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方劑學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醫案摘奇·雪雅堂醫案合集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用藥禁忌書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醫護心理學基礎-(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07609
- 條形碼:9787030207609 ; 978-7-03-020760-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護心理學基礎-(第二版) 本書特色
獨創案例版全新教材編寫模式,寓實踐于課堂理論教學,全面提高
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彌補傳統教學之缺憾,致力于培養
實用型、技能型護理人才
圍繞教學基本要求,體現學生學習習慣,章節開頭設“學習目標”,
使學習有的放矢,章節后有“小結”歸納,學習內容盡在掌握,學
習效率有效提高
緊扣護士執業考試大綱,全面覆蓋知識點與考點。“目標檢測”
采用歷年護考真題及高仿真模擬試題,學、考互動,直指執業證
書綠色通道
采用國際流行開本,版面新穎、活潑,適應學生閱讀習慣。緊跟
護理新技術的發展,增設內容豐富的“鏈接”,提升學習興趣,
開闊學生視野,為培養未來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打好基礎
全部教材配套教學課件,全面提高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效果
醫護心理學基礎-(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教材及全國醫藥高等學校規劃教材。全書共7章,包括緒論、普通心理、發展心理、社會心理、健康心理、醫學心理和護理心理的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等。書后附有5項心理測評量表。
本書供高專、高職護理、涉外護理、助產、檢驗、藥學、藥劑、衛生保健、康復、口腔醫學、口腔工藝技術、醫療美容技術、社區醫學、眼視光、中醫、中西醫結合、影像技術等專業使用,也可供在職衛生人員初學時參考閱讀。
醫護心理學基礎-(第二版) 目錄
第1節 概述
第2節 心理活動及其實質
第2章 普通心理
第1節 認知過程
第2節 情緒、情感過程
第3節 意志過程
第4節 個性心理特征
第5節 個性傾向性
第6節 自我意識
第3章 發展心理
第l節 概述
第2節 各年齡段心理的發展
第4章 社會心理
第1節 概述
第2節 社會認知
第3節 社會行為
第5章 健康心理
第1節 概述
第2節 正常與異常心理的區分與判斷
第3節 心理與健康
第4節 心理健康的保健原則和途徑
第5節 健康的性心理
第6章 醫學心理
第1節 心理應激
第2節 心身疾病
第3節 心理障礙
第4節 心理評估
第5節 心理咨詢
第6節 心理治療
第7章 護理心理
第l節 護理心理學概述
第2節 心理護理程序
第3節 護理對象的心理護理
附錄
附錄1 氣質問卷調查表
附錄2 癥狀自評量表(scl-90)
附錄3 抑郁自評量表(sds)
附錄4 焦慮自評量表
附錄5 a型行為問卷
主要參考文獻
醫護心理學基礎(高專、高職)教學基本要求
目標檢測選擇題參考答案
醫護心理學基礎-(第二版) 節選
人格障礙
按照國際疾病分類的定義,人格障礙
(personality disorder)指人格發展的畸形與偏
離狀態,表現為根深蒂固和持續不變的適應
不良行為模式,明顯地影響職業和社交能
力。人格障礙與正常人格之間并無絕對界
限。具體說來,可以概括為如下特征:①情
感冷漠,易沖動,行為受偶然動機和本能欲
望支配,傷害別人后無內疚感。②對自身人
格障礙缺乏自知力,常與外界發生沖突,痛
苦萬分,卻不能吸取教訓。③智能正常,能
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及社會對這些行為的評
價標準,在法律上有完全行為能力和責任能
力。④常形成于兒童期或青春期之前,但無
明顯的日期,形成后不易改變,進人中老年
期以后由于精力下降與生活閱歷的豐富其明
顯程度有所減弱。
趙某,男,28歲,離婚,初中畢業,無業。其
父系警察,常在外飲酒,酒后回家對他拳腳相
加,其母做生意應酬多,無暇照顧他,從5年級開
始不愿讀書,常到游戲室玩電子游戲,學校發現
后告訴其父母,其父每天早上送到學校門口后,
等其父走后又溜出學校出去玩。升入初中后學
習成績差,對學習更沒有興趣,常不上課在外游
蕩,認識幾個小流氓,在一起吸煙、喝酒,常在一
起搶劫勒索小學生,一次威脅一名6年級的男生
到偏僻處。搶了這名男生的身上的錢并脫光他
的衣服,讓他次日來贖,受害男生家長報案,受
到學校處分。勉強初中畢業,不愿參加工作,父
母給他的錢很快花光,找親戚借,時間長了,親
友知道他的惡行,都不借錢給他,就撒謊騙朋友
的錢。3年前其父胃癌手術,其母親要其陪床遭
拒絕,直到其父去世也沒有到醫院探視。1年前
結婚,婚后常發脾氣,打妻子,婚后半年妻子到
娘家住,患者到岳母家鬧事,砸碎岳母家的電視
等物品,并把岳父打傷被刑事拘留,3個月前
離婚。
(二)人格障礙分類及其特征
世界衛生組織(1986,日內瓦)在ICDiO
(International C 1 assification 0f Diseases,國際疾
病診斷標準)里把人格障礙分為以下10類:偏
執型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
格障礙,沖動型人格障礙,癔癥型人格障礙,強
迫型人格障礙,焦慮(回避)型人格障礙,依賴
型人格障礙,其他人格障礙,未特定的人格
障礙。
現就lCD.10中提及的幾種主要類型的人
格障礙描述如下。
(1)偏執型人格障礙:又叫妄想型人格。
其特征為:過分敏感,懷疑,常無根據地認為自
己會遭人傷害,未經證實便懷疑朋友、同事或
配偶的忠誠。爭強好勝,自尊心過強,對嘲笑
與羞辱不能寬恕并懷有強烈的報復心理。看
問題主觀片面,失敗的時候,時常遷怒于他人。
不信任別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無真誠可言。無
端自卑,常感自己受到輕視。
(2)分裂型人格障礙:其特征為:冷漠,難
與別人建立起親密而深厚感情。言語、觀念、
思維方式和行為怪異,難于與人溝通,不能被
常人所理解。孤僻,幾乎總是單獨活動,主動
與人交往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須的接觸,除
一級親屬外無親密朋友和知己。
(3)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也稱悖德型人格
障礙。*主要特征是行為與整個社會規范相
背離。待人冷酷,極端自私,缺乏同情心。忽
視社會道德規范和義務,行為不負責任。做事
不考慮后果,常因小事與人發生沖突,傷害他
人之后無內疚感。不會吸取教訓,常屢教不改
并*終往往引起犯罪。生活無規律,常白天睡
覺,夜晚活動,無長期和固定的工作。
(4)攻擊型人格障礙:又稱沖動型或暴發
型人格障礙。是一種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
見的人格障礙。患者情緒高度不穩定,極易產
生興奮和沖動,辦事魯莽,缺乏自控能力,稍有
不順便大打出手,不計后果。心理發育不成
熟,判斷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教唆而違法
犯罪。
(5)癔癥型人格障礙:又稱表演型人格障
礙。女性多見。其特征為:情感膚淺、幼稚、易
于變化,表現夸張,有戲劇性。高度的自我中
心,喜歡吸引他人注意。易受暗示,富于幻想。
性冷漠或性敏感。
(6)強迫型人格障礙:其特征為:追求完
美,服裝打扮整潔,待人接物有禮貌,生活富有
規律,工作責任心極強,不允許有一絲閃失。
享樂能力低下,對自我過分克制,過分注意自
己舉止是否適當,遇事過分認真,優柔寡斷,墨
守成規,缺乏靈活性。
(7)焦慮型人格障礙:又稱回避型人格障
礙。其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
采取回避態度或無力應付。有持續和廣泛的緊
張、憂慮感覺。敏感、羞澀,缺乏信心。對任何事
情都表現惴惴不安,為獲得接受和歡心常討好他
人,同時容易受傷,過分在乎他人評價。個人交
往十分有限,對與他人建立關系缺乏勇氣。
(8)依賴型人格障礙:其特征為遇事無主
見,對日常事物不能獨自做出決策。易受傷
害,很容易因遭到批評或未得到贊許而感到痛
苦。遺棄觀念,常有被人遺棄的念頭。無獨立
性,很難獨立制定計劃或做自己的事。過度容
忍,為討好人們甘愿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害怕
孤獨,難以接受分離。
由于人格具有極強的穩定性,一旦形成則
難于改變,因此,對于人格障礙應以預防為主。
人格障礙往往形成于幼年,因而強調早期教育
極為重要。父母、幼兒園和學校老師如能給予
及時良好的教育,及時發現和糾正不良行為,并
力爭創造一個和諧、友愛、融洽的生活和學習環
境,對預防人格障礙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性心理障礙
性心理障礙(psychosexual disorder)又稱
性變態,是指性對象與性行為的方式與常人明
顯不同,通過違反社會習俗而獲得性欲滿足的
行為。由于性心理障礙與違反社會習俗有關,
所以對性心理障礙的判斷應考慮其相對性。
如同性戀在我國認為違反習俗,但在歐美、中
東的某些地區卻較為常見,并不認為是性心理
障礙。性心理障礙常有如下臨床特點:大多數
患者性欲低下,甚至不能完成正常的性生活。
大多數患者社會適應良好,具有正常人的道德
倫理觀念,對自己性心理障礙行為多有愧疚與
痛苦之心。無法控制自身的性活動,可能對他
人造成傷害。無突出的人格障礙,一般都沒有
其他反社會行為。智能正常,法律上評定有完
全的行為能力與責任能力。
按照I生對象與性行為兩個方面,性心理障礙
可被分為性對象異常與性行為異常。前者又可
分為同性戀、戀童癖、戀物癖、異裝癖等,后者分
為露陰癖、窺淫癖、色情狂、施虐狂和受虐狂等,
此外還有性別認同障礙引起的易性別癖等。
L同性戀是性心理障礙中*常見的一
種,指以同性作為性對象。對同性戀是否屬病
態,目前世界各國學者由于認識差距較大,觀
點尚未統一。同性戀可被分為單一性同性戀
和偶爾性同性戀,前者只對同性感興趣,對異
性充滿厭惡,難于治療。后者由于各種因素,
如環境為單性別群體等,偶爾或經常產生同性
戀,但對異性并不厭惡,并可進行異性戀,易于
治療。不論男女同性戀者,扮演丈夫角色者稱
“主動型”,扮演妻子角色者稱“被動型”,其中
男同性戀中,男呈被動者,女同性戀中,女呈主
動者,心理障礙*嚴重。有些同性戀不一定有
性活動,只是一起散步、看電影、聽音樂會等,
即可得到性滿足。
同性戀發生的原因不明,生物、心理、社會
各方面因素都不可忽視,如一些動物中也存在
同性戀,提示生物因素存在的可能,而單性別
群體中同性戀發生率較高,如監獄、軍隊等,說
明其與社會因素,同時亦有研究證實心理因素
的作用,如兒童時期的不良的性經歷等。
2.戀童癖是指以兒童為性滿足對象的
一種性心理障礙。其性欲要求可能針對同性
或異性兒童,常以露陰癖及強奸等形式表現出
來,男性居多。戀童癖可分為3種類型:一是
固定型,患者對成年人不感興趣,只有在與兒
童交往時才獲得滿足。二是回歸型,患者本來
正常,甚至已結婚成家,但當承受過大壓力時
或遇到重大精神刺激后,產生戀童癖。三是攻
擊型,患者由于各種原因而存在一種攻擊心
理,想借助于折磨兒童而發泄出來。發泄時往
往用某些殘忍的手段來蹂躪男孩的某些器官,
與施虐狂很相似。
3.戀物癖多為男性,他們熱戀異性體表
的一部分而不是異性整個人,如頭發、手腳等,
也有熱戀異性用的物品,如胸罩、內衣內褲、襪
子等,他們通過撫摸、聞嗅、咬戀物品而獲得性
滿足。戀物癖者大多數性功能低下,他們對正
常兩性之間的性生活膽怯,為了獲取異性物品,
不惜冒名譽掃地的危險,到處搜尋、偷竊。雖歷
經嚴懲,但惡習難改,因而常感莫大痛苦。
4.異裝癖是指通過把自己穿著打扮成異
性,來獲得性滿足。但如其異性裝扮有其他目
的,并非為獲得性滿足,則不能認為是異裝癖。
如我國古代的花木蘭替父從軍故事。另外,異裝
癖患者與易性別癖患者的異性裝扮不同,后者只
是為獲得性別認同的統一,降低焦慮感。
5.露陰癖 是僅次于同性戀的常見性心
理障礙,以男性為多。患者以見到年輕女性暴
露生殖器來發泄性欲,如對方驚叫逃逸,可以
加強性快感,之后迅速逃離,一般沒有進一步
直接侵犯行為。露陰癖患者裸露的程度往往
不同,男性多數顯示陰莖,女性則顯露乳房,少
數暴露全身。
6.窺淫癖 是指以偷看別人的性活動或
異性裸露的身體為惟一方式而獲得性興奮或
性快感的一種性心理障礙,又稱窺陰癖。多為
男性,一般比較膽小,性生活能力不足,喜歡冒
被捕的危險在暗中窺視婦女裸體、性交、排便,
有時同時發生手淫。其被捕的危險越大,快感
越強,雖經嚴厲懲戒,但惡習難改。
7.色情狂指以病態的性幻想方式來滿
足其性欲要求,多數是女性。性幻想對象常為
某個杰出男性,編造的愛情故事細節逼真,添
加許多豐富的想象,使人感到真實可信。典型
者發展緩慢、持續不斷。與精神分裂癥患者的
鐘情妄想不同,色情狂的性心理障礙并無其他
精神分裂癥癥狀。
8.易性別癖又稱異性認同癖。一般指
患者從心理上否定自己的生理性別,并要求予
以變換的性心理障礙。易性別癖者大多伴有
同性戀。往往自幼年起被家長從稱呼、服裝、
游戲等視為異性,受到影響后,平時服裝打扮、
行為舉止多有異性色彩,但隨年齡增加,社會
壓力逐漸加大,患者開始陷入痛苦之中,并*
終要求改變其性別特征。
9.施虐狂和受虐狂施虐狂是指在性活
動中通過對他人身上造成痛楚或屈辱以獲得性
欲滿足的性心理障礙。男性為多。受虐狂與之
相反,是通過接受對方施加肉體上或精神上的
痛楚或屈辱來獲得性滿足的性心理障礙。一般
以女性為多。施虐狂常與受虐狂聯系在一起,
許多患者常交替充當這兩種角色。施虐者,常
具有性卑劣感,對異性懷有仇恨。施虐程度不
一,從輕微疼痛到嚴重的傷害甚至死亡都有。
具體方式有鞭打、捆綁、腳踢、手擰、針刺、刀割
等,少數施虐狂的滿足則是只造成對方精神上
的折磨而不帶來肉體上的痛苦。嚴重的施虐狂
者可能發展成為暴力犯罪者,甚至成為色情殺
人狂,是性心理障礙中*危險的一種。
性心理障礙的治療主要是心理治療。尤
其是在訓練正常兩性生活的同時,矯正變態性
行為,*常用的是行為療法中的厭惡療法,即
當變態性意念或性行為出現時,立即同時給予
厭惡性刺激。
對于性心理障礙,由于其行為違反社會習
俗,而且一部分患者為滿足其異常的性需求,
常傷害他人、擾亂社會,構成違法犯罪,因此常
被人們所鄙夷和唾棄。但是,我們也應認識
到,性心理障礙本身是一種疾病,盡管其認識
能力完整,道德觀念也往往是健全的,但他的
一切行為都是在“沒有足夠的能力”控制的情
況下出現的,并非患者主觀上的完全“故意”,
而且,大多數患者面對自己異常的性活動也非
常痛苦,期望得到改變,甚至有個別患者為此
而自殺。所以,在全社會范圍內,人們不應對
他們給予歧視與唾罵,而應像對其他患者一樣
給予足夠的理解與幫助。當然,對于那些存在
違法犯罪行為的患者,也不應予以縱容與姑
息,但應和一般的犯罪相區別,因為他們的行
為在主觀上過錯更少一些。
五、神經癥性障礙
神經癥(neurosis)又稱神經官能癥,是一
種以不健康的個性特征構成發病基礎,在各種
心理社會因素的作用下,導致個體神經系統功
能減弱,大腦功能活動暫時性失調的疾病總
稱。其主要表現為精神活動能力下降、煩惱、
緊張、焦慮、抑郁、恐懼、強迫癥狀、疑病癥狀或
各種軀體不適感。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