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繪藝術精選集
-
>
中國美術8000年
-
>
西洋鏡--中國寺廟建筑與靈巖寺羅漢
-
>
和光同塵:徐家樹攝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廣州
-
>
(精)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八品)
-
>
銀翼殺手2029
丹青雅韻-一本書讀懂中國繪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59788
- 條形碼:9787504759788 ; 978-7-5047-5978-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丹青雅韻-一本書讀懂中國繪畫 本書特色
通過這本書,讓您感受中國文人的詩意情懷;通過這本書,讓您領略中國繪畫的藝術魅力。
丹青雅韻-一本書讀懂中國繪畫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簡明的中國繪畫史,全面介紹了中國繪畫的發展脈絡,品評歷代名家名作,能夠豐富人們的文化知識,提升藝術修養,對于現代人來說是有益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丹青雅韻-一本書讀懂中國繪畫 目錄
**章 “元四家”中的吳鎮、倪瓚、王蒙神秘瑰奇:先秦時期的繪畫
早期的巖畫和陶器繪畫
青銅器繪畫
獨樹一幟的漆畫
壁畫和裝飾畫
帛畫:中國畫的奠基
第二章 古樸超逸:秦漢時期的繪畫
秦漢時期的文化背景
墓室壁畫
馬王堆帛畫
秦漢畫像磚
第三章 文化交融:魏晉南北朝的繪畫
魏晉南北朝的文化背景
顧愷之《 女史箴圖 》
哀婉的情歌《 洛神賦圖 》
陸探微、張僧繇等南朝畫家
《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
謝赫《 古畫品錄 》
北朝的石窟壁畫
第四章 全面繁榮:隋唐時期的繪畫
中國古代美術的巔峰
展子虔《 游春圖 》
閻立本《 步輦圖 》
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 》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
張萱《 搗練圖 》
張萱《 虢國夫人游春圖 》
周昉《 簪花仕女圖 》
第五章 黃金時期:五代兩宋的繪畫
五代繪畫的承前啟后
宋代繪畫的繁榮興盛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
黃筌《 寫生珍禽圖 》
范寬《 溪山行旅圖 》
郭熙《 早春圖 》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
李唐《 萬壑松風圖 》
李唐《 采薇圖 》
馬遠《 踏歌圖 》
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 》
趙佶《 聽琴圖 》
蘇軾《 枯木怪石圖 》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
第六章 文人水墨:元代的繪畫
從山水中尋找精神家園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 》
錢選《 浮玉山居圖 》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
“元四家”中的吳鎮、倪瓚、王蒙
王冕與柯九思
第七章 個性張揚:明代的繪畫
明代繪畫概況
傳承宋畫的浙派
吳門四家
董其昌與南北宗論
明代宮廷畫家
徐渭的寫意花鳥
陳洪綬、曾鯨的人物畫
唐寅《 孟蜀宮妓圖 》
商喜《 關羽擒將圖 》
崔子忠《 伏生授經圖 》
第八章 集其大成:清代的繪畫
四畫僧
金陵八家
南宗的繼承者:清六家
宮廷畫家的洋畫風
揚州八怪
第九章 多元格局:近現代繪畫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海上畫派
嶺南畫派
于傳統中求變革的中國畫大師
平易近人齊白石
渾厚華滋黃賓虹
兼收并蓄張大千
雄奇博大潘天壽
激情迸發傅抱石
畫以載道徐悲鴻
中西合璧林風眠
變法求索劉海粟
參考文獻
后 記
丹青雅韻-一本書讀懂中國繪畫 節選
顧愷之《 女史箴圖 》馬王堆的帛畫色彩絢麗,構圖精謹,可是我們無法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更無法知道這位畫家是否還有其他畫作存世;武梁祠的石刻古樸而不失生動,布局繁復而又自有秩序在其中,武梁碑上留下“良匠衛改,雕文刻畫,羅列成行,攄騁技巧,委蛇有章”的記載,可是除了名字,我們仍然無法獲得關于作者更多,哪怕一點點的資料;雖然我們可以如沃爾夫林所說,去欣賞一部完全以藝術風格為主體的“無名的藝術史”,但只有到了藝術家開始作為個體出現的歷史當中,有人去專門系統地記載介紹他們的特點或者師承關系、為他們編造傳奇,才真正說明繪畫、或者說雕塑其他類型的藝術開始擺脫完全實用的狀態,而承載自身的審美價值與追求以及藝術家個性等等因素,正是這些才開始了一段真正的藝術史:在歐洲,這種情況始于十五世紀早期的文藝復興時期,在中國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早有記載的畫家之一是三國時吳國一位叫曹不興的畫家,說他畫屏風時不小心滴上了一滴墨,就順勢將它畫成一只小飛蟲,孫權看到了伸手去拂,信以為真。不過,中國似乎很快就摒棄了以畫得栩栩如生作為對畫家*高評價的標準,而選擇了另外一種審美情感,這種標準*早、*高的典范即是下面所談到的顧愷之,他也是有較可信作品面貌存世的*著名的早期畫家。先來看看他的《 女史箴圖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被大家普遍接受的顧愷之作品有三種:除了這卷《 女史箴圖 》之外,還有《 洛神賦圖》和《 列女圖 》,其實都是后代的摹本,只是因為通過種種研究認為這三種臨摹得很忠實原作,特別是前兩幅,所以現在對顧愷之的認識主要是來自《 女史箴圖 》與《 洛神賦圖 》。《 女史箴圖 》一般被認為是隋唐時的臨本,清朝時收藏在圓明園,在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英軍擄回英國,1903年大尉約翰賣給大英博物館,現在是大英博物館東方藝術品鎮館之物。《 女史箴 》是在顧愷之生活的那個年代流行于上層社會女性之間的一篇文章,成書于顧愷之出生前50年左右。晉惠帝的皇后賈氏妒忌權詐,荒淫放恣,有一些大臣都曾提出廢黜她的主張,時人張華在這種背景下寫了《 女史箴 》。“女史”是負責后妃禮儀教化的宮廷女官,“箴”是一種規誡性的文體,文章講的是女性應該具有的操守與品德,全文300余字,有敘述,有舉例,寫得很是生動。不過對于上層人物,尤其婦孺之輩的人,他們的閱讀是需要樂趣的,純粹的文字,即使優美也很難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顧愷之的《 女史箴圖 》就像今天的插圖本《 女史箴 》,它采用的手卷形式與當時書本的形式也是一致,而且它按原文內容將手卷分為幾段,每個單元單獨成畫,讓人在欣賞美人的同時欣然記住了張華的教誨。現存的《 女史箴圖 》前部有殘缺,只保留了九個片段:馮姬擋熊、班婕辭輦、割歡同輦、山水寓理、修容飾性、同衾以疑、家族歡聚、愛極則遷、靜恭自思,以及結尾處依原文畫一司箴女史,而二女欣然接受狀。顧愷之在這卷畫中為我們呈現了那個時代*美麗的女性形象,像現存第五段描繪的梳妝女子,一位正對鏡描眉,一位插手端坐,享受著女官為她攏發。《 女史箴圖 》中女性的著裝多以白色為主,飾以紅色飄帶、裙尾,或外裙,風格簡單典雅;人物表情非顰非笑,如果注意她們的目光,目光所及處如果不是畫中人物,就一定是落在某虛無處,從不投向畫外,更不會與觀者的你對視,這樣的處理使人物不帶半點挑逗,只余內斂與自持。這一幅畫表現的是“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飾其性。性之不猸,或愆禮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顧愷之并沒有激烈地從反面表現文意,而是畫出美麗而謙遜的夫人,你看被人侍候的那位夫人甚至沒有將目光投向鏡子中的自己,而是望著鏡子下方空處,應該是畫家故意處理,以突出夫人的美德。顧愷之很善于將人物的內心情感、氣質表現在畫面上,有很多關于他這方面的小故事。一則說他給名士裴楷畫像,在臉頰上著意畫了他臉上的三根小毛,人物的俊朗便一下子躍然紙上;另一則說他畫人物*注重眼部的處理,他說,“四體妍蚩,本無關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身體的美丑與人物的神氣是無甚相關的,而眼睛的點與不點、怎樣點才是傳神的關鍵。所以畫史上對顧愷之畫人*高的評價便是“顧得其神”,比起另外兩位同樣著名的畫家張僧繇、陸探微的“張得其肉,陸得其骨”來要高妙了許多。還有畫面近尾處一位獨自而坐的夫人,恬淡安靜,此幅畫的是“靜恭自思,榮顯所期”,教人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夫人雖然坐著,身后的飄帶仍然有臨風之勢。顧愷之筆下的線條是他*為人稱道的另一個長處,人們用盡各種極美的比喻來描述他的線條給人帶來的感受:春云浮空,春蠶吐絲,流水行地,純任自然,還給它取了個好名字:高古游絲描。顧愷之就是用這種極細軟而又極富內韌的線條塑造了筆下的美麗人物。
丹青雅韻-一本書讀懂中國繪畫 作者簡介
姜正成,江蘇人,1957年5月出生,1982年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有過非凡的人生經歷,長期從事科技、公安及文化事業工作。曾成功策劃出版了“青春有約”系列、 “青少年讀史嘗鮮”系列,著有長篇偵破小說:《紅顏》《紅眉》《紅乳》。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愛心企業家俱樂部副會長、北京526圖書聯盟副會長,北京圖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