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方劑學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醫案摘奇·雪雅堂醫案合集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用藥禁忌書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海派中醫夏氏外科文物選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93852
- 條形碼:9787510093852 ; 978-7-5100-9385-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派中醫夏氏外科文物選萃 本書特色
夏氏外科是著名的中醫外科流派,起源于浙江德清東南灣,自夏松泉先生創始至今,已傳承和發展了近180年。夏氏外科主要在浙江湖州一帶開業行醫,在杭嘉湖平原一帶極富盛名,因戰亂多次遷徙,后至上海,在滬上傳承80余年。如今夏氏外科歷經幾代人的傳承與發展,已形成瘡瘍科、乳腺科、肛腸科、皮膚科等學科。 本書分四個部分,主要展現夏松泉之長孫夏墨農、夏墨農之長子夏少農、次子夏涵,以及柏連松的歷史資料,,以及柏連松的醫案、行醫器材照片等資料。
海派中醫夏氏外科文物選萃 內容簡介
夏氏外科是中國著名的中醫外科世家,創始于清朝晚期浙江德清,始由夏氏先祖夏松泉所創,歷經夏松泉之子夏少泉,夏墨農為少泉長子,至夏墨農之長子夏少農、次子夏涵為夏氏四世醫,夏氏外科精于外科,是浙江湖州三大大中醫外科流派之一。夏氏外科傳至夏墨農時,醫術益精,擅長于中醫內科、中醫外科和中醫五官科,在中醫骨傷科亦有建樹,尤精于中醫外科,夏氏外科至夏墨農時醫名*響,影響*大,弟子遍布浙江、上海和蘇南地區,其醫德醫風高尚,為當地百姓稱道,其醫術精湛,多有家傳秘方不秘藏而流傳于世,被眾醫家錄用,夏氏外科傳承發展至今業已180余年,由于歷經太湖水盜的襲擾搶劫、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反復遷徙、歷史資料遭到破壞和遺失,也位對夏氏外科的歷史資料進行整理和總結,正值海派中醫夏氏外科研究基地的建設,我們初步搜集了一些有關夏氏外科不同時期歷史資料,有些資料彌足珍貴,我們進行了系統地整理,并對這些歷史資料的歷史背景和對夏氏外科的歷史意義進行詳細的說明,以饗讀者。
海派中醫夏氏外科文物選萃 目錄
海派中醫夏氏外科文物選萃 作者簡介
張雅明1987年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醫療系。現為柏氏肛腸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并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第六理事會常務理事兼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肛腸專業委員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第九屆肛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2010年10月獲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知名專家"稱號。曾參加第三屆全國名老中醫繼承班學習并順利畢業。主持的上海市衛生局課題"痔科熏洗方抗炎、生肌作用的臨床及實驗研究"曾獲2001年度上海市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參與"負壓數碼檢查技術在肛腸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2008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并參與上海市科委"痔科熏洗顆粒Ⅱ期臨床前研究"、2005年3月立項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科研基金老中醫經驗繼承專題課題"柏連松教授扶正祛邪、內外并治治療肛腸病的臨床經驗總結"、2007年10月立項市級醫院中醫藥驗方臨床評價項目"四味痔血湯治療內痔出血的臨床研究"、2008年11月立項上海市衛生局中醫科研課題 "柏連松教授隧道法配合濕熱敷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的中醫特色臨床研究"。目前作為課題第一負責人的在研課題:上海市衛生局2010-2011年度中醫藥科研基金課題--不同治法在"痔"不同階段治療中診治規律的研究課題編號:2010L020A。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