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慶后:有一種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蘇軾全傳(特裝版)
-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
水滸人物之最
-
>
愛因斯坦(藏文)
-
>
張之洞督鄂紀年
-
>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
龔自珍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09258
- 條形碼:9787300209258 ; 978-7-300-2092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龔自珍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本書特色
本書以力求全面反映龔自珍在政治、經濟與學術、文化等領域的思想、觀點及其心路歷程為主旨,系年選錄其論辨、奏議、序跋、雜記、碑志、書札、箴銘等文及詩詞;對其中原載于通行的王佩諍校本《龔自珍全集》中的作品,均以較早、較好的版本為底本,并參據自刻本等多種版本,重新作了校勘,訂正了其文字的訛、脫、衍、倒,還輯入了數十篇龔氏佚作。
龔自珍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內容簡介
本書以力求全面反映龔自珍在政治、經濟與學術、文化等領域的思想、觀點及其心路歷程為主旨,系年選錄其論辨、奏議、序跋、雜記、碑志、書札、箴銘等文及詩詞;對其中原載于通行的王佩諍校本《龔自珍全集》中的作品,均以較早、較好的版本為底本,并參據自刻本等多種版本,重新作了校勘,訂正了其文字的訛、脫、衍、倒,還輯入了數十篇龔氏佚作。
龔自珍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目錄
文選
辯知覺(1804年)
水仙華賦甲子(1804年)
說月晷(1812年—1815年)
與人箋(1812年—1815年)
尊隱(1812年—1816年)
明良論一(1813年—1814年)
明良論二(1813年—1814年)
明良論三(1813年—1814年)
明良論四(1813年—1814年)
擬上今方言表(1813年—1816年)
與徽州府志局纂修諸子書(1814年11、12月間)
附:復札
保甲正名(1814年冬)
平均篇(1814年—1817年)
寫神思銘(1814年—1823年)
釋風(1814年—1823年)
哀忍之華(1814年—1823年)
皇朝碩輔頌二十一首存序(1814年—1823年)
定盦七銘(1814年—1823年)
黃山銘有序(1815年春、夏間)
別辛丈人文(1815年夏)
明按察司僉事金君石闕銘(1815年)
乙丙之際箸議**(1815年—1816年)
附:乙丙之際塾議一
乙丙之際塾議三(1815年—1816年)
乙丙之際箸議第六(1815年—1816年)
乙丙之際箸議第七(1815年—1816年)
乙丙之際箸議第九(1815年—1816年)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六(1815年—1816年)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七(1815年—1816年)
乙丙之際箸議第十八(1815年—1816年)
乙丙之際箸議第十九(1815年—1816年)
乙丙之際塾議第二十(1815年—1816年)
乙丙之際塾議第二十五(1815年—1816年)
涼燠(1815年—1816年)
宋先生述(1816年春)
冷石軒記(1816年)
致陳奐書(1816年—1818年)
敘嘉定七生(1816年—1818年)
送歙吳君序(1816年—1819年)
與番舶求日本佚書書(1816年—1819年)
致江鳳彝書(1816年—1820年)
徐尚書代言集序(1816年—1820年)
松江兩京官(1816年—1820年)
書葉機(1816年—1821年)
段氏說文解字注題記(1816年—1821年)
送夏進士序(1817年春)
太倉王中堂奏疏書后(1817年夏)
王仲瞿墓表銘(1817年秋)
與江子屏箋(1817年12月22日)
江子屏所著書序(1817年)
錢吏部遺集序(1817年)
江南安慶府知府何公墓表銘(1817年)
識某大令集尾(1817年)
金孺人畫山水敘(1817年后)
釋魂魄(1817年—1818年)
宥情(1817年—1820年)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浙江鄉試卷(1818年9月)
闡告子(1818年)
跋十三行白玉本(1818年)
上鎮守吐魯番領隊大臣寶公書(1819年春、夏間)
宋拓孤本漢婁壽碑跋尾[一](1819年11月18日—12月16日)
書金伶(1819年冬)
批宋翔鳳漢學今文古文考(1819年后)
致宋翔鳳書(1819年后)
附:復札
*錄易緯是類謀遺文(1819年后)
*錄尚書考靈耀遺文(1819年后)
*錄春秋元命苞遺文(1819年后)
尊命(1819年后)
尊命二(1819年后)
西域置行省議(1819年—1820年)
北路安插議(1819年—1820年)
評澄懷堂詩瀟湘夜雨篇(1819年—1820年)
*錄神不滅論(1819年—1820年)
蒙古像教志序(1819年—1822年)
蒙古水地志序(1819年—1822年)
蒙古臺卡志序(1819年—1822年)
蒙古寄爵表序(1819年—1822年)
蒙古字類表序(1819年—1822年)
蒙古氏族表及在京氏族表總序(1819年—1822年)
蒙古冊降表序(1819年—1822年)
青海志序(1819年—1822年)
烏梁海表序(1819年—1822年)
與人箋(1819年—1823年)
與人箋(1819年—1823年)
與人箋(1819年—1823年)
與人箋(1819年—1823年)
知歸子贊(1819年—1823年)
發大心文(1819年—1823年)
附:定盦初集總目(1823年7月)
跋夫椒山館詩稿(1820年6月下旬—7月初)
慈云樓藏書志序(1820年7月10日)
附:上海李氏藏書志序(1826年7月5日—8月3日)
跋北齊蘭陵王碑(1820年11月6日—12月5日)
徽州府志氏族表序(1820年)
農宗(1820年—1823年)
農宗答問**(1820年—1823年)
農宗答問第二(1820年—1823年)
農宗答問第三(1820年—1823年)
農宗答問第四(1820年—1823年)
農宗答問第五(1820年—1823年)
跋白石神君碑舊拓本(1821年2月初—3月初)
珠鏡吉祥龕心課(選錄)(1821年10月12日—11月5日)
擬進上蒙古圖志表文(1821年11月25日)
致秦恩復書(1821年后)
陳碩甫所著書序(1821年—1822年)
上國史館總裁提調總纂書(1821年—1823年8月初)
上海張青琱文集序(1822年1月23日—2月21日)
*錄西藏志(1822年春)
擬厘正五事書(1822年4月22日)
*錄邦畿水利集說(1822年4月22日—5月20日)
題白石山館詩(1822年9月29日)
白石山館詩手批(1822年9月29日)
劉禮部庚辰大禮記注長編序(1822年秋)
致鄧傳密書(1822年11月中旬—12月中旬)
海門先嗇陳君祠堂碑文(1822年12月中旬前)
與人箋(1822年12月20日)
致鄧傳密書(1822年12月22日)
致魏源書(1822年冬)
壬癸之際胎觀**(1822年—1823年)
壬癸之際胎觀第二(1822年—1823年)
壬癸之際胎觀第三(1822年—1823年)
壬癸之際胎觀第四(1822年—1823年)
壬癸之際胎觀第五(1822年—1823年)
壬癸之際胎觀第六(1822年—1823年)
壬癸之際胎觀第七(1822年—1823年)
壬癸之際胎觀第八(1822年—1823年)
壬癸之際胎觀第九(1822年—1823年)
臣里(1823年前)
答人求墓銘書(1823年前)
*錄平定羅剎方略(1823年前)
致鄧傳密書(1823年1月下旬)
資政大夫禮部侍郎武進莊公神道碑銘(1823年2月8日)
阮尚書年譜**序(1823年2月11日—3月12日)
五經大義終始論(1823年春、夏間)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一(1823年春、夏間)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二(1823年春、夏間)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三(1823年春、夏間)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四(1823年春、夏間)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五(1823年春、夏間)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六(1823年春、夏間)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七(1823年春、夏間)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八(1823年春、夏間)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九(1823年春、夏間)
跋少作(1823年6月9日)
記佚媵(1823年6、7月間)
與江居士箋(1823年7月9日)
跋無著詞選(1823年7月)
跋懷人館詞選(1823年7月)
跋影事詞選(1823年7月)
跋小奢摩詞選(1823年7月)
跋圓覺經略疏(1824年前)
致江鳳彝書(1824年1月28日)
跋宋拓蘭亭定武本(1824年2月)
金壇方言小記(1824年7月26日后)
跋簳山草堂詩集(1824年8月24日—9月22日)
重刊圓覺經略疏后序(1824年9月23日)
助刊圓覺經略疏愿文(1824年)
捕蜮**(1824年)
捕熊羆鴟鸮豺狼第二(1824年)
捕狗蠅螞蟻蚤蜰蚊虻第三(1824年)
祀典雜議五首(1824年后)
廬之推(1824年—1825年)
宋拓孤本漢婁壽碑跋尾[二](1825年1月19日—2月17日)
武顯將軍福建海壇鎮總兵官丁公神道碑銘(1825年)
古史鉤沉論一(1825年—1833年)
古史鉤沉論二(1825年—1833年)
古史鉤沉論三(1825年—1833年)
古史鉤沉論四(1825年—1833年)
四先生功令文序(1826年前)
記王隱君(1826年前)
績溪胡戶部文集序(1826年—1831年)
定盦八箴(1827年秋)
跋破戒草(1827年12月15日)
說衛公虎大敦(1827年)
闕里孫孺人墓志銘(1827年)
大誓答問**論伏生原本二十九篇,非二十八篇(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二論夏侯氏無增篇(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三論歐陽氏無增篇(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四論今文篇數具在(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五論近儒異序同篇之說非是(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六答客難(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七論近儒《書序》當一篇之說(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八論班氏不以《書序》當一篇(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九論《書序》古今文并有(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十論后得者非《大誓》(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十一論《大誓》晚立與伏生家法無涉(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十二論《尚書大傳》引此文之故(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十三論孔壁中無《大誓》(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十四論五十八篇之名(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十五論劉向襲稱五十八、班固襲稱五十七之誤(1828
年3月)
大誓答問第十六論班史稱四十六卷之故(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十七論隋史稱二十五篇之謬(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十八論唐人稱三十四篇(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十九論偽孔《序》稱二十五篇之謬(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二十論近儒遁詞(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二十一論充學之《大誓》是一篇、是三篇,處處不合
(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二十二論漢世何以不互校(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二十三論太史公古文之學(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二十四總論漢代今文古文名實(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二十五論《大誓》逸文有二種(1828年3月)
大誓答問第二十六論東晉偽古文乘虛而入(1828年3月)
*錄李白集(1828年夏)
*錄尚書古文序寫定本戊子臘月上斜街寄齋作(1829年1月5日—
2月3日)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會試卷(1829年4月)
書果勇侯入覲(1829年5月4日)
對策(1829年5月23日)
御試安邊綏遠疏(1829年5月30日)
重摹宋刻洛神賦九行跋尾(1829年)
上大學士書(1829年12月26日)
*錄段先生定本許氏說文庚寅冬日上斜街寄齋作(1830年冬)
縱難送曹生(1831年前)
張南山國朝詩征序(1831年10月20日前)
致張維屏書(1831年10月20日)
書文衡山小真書諸葛亮出師表后(1831年)
誦得生凈土陀羅尼記數簿書后(1831年)
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江西巡撫陽湖吳公文(1831年—1832年)
尊任(1831年—1834年)
長短言自序(1831年—1835年)
跋某帖后(1832年9月9日)
*錄司馬法(1832年10月24日—11月21日)
題依隱齋詩(1832年)
*錄三千有門頌(1832年)
抱小(1832年后)
杭大宗逸事狀(1832年后)
懷寧王氏族譜序(1832年后)
六經正名(1833年)
六經正名答問一(1833年)
六經正名答問二(1833年)
六經正名答問三(1833年)
六經正名答問四(1833年)
六經正名答問五(1833年)
干祿新書自序(1834年)
工部尚書高郵王文簡公墓表銘(1835年冬)
*錄覺意三昧(1835年)
雙非雙亦門頌(1835年)
附:重定雙非雙亦門頌一首前頌乙未年作,非定本也(1837
年10月24日)
釋二門三點同異(1835年后)
說昌平州(1836年春)
說天壽山(1836年春)
說居庸關(1836年春)
送廣西巡撫梁公序一(1836年7月)
送廣西巡撫梁公序二(1836年7月)
送廣西巡撫梁公序三(1836年7月)
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謚敏肅涿州盧公神道碑銘代
阮中堂(1836年夏)
致吳葆晉書(1836年8月7日后)
陸彥若所著書序(1836年10月18日)
說張家口(1836年)
答人問關內侯(1837年前)
正譯**正《法華經》秦譯(1837年2月)
正譯第二正《大品彌陀經》魏譯(1837年2月)
正譯第三正《大本彌陀經》(1837年2月)
正譯第四正《彌陀經》(1837年2月)
正譯第五正《大般若經》(1837年2月)
正譯第六正密部、正偈頌(1837年2月)
正譯第七總正歷代所譯一切經(1837年2月)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1837年2月5日—3月6日)
書蘇軾題臨皋亭子帖后(1837年4月5日—5月4日)
致吳葆晉書(1837年春)
主客司述略(1837年7月)
致吳式芬書(1837年8月22日)
*錄禪波羅蜜門(1837年9月30日—10月28日)
通明觀科判(1837年9月30日—10月28日)
國朝春曹題名記序(1837年10月16日)
附:禮部題名記序
論京北可居狀(1837年10月29日—11月27日)
致吳葆晉書(1837年)
致吳式芬書(1837年6月—1838年6月)
致吳式芬書(1837年8月—1838年1月)
致吳式芬書(1837年8月—1838年6月)
致吳式芬書(1837年8月—1838年7月)
致吳式芬書(1837年8月—1838年10月)
致吳式芬書(1837年9月—1838年1月)
說宗彝(1837年后)
說爵(1837年—1838年)
跋商內言卣(1837年—1838年)
跋周伯箕父簠(1837年—1838年)
跋周兵史鼎(1837年—1838年)
跋周應公鼎(1837年—1838年)
書湯海秋詩集后(1837年—1838年)
論私(1838年前)
非五行傳(1838年前)
尊史(1838年前)
太史公書副在京師說(1838年前)
京師樂籍說(1838年前)
撰四等十儀(1838年前)
跋王北堂所藏明嘉靖雙柏堂刻本越絕書(1838年前)
說京師翠微山(1838年前)
在禮曹日與堂上官論事書(1838年2月)
致吳葆晉書(1838年4月30日)
為何紹基書未刊文稿冊跋(1838年5月15日前)
致吳式芬書(1838年5月—7月)
致吳式芬書(1838年5月—7月)
京師悅生堂刻石代宋經歷(1838年6月22日—7月20日)
致吳式芬書(1838年7月7日)
致吳式芬書(1838年7月14日)
致吳式芬書(1838年7月24日—8月2日)
致吳式芬書(1838年8月3日)
致吳式芬書(1838年夏)
致吳式芬書(1838年10月3日)
重輯六妙門序(1838年12月17日)
春秋決事比自序(1838年前后)
附:春秋決事比目錄
春秋決事比答問**《不定律篇》答問十事(1838年前后)
春秋決事比答問第二《不屑教律篇》答問三事(1838年前后)
春秋決事比答問第三《律目篇》答問十事(1838年前后)
春秋決事比答問第四《律細目篇》答問九事(1838年前后)
春秋決事比答問第五《人倫之變篇》答問八事(1838年前后)
商周彝器文錄序(1838年后)
學隸圖跋(1838年—1839年)
國清百錄序(1839年前)
為龍泉寺募造藏經樓啟(1839年前)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1839年1月5日前后)
附:復札
致何紹基書(1839年2月13日前)
附:復箋
鄧太恭人八旬壽序(1839年春)
問經堂記(1839年5月22日前)
致何紹基、何紹業書(1839年5月22日)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1839年7月)
邵子顯校刊婁東雜著序(1839年7月)
跋錢南園臨《枯樹賦》(1839年10月7日—20日)
徐泰母碣(1839年)
病梅館記(1839年—1840年)
上清真人碑書后(1839年—1841年)
致吳葆晉書(1840年春)
懷古田舍詩鈔序(1840年春)
附:送徐鐵孫序
秦泰山刻石殘字跋尾(1840年7月29日—8月26日)
致孔憲彝書(1840年9月9日)
跋敦煌太守裴岑立海祠刻石(1840年9月10日)
書張子絜大令薦粢所藏玲瓏山館本華山碑跋后(1840年秋)
鳳山知縣常州湯公父子畫像記(1840年秋)
為周詒樸書舊作詩卷跋(1840年10月)
與人箋(1840年12月2日)
書致何紹基寱詞二首跋(1840年—1841年)
跋浯溪題名殘刻(1841年1月21日)
致吳葆晉書(1841年1月24日)
鴻雪因緣圖記序(1841年8月19日)
跋傅征君書冊(1841年)
跋王百穀詩文稿(1841年)
述思古子議
葛伯仇餉解
說中古文
*錄穆天子傳
秦漢石刻文錄序
自晉迄隋石刻文錄序
詩選
秋夜聽俞秋圃彈琵琶賦詩,書諸老輩贈詩冊子尾(1818年
前)
吳山人文徵、沈書記錫東餞之虎丘(1819年2月)
題吳南薌東方三大圖。圖為登州蓬萊閣,為泰州山,為曲
阜圣陵(1819年2月)
驛鼓三首(1819年春)
飲少宰王定九丈鼎宅,少宰命賦詩(1819年春、夏間)
雜詩,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有四首(1819年春、
夏間)
題紅蕙花詩冊尾并序(1819年冬)
行路易(1819年)
夢得“東海潮來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詩(1819年)
又成一詩(1819年)
鄰兒半夜哭(1819年)
舟到(1820年春)
風意(1820年春)
發洞庭,舟中懷鈕非石樹玉、葉青原昶(1820年春)
此游(1820年春)
過揚州(1820年春)
庚辰春日重過門樓胡同故宅(1820年春)
因憶兩首(1820年春)
紫云回三疊有序(1820年春)
客春,住京師之丞相胡同,有《丞相胡同春夢詩》二十絕
句。春又深矣,因燒此作,而奠以一絕句(1820年春)
春晚送客(1820年春)
逆旅題壁,次周伯恬原韻(1820年夏)
贈伯恬(1820年夏)
廣陵舟中為伯恬書扇(1820年夏)
趙晉齋魏、顧千里廣圻、鈕非石樹玉、吳南薌文徵、江鐵
君沅,同集虎丘秋宴作(1820年秋)
戒詩五章(1820年秋)
寒夜讀歸夫人佩珊贈詩,有“刪除藎篋閑詩料,湔洗春衫
舊淚痕”之語,憮然和之(1820年)
觀心(1820年)
又懺心
龔自珍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相關資料
君名自珍,更名鞏祚,字人,浙之仁和人。于經通《公羊春秋》,于史長西北輿地。其文以六書小學為入門,以周秦諸子、吉金樂石為崖郭,以朝章國故、世情民隱為質干。晚尤好西方之書,自謂造深微云。
——魏源:《定盦文錄敘》
定盦于古人之書無所不讀,于當世之務無所不究,發為文章,周情孔思,昭昭乎揭日月而行也。
——魏源批自刻本:《定盦文集寫神思銘》
仁和龔人儀部自珍……為金壇段茂堂先生外孫,學問淵源,蓋有所自。古文詞奇崛淵雅,不可一世,余嘗選其文入《近代十二家文鈔》。其為學,凡經學、六書、子史,下及金石、鐘鼎、古文,皆悉心精究。詩亦奇境獨辟,如千金駿馬,不受紲,美人香草之詞,傳遍萬口。善倚聲。道州何子貞師謂其詩為近代別開生面,則又賞識于弦外弦、味外味者矣。
——林昌彝:《射鷹樓詩話》
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初讀《定盦文集》,若受電然。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龔自珍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 龔自珍(1792—1841),又名鞏祚,字人,一字爾玉,號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杰出的思想家、學問家、文學家與詩人。清代嘉道時期經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魏源并稱“龔魏”。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道光九年(1829)進士。歷官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禮部主事。道光十九年辭官南歸,后主丹陽云陽書院、杭州紫陽書院講席。其思想對晚清影響頗大。著述甚富,散佚很多,后人輯有《龔定盦全集》、《龔自珍全集》等。 編者簡介 樊克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祖籍山西沁水,1942年生于鄭州,旋隨父母移居西安。1963年畢業于西北大學歷史系。獨著有《龔自珍生平與詩文新探》、《龔自珍年譜考略》、《中國書院史》、《學校史話》、《書院史話》。合著有《中國近代哲學史》、《中國思想史綱》、《宋明理學史》,并參編《中國歷史大辭典思想史卷》,任編委。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