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雙語經典系列叢書(全100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132251
- 條形碼:9787209132251 ; 978-7-209-13225-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雙語經典系列叢書(全100冊) 本書特色
★16開平裝,譯林出版社出版
★本系列為“雙語譯林·壹力文庫”,為譯林出版社發行的一套英漢對照系列叢書
★全50部經典名著,中英文對照,每部均附有名家譯文,讓您在品味文學之美時,輕松提升英語水平
★名家譯文,品質保證:匯聚朱生豪、柳鳴九、陳筱卿、姚錦镕、趙毅衡、楊苡、楊昊成、方華文、張熾恒等翻譯大家的經典譯文
★套書不僅是文學愛好者的必讀書目,更是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無論是自藏還是饋贈親友,都能傳遞出您對文學和英語的熱愛與追求
友情提示:本套書所配原箱有不同程度破損,介意的讀者慎拍
雙語經典系列叢書(全100冊) 內容簡介
《雙語譯林001:愛麗絲漫游奇境記》
本書是英國魔幻文學的代表作,被認為是19世紀英國荒誕文學的一個高峰。在書中,作者以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用純正、簡樸、清新、自然的語言,將愛麗絲夢幻故事中的各個角色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出來。
【作者】
卡羅爾(Carroll,L.),英國數學家,他興趣廣泛,對小說、詩歌、邏輯都頗有造詣,還是一位優秀的兒童攝影師。《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是卡羅爾興之所致,給友人的女兒愛麗絲所講的故事,寫下后加上自己的插圖送給了她。后來在朋友的鼓勵下,卡羅爾將手稿加以修訂、擴充、潤色后,于1865年正式出版。
【譯者】
何文安(1949—2002),男,曾任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重慶文學翻譯協會理事、重慶作家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和翻譯教學,長期擔任翻譯教學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國翻譯教學:來自大學的報告》(英文),主要譯作有《緊急傳染》《霧都孤兒》《康州美國佬在亞瑟王朝)等。
李尚武(1947年7月~),男,漢族,江蘇人。1978年3月至1979年7月就讀于重慶市第三師范學校(現重慶市教育學院)英語高師班。1981年12月在西南師范學院外語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1991~1992學年度作為國內訪問學者在復旦大學外文系進修中英詩歌比較,師從豐華瞻先生。1982年起在西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任教。1990年晉升為副教授,2000年晉升為教授。主要擔任英語專業本科高年級教師、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及美國和日本留學生的中國歷史、文化、文學及語言課程。曾在1985年和1993~1995年度兩次被評為西南師范大學優秀教師。主要科研成果有十幾項,包括教材、工具書、譯著、論文等。其中有4篇英語論文在國際翻譯協會會刊《國際翻譯通訊》及巴厘出版社刊物《國際翻譯研究》等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
《雙語譯林002:安徒生童活》
安徒生童話是世界童話史上劃時代的作品,從兒童立場出發,充滿童心童趣、詩意和美,富有哲思和寓意,給孩子深刻的人生啟迪,誕生100多年來,已被翻譯成15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家喻戶曉,成為世界兒童文學中的瑰寶、孩子們的童年至愛之書。
【作者】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出生在丹麥中部的小城歐登塞。父親是鞋匠,母親是洗衣婦。他家境貧寒,卻十分喜愛讀書。他十四歲去了哥本哈根,學歌學舞。1835年發表了自傳體式長篇小說《即興詩人》,同年出版了第,一部童話集《講給孩子們昕的故事》。1840年至1857年,他先后游歷了歐洲、小亞細亞和非洲,寫了不少游記。
【譯者】
李永毅,1975年生,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和第七屆、第八屆重慶文學獎文學翻譯獎得主,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賀拉斯詩全集:拉中對照詳注本》《卡圖盧斯歌集:拉中對照譯注本》等拉丁語、英語和法語譯著二十部,《卡圖盧斯研究》《賀拉斯詩藝研究》等專著五部,在《外國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八十篇。本書是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拉丁語詩歌通史(多卷本)”的階段性成果。
《雙語譯林003:傲慢與偏見》
講述的是一對青年的愛情故事,因一方的傲慢與另一方的偏見而導致好事多磨。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銳和細膩觀察,描繪了有錢、有閑階級恬靜舒適的田園生活以及紳士淑女的愛情與婚姻。
【作者】
簡·奧斯汀(1775-1817),英國女作家。生于鄉村小鎮斯蒂文頓一個牧師家庭。沒有上過正規學校,但受到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親的文學藏書。20歲左右開始寫作,共出版了6部長篇小說。奧斯汀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沖突,深受讀者歡迎。主要作品有《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等。
【譯者】
方華文,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授,英美文學翻譯家,被國際翻譯家聯盟譽為“中國當代多產的文學翻譯家。”其主要譯作有《牛虻》《面紗》《刀鋒》《月亮與六便士》《雙城記》等。
《雙語譯林004:莎士比亞悲劇奧賽羅》
《奧賽羅》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卡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系不同尋常,并偽造了所謂定情信物等。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全世界卓越的文學家之一。英國戲劇家本?瓊森稱他為“時代的靈魂”。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劇本、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作。他的劇本被翻譯成所有主要語言,并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劇作家。直至今日,他的作品依然廣受歡迎。
【譯者】
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家、詩人。浙江嘉興人,畢業于杭州之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和英文系,曾在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他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的一人,共譯莎士比亞悲劇、喜劇、雜劇與歷史劇31部半,其譯文質量和風格卓具特色,頗受好評,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
《雙語譯林005:奧茲國歷險記》
本書是在美國流行幾十年的童話故事,也深受世界其他各國讀者喜愛。故事中,住在堪薩斯草原上的小女孩和她的小狗,被龍卷風帶到了一個神奇的國度——奧茲國,在這里她遇上了稻草人、鐵皮人和膽小獅,便一起前往翡翠城。他們經過無數冒險,終于見到了建造翡翠城的魔法師——奧茲。幾位患難與共的朋友,希望能在他的幫助下實現自己*大的愿望,卻發現他只是個“江湖騙子”!為了找到回家的辦法,小女孩又開始了新的歷險……
【作者】
萊曼·弗蘭克·鮑姆(Lyman Frank Baum,1856—1919),美國作家,曾做過演員、報紙編輯、電影監制。鮑姆一生共有60 多部著作,他的**部童話作品是《鵝媽媽故事集》。他*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品是《奧茲國歷險記》,出版于1900 年,又被譯為《綠野仙蹤》。此后,鮑姆又陸續創作奧茲國相關系列作品,此系列共14 本。《奧茲國歷險記》于1939 年被改編為電影并大受歡迎,它也因此成為美國流行文化史上*為著名的故事之一。
【譯者】
童飛
《雙語譯林006:八十天環游地球》
科幻大師凡爾納*著名的小說之一,世界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作,入選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個人理想藏書”書目。
小說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英國紳士福格與朋友打賭兩萬英鎊,要在80天內環游地球一周回到倫敦。但他不幸被誤當作偷竊英格蘭銀行的大盜,被蘇格蘭場通緝、追捕。隨后他和仆人“萬事達”克服了路途中的重重艱難險阻,在環繞地球一圈并回到倫敦時,卻遲到五分鐘,他自認失敗,卻又意外地獲得勝利——原來他自西向東繞地球一周,利用時差正好節約了一天的時間!
【作者】
儒勒·凡爾納(1828—1905),法國小說家、博物學家,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者之一。他所描寫的故事景色壯觀、情節驚險、構思巧妙、引人入勝。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科幻小說,主要作品包括《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神秘島》等。這些作品都洋溢著凡爾納對科學的熱愛和對宇宙無限奧秘的探索情懷,確立了其科幻小說奠基者的地位,也使他獲得了“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科學時代的預言家”的稱號。
【譯者】
陳筱卿,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北京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國家人事部考試中心專家組成員。翻譯出版法國名家多部名著,達八百多萬字。其代表譯著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海上勞工》等,盧梭的《懺悔錄》、《新愛洛伊絲》,繆塞的《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紀德的《梵蒂岡的地窖》,尤瑟納爾的《哈德良回憶錄》、《北方檔案》,雅克·洛朗的《蠢事》,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等。
《雙語譯林007:彼得兔的故事》
本書是英國著名童書作家、插畫家畢翠克絲·波特所著,是一部暢銷全球百年的經典之作,被奉為“兒童文學中的圣經”。本書包括《小兔彼得的故事》《小貓湯姆的故事》《小腳丫蒂米》和《小豬平平的故事》等,這些童話故事均以小動物為主人公,內容富有童心童趣,十分貼近兒童的內心世界。頑皮的小兔彼得、淘氣膽小的小貓湯姆、貪吃的小松鼠——小腳丫蒂米、聰明憨厚的小豬平平……各種小動物鮮活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忍俊不禁、愛不釋手。字里行間充滿了友愛與溫馨,潛移默化中給予孩子啟發和熏陶。精美的彩色插畫清新淡雅,散發著濃厚的純真氣息,帶給人心靈休憩的愉悅。
【作者】
畢翠克絲·波特(1866 –1943),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兒童讀物作家、插畫家、自然科學家以及自然環保主義者。代表作《彼得兔的故事》被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上持續暢銷,并被改編成電影、芭蕾舞以及動畫片等。
【譯者】
吳寧
《雙語譯林008:彩虹鴿》
本書講述的是一只信鴿的傳奇故事。彩虹鴿是鴿城加爾各答美麗的鴿子。在這座城里,每三個小男孩中就有一個養鴿,他們熟知如何訓練鴿子,視鴿子為自己要好的朋友。男孩“我”馴養了這只有彩虹般顏色頸羽的信鴿,他和彩虹鴿之間會發生怎樣什么溫情的故事?彩虹鴿曾穿越謎一般的喜馬拉雅山,勇敢地冒著炮火運送情報,*終又為何會喪失飛翔的信念與勇氣?戰斗是彩虹鴿與生俱來的天性,可當恐懼占據了它的心房,視它如兄弟的“我”,又該如何幫助它重返藍天?作者穆克奇的文筆十分優美,充滿色彩和靈性,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自然和人生的智慧感悟。閱讀《彩虹鴿》,不僅是讀到了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是一次美文欣賞的愉悅經歷,更是一次心靈的凈化和升華。
【作者】
達恩·葛帕·默克奇(1890-1936年),印度裔美國人,兒童文學作家。他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市附近,祖上世代擔任當地神廟的祭司。19歲時,他考上了美國的大學,就此在美國定居。一生中,他共出版了十幾部兒童文學作品,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喜愛和推崇。他的文字優美豐富,描寫細膩形象,字里行間充滿想象力與畫面感。并且,他十分注重對青少年人格的培養,關注他們的心靈成長,鼓勵他們熱愛生活,在浮躁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勇氣與平靜。《彩虹鴿》是穆克奇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書中滲透了他對少年時代點點滴滴的真實回憶。
【譯者】
青閏,本名宋金柱,中國翻譯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焦作大學翻譯中心主任,鄭州西亞斯學院兼職教授,從事翻譯與文化研究三十余年。迄今已出版雙語譯著多部,發表譯文和論文多篇。
《雙語譯林009:地心游記》
本書是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薩克努塞姆一封密碼信的啟發,偕同侄子阿克塞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苦難,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地面。整部小說就像凡爾納的所有作品一樣,不僅文筆幽默流暢、情節波瀾起伏,而且有著浪漫而合乎科學的非凡想象力,把讀者帶進了一個的幻想世界。
【作者】
儒爾·凡爾納
【譯者】
陳筱卿
《雙語譯林010:動物莊園》
《動物莊園》亦譯作《動物農場》、《動物農莊》,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創作的中篇小說,1945年 出版。 該作講述農場的一群動物成功地進行了一場“革命”,將壓榨他們的人類東家趕出農場,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動物社會。然而,動物 ,那些聰明的豬們 終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成為比人類東家 加獨裁和極權的統治者。 該作被 為反烏托邦政治諷喻寓言。
【作者】
喬治·奧威爾(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亞瑟·布萊爾。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 的英語文體家,以小說《動物農場》和《一九八四》聞名于世。 奧威爾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親是英帝國在印度的小文職官員。奧威爾在貧窮而又自視高人一等的家庭環境中長大。返回英國后,于1917年獲獎學金入伊頓公學讀書,成績優異,并在學校刊物上發表其 初的文章。1922年到緬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駐緬甸部隊服役,由于意識到英帝國的統治違反緬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內疚,于1927年離開緬甸,一年后辭職。后以這段經歷為素材,寫成小說《緬甸歲月》(1934)和自傳體散文《獵象記》及《絞刑》。 1944年寫成諷刺蘇聯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說《動物農場》,次年出版后頭一次使奧威爾名利雙收。 1949年出版政治諷喻小說,也是他 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譯者】
隗靜秋,浙江萬里學院講師,南京大學研究生,譯著有《動物莊園》、《福爾摩斯探案集》。
《雙語譯林011:格列佛游記》
《格列佛游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被認為是“文學的偉大寶庫之一”“電影的偉大寶庫之一”。
【作者】
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愛爾蘭諷刺、散文家、政治撰稿人、詩人及牧師,以《格列佛游記》、《給史特拉的信》、《書籍之戰》、《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于世,被后人譽為“世界上*偉大的諷刺文學大師之一”。
【譯者】
楊昊成,作家、翻譯家,教授,現任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美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南京市翻譯家協會會員。譯有《老人與海》《沉默的羔羊》《洛麗塔》《格列佛游記》等。
《雙語譯林012:格林童話》
《格林童話》產生于19世紀初,是由德國著名語言學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國民間文學。它是世界童話的經典之作,自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影響十分廣泛。格林兄弟以其豐富的想象、優美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個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話故事。在西方基督教國家中,它的銷量僅次于《圣經》。
【作者】
格林兄弟,即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Jacob Grimm & Wilhelm Grimm),德國民間文學研究者,語言學家,民俗學家。兩兄弟出身官員家庭,均曾在馬爾堡大學學法律,又同在卡塞爾圖書館工作和任格廷根大學教授,在語言學研究方面成果豐碩,是日耳曼語言學的奠基人。但他們卓越的成就,卻是作為世界著名的童話故事搜集家,以幾十年時間(1812-1857)完成的《□□和家庭童話集》,即現在俗稱的“格林童話”。
【譯者】
水采田子
《雙語譯林013:公主的月亮》
詹姆斯·瑟伯撰寫隨筆和短篇小說的同時還創作了大量的童話作品,如《了不起的玩具師》(The Great Quillow),《白鹿》(The White Deer),《十三座鐘》(The 13 Clocks),《神奇的O》(The Wonderful O)等。他和插畫作家Louis Slobodkin 合作的童話Many Moons(中文譯名:公主的月亮)曾榮獲凱迪克獎。
關于孩子的事,為什么不去問問孩子自己呢?他們自有解決之道。
小公主吃了太多黑莓餡餅,生病了,虛弱地躺在床上。憂心的國王告訴她,只要她的病能好,她要什么都給她。誰知公主想要的竟然是月亮!國王急忙召見宮廷里所有的聰明人來想辦法,他們個個都很了不起,卻對小公主這個愿望束手無策……
【作者】
詹姆斯·瑟伯(JamesThurber)美國作家、漫畫家,被認為是繼馬克·吐溫之后的又一幽默大師。1926年開始為《紐約客》雜志撰稿,與E.B.懷特一起確立了《紐約客》詼諧、辛辣的文風。瑟伯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散文、隨筆、寓言、故事、回憶錄,用筆簡練幽默,充滿諷喻性的機智,深受讀者歡迎,一些作品被改編成舞臺劇、音樂劇、電影等。代表作有《沃爾特·米提的私密生活》《當代寓言集》《我的一生與艱難歲月》等。一生只創作了5本童書,但每一本都被視為經典之作。
【譯者】
青閏
《雙語譯林014: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悲劇中的代表作品,這部作品創作于1602年。在思想內容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會的罪惡與本質特征。其中如父王為惡叔所弒,王位被篡,母后與兇手亂倫而婚,王儲試圖復仇而裝瘋賣傻等情節,均可見于古老的北歐傳說。莎士比亞不只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世紀,他的戲劇就象燦爛星空中的北斗,為人們指引著方向。“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他提出這個問題正是哲學的基本命題。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亞
【譯者】
朱生豪
《雙語譯林015:海底兩萬里》
本書是儒勒·凡爾納的一部力作,講述的是一位法國博物學家赴美參加科學考察活動后,正準備返回法國時,應邀登上一艘驅逐艦,參與驅逐盛傳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學家等人非但未能驅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獲。其實,所謂的怪物,竟是一艘當時尚無人知曉的潛水艇。他們雖身為俘虜,但卻受到艇長尼摩的善待,只不過,為了保密的緣故,不許他們離開潛艇。因此,博物學家一行被迫隨潛艇游歷各個海洋。后來,他們幾經艱險,得以逃脫,終將這一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作者】
儒勒·凡爾納
【譯者】
陳筱卿
《雙語譯林016:紅字》
小說以殖民地時期新英格蘭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段在沒有愛情的一段婚姻之外,三個主要人物的命運。
女主人公赫斯特在移居北美的途中,她的丈夫失蹤,她孤身流落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里,在那兒,她認識了一位年輕牧師,兩人彼此相愛,她懷孕生下了女兒。這件事觸怒了清教徒社會,她因此抓了起來,胸前被戴上了象征恥辱的紅A字,懷抱孩子站在刑臺上示眾并接受審問。而審問她的竟是那個年輕牧師……
臺下,一個相貌奇特的神秘人目睹了這一切。而后,年輕牧師突然得病,神秘人自稱醫術不凡,并很快成為了他的醫師和密友,隱秘的真相逐漸浮現……
小說以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層層深入地探究了有關罪惡和人性的各種道德、哲理問題,全書以監獄和薔薇開場,以墓地結束,充滿豐富的象征意義。
【作者】
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美國19世紀影響*的浪漫主義小說家,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者。愛倫‘坡稱他的小說“屬于藝術的層次,一種唯有*別的天才方能駕馭的藝術”。霍桑對美國文學史上一批卓有成就的作家,諸如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納等,都產生過深遠影響。
【譯者】
方華文
《雙語譯林017: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是英國小說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十九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思克利夫被呼嘯山莊老主人收養后,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謀生,后回來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鄉紳林頓及他們的后代進行報復的故事。
【作者】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 1818—1848),英國小說家、詩人。她生于貧苦但溢滿書香的牧師之家,生性獨立剛毅,熱情而又內向,與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和妹妹安妮·勃朗特并稱為“勃朗特三姊妹”。她一生寫了近200首詩,然而真正奠定她在文學史上地位的還是她的小說《呼嘯山莊》。
【譯者】
楊苡,原名楊靜如,一九一九年出生于天津,先后就讀于天津中西女校、西南聯大外文系、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曾任職南京國立編譯館翻譯委員會、南京師范學院外語系。著有《青青者憶》(散文集)、《雪泥集》(巴金致楊苡書簡,編注)、兒童文學《自己的事自己做》等,譯有《呼嘯山莊》、《天真與經驗之歌》、《兄妹譯詩》(與楊憲益合集)等書。所譯《呼嘯山莊》系蕞流行的中譯本之一。二〇一九年獲第七屆南京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雙語譯林018:化身博士》
《化身博士》是19世紀后半葉英國偉大的小說家斯蒂文森另一部風格迥異的作品,作者利用驚險小說的形式,探討了人物內心的善與惡相互斗爭的哲理問題。善良的基爾先生醫師不斷壓抑體內不安定的靈魂,長期的苦悶使他發明了神奇的化學藥物,讓自己搖身一變成為邪惡的海德先生……
【作者】
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9世紀后半葉英國偉大的小說家,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金銀島》、《化身博士》、《綁架》、《卡特麗娜》等,其作品風格獨特多變,對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影響巨大。
【譯者】
趙毅衡,四川大學教授,知名作家、符號學家。主要著作有《遠游的詩神》《符號學:原理與推演》《趙毅衡文集》等;主要譯作有《化身博士》《美國現代詩選》等。
《雙語譯林019: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作者】
作者簡介
海倫·凱勒,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多國語言,是世界上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譯者】
馬亞靜,1977年于河北安國出生,河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現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員工,河北理工大學翻譯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工程師。譯著有《牛虻》和《簡·愛》。
《雙語譯林020: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用沉著客觀的筆調、短小精悍的情節記敘了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跡,展現了一位自強不息、為科學奉獻自我的偉大物理學家形象。
【作者】
埃列娜·杜爾利,英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她一生鐘情于法國,寫下了三部法國著名科學家的傳記——法布爾、巴斯德和居里夫人,其中《居里夫人的故事》榮獲1939年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大獎。
【譯者】
趙婷,北京外國語大學翻譯碩士、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海外中國戲劇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CATTI二級筆譯,出版譯著3部,曾參與重要科研項目,發表學術文章多篇。現就職于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高等英語學術出版部。
《雙語譯林021:昆蟲記》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以無比的熱情、追求真理的精神,傾其一生心血著成的科學巨著,是世界公認的青少年科普經典。在他的筆下,昆蟲世界是如此千奇百怪、生機盎然,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則,為了生存和繁衍進行著不懈的努力,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尤為出彩,表現出了驚人的靈性。《昆蟲記》不僅僅是簡單的昆蟲記錄,而且以人性來觀照昆蟲世界,研究的是“生命的活態”“生命的過程”“生命與環境之間的有機聯系”“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密切交往”,通過小小昆蟲來反觀人類社會,表達出了深刻的人文關懷。
【作者】
讓-亨利·法布爾(Jean-Henri Fabre,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科普作家。生于貧困家庭,依靠自學,花十二年的時間,先后取得業士、雙學士和博士學位,從事中學教育二十余年。業余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發表過非常出色的論文,達爾文贊譽他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他以畢生的時間和精力寫成了《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界的荷馬”,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譯者】
陳筱卿
《雙語譯林022: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塑造了人類文學史上一個平民英雄的形象。古巴老漁夫桑地雅哥出海八十四天都一無所獲,但他卻并未絕望,*終釣上了一條大魚。他和大魚在海上搏斗了三天,才將魚殺死,并將其綁在小船的一側。歸程中大魚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回港時就只剩下了脊骨和尾巴。
【作者】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美國著名作家,20世紀20年代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憑借《老人與海》獲得1953年普利策獎及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并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一向享有“文壇硬漢”之譽,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肯尼迪稱他為“20世紀偉大的作家之一”。
【譯者】
方華文
《雙語譯林023:莎士比亞悲劇 李爾王》
《李爾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敘述了年事已高的李爾王意欲把國土分給3個女兒,口蜜腹劍的大女兒戈那瑞和二女兒里甘贏其寵信而瓜分國土,小女兒科迪莉亞卻因不愿阿諛奉承而一無所得。前來求婚的法蘭西國王慧眼識人,娶考科迪莉亞為皇后。李爾王離位,大女兒和二女兒居然不給其棲身之地,當年的國王只好到荒郊野外……科迪莉亞率隊攻入,父女團圓。但戰事不利,科迪莉亞被殺死,李爾王守著心愛的小女兒的尸體悲痛地死去。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亞
【譯者】
朱生豪
《雙語譯林024: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亦即《大亨小傳》)是美國作家F.S.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寫的一部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短篇小說,小說的背景被設定在現代化的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內,通過卡洛維的敘述展開。表現了“美國夢”的幻滅。這部小說譴責以湯姆為代表的美國特權階級自私專橫,為所欲為,以同情的態度描寫了蓋茨比的悲劇,并指出他的悲劇來自他對生活和愛情的幻想,對上層社會人物缺乏認識。
【作者】
F.S.菲茨杰拉德(1896—1940),美國小說家,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和“爵士時代”的桂冠詩人。他短暫的一生中完成了四部長篇小說,一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說。其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生動地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被譽為二十世紀偉大的英文小說之一。
【譯者】
劉峰,海德堡大學古代史與碑銘系博士生。
《雙語譯林025:柳林風聲》
《柳林風聲》講述了一群小動物的故事。在地下挖洞的鼴鼠,結識了在河岸邊生活的河鼠、獾和蟾蜍。他們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然而彼此幫助,相互扶持,不言放棄。風波過后,大家都成為了更優秀的動物,都擁有了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
肯尼思· 格雷厄姆(1859—1932)生于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在鄉間成長。九歲時隨父親前往倫敦以西的伯克郡居住。成年后在倫敦銀行任職,業余從事文學創作。在《柳林風聲》之前,出版過幾本散文集與小說。后將講給兒子聽的睡前故事付諸筆端,即為1908年出版的《柳林風聲》。
【譯者】
張熾恒,詩人,有詩集《蘇醒與寧靜》出版。著名翻譯家,有經典文學譯著多種(近50個版本)在大陸和臺灣出版,涵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和童話,其中代表性的有《布萊克詩集》《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全集》《泰戈爾詩選》《老人與海》和菲茲杰拉德小說選。
《雙語譯林026:魯濱孫漂流記》
在人類的感情里,往往有一種隱秘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一旦被某種目標所吸引,就會變成一種狂熱和沖動,驅使我們的靈魂向那個目標撲去,不管是看得見的目標,還是想象中不可預知的目標。不達目的,我們便會痛苦不堪。
【作者】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作家、新聞記者。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他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傳統,作品細節逼真,結構不落斧鑿痕跡,情節雖為虛構但契合生活,語言清新流暢,親切自然,故事大都由主人公自述,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1719年,年近60歲的笛福發表了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隨即大受歡迎。此后,他還陸續創作了《杰克上校》、《摩爾·弗蘭德斯》、《魯濱孫的沉思集》等。
【譯者】
郭建中(1938-),上海人,浙江大學教授,資深翻譯家,中國翻譯協會理事(1986-2007),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61年畢業于杭州大學外語系。曾分別任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副研究員(1983-1984)和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研究員(1994-1995);曾任浙江省翻譯協會會長(1990-2007),現為浙江省翻譯協會名譽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發表翻譯學論文《翻譯:理論、實踐與教學——郭建中翻譯研究論文選》、出版專著《當代美國翻譯理論》等。主要譯作有《魯濱孫飄流記》、《摩爾·弗蘭德斯》等經典文學名著及當代外國文學名著。有多部科幻研究和科幻翻譯作品問世,主編和翻譯有《科幻之路》(6卷)和多種科幻小說叢書,獲世界科幻小說“恰佩克翻譯獎”。另編纂和翻譯詞典多部。
《雙語譯林027:莎士比亞悲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早期悲劇之一。故事講述二人于舞會一見鐘情后方知對方身份,*后二人為了在一起,朱麗葉先服假毒,醒來發現羅密歐自盡,也相繼自盡。主要反映了人文主義者的愛情理想與封建惡習、封建觀念之間的沖突。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亞
【譯者】
朱生豪
《雙語譯林028:綠山墻的安妮》
《綠山墻的安妮》是一部甜蜜的描寫兒童生活的小說,也是一本可以讓家長、老師和孩子都能從中獲得感悟的心靈讀物。作者的語言清新自然,筆觸生動幽默,以細膩的筆觸來描寫主人公內心深處的情感變化,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作者】
露西·莫德·蒙哥馬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是一位加拿大女作家。她一生創作了二十多部長篇小說,以及許多短篇小說、詩歌、自傳,還有十卷尚未出齊的私人日記,包括沒有被出版的作品在內,總共超過500部。
【譯者】
姚錦镕,1937年出生于浙江省青田縣。大學外語系畢業后任教于浙江大學,并從事英、俄語文學翻譯工作。主要翻譯作品有屠格涅夫、普希金、夏洛特·勃朗特等的中短篇,托爾金的《魔戒》第二部《雙塔奇兵》,狄更斯的《遠大前程》、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爾·費恩歷險記》等長篇。
《雙語譯林029:弓丁·伊登》
《馬丁·伊登》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杰克·倫敦的一部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巨著,其對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文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分頭是。書中直截了當地再現了作者的個人奮斗史,完整地反映了他早年刻苦自學、堅持寫作的過程,展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一個有良心的作家的命運。因此此書被公認為杰克·倫敦的代表作。
【作者】
杰克·倫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國20世紀著名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生著述頗豐,留下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短篇小說以及大量文學報告集、散文集和論文,*著名的有《馬丁·伊登》、《野性的呼喚》、《白牙》、《熱愛生命》、《海狼》、《鐵蹄》等小說。
【譯者】
方華文
《雙語譯林030: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選》
《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選》主要內容包括:卡拉維拉斯縣有名的跳蛙,壞孩子的故事,我*近辭職的經過,列車上的食人事件,卡庇托利山維納斯的傳奇,競選州長,我是如何編輯一份農業報的,好孩子的故事,某大宗牛肉買賣合同簽訂紀實等。
【作者】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國著名的幽默大師、小說家、演說家。作為19世紀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優秀代表,他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上,以含蓄而又犀利的幽默諷刺風格,寫出了當時社會繁榮表象下人與人之間的虛偽與冷漠。代表作有《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王子與貧兒》、《百萬英鎊》、《競選州長》等。
【譯者】
董強,詩人、學者,傅雷翻譯出版獎組委會主席,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博士生導師。中法兩國在教育、文學、翻譯、藝術等多領域交流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迄今為止將《論語》翻譯成法文的中國學者,著有其他著作、譯著逾三十余部。
《雙語譯林031:莎士比亞悲劇 麥克白》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蘇格蘭國王鄧肯的表弟麥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御人侵立功歸來,他在野心的驅使下謀殺鄧肯,做了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鄧肯的侍衛,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貴族麥克達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懼和猜疑使麥克白心里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自殺,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克白面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裊首的下場。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亞
【譯者】
朱生豪
《雙語譯林032:美麗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為英國作家赫胥黎于1931年創作1932年發表的反烏托邦作品。故事設定在公元2540年(書中的福特632年)的倫敦,描述了與當今社會迥異的“文明社會”的一系列科技,如人類試管培植、睡眠學習、心理操控等,刻畫了機械文明下的未來社會中,人性被機械剝奪殆盡,處于“幸福”狀態的人們以幾種種姓產生于工業化的育嬰房,接受種種安于現狀的教育,熱愛機械化的工作與生活方式。該小說影響巨大,與《一九八四》和《我們》并列為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
【作者】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1963),英格蘭作家,他下半生在美國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磯,在那里生活到1963年去世。他以小說和大量散文作品聞名于世,也出版短篇小說、游記、電影故事和劇本。通過他的小說和散文,赫胥黎充當了社會道德、標準和理想的拷問人,有時候也是批評家。他著名的作品是《美麗新世界》。
【譯者】
張金鳳,1970年9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共黨員,英語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
《雙語譯林033:歐·亨利中短篇小說選》
《歐·亨利中短篇小說選》主要內容包括:感恩節中的兩位紳士、言外之意、汽車等待的時候、公主與美洲獅、人生的波瀾、沒有講完的故事、艾基?舍恩斯坦的愛情靈藥等。
【作者】
歐·亨利,原名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ner,1862-1910),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并列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對小人物的關注是歐·亨利短篇小說引人矚目的內容,他的作品中總是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歐·亨利還以擅長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結尾而著稱,美國文學界稱之為“歐·亨利式的結尾”。
【譯者】
牛振華
《雙語譯林034:青鳥》
《青鳥》是一個用心靈尋找幸福的哲理童話故事,為中英對照版。本書主要講述的內容是:圣誕節前夜,泰泰爾和麥泰爾的家里非常安靜,因為他們家很貧窮,沒錢給他們買禮物。突然,仙女貝麗露娜走了進來,她說自己的女兒病得厲害,只有找到青鳥,她的女兒才會好起來。她送給孩子們一頂有魔法鉆石的帽子,打發他們去尋找青鳥,于是兄妹倆在貓、狗,以及各種物品和元素的靈魂的陪伴下,在光女神的指引下去往回憶之地、夜神的宮殿、光的廟宇、未來國度、墓地和森林里尋找青鳥。可是,在規定的日期到來的時候,兄妹倆*終沒能找到青鳥,他們難過失望地回家,卻驚喜地發現,代表幸福的青鳥并不在遠方,而一直就在他們身邊。
【作者】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 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被稱為“比利時的莎士比亞”,1911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除了《青鳥》以外,他還寫有《盲人》《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和《蒙娜·凡娜》等多部劇本。
【改編者】
若爾熱特·勒布朗(1869—1941),法國歌劇女高音、演員、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妻子。經莫里斯·梅特林克同意,將舞臺劇《青鳥》改編為同名童話故事。《青鳥》這部童話更適合小讀者閱讀。
【譯者】
劉夫
《雙語譯林035:人性的弱點》
本書1937年首次出版時,印數僅僅五千冊。無論是作者戴爾·卡耐基,還是出版者西蒙&舒斯特公司,都沒有指望本書的銷售能超過這個數目。然而令他們驚奇的是,這本書一夜走紅,并且隨著讀者不斷增加的需要而一版再版。在出版史上,本書創造了全世界圖書銷售空前的記錄。在經濟蕭條時期之后,本書滿足了普遍存在的人性的需要,觸動了讀者的神經。因而,本書的銷售延續了近半個世紀,直到20世紀80年代。
【作者】
戴爾·卡耐基(1888-1955),20世紀*偉大的心靈導師,被譽為“成人教育之父”。他一生致力于人性問題的研究,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探索和分析,開創并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融演講、推銷、為人處世、智能開發于一體的成人教育方式。主要代表作有《溝通的藝術》、《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等。
【譯者】
李晨曦
《雙語譯林036: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與魔衣柜》
在老教授的房子里有許多間屋子,屋子里有許多扇門,但是只有一扇通向另一個世界……納尼亞。那里流傳著一個預言:兩個亞當的兒子和兩個夏娃的女兒將會現身,擊敗邪惡的白女巫,結束永恒的寒冬。獅王阿斯蘭說:納尼亞的未來系于他們的勇氣。在這里,一種命運即將應驗,一段傳奇拉開序幕。
【作者】
C.S.劉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英國著名作家、學者、文學評論家,曾執教于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畢生研究文學、哲學、神學,對中古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造詣尤深。著有《返璞歸真》《卿卿如晤》等作品,其中《納尼亞傳奇》系列作品影響大。
【譯者】
虞鳳文
《雙語譯林037:時間機器》
《時間機器》是英國科幻小說大師H. G.威爾斯*早獲得成功的一部科幻小說,也是他*負盛名的科幻作品之一。本書講述了一個時間旅行家發明了一種能穿越時空的時間機器,并乘坐此機器穿越到公元802701年。在未來世界里,他發現人類正逐漸走向沒落,并互相殘殺。這難道是人類的終極命運?本書將“十九世紀階級斗爭和人類進化相結合”,警示未來,發人深省。
【作者】
H. G. 威爾斯(H. G. Wells,1866—1946),英國著名小說家,尤以科幻小說創作聞名于世,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部作品,是*多產的作家之一。他畢業于英國皇家理學院,任教于倫敦大學,曾在赫胥黎的實驗室工作,后來從事科學和文學的研究。1895 年以《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后又出版《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他還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預言家,曾兩次訪問蘇聯,先后會晤過列寧和斯大林,撰寫了《基普斯》《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預測》《世界史綱》等大量關注歷史和現實、思考未來的作品。
【譯者】
青閏
《雙語譯林038:書屋環游記》
《書屋環游記》是“福爾摩斯之父”亞瑟·柯南·道爾在文學評論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柯南·道爾因創作“福爾摩斯”而功成名就后,為完成自己對于嚴肅文學的一個多年夙愿所創作的。書中對于重要作家進行了別開生面的品評,非常有趣。
【作者】
亞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英國作家,著有《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因創作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的系列小說而聞名。柯南·道爾曾做過醫生,后來從事寫作。他是一位多產作家,作品涉及科幻小說、歷史小說、愛情小說、戲劇、詩歌,以及寫實文學作品。
【譯者】
王維
《雙語譯林039:泰戈爾詩選》
在這荒慘的境地里,難得有少數的丈夫,不怕險難,不自餒怯,肩上抗著鏟除誤解的大鋤,口袋里滿裝著新鮮人道的種子,不問天時是陰是雨是晴,不問是早晨是黃昏是黑夜,他只是努力地工作,清理一方泥土,施殖一方生命,同時口唱著嘹亮的新歌,鼓舞在黑暗中將次透露的萌芽。泰戈爾先生就是這少數中的一個。
【作者】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詩人、文學家、藝術家、哲學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印度人民尊崇他、熱愛他,稱他為詩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靈魂。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等。
【譯者】
鄭振鐸,我國杰出的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藝術史家。《飛鳥集》與《新月集》為其翻譯著作中的代表作品。
《雙語譯林040:王子與貧兒》
《王子與貧兒》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一部歷史小說,出版于1881年。故事背景設定于1547年的倫敦,主人公為生于貧民窟的湯姆·坎蒂,以及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兒子愛德華·都鐸。兩個男孩在同一天出生,外貌也離奇地相似,他們在機緣巧合之下互換了身份,體驗了彼此不同的人生。兩個外貌一樣的人,進入彼此天差地別的生活,決定命運的是外在環境還是內在心靈?這部作品探討的善惡主題時至今日仍然引人深思。
【作者】
馬克·吐溫(1835—1910),原名塞繆爾·蘭霍恩·克萊門斯,美國作家、演說家、出版家,被譽為“美國文學之父”,創作了20多部作品,代表作包括《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百萬英鎊》等。馬克·吐溫的作品以幽默、諷刺聞名,他以辛辣的筆觸揭露了人類社會中存在的虛偽和不公,為弱勢群體和被壓迫者發聲。他傳奇的生活和豐富的作品啟發了全世界的讀者,至今仍擁有跨越時空的魅力。2006年,在美國期刊《大西洋月刊》進行的“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評選中,馬克·吐溫位列第16名。
【譯者】
張友松(1903—1995),著名翻譯家。湖南醴陵人。曾任上海北新書局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建設》編輯。主要翻譯作品有:《安徒生評傳》《荒島探寶記》(即《金銀島》)《茵夢湖》《契訶夫短篇小說集》《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選》《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百萬英鎊》《競選州長》《王子與貧兒》等。
《雙語譯林041:莎士比亞喜劇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大約作于1596~1597年,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是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之一。劇本通過三條線索展開,主線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巴薩尼奧成婚,向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金幣而引起的“一磅肉”的契約糾紛。其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表現對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自1600年出版以來,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其中*有名的為2004年阿爾·帕西諾參演的電影。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亞
【譯者】
朱生豪
《雙語譯林042: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立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后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并獲得了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說,本書揭露許多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救濟院、童工、以及幫派吸收青少年參與犯罪等。本書曾多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及舞臺劇。世界知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于2005年也曾將此書搬上銀幕。
【作者】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JohnHuffam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小說家。他的作品對英國文學發展有深遠影響,至今依然盛行。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
【譯者】
方華文
《雙語譯林043:小公主》
《小公主》是英國著名兒童作家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的經典之作。故事講述小女孩薩拉?克魯在她七歲的時候,她被在印度掙錢的父親送回倫敦,在明卿小姐辦的一所貴族女童寄宿學校住讀。她剛入學時,待遇像個小公主似的,特別愛幻想。可是后來傳來壞消息,說她父親破產身亡,沒有音信。明卿小姐一下子態度完全改變,把她變成了*低賤的使女,從原來漂亮的房間趕到寒冷簡陋的閣樓上去棲身。薩拉?庫魯盡管遭到變故,只能暗中想念父親,但是*困難的時候始終堅強地生活下去,不卑不亢,和同樣過著日子的女伴貝基相濡以沫,互相支持。到頭來得知她父親死后還留下一大筆遺產,他的朋友經過許多周折,終于找到了她。薩拉一下子又成了“小公主”,被接走了,使明卿小姐惱喪不已。這本書刻畫了心地善良、不怕困苦的薩拉?庫魯,使人對她又是同情又是佩服;她對生活充滿了神奇的幻想,讓每個女孩都心馳神往。
【作者】
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1849—1924),美國著名女作家。出生于英國曼徹斯特一個殷實的五金廠主家庭。她從十幾歲起,就開始撰寫小說和故事。1877年她的長篇小說《勞瑞家的那個少女》出版,獲得成功。她一生共寫了四十多部作品,*著名的、為她贏得巨大聲譽的當數《小爵士》、《小公主》和《秘密花園》。
【譯者】
姚錦镕
《雙語譯林044:小熊維尼》
主角為男孩克里斯托弗.羅賓,米爾恩兒子克里斯托弗.羅賓.米爾恩為其靈感來源。他兒子的毛絨玩具,則成為小熊維尼。克里斯托弗.羅賓.米爾恩的毛絨熊,*初命名為愛德華,之后更名為小熊維尼,維尼來自一只叫作維尼的天鵝。克里斯托弗.羅賓.米爾恩的玩具——小豬、咿唷、袋鼠媽、袋鼠娃和跳跳虎,也被加入于《小熊維尼》故事中。
《小熊維尼》故事中虛構的百畝森林源于東薩塞克斯郡亞士頓森林(Ashdown Forest)。米爾恩住在森林的北部邊緣,與兒子曾經經過此地。
【作者】
艾倫·亞歷山大·米爾恩(Alan Alexander Milne,常縮寫為A. A. Milne,1882年1月18日-1956年1月31日)是一位英國作家,畢業于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以小熊維尼與兒童詩作而聞名于世,其兒子是小熊維尼故事核心人物克里斯托弗·羅賓·米爾恩。
【譯者】
李文俊,當代著名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編審、榮譽學部委員,素以翻譯福克納小說著稱,曾多年在《譯文》與《世界文學》編輯部工作。譯有《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去吧,摩西》《押沙龍,押沙龍!》以及其他多種美英文學作品。
《雙語譯林045: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個很美的童話故事。主人公,一個幼小的外星人,飛離了自己那顆小小的星球,在太空中轉了一大圈,拜訪了一些其他的星球,見識了不少事情與人物,后來到地球上,與地球人“我”建立了不渝的友誼。一年之后,他告別了朋友,又回自己的星球去了。這樣一個星際旅行的童話,出現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可以說是體現了人類對宇宙航行的初期向往。不過,作者畢竟是一位航空工程師,他深知航空飛行的艱難,他筆下的小王子可不像孫悟空那樣會騰云駕霧,一個跟頭就是十萬八千里,他要從地球上回自己的星球上去,就難得很喲,幾乎犧牲了自己的小命。在這里,作者提醒了讀者,人類的宇航道路實在還很漫長很漫長。
【作者】
安東尼·德·圣埃克蘇佩里(1900-1944),飛行家,作家。生于法國里昂貴族家庭,一生喜歡冒險和自由,是利用飛機將郵件傳遞到高山和沙漠的先鋒。1944年,在一次飛行任務中失蹤,成為法國文學史上神秘的一個傳奇。代表作品有童話《小王子》(1943),小說《南方郵航》(1928)、《夜航》(1931),散文集《人的大地》(1939)、《風·沙·星辰》(1939)等。
【譯者】
柳鳴九(1934-),法國文學研究專家、文藝理論家與批評家。湖南長沙人,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200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稱號“終身榮譽學部委員”。著有《法國文學史》(三卷本)、《走近雨果》、《法蘭西文學大師十論》等,翻譯與編選《雨果文學論文選》、《薩特研究》、《尤瑟納爾研究》、《莫泊桑小說集》等,主編《法國二十世紀文學》叢書(七十種)、《西方文藝思潮論叢》(七輯)等。
《雙語譯林046:野性的呼喚》
《野性的呼喚》是有史以來好的動物故事,讀者很多的美國小說之一。入選美國蘭登書屋推薦的“20世紀百部杰出英文小說”,買中文版送英文版。
【作者】
杰克·倫敦
【譯者】
孫法理(1927年9月~ ),漢族, 四川內江人。194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外文系。歷任重慶第八中學教師,西南師范大學外語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省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著名翻譯家。
《雙語譯林047: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人伊索講述的寓言故事的匯編集,通過簡短的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為我們察覺的真理。例如《龜兔賽跑》《狼和小羊》《狼來了》《農夫和蛇》……這些膾炙人口的小故事,兩千年來一直被公認為人類珍貴的智能寶庫。古希臘人伊索留下的這些精彩簡潔的小故事,構思巧妙,平易近人,所蘊涵的道理既淺顯,又發人深省,因而千百年來歷傳不衰,讓人愛不釋手。本書中收錄了近300則伊索寓言故事。
【作者】
伊索(Aesop,公元前620-前564),古希臘著名寓言家,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并稱世界四大寓言家。據歷史記載,他原是奴隸,由于天資聰穎而獲得自由,后游歷希臘各地,給人們講述各種寓言故事,深受人們喜愛,被后世譽為“希臘寓言之父”“西方寓言的開山鼻祖”。
【譯者】
劉夫
《雙語譯林048:月亮與六便士》
本書取材自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一個生活安定的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卻突然拋妻棄子,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饑餓煎熬,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主人公*后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
這本書引發了人們對擺脫世俗社會尋找心靈家園的思考,關于南太平洋小島風情的描寫也引人向往。該書可與高更繪畫作品對照閱讀。
【作者】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文藝評論家,20 世紀英國重要、知名的作家之一。毛姆一生著作甚豐,無論是小說、劇本、評論、隨筆、游記還是回憶錄都廣受好評,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刀鋒》《面紗》等。他的小說機智、幽默,常在譏諷中潛藏對人性的憐憫與同情。
【譯者】
劉永權,北京開放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從事英美文學、翻譯教學二十余年。
《雙語譯林049:致加西亞的信》
《致加西亞的信》是一本有關忠誠、敬業、勤奮、榮譽的書,被翻譯成世界上多種語言,成為有史以來*暢銷的書之一,印數超過億冊。
【作者】
埃爾伯特·哈伯德,(1856-1915),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布魯明頓,年輕時做過肥皂銷售商。1892年進入哈佛大學。不久,他輟學開始在英國徒步旅行,后成為美國著名的出版家和作家。他具有罕見的經營天賦和寫作才華,因而被稱為“東奧羅拉的圣人”。
【譯者】
羅珈
《雙語譯林050:*后一課 都德短篇小說選》
本書是法國著名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集,他的短篇小說在法國短篇小說創作中具有顯著地位,是世界短篇小說文庫中的瑰寶。其中**表現力的就是《*后一課》,它甚至可以作為都德的代名詞,作為“愛國主義”的符號,堪稱世界文學史上短篇小說中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典范。1912年,《*后一課》被首次翻譯介紹到中國,從此,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它被長期選入我國的中學語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時期、不同意識形態的阻隔,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具群眾基礎的法國文學名篇之一。
【作者】
阿爾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法國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他的短篇小說是世界短篇小說文庫中的瑰寶。他的創作多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為描寫對象,善于從生活中汲取美與善的精髓,使他的作品具有美妙的詩意。其代表作有《柏林之圍》、《*后一課》、《小間諜》等。
【譯者】
柳鳴九
雙語經典系列叢書(全100冊) 節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