上走向興盛的成功經驗、總結歷史上走向衰落的失敗教訓、探索歷代興盛衰亡的歷史規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錯綜復雜的歷史條分縷析,轉化為可供學習借鑒的精神資源,對幫助領導干部看清歷史規律與路徑,從而在新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新書--以史為鑒·從家國興衰看治國之道(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20周年紀念版) 目錄
戴逸:論康雍乾盛世
田余慶:中國古代史上的國家統一問題
金沖及:中國近代歷史的幾個根本問題
葛兆光:古代中國人的“天下觀”
李文海:從民族沉淪到民族復興
孟憲實:“貞觀之治”的歷史啟示
張國剛:《資治通鑒》與王朝興衰
金一南:苦難輝煌——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思索
章開沅:百年銳于千載:辛亥革命反思
王子今:漢武帝與漢武帝時代
劉慶柱:絲綢之路的考古學解讀
雷 頤:甲午戰爭與近代中國
張 帆:元朝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汪朝光:從近代“千年之變”到當代改革開放
新書--以史為鑒·從家國興衰看治國之道(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20周年紀念版) 節選
一、不僅站在前人創造的物質財富肩膀之上,更要站在前人創造的精神財富肩膀之上 當前,中華民族正面臨關鍵性的歷史進程。我們取得了很大的建設成就,具有了很好的物質基礎,但也面臨著很多全新的矛盾和問題。人們思維活躍,社會思潮激蕩,選擇空間可以說前所未有,不同選擇的后果卻又大相徑庭。作為一名研究戰略問題和國家安全的學者,應該關注、思索甚至解答這些問題。關注容易,思索也不難,真正要解答,又何其艱難。僅僅憑借我們今天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近代以來中國那段*為艱難曲折、*為驚心動魄的追求、選擇和奮斗史,其中的養分太多了,值得我們好好思索的東西太多了,值得我們今天警醒和借鑒的東西也太多了。對這筆巨大的財富,因種種原因,并沒有很好開掘。現有的開掘又多被認為是觀念說教,很難引起廣泛持久的注意。對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來說,多一些“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向哪里去?”的設問,多一些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追溯和探尋,有助于拓展人們的思維深度和思維寬度。尤其對大國來說,這一點更為珍貴。美國兩百多年國家史,開掘利用得那樣充分,使每一個美國公民都能清晰感覺到自己的根基。蘇聯衛國戰爭不過四年,文卷卻浩如煙海,足令今天俄羅斯人堅信和平與強軍的密不可分。中國的崛起已經舉世公認,面臨的挑戰也空前嚴峻,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實現我們的堅守和完成我們的擔當,需要汲取的營養是多方面的。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一直在追趕時代發展潮流。 今天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同樣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這一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歷史從來沒有割斷,也不可能割斷。我們一代又一代人,都在為了一個目標,做著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今天為中華民族復興默默工作與堅韌奮斗的人們,能夠從先輩們的奮斗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不論我們如何富強,也永遠不會改變國歌中這一句:“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不論我們如何艱難,也永遠記住《國際歌》中這一句:“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如果我們不僅能夠站在前人創造的物質財富肩膀之上,也能夠站在前人創造的精神財富肩膀之上,那么未來我們去完成的,才真正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真實歷史也許永遠無法全部再現,但我們可以通過努力無限趨近 中國革命牽涉的線索非常多,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歷史本身就是復雜的。對歷史的簡單圖解,無助于人們尋找社會演變的真諦,更不要說把握和駕馭了。 尤其是近代以來,中國的一切無不與紛繁復雜的世界相聯系。林則徐是中國人當中“睜開眼睛看世界之**人”,他看到的是什么?是大英帝國的鴉片貿易和中英鴉片戰爭。應該說,中國人的世界眼光,就是近代以來在無盡的屈辱與災難、無盡的沖突與戰爭中熬煉成的。關起門來,事情當然會變得簡單。但這扇大門再也關不上時,誰能夠拒絕撲面而來的環境與事件的空前復雜性?如同今天在“全球化”進程中我們說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一樣。
新書--以史為鑒·從家國興衰看治國之道(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20周年紀念版) 作者簡介
戴逸,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原所長、教授 金沖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研究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國史學會會長 葛兆光,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歷史系教授 金一南,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少將軍銜 章開沅,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長、教授 田余慶 李文海 孟憲實 張國剛 王子今 劉慶柱 雷頤 張帆 汪朝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