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大國衰落:淪陷的美國經濟

包郵 大國衰落:淪陷的美國經濟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時間:2008-12-01
開本: 16開 頁數: 200
本類榜單:經濟銷量榜
中 圖 價:¥16.3(5.1折) 定價  ¥32.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暫時缺貨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大國衰落:淪陷的美國經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510445
  • 條形碼:9787509510445 ; 978-7-5095-1044-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國衰落:淪陷的美國經濟 內容簡介

資本主義本身是一大群人牟取個人私利的系統。過去30年,美國金融業在資本主義下經歷了100次相當嚴重的銀行業危機,其中4次危機需要美國政府動用大量公債拯救美國的銀行。這幾次危機分別是20世紀80年代的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同樣是20世紀80年代的存貸危機;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商用物業危機及2007年的次貸及信貸危機。
  美國經濟由戰后開始走下坡路,國債累累,生產力下降,總有一天會破產。次貸風暴是人類史上*嚴重的全球性經濟災難,也將是美國經濟盛極而衰的轉折點。美國的經濟有機會在未來一兩年全盤崩潰。美國金融體系轉型和改革已是無可避免,國家的金融政策也要全面修改。
  美國的經濟目前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除了拖累全球經濟之外,還會令美國失去全球領導地位。此消彼長,中國和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日漸重要,事實上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的確也已大不如前。書中內容由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興盛開始,到逐步走向衰落的前因后果,都有詳細分析。
  作者更鑒于國際形勢,在書中預測今后幾年的全球經濟去向!各種推論雖是預測,但所有分析都有依據支持,相信當今財經界,甚至國際財經評論員中,沒有一人能做出如此驚人的斷言。

大國衰落:淪陷的美國經濟 目錄

致內地讀者
自序
前言
**章:美國經濟興衰史
 咖啡館內的股票交易所
 工業革命與經濟大蕭條
 羅斯福仿效大禹治水
 美國雄霸天下
 美元脫離黃金本位
 過度豪爽的里根政府
  新的經濟局面
  萬億美元的星戰計劃
 美國向東歐擴張
 美國經濟自暴自棄
 科技網絡股泡沫和9·11襲擊
第二章:美國的經濟問題
 美國人自信心過強
 外國人喜歡投資美國
 國債如山
  國債的增加速度
  國債與GDP的百分比預測
  國庫債券
  州政府債務
 美元的地位
 民窮財盡
 美國工業
 金融業內憂外患
  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的因由
  信貸緊縮
  財經界過度樂觀
  財經界人才凋零
  銀行業的問題
  ARS對銀行業的打擊
  花旗集團的困境
  財經界的VUWL
第三章:美國經濟的危機
 銀行的危機
  銀行受到次貸沖擊
  大銀行難免被拆骨
 機房中了魚雷
  花旗集團
  美林證券
 市場的陷阱
  錯誤入市信號
  社會問題
 富貴險中求
  監管漏洞百出
  危險的金融衍生工具
  糧食短缺問題
 美國的司法問題
  巨額賠償
  亡羊補牢的立法精神
  社會分化
  偏重立法
  美國人依賴借貸度日
 美國政府高層的問題
  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
  美國總統布什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
  前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
 財經界傳奇人物
 次貸的損失金額
第四章:美國房市危局
 叮當郵件
 無追索權貸款
 美國法拍屋難以出售
  美國房市泡沫即將破滅
 無法減少法拍屋的原因
  房貸服務員不稱職
  美國房貸服務員的角色沖突
  房貸保險
 市場轉為悲觀
 美國房市的實例
第五章:經濟衰落大預測
 總統大選對經濟的影響
  奧巴馬的經濟政策
  麥凱恩的經濟政策
  結論
 美國股市
 中國內地股市
 中國香港股市
 中國臺灣股市
 未來的經濟展望
  疾病大增
  衍生工具
 美國房市的預測
 次貸風暴擴散
  整體經濟受到影響
  政府收入下降
  追究責任
  評級鬧劇
 經濟發展的傳聞
  新美國貨幣
  坐視次貸危機
  縱容伊朗
 銀行股份
 獅子錢莊
  獅子錢莊在美國的聲譽
  掠奪性放款人
  投資人太天真
 無可奈何
 大富豪的處境
 港元聯系匯率
 日元套息活動
 銀行收入減少
 細小的經濟體系
第六章:美國經濟蕭條波及全球
 全球經濟展望
  信貸緊縮
  商品價格上升
  美元貶值
  美國的經濟增長
  資產擔保債券
  金融業信用下降
 二房危機
  財赤惡化
  美國旅游業
 美國經濟衰落帶來的影響
  種族分化
  非法移民問題
 新經濟模式誕生
 問題根源在哪里
  美國本土問題
  美國以外的地方
  到底是誰的錯
 結論
  從亞洲看美國經濟
  從美國看美國經濟
 世界新局勢
  美國經濟的結局
  全球經濟的新主人
附錄一
 大蕭條的疑惑
附錄二
 2009年中國經濟情況推測
展開全部

大國衰落:淪陷的美國經濟 節選

**章:美國經濟興衰史
  咖啡館內的股票交易所
  17世紀工業革命后,企業需要大量資金購買機器。沒有投資人可以單獨承擔所有資金需求,于是出現了集資的需要。股票市場的開始是在17世紀初英國的咖啡館、茶室和教堂。因為當時還沒有股票交易所,股票交易是純私人商業活動,志同道合的投資人找個得以聚首的地方買賣股票。
  1698年英國人約翰?卡斯塔因(John Castaing)在喬納森(Jonathan’s Coffee House)的咖啡館進行股票交易活動,并且發行了名為“交易所與其他事項的過程”(The Course of the Exchange and Other Things)的股票與商品價格清單,也就是股份掛牌交易。這是倫敦*早期的有組織證券交易活動。經此集資活動產生的公司名為特許公司(charter companies),因為英國皇帝或者女皇會為每項股份制的商業項目頒發特許狀(charter),授予經濟、政治及法律上的權利。   
  可能卡斯塔因本人也沒有預料到自己在咖啡館內搞的小生意,日后會演變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經濟活動,即全球性股票、期貨及商品交易市場。
  英國人將特許公司的制度帶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去,包括北美洲。故此,美國經濟剛開始的時候,已經有了股份制度,美國由殖民地經濟模式轉變成細小獨立的農業經濟。當時,美國以出口農產品換取工業產品。緊跟著,美國出現支持農業和漁業的工業。1776年,美國獨立的時候已有相當規模的工業。1789年,仍然奉行農奴制度的美國竟然訂立了主張人人平等的美國憲法!
  有了憲法之后,美國并沒有按照憲法精神給予黑奴平等地位,卻做了憲法沒有明定的經濟改革,讓各州成為單一市場,任何州際貿易都不必繳稅。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成為美國首任財政部長。1871年,他得到國會授權成立美國**銀行(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此時美國正式步入現代化經濟模式,也建立了美國的經濟大國基礎。
 工業革命與經濟大蕭條
  19世紀,美國緊隨歐洲,出現工業革命。到了1860年,美國的全國收入之中,有三分之一來自制造業,例如主要工業——棉紡業。大規模的棉花生產推動鐵路發展。鐵路公司成為美國*初的大企業,開始面對前所未有的集資需要和管理問題,例如工會運動。
  1861年,即憲法訂立后的72年,美國人終于嘗試履行憲法上的人人平等規定,于是爆發了解放黑奴的內戰。1885年,即開戰后24年,內戰結束,美國黑人不再是奴隸。由這一年開始,美國黑人碰到以前不曾面對過的問題——失業。這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至今仍未能解決。時至今日,很多美國黑人仍然無法像其他族裔那般,正面地解決嚴重失業問題,由此更埋下了日后美國社會分化的嚴重問題。
  戰后,美國南部重建,并且急速工業化。在幾年間,美國的工業力量超越英國。工業革命帶來了革命性的工業。美國出現大量新發明,例如電燈、電報和大規模生產模式等。歷史學家將之稱為“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有很多了不起的商人,例如石油大亨約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美國的大企業時代自此正式開始。同時,美國也出現了貧富懸殊及社會分化的情況,工人組織工會抗衡商人的剝削,美國政府開始立法管理私人企業。著名的反壟斷法(又稱反托拉斯法,the Sherman An titrust Act)在1890年成立,阻止大企業操控單一行業。
  **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出現土地價格急升的泡沫。1929年10月29日,股票市場崩盤,美國人失去工作、房產及畢生積蓄。到了年底,5000家銀行倒閉,股票和商品市場的損失高達400億美元,觸發了著名的經濟大蕭條。
  說不定,2007年的美國次貸風暴與地產泡沫會讓歷史重演,觸發另一次經濟大蕭條。可是,這次的經濟大蕭條肯定與1929年的那次不同,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之后,經濟大蕭條也會全球蕭條一體化。
  所以,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才會在2008年4月在公民銀行(Citizens Bank)贊助的早餐演說上公開表示:“1925至1933年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房價跌幅超過30%。然而,因為多了21世紀初期人為炒作的因素,這一波的房市跌幅有可能會超過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這是自大蕭條以來,*大的經濟危機。”
 羅期福效仿大禹治水
  美國的經濟大蕭條由1929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參戰時期,即1941年才結束,歷時12年。大蕭條長時間得不到解決的*主要原因為,美聯儲對銀行見死不救,將利率維持在高水平上,并收緊銀根。美國政府還征收重稅,又增加外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令經濟陷入更嚴重的蕭條。事實證明,收緊銀根的方法行不通。經此教訓之后,美國政府在對付經濟衰退時應該懂得怎樣做,不會像1929年那次一樣減少貨幣供應,加深經濟的負擔。
  美國對付大蕭條的事件讓人不由得想起中國古代神話《大禹治水》。大禹的父親鯀用筑堤修壩的辦法來阻擋洪水,結果徒勞無功,*后招致殺身之禍。大禹知道阻水不能治水,于是改以放水的方法來治水。大禹挖溝放水,*終治水成功。
  羅斯福總統可能是受到大禹治水故事的啟發,1932年上臺之后,一改上任總統的阻水政策(即收緊銀根),改以放水的方法(即放松銀根)對付經濟大蕭條。他大膽地在經濟蕭條*嚴重的時期,大量發行國債、實行赤字預算案、增加政府開支推動經濟。1934年,美國經濟得到改善,1936年,大致脫離蕭條。大蕭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的1941年終結。這可以說是因為羅斯福總統的創舉,才令美國以內需推動了經濟發展。
  羅斯福總統成為解救經濟危機的典范,自此之后的美國總統碰到經濟問題時,就大開水喉放水,即大肆舉債,放松銀根,實行借錢致富。不要以為這樣做行不通,數十年歷史證明,每次都能奏效。不過,以舉債方式解決經濟問題產生了后遺癥,即國債累累。
 美國雄霸天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各主要工業國都是殘破不堪,唯有美國能獨善其身,成為世界工業的超級強國,也是世界*大的債權國,工業出口竟占全球一半。
  歐洲在戰后不久的一段日子非常困難,以德國為例,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占領德國,當時德國發行鈔票,但是沒有獲得德國人信任。有一段時間,德國的流通貨幣是香煙,尤其是美國香煙,因為在黑市交易中,也只能用香煙作為貨幣。當時歐洲的經濟惡劣程度可想而知。日本就更加不用說,戰后連糧食也要美國人施舍,依靠美國人的救濟過活。
  此時的歐洲進入后殖民地時代,歐洲各國紛紛放棄戰前的殖民地,同時將注意力集中在重建歐洲,對歐洲以外的事情沒有興趣。政治上,美國成為國際警察,對國際事情,不論大小都由美國做主,只有前蘇聯在國際問題上敢與美國唱對臺戲。
  歐洲各國對世界事務不聞不問,連國防也交給美國人做主,其中歐洲的北約組織就是以美國為首。美國名副其實地成為西方國家的老大哥,只要白宮的主人一聲令下,沒有一個西方國家敢走出來違抗命令。
  第二次大戰后,美國大兵大量回國,國防工業停頓,失業問題極為嚴重。雖然美國有大量工業生產力,但是諸國貧困,無力購買美國貨。美國的戰時國債龐大,工潮此起彼落,通脹急升。因此,杜魯門總統說了一句至真至誠的話:和平是地獄(Peace is hell)。因為他發現管理戰時的美國,比管理和平時期的美國來得容易。
  對美國平民而言,戰后是艱難時期;對美國的大企業而言,戰后的幾年是黃金時期。美國是當時全世界*龐大的先進經濟體系,美元成為國際交易貨幣,紐約華爾街被確立為全球經濟中心。世界各國央行大舉買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美元成為世界主要儲備的貨幣。美國大企業趁著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之下,大量霸占世界主要市場和天然資源。
  以美國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為例,其前身為美國富豪約翰?洛克菲勒所創辦的標準石油公司。以盈利計算,它現在是全球*大的企業,2007年的盈利達到4045億美元,同時也是全球*大規模的上市公司。2008年4月18日的市值為5011億美元,每日產量為418萬桶石油,占全球石油供應量的約3%。埃克森美孚能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美國戰后成功地控制了全球經濟,埃克森美孚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在世界各地為所欲為。
  順帶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的前主席及執行長李?雷蒙德(Lee Raymond),他在退休時獲得4億美元的退休金,金額之高堪稱世界之冠。那些老是批評公務員退休福利太好的人,應該看看李?雷蒙德的退休金有多少。
  美國的跨國石油企業、金融業、航空工業、飲品及香煙等,都是仰賴當時建立的基礎才能發展至今日的規模。美國雄霸天下,成為經濟上的日不落帝國。
  國際商品也都以美元結算。例如中國要買石油,一定要將人民幣轉成美元買入石油,賣出石油的沙特阿拉伯也要收取美元再兌換為本國貨幣沙特里亞爾。中國不能直接以人民幣向沙特阿拉伯購買石油或者將人民幣兌換為里亞爾幣進行結算。這是商品市場的規定,除非買石油的人不經商品市場,直接與供貨商訂立合同。美元是國際交易貨幣,多少也反映出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1949至1957年,美國股市一直處于牛市,股價持續攀升,往后的十幾年,美國一直保持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
  6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放緩,出現財政赤字。自此之后,國債累積。話雖如此,美國的經濟實力仍然如日中天,處于全球領導地位,還被稱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當肯尼迪總統就任時,美國的一年聯邦開支不足1000億美元,赤字只有30億美元。
 美國脫離黃金本位
  20世紀70年代,美國出現停滯性通脹和越戰軍費開支龐大的惡劣經濟情況。美國再也無法承擔支持美元幣值的黃金儲備。尼克松總統大膽地放棄黃金本位,美元只是美聯儲一紙承諾,所有人都明白美聯儲是沒有能力兌現鈔票的,因為美國國庫空虛、國債如山,即使美聯儲有信用也無金無銀。
  于是,美聯儲發行的鈔票和債券上都直截了當寫清楚:In God we trust(以我等信奉之神之名),發行此鈔票或債券。那就是向天下人暗示,他日如果美元貶值或者債券作廢,請各位找信奉之神兌現美元鈔票或者國庫債券。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歷了多位沒有經濟建樹的總統,通脹和利率長時間居高不下。1981年1月,*優惠利率達到20%,銀行變成了擁有執照的高利貸。當時,香港的房貸也到了年息25%的高水平。
  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困境中,開始撤銷羅斯福總統當年訂立的監管能源、通信、運輸和銀行法例。銀行少了貸款監管條例可以為所欲為,存戶又得到了聯邦保險保障,結果便是由美國政府承擔1600億美元壞賬。
  2007年開始浮現的次貸危機并非美國近代史上**次濫貸危機,也不是**次由政府出資解救濫批信貸的銀行。可見,2007年的次貸風暴只是舊病復發。
 過度豪爽的里根政府
  新的經濟局面
  1981年,一年的聯邦開支達到5000億美元,里根擔任總統之后,聯邦支出上升至1萬億美元,而且大減聯邦所得稅25%,通脹由1980年的13.5%下降至1983年的3%。他的功績在于解決了當時的經濟困境,但是國債急升3倍,由1981年12月31日的9300億美元急升到1988年9月30日的2.6萬億美元,除了國債之外,雙赤(即財政赤字和外貿赤字)嚴重。龐大外貿赤字是里根總統上任之后才出現的。美國政府為了抑制通脹,鼓勵大量進口外國的廉價商品打擊通脹和本土工業。經濟急轉為內需型,外貿赤字也隨之急升。
  當美國出現龐大國債和貿易逆差時,美元匯價并沒有因此而下跌,原因是日本、歐洲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將賺到的美元都留在美國,單是沙特阿拉伯就買下了美國的7%資產。全美國*大銀行花旗集團的大股東都是沙特阿拉伯的王子。可以說,花旗銀行在美國應該是外資銀行,這樣聽來,以花旗為名的銀行在花旗是外資,有點令人發笑。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香港和上海也是外資,對美國人而言,也覺得有點令人發笑。
  大量投資美國資產的國家泥足深陷,因為已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美國經濟不景氣時,被迫購入更多美元資產維持美元資產的價值,否則美元便會貶值,持有的美元資產就少了一大截。后來,中國也不幸地加入了這個美元資產“俱樂部”,將大量對美貿易順差留在美國。單從經濟的角度去看,美國已被列強瓜分,要是中國和日本突然從美國撤走資金,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可以斷言的是,這種情況下1美元能兌換到1元人民幣就已經很好了。
  可是,美元的抗跌力頑強,2008年8月,美國公布7月份聯邦赤字超過1000億美元,美元匯價大升……筆者實在無法理解何以美國財政困頓時,貨幣竟然會升值。換作是其他國家,恐怕得升息5厘才能阻止貨幣暴跌。
  20世紀80年代開始,德國和日本等國家迎頭趕上,美國失去了工業大國的地位,外貿出現了無法承擔的赤字,國債金額已到了危險的程度。至此,美國由全球*大工業出口國轉為全球*大工業輸入國,同時也由全球*大債權國轉為全球*大債務國。1980年,美國政府征收的所得稅之中,有30%是用來支付國債利息的。
  20世紀80年代,美國出現過名為“黑色星期五”的股災,那是香港于1987年10月19日出現的股災,兩星期之內,恒生指數下跌45.8%。美國和歐洲股市也受到影響。
  這是里根總統一手造成的經濟新局面,其后的總統布什(兩位布什總統都是同一路線),連同克林頓總統在內,基本上都是延續里根的經濟政策。美國經濟日漸盛極而衰。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Paul M. Kennedy)在他的著作《大國的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之中,感嘆了美國的衰落。
 萬億美元的星戰計劃
  里根總統的經濟政策是在聯邦政府的層面上大肆揮霍、減稅、增加內需,推動經濟發展。這樣做可以減輕國民的負擔,增加消費,減少失業人口,但卻造成了國債急升和外銷停滯等問題被忽視。換句話說,政府只顧改善眼前的經濟局面,放棄了國家的長遠利益。
  里根的揮霍包括軍費支出,著名的星戰計劃(Star Wars Program)就是在里根時期推出,令前蘇聯也要跟著揮霍。里根在冷戰后期1983年宣布,1985年實行星戰計劃,開發千奇百怪的偵察和武器系統。研究和開發費用估計為1000億至1萬億美元(數字來自《俄羅斯歷史百科全書:戰略防御計劃》,Russian History Encyclopedia: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里根時代的國債,大部分都是由于過度豪爽造成的。
  星戰計劃的初期費用巨大,后期費用也不菲。根據美國預算案顯示,1987年,美國花費在星戰計劃的費用超過30億美元。自此之后,美國政府每財政年度支付的星戰費用約為30億至40億美元。克林頓總統同樣通過相似的星戰費用,只是將星戰計劃改名。小布什上任后,對星戰計劃的態度和上兩位總統一樣,照付費用,只是將計劃改名而已。
  前蘇聯為了應付美國星戰計劃的威脅,而作出相應的戰術策略,同樣是揮霍無度。*終前蘇聯因為冷戰引起的經濟問題而瓦解,美國經濟也受到冷戰的沉重打擊,可以說是兩敗俱傷。
 美國向東歐擴張
  自從前蘇聯于1991年解體之后,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東歐大肆擴張,這一舉措令俄羅斯深感不安。普京再次警告,北約向東擴張會威脅俄羅斯安全,表明不相信北約擴張并非針對俄羅斯的說法。俄羅斯甚至以核攻擊威脅讓美國建立導彈防御系統的波蘭。俄羅斯表明不會以核武器攻擊沒有核武器的國家,但是波蘭如果成為北約導彈防御系統的一部分,就會被視為擁有核武器,而成為俄羅斯核武器襲擊的對象。
  北約于1949年成立,當時有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的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葡萄牙、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等十個國家。北約是冷戰時期與前蘇聯抗衡的主力;1999年,吸納了捷克、匈牙利、波蘭三個國家;2004年,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等七個國家相繼加入。即將加入的國家包括克羅地亞、阿爾巴尼亞、烏克蘭及在2008北京奧運期間入侵南奧塞梯攻擊俄羅斯維持和平部隊的格魯吉亞。車臣、格魯吉亞及阿塞拜疆等恃著美國和北約的支持而與俄羅斯對抗,完全不將俄羅斯這個超級大國放在眼內。  
  美國除了經由北約向東歐軍事擴張之外,還通過西方的大財團及東歐的貪污政治向東歐經濟擴張。其中,香港人熟悉的獅子銀行就是個例子。2008年7月,擔任西方世界經濟大軍的先鋒,于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一棟六層樓高的大樓設置了獅子錢莊。開張后的一個月,格魯吉亞陷入戰火之中,俄軍兵臨城下。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東歐的經濟擴張可以說是快過北約,通常是某個東歐國家還未正式加入北約,已被西方各國瓜分經濟。美國經濟入侵東歐諸國的先鋒是國際貨幣基金會推行的自由市場改革。美國人大談自由經濟時,本身的經濟并不自由。以利率為例,美國市場的利率去向是由美聯儲決定,而并非自由市場調節所得。
  世界銀行推行的私有化計劃,令西方財團可以擁有及控制東歐諸國的經濟體系。這樣的自由市場改革完全沒有考慮東歐國家的處境,目的只是讓這些國家一貧如洗,在經濟和政治上臣服于美國。由西至東,從東歐開始,直至巴爾干半島,包括俄羅斯在內都是經濟上受制于美國。由北至南,俄羅斯到格魯吉亞,幾乎完全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壟斷經濟控制。
  俄羅斯受到經濟上的威脅,于是將俄羅斯境內的西方石油公司收歸國有,實行在經濟上反擊美國。
  筆者由衷地佩服普京的領導能力。軍事上,俄羅斯轉強;經濟上,俄羅斯沒有在科技網絡股泡沫之中受到損失,在次貸風暴中也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大量投資美國證券。這次,歐美諸國、中國和日本遭受經濟重創,俄羅斯卻能夠獨善其身,相信普京早就料到美國次貸風暴的出現。俄羅斯股市暴跌至停市,原因是歐美各國急于在海外套現,匯錢回國救災。即使經歷股災后套現,俄羅斯股市仍然是有利可圖,于是成為歐美的海外資金來源之一。俄羅斯趁著這個時機壓制歐美各國套現,可以說是明智之舉。美國于軍事上卡在阿富汗與伊拉克之中,經濟上陷于水深火熱的關鍵時期,俄羅斯找到與美國抗衡的空當,當然不會放過機會。
  ……

大國衰落:淪陷的美國經濟 相關資料

美國經濟有可以陷入日本式的長期經濟低迷,將在今年陷入蕭條。
  ——2008年諾貝爾獎經濟學將得主 保羅•克魯格曼
  這些不同的財政赤字,表示我們的消費多于我們的生產。短時期內,我們可以這樣做,但長遠而言,是不可能的。沒有儲蓄,便沒有將來。
  ——格林斯潘 前美聯儲主席
  We sufferde from a fiscal cancer(我們患上了敗政癌癥)。
  ——US Comptroller General(美國總審計長)David Walker
  即使美國經濟并未達到兩季負增長的技術性定義,以“常識的定義”而言,美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
  ——股神巴菲特
  這個國家已經是消費高于生產。
  ——股神巴菲特
  美聯儲損害美元的價值,正在賣出美元資產,希望能在幾個月內全部賣掉,轉而買進入民幣資產,我對美國現在的情況感到悲觀。
  ——投資大師 吉姆•羅杰斯
  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投資大師 吉姆•羅杰斯
  美國連番減息,反映其在次貸及信貸危機下,出現嚴重隱患;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系,以及香港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的經濟隱憂,對其貿易伙伴了帶來了影響。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

大國衰落:淪陷的美國經濟 作者簡介

楊衛隆,香港著名財經專家,現長居美國,擁有多年的金融專業從業經歷,以令人震驚的經濟預測精準性而著稱,與財經暢銷書《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等一起,被譽為“杰出的中國民間經濟學家”。
  作者的前一部金融財經暢銷書《次按風暴高清面目》,中文繁體版于2008年2月由香港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榮登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工管類排行榜第一名,以及香港各大書局金融叢書暢銷榜。在該書中,作者對美國2008年2月~10月的經濟預測完全應驗,準確度令人震驚!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