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東北革命和抗日根據地貨幣研究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
>
金融煉金術(專業珍藏版)2021專業審訂
-
>
認知世界的經濟學
-
>
全球貨幣進化史
變革的引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4205956
- 條形碼:9787574205956 ; 978-7-5742-0595-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變革的引擎 本書特色
l 作者曾獲普利策獎 l 故事生動,可讀性強 l 湛廬文化出品
變革的引擎 內容簡介
在美國歷史上,一些車型不僅僅代表車主個人的形象, 而且升華到了更高的層次。這些車型很長時間以來都是美國文化的“名片”,是時代的塑造者,以獨特的方式反映了時代精神。這些汽車以及它們帶領的文化潮流,正是本書的主題。本書介紹了15款車改變世界的汽車。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敘述,揭示了汽車是如何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演化,重塑了人們的思維與生活。
變革的引擎 目錄
變革的引擎 節選
重塑人們的思維與生活 20 世紀 90 年代,克萊斯勒的高管中流傳著這樣一則笑話:只要看一個人戴的手表就能知道他開的是吉普車還是小貨車(minivan)。天美時手表*受務實的人青睞,因為這些人不介意外表,自然也不會在乎自己開的車是一款廣受媽媽們青睞的小貨車。 相反,那些對小貨車不屑一顧,想要彰顯自己熱衷狂放戶外生活的人通常會被勞力士迷住。他們所謂的狂放也許可能只是去趟超市也要坐在奧維斯版的吉普大切諾基(Grand Cherokee Orvis Edition)里享受特有的顛簸,杯托里放上一大杯的脫脂拿鐵罷了。 數十年來,許多人意識到了個人形象與汽車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并就此做了一些研究。就拿沙灘男孩組合(Beach Boys)來說吧。他們 1964 年推出的歌曲《好玩,好玩,好玩》(Fun, Fun, Fun)與其說是關于福特雷鳥(Thunderbird), 還不如說是關于駕駛雷鳥的那些擁有自由靈魂的少女。 還有一些歌曲傳唱的卻是那些與自己座駕的刻板風格截然相反的車主形象。 簡&迪安組合(Jan & Dean)于 1964 年推出的歌曲《帕薩迪納的小老太太》(The Little Old Lady from Pasadena)唱的就是一個駕駛“紅得閃閃發亮的道奇肌肉車” 的老奶奶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的故事。在為本書取材時,我聽說了關于另一位老奶奶的真實故事,她就像歌曲的主人公一樣讓其他的駕駛員跌破眼鏡,唯一不同的是她的愛車是一輛福特野馬(Mustang)。要不是她住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個名叫奧科諾莫沃克的偏僻小鎮上,可能也會有人為她寫一首歌。到時候“來自奧科諾莫沃克的小老太太”也許就成了一代美國人共同的談資。 不過,在美國歷史上也有屈指可數的一些車型不僅僅代表車主個人的形象,而且升華到了更高的層次。就像電影《大寒》(The Big Chill)和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所描繪的那樣,這些車型很長時間以來都是美國文化的“名片”,是時代的塑造者,他們以獨特的方式反映了時代精神。這些汽車以及它們引領的文化潮流,正是本書的主題。 現代美國文化基本上就是一場浩大的拔河比賽。它是務實與虛榮之間的陰陽對立,是樸素與華麗、城市與鄉村、宏大豪華與小巧精致,以及周六狂歡與周日困倦的抗衡。本書首先介紹了福特汽車公司的 T 型車(Model T)和通用汽車公司的拉塞勒(LaSalle),這兩款車型就是這兩種價值觀之間基本沖突的充分佐證。 廉價的 T 型車是實用性的巔峰之作,是**款適合普通民眾的汽車。雖然它的模樣算不上時髦,但是從 1908 年到 1927 年,在令人嘆服的長達 20 年的生命周期內,T 型車為農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出行便利和一覽城市風光的機會。 相反,拉塞勒是**款面向普通大眾市場的豪車,作為雅皮士 A 的早期座駕,它不僅滿足了人們的駕乘需要,也迎合了人們想炫耀的欲望。它問世于1927 年,正好是 T 型車謝幕的那一年。這兩款車型剛好形成了一次完美的承接。 它們也是本書所收錄的僅有的兩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出現的汽車,這與美國文化在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發展中所遇到的阻礙有一定關系。 在那個年代主要是大蕭條和戰爭。二戰期間,民用汽車的生產一度中斷,底特律的工廠也都轉而生產飛機和坦克。美國文化的變化,至少在表面上發生了停滯,美國人生活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為了生存尋找食物和工作上。 直到 1953 年,這段持續 20 多年的經濟蕭條和戰爭終于畫上了一個句號。當時的美國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釋放自我,這就給美國**款現代跑車,即雪佛蘭科爾維特(Corvette)的誕生創造了完美的時機。人們可能想象不到,科爾維特發展史上的*關鍵工程師,在他離開俄羅斯踏上北美土地加入通用汽車公司之前還只是個普通的小男孩。 *能為二戰后美國標新立異風尚代言的就是“尾鰭”這一汽車設計元素了。在克萊斯勒銷售的車型里,“尾鰭”的設計其實原本只是為了提高安全性,結果該公司的首席設計師卻因此受到哈佛商學院的贊賞。就在克萊斯勒快要成為底特律“尾鰭大戰”的霸主之時,通用汽車公司卻在 1959 年憑借擁有史上*大尾鰭的凱迪拉克殺了個回馬槍。*大尾鰭設計者查克·喬丹(Chuck Jordan)在 2010 年年底去世,享年 83 歲。我有幸在他生前進行過一次采訪。盡管已經過去將近 50 年,但喬丹回憶起這段尾鰭傳奇依舊神采飛揚。 盡管科爾維特和尾鰭都將裝飾性展現得淋漓盡致,但來自戰爭敵對方的德國的一款進口車型卻將鐘擺拉回到了實用性上。作為對抗凱迪拉克的終極武器,小巧的大眾甲殼蟲(Volkswagen Beetle)在 20 世紀 30 年代以“平民汽車”身份嶄露頭角。數十年后,它竟成了美國嬉皮士約定俗成的標志性座駕,形成了一種史詩級的汽車和文化的潮流。 大眾汽車公司在甲殼蟲的市場營銷中巧妙地運用了自嘲式的廣告手法。有一則廣告講述了一對住在歐扎克斯小木屋里的農場夫婦買了一輛甲殼蟲,替代了離他們而去的任勞任怨的騾子的故事。 為了應對甲殼蟲,通用汽車公司在 1959 年末推出了實用型的雪佛蘭考威爾(Corvair),但這款車的問題層出不窮,后來也只能慘淡收場。這件事還給一位名叫拉爾夫·納德(Ralph Nader)的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律師帶來了靈感,納德創作出了一本名為《任何速度都不安全》(Unsafe at Any Speed)的書。考威爾留下的后遺癥主要是使美國的法律訴訟行業快速增長。這款車型讓數百萬美國人不得不在電視上觀看律師事務所投放的有關人身傷害問題的商業廣告,除非他們能很快轉換頻道或關了電視。 盡管本書所涉及的每一款車型要么體現了實用性,要么體現了裝飾性,但也有幾款車型跨越了這兩者之間的巨大鴻溝。皮卡就是這樣,這種卡車原本只是經常看起來臟兮兮的檔次較低的生產工具而已,但后來底特律卻發現他們可以在極盡奢侈的名牌卡車身上賺取數十億美元。有些卡車座椅上用皮革包裹的部分比奶牛都要多。 對許多人來說,尤其是那些還不到 35 歲的年輕人,汽車的重要性遠不如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現代人對電子設備十分狂熱,而我們卻在寫一本講述福特野馬汽車的社會意義的書,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可笑,就像過去還是高科技代名詞的“筆記本電腦”,現在卻成了那個時代的遺物。 但是,汽車現在依然能給人們帶來不可或缺的自由自在的出行。無論是興奮地獲得人生**輛車,進行溫馨的家庭自駕游,還是**次膽戰心驚的冒險之旅,都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幾乎沒有誰會把買**臺電腦的收據像寶貝一樣收藏,也沒有誰會給電子設備起個昵稱。但這樣的事情卻時常會發生在許多美國人的**輛汽車上。 本書體現了我對汽車和汽車文化的迷戀,這種迷戀在數十年來與日俱增。在20 世紀 50 年代,我還是個住在密西西比州勞雷爾市的小男孩,我們家在那里被叫作“眼大利人”(EYE-talians)A,那時我就受到了汽車行業早期兩大探索者赫德森(Hudsons)和德索托(DeSotos)故事的熏染。直到多年后我才意識到,并不是所有的汽車都是旅行車。
變革的引擎 作者簡介
保羅·英格拉西亞 曾擔任道瓊斯通訊社社長,以及《華爾街日報》底特律分部的總編輯。1993年,與約瑟夫·懷 特(Joseph White)憑借關于通用汽車公司管理危機的報道榮獲普利策獎。在過去25年里,一直在撰稿記錄美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著有《誰搞垮了美國汽車業》(Crash Course) 一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