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東北革命和抗日根據地貨幣研究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
>
金融煉金術(專業珍藏版)2021專業審訂
-
>
認知世界的經濟學
-
>
全球貨幣進化史
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23)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223666
- 條形碼:9787509223666 ; 978-7-5092-236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23) 本書特色
■ 國家信息中心 組織編寫 ■ 經濟預測部專家團隊 傾力奉獻 ■ 連續出版38年 ■ 判斷宏觀經濟形勢、進行政策研究的案頭書 讀者對象: 1.國家各級經濟政策制定者; 2.中國及世界經濟領域研究者; 3.各級政府主管經濟發展的相關人員; 4.各企業決策者管理者。
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23) 內容簡介
■ 六大板塊:總報告、綜合篇、產業篇、區域篇、世界經濟篇、能源雙碳篇 ■ 58份報告:總結與分析2021年國內外經濟情況 ■ 分析與預測2023年度國內外經濟形勢
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23) 目錄
總 報 告
01 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國家信息中心
綜 合 篇
02 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分析及2023年展望
胡祖銓
03 2022年消費形勢回顧及2023年展望
鄒蘊涵
04 2022年對外貿易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閆敏
05 2022年物價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張前榮
06 2022年就業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陳彬
07 2022年財政收支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李亙
08 2022年金融運行分析及2023年展望
李若愚
09 2022年股票市場運行分析及2023年展望
徐平生
10 2022年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韓瑞棟
11 2022年我國新動能發展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高輝清
12 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展望
肖若石
產 業 篇
13 2022年工業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魏琪嘉 馮利華
14 2022年服務業發展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劉玉紅
15 2022年房地產市場分析及2023年展望
鄒士年
16 2022年銀行業運行分析及2023年展望
劉鵬
17 2022年鋼鐵行業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董靜媚
18 2022年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情況及2023年展望
徐斯
19 我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進展與發展趨勢展望
馬婷
區 域 篇
20 2022—2023年區域經濟發展分析
胡少維
21 2022年西部地區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朱敏
222022年長三角地區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韓磊 滕菲
23 2022年北京市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奚春
24 2022年河北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劉靜
25 2022年山西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馮健美
26 2022年吉林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宋國志 張輝 譚慧敏 王滌非 金春姬 夏媺媛 崔雯雯
27 2022年黑龍江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郭新梅 叢靜 崔霄 王茜
28 2022年江蘇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韓磊 曹新宇
29 2022年浙江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蔣明 王寧江 李中英 孟寅敏 肖琛
30 2022年安徽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李紅梅 何婷婷 孫韓 趙子青
31 2022年福建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蔡榮富 楊東 林庚 余曉紅 張雪玲 陳體珠 李麗香 林輝
32 2022年河南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劉洋 張東陽 趙向陽 張函 邢劍鋒 緱凱莉
33 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李美蓮 楊豫萍 張衛華 尚毛毛 陳斌
34 2022年重慶市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易小光 丁瑤 余貴玲 羅叢生 張超 張佳 施小蘭 楊梅 等
35 2022年貴州省經濟運行分析及2023年展望
段倩 秦海旭
36 2022年云南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孔莉 張容靜
37 2022年陜西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聶東利 楊西萍
38 2022年甘肅省經濟運行情況及2023年展望
張帆 馬紅祥
39 2022年青海省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李秀陽 韓銳
40 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運行分析及2023年展望
馬冀平 靳婧 楊曉慶
41 202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運行分析及2023年展望
馬天平
42 2022年寧波市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戴娜 章源升
世 界 經 濟 篇
43 2022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程偉力
44 2022年全球貿易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張鵬
45 2022年美國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趙碩剛
46 2022年歐洲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肖有智
47 2022年日本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張鵬
48 2022年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肖有智
能 源 雙 碳 篇
49 2022年能源行業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尹偉華
50 2022年煤炭市場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劉明
51 2022年電力行業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肖宏偉
52 2022年石油行業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袁劍琴
53 2022年天然氣行業運行分析及2023年展望
溫志超
54 2022年氫能產業形勢分析及2023年展望
張曉蘭
55 我國碳交易市場運行平穩有序 五大問題仍有待進一步解決
袁劍琴
56 探索運用衛星遙感數據監測評估碳排放研究
肖宏偉
57 碳排放“雙控”政策趨勢研判分析
尹偉華
58 中國征收碳稅的可行性及政策研判
溫志超
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23) 節選
03 2022年消費形勢回顧及2023年展望 鄒蘊涵 一、2022年消費二次探底后實現反彈 2022年以來,我國消費市場經歷了“平穩運行-二次探底-波動復蘇”的過程,復蘇態勢波動性顯著加大。具體來看,服務消費再遭沖擊,重點商品消費走勢分化,新型消費保持增勢。 1.二次探底后波動回彈 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1.5%,較第二季度累計增速回升了0.7個百分點,但仍比上年同期兩年平均增速低2.2個百分點,其中第二季度增速已經降至2021年以來新低。1—10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6%,扣除價格因素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同比負增長。分城鄉來看,城鎮消費增長乏力特征較為突出,農村消費顯示出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但都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下跌0.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長4.3%,與上年同期的兩年平均增速1.9%和6.9%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2.服務消費恢復再遇挑戰 國內疫情的波及面和嚴重程度明顯高于上年同期,服務消費所受影響*為嚴重,恢復態勢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旅游消費再遇較大沖擊。2022年以來,旅游消費復蘇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修復進度較上年同期有所倒退。“五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同比下降30.2%,旅游收入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44%;國慶假期全國旅游收入同比下跌26.2%,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44.2%。且受多地疫情反彈影響,2022年暑期旅游尚未過半就突然中斷。餐飲消費逐步恢復。多地疫情大規模反彈再次帶來餐飲等線下聚集型業態“瞬間凍結”,餐飲消費轉線上趨勢更加明顯,短期內部分抵消禁堂食帶來的負面影響。1—10月,全國餐飲收入同比下跌5%,跌幅在逐步縮小,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恢復相對更快,8月當月同比增速達到12.9%。文化娛樂消費有所恢復。從電影消費看, “五一”檔電影票房總收入同比下降82.5%,為2019年同期水平的19%,降至近十年來較低水平。6月以來,電影消費實現了一定的恢復性增長,暑期檔電影票房達到91.3億元,已經超過上年暑期檔總票房。但隨后受疫情影響,國慶檔電影票房為14.96億,比上年同期低約30億。 3.耐用品消費恢復出現分化 在疫情影響逐步減退以及政策補貼支持增強等因素影響下,汽車消費實現了較快恢復,總體呈現“淡季不淡,旺季重現”的態勢。1—10月,汽車銷售累計同比增長4.6%,其中6月汽車銷售達到近期峰值,10月汽車銷售同比增長6.9%,延續了良好發展勢頭。新能源車消費增長迅速,前10個月累計增速達到110%,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與此同時,由于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調整期疊加疫情影響,全國住房銷量尚未出現實質性轉暖,1—10月商品房累計銷售額同比跌幅仍有26.1%,由此建筑裝潢、家具等住房相關消費也沒有明顯轉暖趨勢。1—10月,限額以上建筑及裝潢材料零售額同比下跌5.3%,跌幅顯現再次擴大的苗頭。 4 新興消費激發新活力 作為消費中增長動力較強的部分,網購消費和信息消費均保持溫和增長。物流不暢等因素對網購消費的影響明顯緩解,網購消費保持了緩步恢復的態勢。1—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較上月累計增速提升0.9個百分點,已連續5個月穩步提速;其中實物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2%,較上月累計增速提高1.5個百分點。信息消費在6月和7月實現增長改善后,增長勢頭再次出現波動,表明增長基礎較為脆弱。1—10月,限額以上通信器材類零售額同比下跌0.9%,明顯低于上年同期。 二、消費恢復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疫情的持續反復、就業增收壓力持續加大給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帶來較大影響,消費流通和消費環境也出現新問題,使得消費恢復的可持續性受到影響,穩消費面臨多重問題。 1.消費信心持續低位 持續不斷的疫情持續考驗著居民的忍耐力和承受力,社會消費預期持續較為謹慎保守,消費意愿不僅未能持續修復,反而有所倒退,對未來的擔憂增多給消費潛力釋放帶來了更多障礙。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7.2,已經連續6個月位于90以下的歷史低位,且從6月起消費者信心持續下滑。央行調查顯示,第三季度居民選擇更多儲蓄的比例為58.1%,雖然較第二季度略有回落,但仍處于歷史高位;居民未來就業預期指數降至45.3,居民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46.5,也都處于歷史低位。 2.消費能力增長承壓較大 10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上年同期高出0.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同比增長3.2%,比上年同期兩年平均增速低1.9個百分點,其中經營性收入恢復較慢。在這種情況下,居民消費能力對消費增長的支撐作用不夠強勁,特別是重點群體消費能力增長較為困難。一是青年群體壓力大。10月18~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7.9%,仍處于歷史新高。市場調查顯示,今年畢業生月平均薪酬將上年同期下跌12%,本來*具消費活力的青年群體的消費能力受到顯著影響。二是農民工群體就業增收壓力大。由于國內經濟持續承壓、外需放緩勢頭顯現,制造業特別是出口型制造業企業新增用工需求明顯收縮,中型企業的PMI從業人員指數在5月觸底后回升但波動較大,小型企業的PMI從業人員指數尚未止住下滑態勢,截至9月末,制造業平均用工人數累計同比下降1%,第二季度以來增速下滑態勢尚未改變。總體來看,農民工就業市場上供不應求的“招工難”問題已經轉變為供大于求的“找工難”問題。三是大齡勞動者群體困難多。在疫情持續反復、部分企業面臨疫情以來*大生存壓力的情況下,45歲以上的大齡勞動者的失業問題日漸突出。一方面,受終端銷售疲軟、房地產市場谷底盤整、服務業反復遭受疫情直接沖擊等因素影響,吸納大齡勞動者較多的制造業、建筑業和基礎服務業等產業就業吸納能力有所下降,既有從業者也面臨較大失業風險。另一方面,由于這部分群體就業技能不適應轉崗需求,其再就業難度也明顯大于其他群體。 3.消費品流通環節仍存阻滯 3月以來,由于疫情大范圍反彈、防疫措施明顯收緊,特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疫情較重,雖然目前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全國范圍內大面積物流阻滯情況基本消失,前期國內貨運受阻、物流不暢等影響消費的突出問題已經明顯緩解,但物流通暢仍存在一定問題。一方面,“*后一公里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前期較少經受疫情考驗的地區在疫情防控時容易陷入“一刀切”,導致消費仍受較大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不能發貨問題依然突出,部分電商平臺和快遞企業對有疫情地區(市縣)的發貨管理仍需更加精準,“出現一例,全市停發”的現象依然存在,直接影響了網購消費。 4.消費環境有所轉差 近期,消費市場亂象頻發多發,在居民就業收入承壓較大的情況下,進一步影響消費意愿釋放,特別是服務業出現多種問題。一是漲價太快。市場數據顯示,國慶北京部分郊區酒店房價上漲超千元,民宿房價*高達到平日的近兩倍。二是服務質量跟不上。由于硬件軟件維護都較欠缺,酒店旅游等相關服務業面對較大客流時,服務質量不能滿足顧客需要,引發較多意見。三是在線平臺預定價格存在不合理差異。某線上旅游平臺不同手機機型預定同樣酒店客房時價格相差較多,差價接近一倍。與此同時,消費者在電商平臺、網絡直播頻繁遭遇購買預售商品不發貨、售后退貨難等消費陷阱,影響了線上購物熱情。總體來看,疫情反復情況下,下游消費品企業以漲價來彌補虧損的動機日益增強,消費市場秩序平穩運行遭遇更大挑戰。 三、預計2023年消費將呈現溫和回升態勢 展望2023年,預計疫情仍存局部散發的可能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經濟增長回歸正常區間仍需克服較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消費需求將保持溫和回升態勢,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有望進一步恢復。 1.2023年重點領域消費恢復態勢不一 在疫情不出現大范圍反彈的情況下,居民消費有望呈現溫和回升態勢,增長態勢較2022年持續改善,但恢復的波動性依然較大。從主要商品看,在政策補貼的激勵下,汽車消費仍將保持一定增勢,但大概率已經度過本輪政策刺激作用的高點,政策作用逐步減弱,且芯片短缺已經明顯緩解,制約汽車消費的主要因素再次回歸至需求側能力不足導致趨勢性的下行;新能源車購置稅優惠延期到2023年底等政策有利于釋放社會購車需求。同時,住房消費較難出現顯著回暖,仍處于底部盤整階段,建筑裝潢、家具等住房相關消費的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增速較難實現明顯回升。從服務消費看,休閑、旅游、娛樂等線下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消費受疫情反復的影響仍將持續,間歇性復蘇成為主要特征,且居民收入受到疫情影響,非必需品消費將適當后延,不利于升級類服務消費增長,餐飲消費修復速度相對加快。從結構看,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以上的限額以下零售業態恢復相對偏慢,小門店、小超市等恢復態勢受疫情直接影響。預計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5%左右。 2.有利因素助推消費恢復 在面臨較大困難的同時,消費恢復也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一方面,促消費政策發揮實效,對消費的影響帶動力進一步增強。從中央層面看,車輛(燃油車、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成為刺激汽車消費的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期至2023年底等接續政策將進一步激發消費熱情。從地方層面看,各地因地制宜推出消費券、購物節等活動,以財政補貼帶動商家優惠,激發餐飲、旅游、家電等消費加快恢復。另一方面,消費業態模式不斷創新助力挖掘消費潛力。疫情之下,移動互聯網技術加快應用,對居民消費的激發帶動已經不僅局限于商品消費,部分服務消費也加快轉向線上,同時還顯著降低了農村消費障礙,極大提高了農村居民消費便利度,形成了新的消費增長點。 四、多出實招快招穩消費促消費 在持續做好精準防疫的基礎上,加快落實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并結合各地實際,多措并舉恢復消費信心,鞏固消費能力,進一步提升消費政策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1.降低疫情防控對消費的負面影響 總結前期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主要經驗教訓,研究對封控區管控區居民基本生活消費保障舉措的指導,加強與主要物流電商平臺溝通協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打通消費“*后一公里”的舉措預案,有效降低防控措施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加強跨部門跨地區協調,落實好保障貨運物流特別是重要生產生活物資的運輸暢通等政策,進一步優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研究建立物流監測反饋機制,針對瓶頸梗阻做到隨查隨改。 2.多途徑穩就業穩收入 針對就業領域出現的新情況,加大對中年群體就業、城市外來人員就業的幫扶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就業技能再培訓力度,降低對參與培訓人員的各類限制要求,創新線上技能培訓方式。對受疫情影響較大、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外來就業人口,加大基本生活托底保障力度。進一步維護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穩定居民財產性收入,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 3.有效提升消費券發放實效 結合各地發放消費券的主要經驗,總結分析影響消費券發放效果的關鍵因素,進一步鼓勵指導地方優化消費券的發放時機、發放節奏、發放方式,有效提升各地消費券發放實效,支持零售、餐飲、文旅、住宿等領域消費有序修復,增強消費驅動的政策效應。擴大消費券政策覆蓋面,支持線上線下聯動,積極引導小微企業加入,讓更加需要幫扶的小型個體商家入駐消費券平臺,同步依托小型個體商家搭建場景,擴大農村縣域覆蓋面。鼓勵地方財政發放符合本地消費特色的地方消費券,將餐飲旅游、家電汽車更新等消費恢復短板作為重點支持領域。重視強化數字科技賦能和企業補貼協同,優化政策設計,提升精準度和乘數效應。 4.進一步釋放耐用品消費潛力 研究啟動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工程,由中央財政支持戶均配變容量低問題*為突出的地區農村實現電網再升級,為農村消費挖潛掃除障礙。在切實堅守“房住不炒”的原則下,進一步推進因城施策、因需施策,合理滿足居民剛性購房需求,支持剛性改善需求合理釋放。開展5G、綠色節能等產品的補貼推廣活動,深度激發城鎮居民的綠色大家電需求,促進大家電更新換代。 5.緊抓平臺建設提升消費能級 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推動步行街高質量發展,建設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開展便利店升級改造,提升消博會消費促進平臺功能,讓城市生活更有品質、更有溫度。緊緊圍繞補齊縣域商業發展短板,完善縣鄉村物流配送,延伸優化供應鏈體系,提升農產品上行能力,支持發展農村電商、農產品冷鏈和快遞物流,提升便利化水平,釋放鄉村消費潛力。
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2023) 作者簡介
劉宇南 國家信息中心主任。曾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國民經濟綜合司任職, 長期從事發展戰略、規劃、政策研究制定和宏觀形勢分析工作。為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起草小組成員, 牽頭起草《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 年)》等國家專項規劃, 多次參與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和領導人講話起草工作。參與或牽頭組織了20 余項重點課題研究, 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1 次, 其他獎多次。已出版著作2 部, 在報紙和刊物發表文章數十篇。 張學穎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級經濟師。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產業經濟研究工作。牽頭或參與組織若干項國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國家發展改革委重點研究課題,參與主持編撰《中國經濟展望》《中國產業發展展望》《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政策研究》等,在報刊發表宏觀經濟和產業經濟研究文章數十篇。 張宇賢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 二級研究員。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系統長期從事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研究, 主持或參與重大研究課題50 多項。曾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1 次, 二等獎4 次。曾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世界經濟》《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等國家重要報刊發表論文60 余篇。 王遠鴻 經濟學博士,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 二級研究員。主要從事宏觀經濟、財政金融、數量經濟模型和經濟景氣模型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參加國家科技攻關、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政府部門、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社會和國際合作課題多項, 獲國家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1 次、國家發展改革委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2 次、三等獎2 次。著有《中國經濟內外均衡問題研究》《通貨膨脹研究———分析與模型》等專著, 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100 余篇。 牛 犁 研究員,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主要從事國內外宏觀經濟、能源戰略、國際油價等研究工作。曾主持或參加中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等單位有關“十四五冶發展規劃、“高質量發展冶、“潛在增長能力冶、“國家能源戰略冶及國別規劃咨詢等研究課題100 多項。在《中國金融》《經濟日報》等刊物發表文章100 多篇。曾獲“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青年冶稱號,國家信息中心“突出貢獻獎冶, 國家發展改革委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1 項、國家信息中心優秀研究成果獎多項。被聘為商務部經貿政策咨詢委員會專家、綠色低碳發展智庫伙伴專家委員等。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