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
>
中國的民主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實錄(套裝共10冊)
-
>
新書)社會主義發展簡史(大字本)
中國政治精神之演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21925
- 條形碼:9787010121925 ; 978-7-01-012192-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政治精神之演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 本書特色
陳紅太編著的《中國政治精神之演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主要討論從孔子到王夫之這段歷史時期中國政治哲學核心理念的演進過程。之所以選擇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茍子、韓非子、董仲 舒、朱熹、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的政治哲學核心 理念作為基本研究對象,是因為這些思想家的核心政治理念代表了中國傳統 政治哲學的基本面貌、內在品質和演進過程,也基本體現了中國傳統社會對 于政治價值的追求、經驗抽象和知識概括,是中國傳統政治精神在思想層面集中體現。
中國政治精神之演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 內容簡介
《人民·聯盟文庫:中國政治精神之演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政治類)》主要討論從孔子到王夫之這段歷史時期中國政治哲學核心理念的演進過程。之所以選擇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茍子、韓非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的政治哲學核心理念作為基本研究對象,是因為這些思想家的核心政治理念代表了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基本面貌、內在品質和演進過程,也基本體現了中國傳統社會對于政治價值的追求、經驗抽象和知識概括,是中國傳統政治精神在思想層面集中體現。
中國政治精神之演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 目錄
**章孔子的“為國以禮”與“仁”
一、“為國以禮”的背景、意義與實質
(一)周禮的瓦解和禮的政治功能的凸顯
(二)克己復禮與對周禮的捍衛
(三)禮的損益的主要體現
二、仁的傳承、實質與期待
(一)孔子之前或同時代人對“仁”概念的使用
(二)孔子對“仁”觀念的傳承和發展
(三)對孔子仁的結構和實質的探討
(四)對孔子仁的實質的再認識
(五)孔子對待刑殺的態度
(六)仁的實現與對仁的期待
第二章孟子的“人性”,“內圣外王”與“士人”
一、人性本善及其內涵
(一)心本善與心、性、天的關系
(二)仁、義、禮、智的含義
二、內圣外王及士人的責任
(一)關于“得天下”的邏輯思考:內圣外王與仁政
(二)士的責任與人格
三、孟子對孔子儒學的發展
(一)確立了儒學形上理念,解決了關于人的善性的來源問題
(二)積極回應社會變革,確定了儒學“內圣外王”的政治實踐路徑
(三)對士人責任和人格的規范,為儒學的踐行確定了實踐主體
第三章老子的“道”說與圣人無為
一、老子的認知方式與“道”、“德”的含義
(一)老子對事物存在方式的獨特認知
(二)道的存在及其屬性
(三)“德”的含義及含“德”之物
二、圣人無為的“太上”政治
(一)“太上”的政治理想與“道法自然”
(二)圣人無為的論證及實踐要求
第四章莊子對老子哲學及無為政治的發展
一、“是非之辯”的批判與夢中覺醒
(一)人的認知的不同層次、多維性與是非之辯
(二)“名物局限”、事物的“然與可”和夢中覺醒
二、“真人”、“虛己游世”及實踐原則
(一)“真人”的抽象與真人的典范
(二)“虛己游世”的實踐原則
三、為君之道,為臣之道
(一)君主安道不知治天下的無治政治
(二)“心齋法,’與“以鳥養養鳥”的事君原則
四、“道”為何物?得道之法
(一)“道”為何物?
(二)“得道”的四個范例
五、對莊子評價的討論
第五章茍子的人論,禮與君子之治
一、天人、化性與明心
(一)“明于天人之分”
(二)人性本惡與人的“知性”
(三)“仁義之統”抑或“禮義之統”
二、明分、重法和君子之治
(一)“明分使群”的“至平”社會理想
(二)重法與“義刑”、“義殺”
(三)君子、“治人”與圣王的關系
三、荀子對儒學政治精神的貢獻
(一)宋以降儒者對荀子非難的辨析
(二)“明心論”和"以禮統法”是對孔子儒學的重大發展
(三)荀子儒學與魯儒學思想的異同
第六章韓非子對人情的透視與法勢權術
一、人情的實質與“利害場”
(一)人情“趨利避害”,“自為心”
(二)人情因時而易,“世異則事異”
二、論法勢權術
(一)人治與法治
(二)人設之勢與權術
第七童董仲舒對儡家的改造和天人學說
一、天的概念與天人類一
(一)“天人類一”與“天人感應”
(二)天志仁,天道義
二“天立王以為民”,“屈民而伸君”
(一)天之立王以善民
(二)伸君、順命、明教、立制
三、關于“三綱五常”和“德主刑輔”
(一)貴陽而賤陰,任德而不任刑
(二)五行規范與設官施政
四、如何評價董仲舒的學說性質
五、董仲舒思想與荀子思想的異同
六、董仲舒政治哲學思想的評價
(一)整合社會意識信仰,滿足社會道統重建的需要
(二)整合社會制度規范,滿足社會政統的重建或王權合法性重建的需要
(三)整合社會治道精要,實現了治道的重建
第八章朱熹的理學與君心論
一、“理”的含義與“理一分殊”
(一)“理”的含義與“氣”的關系
(二)“理一分殊”與理氣同異的研究
……
第九章王守仁的“心即理”與‘致良知”
第十章李贄對世間價值的重新評價與“至人之治”
第十一章黃宗羲的“以天下萬民為事”與‘行天下之法”
第十二章顧炎武的“分權眾治”與“名治”
第十三章王夫之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批判總結與重構
第十四童顏元的“恢復儒學正傳”與“法三代”
第十五章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及對儒學政治精神的繼承
后記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主要討論從孔子到王夫之這段歷史時期中國政治哲學核心理念的演進過程。之所以選擇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茍子、韓非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的政治哲學核心理念作為基本研究對象,是因為這些思想家的核心政治理念代表了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基本面貌、內在品質和演進過程,也基本體現了中國傳統社會對于政治價值的追求、經驗抽象和知識概括,是中國傳統政治精神在思想層面集中體現。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