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創新的本質與創新途徑
1.1 創新創業教育
1.1.1 創新創業概述
1.1.2 創新創業的關系
1.1.3 當前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情況
1.1.4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下的創新創業教育
1.1.5 創新方法和創新思維在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1.2 創新能力的含義及培養
1.2.1 創新能力的含義
1.2.2 創新能力的培養
1.3 創新的特征與類型
1.3.1 創新的特征
1.3.2 創新的類型
1.4 創新思維的含義、特征和思維定勢
1.4.1 思 維
1.4.2 創新思維
1.4.3 創新思維的特征
1.4.4 思維定勢
1.5 方向性思維
1.5.1 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
1.5.2 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
1.5.3 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
1.6 形象思維
1.6.1 想象思維
1.6.2 聯想思維
1.6.3 直覺思維
第2章 創新方法的類型
2.1 創新方法概述
2.1.1 創新方法的含義
2.1.2 創新方法的三個發展階段
2.2 頭腦風暴法
2.2.1 頭腦風暴法原理
2.2.2 實施流程
2.3 設問法
2.3.1 奧斯本檢核表法
2.3.2 和田十二法
2.4 類比法
2.4.1 形態類比
2.4.2 結構類比
2.4.3 功能類比
2.5 組合分解法
2.5.1 形態分析法
2.5.2 信息交合法
2.5.3 主體附加法
2.5.4 分解法
第3章 思維導圖與六頂思考帽
3.1 思維導圖
3.1.1 什么是思維導圖
3.1.2 思維導圖的特點
3.1.3 思維導圖的繪制流程、注意事項及應用
3.2 六頂思考帽
3.2.1 六頂思考帽概述
3.2.2 六頂思考帽的原理
3.2.3 六頂思考帽的應用
第4章 創新設計思維
4.1 設計思維的概念
4.1.1 設計思維的定義
4.1.2 設計思維的發展歷史
4.1.3 設計思維的學科基礎
4.2 創新設計思維
4.2.1 創新設計思維模式
4.2.2 創新設計思維的目標
4.2.3 創新設計思維的三要素
4.2.4 創新設計思維與設計思維的區別
4.3 形成創新設計思維的方法:因素分解法
4.4 創新設計思維工具
4.4.15 W2H 深度追問法
4.4.2 魚骨圖法
4.5 創新設計思維的步驟
4.6 互聯網思維
4.6.1 互聯網思維的定義和內涵
4.6.2 互聯網思維模式
4.7 “互聯網+”及其應用
4.7.1 “互聯網+”的概念
4.7.2 “互聯網+”的主要特征
4.7.3 “互聯網+”和“+互聯網”的區別
4.7.4 “互聯網+”的主要應用
4.7.5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
第5章 TRIZ創新方法概論
5.1 TRIZ的起源與發展
5.1.1 TRIZ的發展歷史
5.1.2 TRIZ未來的發展
5.2 TRIZ的體系結構
5.3 發明問題等級劃分
5.3.1 發明的創新水平
5.3.2 發明問題等級劃分的方法與 TRIZ的適用范圍
5.3.3 發明問題等級劃分的意義
5.4 TRIZ的應用
第6章 40個發明原理
6.1 發明原理概述
6.2 40個發明原理詳解
第7章 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
7.1 矛盾及其分類
7.1.1 技術矛盾
7.1.2 物理矛盾
7.2 通用工程參數
7.3 技術矛盾解決原理及案例分析
7.3.1 矛盾矩陣
7.3.2 運用矛盾矩陣解決技術矛盾的步驟
7.3.3 案例分析
7.4 物理矛盾解決原理及案例分析
7.4.1 分離原理
7.4.2 運用分離原理解決物理矛盾的步驟
7.4.3 案例分析
7.5 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的關系
第8章 TRIZ創新思維方法
8.1 九屏幕法
8.1.1 系統思維
8.1.2 “時間”軸和“空間”軸
8.1.3 系統思維方式
8.1.4 分析方式
8.2 金魚法
8.2.1 分析方式
8.2.2 解題流程
8.3 STC算子法
8.3.1 目 的
8.3.2 分析過程
8.3.3 技 巧
8.3.4 使用STC算子法思考問題時經常出現的錯誤
8.3.5 STC算子法的作用
8.4 資源分析法
資源分析
8.5 小人法
8.5.1 應用目的及步驟
8.5.2 應用時的作用及常見錯誤
8.6 IFR法
8.6.1 理想化和理想度
8.6.2 理想化的兩種方法
8.6.3 IFR法的流程
8.7 因果分析法
8.7.1 因果鏈分析法
8.7.2 5W分析法
8.7.3 魚骨圖分析法
8.7.4 要因的確定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