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人居北京:歷史城市的現代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212991
- 條形碼:9787520212991 ; 978-7-5202-129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居北京:歷史城市的現代生活 本書特色
u 解讀“北京城的前世今生”:單霽翔是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但城市規劃工作同樣是他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書是他以城市規劃視角所寫的一本書——從北京城規劃歷史講起,解讀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建筑、歷史、哲學多角度解讀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雄偉氣魄緣何因一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 u 解讀“規劃與人居”的關系:承襲恩師吳良鏞先生的城市規劃思想——有機更新,積極推動在城市改造的過程中,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同時延續城市原有的歷史環境與文化脈絡。 東四不僅有“東四十條”,東四三條至八條你走過嗎?走近生活在國風靜巷里的居民們,看看“老北京”的生活方式。 u 解讀“疏解整治促提升”具體案例:走進一條條胡同、一個個社區,與當地居民互動,與多位規劃師交流,深入研究具體規劃項目,解析這些項目和案例對城市、城市人和城市生活產生的深遠影響。 改造、拆遷絕不是目的,這是讓更多人能享受到高質量生活的一種方式,人們追求的自然、舒適的生活需要由城市規劃來實現。
人居北京:歷史城市的現代生活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解讀了北京城市規劃與城市保護的思路及具體案例,走進胡同、建筑、社區的真實建設、改造過程,透析了人居北京的本質。本書在講述北京城市規劃歷史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了首都北京生活著千萬人,“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時代課題,側重體現將以人為本的發展目標融入城市規劃中去的思想,具體解讀了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中的不同案例。本書內容源自單霽翔參加《我是規劃師》節目的的回憶、思考、體會,有參加節目時的所見所聞,真實生動;也有故地重游時的真摯情感流露;更有他作為文物保護專家、城市規劃專家,以專業視角對北京城市規劃與保護的解讀。本書是一部具有創新性的著作,融知識、見聞、情感抒發于一體,突破了其他單純講述北京風土人情或城市規劃與保護圖書的創作邊界。
人居北京:歷史城市的現代生活 目錄
序言 人居北京
**篇 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偉大的一座城
“地表*強”城市的包容性
“方正”間見“圓融”
不容忽視的“城市折疊”
*重要的是人
必要的“紛爭”
發展如時光不能停
平衡須維系
第二篇 胡同的悲歡離合
沿胡同走來的城市
胡同的記憶
四合院的記憶
東四不僅有“東四十條”
還得是那座老院子
拆遷絕不是目的
杜絕野蠻生長的關鍵——有機更新
永續的是溫情
第三篇 建筑的起承轉合
必須傳承下去的
記憶里的一磚一瓦
獨一無二的皇城
城墻的世遺情結
傳承是個技術活兒
“中式”與“新中式”的界限
20世紀的文化遺產
“修舊如舊”是一種堅持
重建的是鄉愁
第四篇 社區的家長里短
改造源于人居需求
相隔三千米的世界
舍不得便留下
設計以人為本
“回天有數”
“回天有術”
人居北京:歷史城市的現代生活 作者簡介
單霽翔,1954年7月出生,研究館員、高級建筑師、注冊城市規劃師。1980-1984、年赴日本留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長,房山區區委書記,北京市規劃委員會主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前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為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師從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獲工學博士學位。被聘為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5年3月,獲美國靚劃協會“規劃事業杰出人物獎”。2014年9月,獲國際文物修護學會“福布斯獎”。 出版《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文化建設》《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等多部專著,并發表了數十篇學術論文。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