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

包郵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時間:2016-01-01
開本: 24cm 頁數: 270頁
本類榜單:藝術銷量榜
中 圖 價:¥61.7(7.0折) 定價  ¥8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2988
  • 條形碼:9787108052988 ; 978-7-108-0529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 本書特色

20世紀,大量考古發掘為我們了解歷史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很少有其他文明像中國人一樣,在五六千年的時間里,如此持久而專注地著迷于墓葬:設計地下空間、表現生死觀念、搜集珍寶器物、布置畫面圖像……以至于人們習慣于將墓葬看作是埋藏寶藏的地方。本書是巫鴻長期思考中國古代墓葬藝術傳統的一個總結,具體呈現了他嘗試建立的一套系統的處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理論方法,生動地向我們展示出中國古人對于“生”與“死”這一人生基本問題的看法和實踐。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 內容簡介

《黃泉下的美術》是巫鴻對中國墓葬藝術傳統的綜合性研究。他從空間性、物質性、時間性三個比較觀念性的角度,闡釋了中國墓葬藝術從史前一直到宋遼金這漫長時段中的歷史變遷,也具體呈現了他嘗試建立的一套系統的處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理論方法,從而生動地向我們展示出中國古人對于“生”與“死”這一人生基本問題的看法和實踐,對讀者多有啟發,對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 目錄

導言

**章 空間性

從槨墓到室墓

三重宇宙

再現靈魂

第二章 物質性

明器

墓俑及其媒質

身體:保存和轉化

第三章 時間性

宇宙/神話時間

“生器”

歷史敘事

旅行

尾聲:寫照墓葬

注釋

全書所涉墓葬索引


展開全部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 節選

古代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持續發展的歷史,在世界上可以說是歷史上無前例。……二是在它的漫長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墓葬傳統不但鍛造出了一套獨特的視覺語匯和形象思維方式,同時也發展出一套與本土宗教、倫理,特別是和中國人生死觀和孝道思想息息相關的概念系統。……三是墓葬藝術還沒有像書畫、青銅、陶瓷或佛教美術那樣在中國美術史的研究和教學中形成一個“專門領域”或“亞學科”,發展出處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一套系統的理論方法。 本書的目的不是根據年代順序呈現出中國墓葬藝術的發展史,也不是要對目前中國版圖內不同歷史時期的墓葬類型以及地域性喪葬實踐進行全面綜述,而是描述和分析不同時代和地區的許多個案。這些案例一方面意在表現中國墓葬藝術的無比漫長和驚人豐富的內涵——這其實是中國藝術中為漫長和持久的一個藝術傳統,同時也將回答我*初所提出的問題:是什么因素界定了我們稱之為“中國墓葬”的藝術和建筑傳統? ——巫鴻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 作者簡介

巫鴻(Wu Hung),早年任職于北京故官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碩士。1987 年獲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后在該校美術史系任教,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并任主任。 其著作《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獲 1989年全美亞洲學年會最佳著作獎(李文森獎);《中國古代美術和建筑中的紀念碑性》獲評 1996 年杰出學術出版物,被列為 20世紀 90年代最有意義的藝術學著作之一;《重屏:中國繪畫的媒介和表現》獲全美最佳美術史著作提名。參與編寫《中國繪畫三千年》(1997)、《劍橋中國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國客座講學,發起“漢唐之間〞中國古代美術史、考古學研究系列國際討論會,并主編三冊論文集。 近年致力于中國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與國際交流。策劃展覽《瞬間:90年代木的中國實驗藝術》(1998)、《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2002)、《過去和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展)(2004)和《“美”的協商》(2005)等,并編撰有關專著。所培養的學生現多在美國各知名學府執中國美術史教席。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