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二十四史天文志校注(上中下)
-
>
聲音簡史
-
>
浪漫地理學:追尋崇高景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864807
- 條形碼:9787547864807 ; 978-7-5478-6480-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理論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與眾不同之處,在于系統地回答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究竟由什么要素構成,其形成機制和驅動力是什么,為何某些城市比其他城市更具創新性,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成敗的關鍵原因何在,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哪些重要的經驗教訓,以及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更高效地推動我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這些真知灼見無疑對關注科技創新的各級決策者、規劃師、專業人士和企業家們都十分寶貴。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用一種全新的方法來系統表述和解釋“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模式和過程。從概念化和理論化的解讀,到將“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系統拆解為其功能特征與構成要素、發展機制、支撐環境、多樣化路徑和空間分布,再到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的實際案例。所有章節均配有數據分析,并與現有研究相對比。本書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理論探索的開拓性嘗試,對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理論研究和認識統一具有較高的學術貢獻和理論價值。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理論與實踐 目錄
**節 知識經濟孕育科技創新城市001
一、科技變革推動城市功能轉型升級 002
二、城市功能轉型衍生科技創新城市 004
第二節 全球化催生全球科技創新中心005
一、全球化促進全球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 005
二、從跨國公司全球研發網絡到全球創新網絡 006
三、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全球創新網絡中的節點城市007
第三節 國家科技實力的核心依托007
一、全球科技創新活動分布的不平衡性 008
二、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提升國家綜合實力 009
三、中國孕育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展的歷史機遇和
潛力 011
四、中國城市正加速向全球科技創新中心邁進 013
參考文獻016
第二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特征與構成要素017
**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概念與內涵017
一、概念源起 017
二、內涵界定 020
第二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功能 022
一、科學研究功能 022
二、技術創新功能 023
三、產業驅動功能 023
四、文化引領功能 024
第三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特征 025
一、功能支配性 025
二、結構層次性 026
三、空間集聚性 026
四、產業高端性 027
五、文化包容性 028
第四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構成要素028
一、核心要素:人才 030
二、主體要素:企業、大學與政府031
三、環境要素:文化、資本、設施及服務 033
四、創新要素之間的系統關系 034
第五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測度與評價036
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測度 036
二、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評價 038
參考文獻 042
第三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形成的核心要素045
**節 人才與科技創新活動045
一、人才及其個體與群體特征 046
二、科技創新活動的人才類型 047
第二節 人才集聚與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形成049
一、人才集聚的形成及效應 050
二、人才集聚效應推動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形成 051
三、人才流動與集聚促進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能級提升 053
第三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人才結構特征054
一、科技化 055
二、國際化 056
三、年輕化 058
第四節 全球人才流動趨勢與跨國科技合作 060
一、全球人才流動的歷程與趨勢 061
二、全球人才流動網絡的演化特征 062
三、科技人才的跨國流動與國際合作 065
參考文獻066
第四章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展的驅動要素068
**節 世界一流大學:科技創新中心形成的知識源頭 068
一、人才培養搖籃 070
二、卓越人才集聚高地 073
三、科學研究重鎮 077
四、創新創業基地 082
第二節 創新引擎企業:科技創新中心形成的發動機085
一、創新投入的主體力量 086
二、創新產出的主要貢獻者 089
三、創新集群的引領者 092
第三節 奮發有為的政府:科技創新中心形成的規制保障 094
一、科技創新的直接投入者 094
二、創新發展藍圖的規劃者 099
三、創新優惠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制定者 100
四、企業發展壯大的扶持者 102
參考文獻 104
第五章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形成的支撐要素105
**節 創新文化105
一、城市創新的文化基因 106
二、創新文化的基本特征 108
三、創新文化的重要作用 112
第二節 風險資本 113
一、風險投資的基本類型 114
二、風險投資的主要功能 114
三、風險投資的全球分布 116
第三節 創新基礎設施 121
一、科技基礎設施的功能 121
二、科技基礎設施的空間集聚 123
三、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作用 125
第四節 專業性服務 126
一、生產性服務的中間功能 127
二、科技中介服務及其功能 128
三、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129
參考文獻 130
第六章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模式 133
**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展驅動力差異 133
一、政府驅動主導型 134
二、大學驅動主導型 137
三、企業(市場)驅動主導型 140
第二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機構來源差異 141
一、內生型 142
二、外源型 143
三、混合型 149
第三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產業類型差異 150
一、高技術產業型 150
二、傳統產業型 152
三、綜合產業型 153
第四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展的三維模式 154
參考文獻 156
第七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空間分布與網絡結構 159
**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成長與空間衍生路徑159
一、科技創新中心的成長路徑與類型 159
二、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與空間衍生路徑 163
第二節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空間分布格局 165
一、三足鼎立的全球創新版圖 168
二、美國領跑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170
三、中國科技創新中心強勢崛起 171
第三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空間網絡結構173
一、國際科技合作塑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網絡 173
二、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城際知識網絡呈現多核心層級結構 179
三、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城際技術合作初顯網絡化特征 185
參考文獻 187
第八章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展的國際案例189
**節 硅谷:企業驅動 內生機構 多元化高新產業 189
一、動力轉換:從大學和政府驅動到企業驅動 190
二、創業文化和風險資本催生內生型新創企業持續繁榮 197
三、多樣化的高技術產業齊頭并進 202
第二節紐約:政府驅動 混合機構 單維高技術產業 207
一、政府驅動城市轉型,大學及科研機構引領技術發展 208
二、內生型中小科技創新企業與大企業及研發機構協同發展 211
三、以服務業支撐的全球制藥與生物科技創新中心 213
第三節 倫敦:政府驅動 混合機構 傳統產業科技化 219
一、政府對提升科技創新功能起著關鍵作用 220
二、本土創新機構與跨國企業構成混合創新主體 222
三、新興技術及服務與傳統產業結合形成特色創新產業 226
第四節東京:政府驅動 高度內生型機構 傳統產業 230
一、政府是驅動東京城市功能轉型的主導力量 231
二、本土企業是東京科技創新的絕對主力 237
三、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240
參考文獻246
第九章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中國實踐 248
**節 北京:政府驅動 內生創新機構 高技術服務業 248
一、政府主導的發展驅動力 249
二、內生型為主的創新機構 254
三、高技術服務業主導的產業類型 258
第二節 上海:政府驅動 混合創新機構 多元化產業 262
一、源于政府的發展驅動力 262
二、從外源型到混合型的創新機構 268
三、傳統產業主導的多元化產業類型 272
第三節 深圳:企業驅動 內生創新機構 單一高新技術產業 277
一、企業驅動的動力模式 277
二、內生型創新機構 282
三、單一高新技術產業型 285
參考文獻 291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杜德斌: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院長。教育B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教育B戰略研究基地全球創新與發展研究院院長,上海市軟科學研究基地美國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首席專家。長期從事科技創新戰略與地緣安全戰略的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軟科學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B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重大和重點研究課題60余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50多篇,出版著作20多部,研究成果多次獲教育B和上海市優秀研究成果獎,包括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一等獎、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