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攝影藝術與技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861004
- 條形碼:9787547861004 ; 978-7-5478-610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攝影藝術與技法 本書特色
攝影術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偉大的成就之一,它匯聚了無數人的心血。攝影術是人類現代文化圖像化、數字化的開端。同時推動了藝術的多元化發展。閱讀本書,可全面了解攝影史、相機結構、攝影技巧等知識。
大學攝影藝術與技法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攝影的相關知識以及一些實用的技法,主要內容包括4 個部分:攝影綜述(包括攝影意義、社會作用、攝影發展簡史),攝影技術(從光學原理出發,介紹相機結構如鏡頭、光圈、快門、附件等知識),攝影技藝(基于光度原理和色度原理,介紹攝影用光、攝影曝光、攝影構圖、攝影后期處理等技術),專題攝影(風光攝影、人像攝影等)。
大學攝影藝術與技法 目錄
**章 初識攝影
**節 攝影發展簡史 / 001
一、 攝影術的出現 / 001
二、 攝影術的發展 / 006
三、 照相機的發展 / 008
第二節 攝影藝術與社會生活 / 010
一、 攝影技術與攝影藝術 / 010
二、 攝影的本質特征 / 011
三、 攝影的藝術特征 / 012
四、 攝影的社會功能與應用 / 013
第三節 攝影的分類 / 019
第二章 照相機結構、性能及附件
**節 傳統膠片攝影與數字影像系統 / 022
一、 膠片攝影的現狀 / 022
二、 數字攝影 / 023
第二節 照相機的分類與選擇 / 029
一、 膠片照相機與數碼照相機 / 029
二、 按取景方式分類 / 038
第三節 照相機的基本結構 / 043
一、 快門 / 044
二、 取景器 / 048
三、 聚焦裝置 / 049
四、 其他裝置 / 053
第四節 照相機鏡頭 / 053
一、 鏡頭的性能和種類 / 054
二、 鏡頭的技術性能 / 055
三、 鏡頭的成像質量 / 056
四、 鏡頭的卡口 / 058
五、 不同鏡頭的造型特點 / 059
六、 特殊功能的鏡頭 / 066
第五節 鏡頭的有效口徑與相對口徑 / 069
一、 照相機鏡頭的有效口徑 / 069
二、 照相機鏡頭的相對口徑 / 070
第六節 攝影鏡頭的選擇、購買與保養 / 073
一、 選購定位 / 073
二、 檢驗試拍 / 073
三、 鏡頭的保養 / 074
第三章 數碼照相機的結構
**節 數碼相機的組成與構造 / 076
一、 取景器 / 079
二、 圖像傳感器與存儲器 / 082
第二節 數碼照相機的特殊功能 / 091
一、 設置感光度 / 092
二、 白平衡調整 / 092
第四章 常用的攝影附件
**節 非光學配件 / 096
一、 鏡頭的遮光罩 / 096
二、 穩定相機的三腳架與獨腳架 / 097
三、 快門線 / 098
第二節 光學配件 / 099
一、 濾色鏡 / 099
二、 閃光燈 / 106
第五章 攝影曝光控制
**節 正確認識攝影曝光 / 110
一、 準確曝光與正確曝光 / 110
二、 影響曝光的因素 / 111
三、 曝光質量的評價 / 114
第二節 影響曝光的主、客觀因素 / 120
一、 影響曝光的主觀因素 / 120
二、 影響曝光的客觀因素 / 121
第三節 測光原理與測光模式選擇 / 125
一、 測光表測光原理 / 126
二、 測光表的使用 / 128
三、 照相機測光 / 129
第四節 攝影曝光控制 / 132
一、 基本拍攝模式 / 133
二、 場景模式 / 136
三、 數碼相機曝光控制的輔助設置 / 136
第六章 攝影清晰度控制
**節 清晰表現的其他控制 / 140
一、 快門速度對清晰表現的影響 / 140
二、 照相機的穩定程度對清晰表現的影響 / 141
三、 照相機器材對清晰度的影響 / 141
第二節 景深及景深控制 / 143
一、 彌散圈與景深 / 143
二、 影響景深的因素 / 144
三、 對景深的控制 / 147
四、 景深表 / 149
五、 超焦距的運用 / 150
第三節 近攝清晰表現 / 151
一、 微距鏡頭 / 151
二、 變焦鏡頭的微距功能 / 152
三、 近攝附件 / 152
第四節 動態的表現 / 154
一、 動體清晰 / 154
二、 動體模糊 / 156
第七章 存儲介質的選擇
**節 傳統攝影材料 / 161
一、 感光膠片的種類 / 162
二、 感光膠片的質量 / 164
三、 感光紙 / 165
第二節 感光膠片的照相性能 / 166
一、 感光度、顆粒度與解像力 / 166
二、 反差、反差系數和寬容度 / 168
三、 灰霧度和保存性 / 170
四、 密度 / 171
五、 感色性 / 171
六、 感光膠片的特性曲線H—D曲線 / 172
第三節 感光片的選擇 / 174
第四節 數碼相機圖像存儲 / 175
一、 數碼相機的存儲介質 / 175
二、 存儲卡選用原則 / 178
三、 存儲格式的特點和設置 / 178
第八章 攝影用光—室外自然光攝影
**節 光在攝影中的作用 / 181
一、 傳遞被攝體的信息 / 181
二、 表現物體的空間位置 / 182
三、 營造特定的氣氛 / 183
四、 形成明暗構思 / 183
第二節 光的三大特質 / 184
一、 光線的強弱 / 184
二、 光線的光質 / 185
三、 光線的色彩規范 / 187
第三節 用光造型 / 188
一、 不同光質的選擇與應用 / 188
二、 不同光位的選擇與應用 / 190
第四節 不同光比的調控 / 196
一、 光比 / 196
二、 光線的調控與處理 / 197
第五節 戶外自然光攝影 / 205
一、 戶外直射光攝影 / 205
二、 戶外散射光攝影 / 215
三、 雨雪天攝影 / 218
四、 霧天拍攝技巧 / 226
第九章 人造光攝影
**節 人造光源與燈光攝影 / 233
一、 人造光攝影常用燈具 / 233
二、 不同光型的運用 / 236
第二節 閃光攝影 / 241
一、 閃光攝影的基本知識 / 241
二、 閃光燈的使用技巧 / 242
第三節 室內自然光攝影 / 244
一、 室內自然光的種類及影響因素 / 244
二、 室內自然光的特點 / 245
三、 室內自然光攝影注意事項 / 246
四、 室內自然光拍攝技巧 / 246
五、 室內自然光的運用 / 247
第十章 攝影畫面的色彩
**節 色彩的基本知識 / 251
一、 光與色 / 251
二、 色彩三要素 / 253
三、 色彩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 257
四、 色溫 / 259
第二節 色彩的藝術表現力 / 261
一、 色彩的個性 / 261
二、 色彩與情感 / 265
三、 色彩與環境 / 265
四、 色彩與季節、時間 / 266
第三節 色彩的生理反應與心理效應 / 267
一、 色彩的生理視覺 / 267
二、 色彩的情感心理 / 270
第四節 彩色攝影的色彩構成 / 272
一、 畫面中色彩的作用 / 272
二、 攝影畫面的色彩處理 / 275
第十一章 攝影構圖
**節 攝影構圖的原則與要求 / 285
一、 攝影構圖的原則 / 285
二、 攝影構圖的要求 / 286
第二節 取景的藝術 / 289
一、 橫幅與豎幅的選擇 / 290
二、 不同方向的感情色彩 / 291
三、 不同高度的虛實意境 / 294
四、 不同距離的景別變化 / 298
第三節 攝影構圖的元素 / 303
一、 點、線 / 304
二、 形 / 311
三、 影調 / 314
四、 色彩 / 316
第四節 攝影畫面布局的章法 / 316
一、 提煉主體,突出主題 / 317
二、 攝取陪體,構成情節 / 322
三、 經營環境,渲染烘托 / 323
四、 營造空白,疏通氣脈 / 328
第五節 構圖形式法則 / 330
一、 多樣統一與照應 / 330
二、 對稱與均衡 / 331
三、 集中與呼應 / 333
四、 變化與和諧 / 334
五、 襯托與對比 / 334
六、 節奏與韻律 / 338
七、 反復與漸變 / 341
第十二章 風光攝影
**節 風光攝影的分類和特點 / 343
一、 兩類風光攝影 / 343
二、 自然美的特征與風光攝影的特性 / 344
三、 風光攝影的意境創造 / 345
第二節 風光攝影的設備和器材 / 346
一、 照相機的選擇 / 346
二、 鏡頭的選用 / 347
三、 為風景增色的附件 / 351
四、 其他附件 / 353
第三節 風光攝影的取景與構圖 / 354
一、 取景 / 354
二、 遠、中、近景的表現 / 356
三、 風景攝影的構圖 / 362
第四節 風光攝影的題材 / 365
一、 山景拍攝 / 366
二、 水景風光造型 / 369
三、 草原(高原)大漠的拍攝 / 371
第五節 閑適的田園風光 / 373
一、 山野與村落 / 374
二、 高山梯田 / 375
第六節 迷人的園林景觀 / 376
一、 園林景色的特點 / 376
二、 突出標志性的古典建筑 / 378
第七節 城市街景與建筑 / 378
一、 城鎮風光 / 378
二、 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 / 380
第十三章 人物攝影
**節 人物攝影的任務、特點與技法 / 383
一、 人物攝影的類型 / 383
二、 人物攝影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段 / 390
三、 人物攝影用光 / 392
四、 人物攝影的常用技法 / 395
五、 人物攝影的姿態造型 / 398
第二節 人物攝影的題材 / 403
一、 兒童攝影 / 403
二、 記錄有紀念意義的瞬間 / 405
三、 團圓相聚的合家歡 / 406
四、 氣氛熱烈的聚會活動照 / 407
五、 日常生活中的人像照片 / 409
六、 休閑旅游攝影 / 410
參考文獻415
展開全部
大學攝影藝術與技法 作者簡介
湯一新,浙江師范大學副教授,長期從事信息光學和光學冷加工的研究工作,發表論文10余篇,多年承擔全校通識課——大學攝影藝術與技法的教學工作,2019年出版《光學零件制造工藝學》。
任志君,浙江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光電工程系主任。長期從事信息光學和激光技術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7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2項,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9年合作出版《光學零件制造工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