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慶后:有一種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蘇軾全傳(特裝版)
-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
水滸人物之最
-
>
愛因斯坦(藏文)
-
>
張之洞督鄂紀年
-
>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
我的美國奮斗史-愛德華·波克自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519008
- 條形碼:9787802519008 ; 978-7-80251-900-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美國奮斗史-愛德華·波克自傳 內容簡介
他出生在荷蘭,6歲移民美國時家貧如洗;
他只念過6年書卻自學成為美國史上*牛主編;
他20歲公開發行了自己的**份雜志;
他22歲創立美國*早的新聞通訊社,給各大報刊供稿;他26歲執掌一家女性雜志,僅幾年就讓它的訂戶超過百萬;他游說海倫·凱勒寫作并發表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他推動美國制定《食品和藥物法案》,啟動國民“性教育”;他是環境保護的積極分子,成功挽救了尼亞加拉大瀑布;他創立“美國和平獎”、“哈佛廣告獎”等,投身慈善和公益;他被認為在宣揚美國價值觀上與本杰明·富蘭克林比肩;他曾是十多位美國前任、在任或未來總統的座上賓;……
他是誰?他就是美國20世紀的著名編輯家、出版家、作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愛德華·波克。
這部第三人稱自傳體作品介紹了他在美國50年的奮斗歷程,用生動的文字講述了一個6歲的荷蘭窮男孩在移民美國后,白手起家的傳奇人生。全書趣味盎然、充滿智慧、催人奮進、給人啟迪,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怎樣用勤奮改變貧窮;怎樣開發個人潛能,勇于創造機會;怎樣做一名優秀的編輯人;怎樣經營新聞通訊社,提供市場歡迎的稿件;怎樣辦好雜志的內容和廣告經營,增加版面的機動性與廣告的閱讀率;媒體和媒體人怎樣承擔社會責任,為民眾發聲;政治家、作家和出版界的各種逸聞趣事;節儉的積極意義;對戰爭與和平的理性思考;對財富和回報社會的看法,等等。此外,在美國崛起階段的社會和文化發展軌跡中,中國讀者還可捕捉到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方法。
本書被稱為“每一個美國人都應該閱讀的書”;曾榮獲美國“普利策*佳傳記獎”(Pulitzer Prize for Best Autobiography)和“政治和社會科學院金獎”(Gold Medal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位列美國中學生必讀書目第14位、百大經典著作第98位。
我的美國奮斗史-愛德華·波克自傳我的美國奮斗史-愛德華·波克自傳 前言
我原本要在1914年退休來寫這本書,不幸的是**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我臨危授命,退休的計劃只好擱置一旁。不過,我那時已經把書名和提綱擬好了。
關于本書里使用了第三人稱,我想特別說明一下:我總是覺得第三人稱是寫自傳*有效的手段,將作者和主題分開,從而給讀者一個更好的視角。
還有,我真的是自然而然地想到要使用第三人稱處理本書主人公愛德華 ·波克這位集編輯家和宣傳家于一身的人物。從諸多方面講,他已經是一個跟內在自我脫離的人物。我不止一次發現自己饒有興趣地觀察本書主人公愛德華·波克的工作狀態。有時我會為他喝彩,有時則會批評他。這并不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比這個愛德華·波克更強大,而是因為他跟我不一樣:他的品味、見解、價值觀都跟我不同。事實上,在管理《婦女家園雜志》期間,我面臨的一個主要困難就是:我老是不自覺地想要脫離編輯人的身份,袒露真情。有幾次,我掙脫了。每到這時我都深刻意識到,此時的我跟編輯人愛德華·波克支配下的我有多么不同。一點點地,我學著讓真正的愛德華隨他而去,發揮到極致。
然而,當他決定從編輯崗位上退休時,我感到了人生*大的解脫,如此表現讓家人、朋友甚是驚訝。至于為什么會感到純粹的解放和欣慰,我只向*親密的人說明了其中的原因。
從那時起,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不再有兩個人物的較量。我筆下的愛德華‘波克已經完全從我的身體里消失,除了書架上的記錄和文檔偶爾讓我想起他,其余時候就仿佛他從來就沒存在過。因此,將他寫成另外一個人物一點都不難:因為我其實只能站在這個角度上描繪他。就算我愿意把他當成自己,用**人稱,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不是我。
本書的書名說出了我寫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每個生命都有其影響和意義,我的一生也許并不平凡。一個荷蘭小男孩兒來到美國,一個英語單詞都不會說,別人說什么也不知道;他所受的教育極其有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似乎是命運驅使,他注定要從事若干年的寫作。身為一名美國編輯人,他曾擁有有史以來*龐大的讀者群——他主編的雜志發行量在期刊界屢創新高。他沒有禁錮于一種風格,甚至不把自己的文章當成作品。他的英語語法并不完美,這也很自然,畢竟英語不是他的母語。他的底蘊也不深厚,因為他沒有在知識的土壤中孕育成長。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他成功了。
那么,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一個處于種種劣勢的男孩如何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功?這其中必然有讀者關心的東西,或許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愛德華·波克 墨里昂,賓夕法尼亞 1920年
我的美國奮斗史-愛德華·波克自傳 目錄
**章 初到美國
第二章 掙錢養家
第三章 如饑似渴
第四章 結識總統
第五章 劇院之行
第六章 思想迷霧
第七章 試水華爾街
第八章 報業辛迪加
第九章 比徹之交
第十章 女性專題
第十一章 成功的機遇
第十二章 烈焰洗禮
第十三章 出版軼事
第十四章 再見,紐約!
第十五章 成功的編輯怎么做?
第十六章 女性雜志
第十七章 惡作劇
第十八章 鞏固事業
第十九章 個性文字
第二十章 遭遇挫折
第二十一章 美化建筑
第二十二章 藝術探險
第二十三章 總統的影響
第二十四章 一位不署名的編輯
第二十五章 總統和小男孩
第二十六章 文學沒有后門
第二十七章 婦女事務
第二十八章 送吉卜林回家
第二十九章 女人的天性
第三十章 為公眾的健康發聲
第三十一章 民間活動
第三十二章 音樂的迷惘
第三十三章 百萬發行量
第三十四章 戰時工作
第三十五章 探訪前線
第三十六章 編輯生涯的終結
第三十七章 第三階段
第三十八章 美國的缺失
第三十九章 感謝美國
附錄 愛德華·波克大事年表
我的美國奮斗史-愛德華·波克自傳 節選
兄弟倆幫忙做家務確實讓毫無經驗、疲憊的母親減輕了不少負擔,但是家里的日子依然拮據。盡管年紀還小,不過愛德華·波克想了一段時間,還是決定打工賺錢。可是,怎么賺?到哪兒賺?一天下午,他在家附近一家面包屋的櫥窗前找到了答案。面包屋的老板在櫥窗里擺放了圓面包、小烘餅、餡餅后,走出來看效果時發現饑餓的男孩正一臉渴望地注視著這些誘人的美食。
“看起來不錯,是吧?”面包師問道。
“如果櫥窗能干凈一些,會更不錯。”這個荷蘭男孩帶著自己民族的潔癖說。
面包師若有所思地說:“是這么回事,也許你愿意把它擦干凈?”“我愿意!”愛德華·波克干脆地回答說。此時此刻,他得到了**份工作。進了面包屋,取來梯子,把荷蘭人的力氣用到極致,擦拭巨大的櫥窗。面包師當場決定讓他每周二和周五下午放學后來幫他清潔櫥窗,工資是每周50美分。
一天,波克清潔完櫥窗后,一位顧客走了進來。面包師正在店鋪后面忙活著,于是波克硬著頭皮招待顧客,他麻利地幫客戶把芳香四溢的葡萄干圓面包包裹起來(這是幼小的心和胃一直渴望得到的)。面包師在一邊觀察著波克,看他如何快速而友好地為顧客服務,于是向波克提議,如果他每天下午來店里當柜員的話,每周可以多賺l美元。波克馬上討價還價,除了每周1.5美元的工資,他還要在每天下午從沒賣掉的好東西里拿一個差不多的給母親作為禮物。面包師同意了,波克答應除了星期六他每天下午都會來。
“嗨!想玩球嗎?”面包師提議道。
“想啊,我想玩球。”波克回答,但他一直沒占用星期六的時間,雖然男孩子都喜歡玩球。
現在,愛德華·波克每周六早上(當然這不是上課時間)都去投遞《南布魯克林代言人》。他負責這份周報在整個社區的投遞工作,報酬是1美元。
他的賺錢能力增加到每周2.5美元。
那時,布魯克林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離波克家*近的史密斯大街的馬車線路通向康尼島。馬在長途跋涉途中,會在波克家所在的街角停下來飲水。波克注意到,夏天男人們從敞開的車里跳下來,放好飲馬的水槽,然后就跑到雪茄銷售店,在店門口附近的冷藏箱旁大口灌上一通水。但是,婦女和孩子就沒那么容易喝到水了,因為他們在坐長途車時不允許喝水。波克把周六下午的時間預留出來不去玩球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件事。
這就是機會,波克決定利用這個機會。他買了一個閃亮的新水桶,在桶的邊上擰了3個吊鉤,掛上3個干凈閃亮的杯子。周六下午,一輛車剛停下來,愛德華就跳上車,巧妙地問售票員要不要喝一杯,然后就開始賣水,一杯1美分。很快,他就發現兩輛車就能賣掉一桶水,凈賺30美分。星期天也是收獲頗豐的一天,上午從主日學校(SundaySch001)回來后,繼續做安息日服務:以一杯1美分的價格讓駛往康尼島的馬車上疲憊的母親和口渴的孩子恢復精力。
此時,波克每個周六和周日下午都能從自己發掘的“金礦”中賺到6美元。其他男孩也很快發現了這座金礦。一個周六的下午,小“冰水男孩”(愛德華’波克)發現了一個競爭者,然后是兩個,很快又出現第三個。波克馬上就解決了這一挑戰。他在每桶水里擠上6個檸檬的檸檬汁,加些糖,然后價格提高到3倍,他通過賣“檸檬水,3美分一杯”繼續壟斷冰水市場。不久,更多的乘客要求喝檸檬水,不要普通的飲用水。
一天晚上,波克去參加一個年輕人的聚會,隱藏在他身上的新聞嗅覺告訴他,年輕的女主人可能會希望她的社交活動見報。波克回到家,詳細描寫了這次聚會,謹慎地將所有出席的男孩和女孩的名字都寫在了報道里。
第二天早上,他把自己撰寫的報道拿給《布魯克林鷹報》的城市主編。
這實在是個明智的選擇:報道中提到的每個人都將是這份報紙的購買者,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見報;如果這份報紙能夠吸收足夠多這樣的報道,就很容易增加報紙的發行量。主編很快看到了這一點,他提議波克來撰寫此類報道的專欄,每次3美元。在回家的路上,波克算了算他每周要參加的聚會數量,決定組織一個私人記者隊。他馬不停蹄地找到所有他認識的朋友,說服每個人都幫他寫關于他們參加和舉辦過的聚會的報道,并強調報道中要包括所有參加聚會的人的名字。短短幾周之內,波克提交給《鷹報》的報道量就從每周2個專欄增加到3個。他的收入也從每個專欄3美元提高到4美元。由于開設了一個其他報紙尚未涉足的專欄,《鷹報》的編輯得意洋洋。出席各種聚會的“與會人員”都紛紛購買報紙,因為能在報紙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使他們特別滿足。
每個人都很滿意,愛德華·波克,成為了一個羽翼日漸豐滿的記者,他的新聞事業也從此時開啟了。
他對于新聞出版業的熱愛和喜好是根深蒂固的,甚至在其早年時期就體現出來,這著實令人驚奇。之所以使用“令人驚奇”這個詞語是因為愛德華是波克家族有史以來**個涉足新聞界的。父系這邊曾經出過一些法理學家,而母系的家族里從來沒出過新聞工作者。
愛德華·波克曾經在卡露公園(CarrollPark)的美以美會主日學校學習,埃爾金斯(Elkins)先生是這所學校的負責人。P11-13
我的美國奮斗史-愛德華·波克自傳 作者簡介
愛德華·波克,荷裔美國作家、編輯家、出版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在主編《婦女家園雜志》(The Ladies' Home Journal)的30年間,他創造了全球首次單期銷量高達100萬份,并最終達到近200萬份、廣告收入突破100萬美元的奇跡,使這份雜志成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出版物。他撰寫文章,重點直指新聞界之前很少關注的青年和婦女問題,倡導自由企業、公民責任與社會改革,呼吁為移民創造同等機遇。他還出資設立獎項,獎勵公共服務、公民行為、世界和平和教育事業。他是“美國進步時代”(Progressive Era America)的理想化身。他的自傳《我的美國奮斗史》獲得1921年的普利策獎。
自很小時候起,他就努力創造機會與各類知名人士成為筆友,汲取他們的智慧、獲得人脈支持;他對今日美國家庭住宅在美觀實用上享譽世界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他的夫人創立的柯蒂斯音樂學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已成為全球頂尖專業學府,培養了包括中國鋼琴家郎朗在內的大批人才;他的孫子德里克·波克(Derek Bok)曾在哈佛大學擔任了長達20年的校長。
王建琪,東北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后獲香港大學整合營銷傳播研究生文憑。有著豐富的出版從業經驗,現任英國企鵝出版社中國區營銷兼數字經理。
于占英,英語語言文學學士、管理學碩士,曾先后就職于管理培訓公司和駐華使館,現任教于山東英才學院。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