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東北革命和抗日根據地貨幣研究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
>
金融煉金術(專業珍藏版)2021專業審訂
-
>
認知世界的經濟學
-
>
全球貨幣進化史
人,機器與社會(50周年紀念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87547
- 條形碼:9787504387547 ; 978-7-5043-875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機器與社會(50周年紀念版) 本書特色
清華大學科技史系主任吳國盛、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李俠、美國技術史學會前會長羅薩琳德.威廉姆斯、美國眾議院前議長紐特.金里奇等重磅推薦 人類科技思想史的重磅著作,被人評價為“以sheng jing般的節律寫作”。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資深教授莫里森的跨時代之問——人類個體與組織如何適應科技高速創新的社會? 炮兵不坐卡車坐馬車、海軍上級軍官對下級士兵技術改進建議的公然抵制等,作者把人類個體和群體在新技術、新變化的沖擊下,那種自我固守和拒絕改變的丑態刻畫的入木三分。 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發笑,但又讓人深省的大書,即使在這本書出版之后五十多年了,依然有著巨大的啟發意義——你、我是不是高科技社會的流浪漢和可憐人?是順應科技變遷還是拒變被時代拋棄。每個組織都應該深思,組織如何變化才能讓新產品、新科技的創新不斷涌現? 本書既有深入的案例研究,嚴謹的數據支撐,又有著優美的文筆和溫暖的情懷,是一本不可多得,能讓人深刻反思的書。我們既能讀到科技變遷的趣聞軼事,又能感受到人在社會變遷中的困境和掙扎,能讓讀者產生強烈共鳴! 1、本書史料詳實,案例生動。作者多年深耕的技術史案例,如美國海軍1900至1902年引入的連續瞄準射擊系統,以非常規方式被采納;1867年服役的“萬帕諾亞格”號戰列艦所展現的創新成功但接受失敗的現象,以及美國在19世紀60年代引入歐洲的貝塞麥的氧氣頂吹轉爐煉鋼的發展史等。作者對這些案例的挖掘相當細致與深入,創新發生的脈絡在手術刀般的文字下被逐漸剝離出來,那里鮮活的人物、特定的環境氛圍、技術推進遇到的困境以及制度、文化等因素都在書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2、這是一本有深度思考的書,也是一本充滿人文情懷的書。作者莫里森獨辟蹊徑,不再拘泥于技術史中的機器研究,而是轉向對人類的研究。他不再發問:“這臺機器是誰發明的?”“這機器怎么工作?”,而是質問:“處在一個技術飛躍的時代,機器對人類到底意味著什么?”。他從創新、改變等角度深刻反思機器和創新對人類的心理、社會沖擊。 3、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別具一格,每個閱讀莫里森作品的人,都會在某一時刻被其寫作風格傾倒,他的故事是如此精雕細琢、語言是如此發人深省。
人,機器與社會(50周年紀念版) 內容簡介
麻省理工學院的智慧導師50年甚至100年后仍不過時的睿智和洞見,人類如何學會與創新和新技術共存?
自車輪的發明者不厭其煩地向人解釋一輛獨輪車可以承載比一個人還重的東西以來,人類其實一直在萬分不愿地適應新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這本由麻省理工學院有名教授撰寫的書,正是為了教會我們在高速創新的社會中,更好地適應“科技變化”給我們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心理、社會等多重沖擊。
作者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炮兵的故事:在射擊前一刻,五人卡車炮組中的兩名士兵停止了一切動作,只是立正站好“勒馬韁”,導致整個射擊過程延長了3秒。這讓在運用新軟件、新科技遇到困難的人們可以共情,我們不是個陷于這種困境的人。
莫里森還列舉了一系列有趣的歷史故事來突出本書的主題:技術變革的本質和社會對這一變革的反應。一名下級軍官發現一種更連續的海上射擊方式后,被美國海軍上級軍官公然抵制,*終他只能越級向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匯報……
每個例子都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在技術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人類對技術不適應并加以群體抵觸。他幫助我們反思該如何理解新技術,幫助人們適應技術的變遷,幫助企業、組織調整制度和管理,推動新技術的采用和新科技的發明。
人,機器與社會(50周年紀念版) 目錄
人,機器與社會(50周年紀念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美] 埃爾廷.莫里森(1909—1995)(Elting E. Morison) 美國科技史學家、傳記作家、作家和散文家。麻省理工學院資深教授,麻省理工學院科學技術與社會計劃的創始人和智慧導師。 譯者簡介 武晞羽 曾擔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像資料館翻譯,經驗豐富,涉獵廣泛,累計翻譯量約百萬余字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