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76697
- 條形碼:9787550276697 ; 978-7-5502-7669-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本書特色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講述了飲食的哲學,人是一種會吃、會思考、會享樂的動物,而餐桌正是我們可以同時做這三件事的地方。為什么食物對我們那么重要?我們和食物的關系是什么?我們選擇要吃什么,其實涉及人性的本質層面:動物性、感官、社會、文化、創(chuàng)造性、情緒和知性。對飲食的認真思考,需要考慮到和自然的關系,和其他動物的關系,和其他人的關系,以及和我們自己的關系。所以說,關于飲食的思考,其實也涉及如何做個有德行的人,以及決定要過什么樣的生活。
作者深入飲食傳統(tǒng)和文化,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哲學思考,探討的部分議題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吃素比吃肉慈悲?吃得越清淡越好?
跨國大企業(yè)等于萬惡資本家?
純手工制作比機器量產好?傳統(tǒng)古法勝過創(chuàng)新料理?
把食物吃完才不算浪費?吃到飽可以吃但不能帶走?減重關乎意志力?
……
針對上述反思,《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將一一加以辯證與厘清。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內容簡介
好吃·聯(lián)合京城*餐廳,精美特輯生動再現(xiàn)經典料理。
好看·《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作家朱利安·巴吉尼暢談飲食哲學。
16位明星大廚,22道經典菜品,附送52頁全彩四色印刷精美料理特輯。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不但告訴你身而為人應該怎么“吃”,而且教你思考怎么“活”。
有機種植、動物福利、公平貿易、節(jié)食減肥……所有關于飲食的糾結逐個破解。
沈宏非、陳曉卿、黃磊、朱虹、姚新中、歐陽應霽、殳俏、張際星,聯(lián)合重磅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目錄
主編有話說 我所享受的吃的美德
中文版序 吃,深刻的哲學體驗
前言 生活是為了吃飯,還是吃飯為了生活?
**部分 采集
如果你不知道它從何而來,也就不知道它是什么。
01 敢于求知
02 別一味自足
03 時間的果實
04 超越有機
05 屠宰也有關愛
06 公平貿易
07 大即是無良?
第二部分 烹飪
一頓飯開始得可遠比下**筷子早。
08 撕掉食譜
09 傳統(tǒng)的真諦
10 高科技的實踐智慧
11 例行公事不無聊
12 慷慨撒上一撮鹽
第三部分 人如其不食
你不吃的東西,同樣塑造了你這個人。
13 抵擋自助早餐的誘惑
14 減肥的自控力
15 不反彈的意志力
16 禁食
第四部分 好好食
牲口給料,人吃飯;只有知性的人才知道怎樣吃。
17 認真對待盤中餐
18 知好也知歹
19 米其林餐桌的美德體驗
20 每餐飯都是一段光陰
21 一人食
22 歡宴的喜悅
23 及時行樂不快樂
結語 好好吃,好好生活
譯者后記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相關資料
饞而不吃則罔,吃而不思則殆。
沈宏非
《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美食工作者
美味,我所欲也;美德,亦我所欲也。熱愛美食的人,往往會被陷于道德困境之中。過去食物匱乏是這樣,今天美食復興也是這樣。巴吉尼在《吃的美德》里,嘗試尋找一條獨特的道路,那里不僅有美味,也有美德。
陳曉卿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紀錄片制作者,美食專欄作家
想不到“吃”這個我們最熟悉的事情,竟然關乎道德、品格、個體與群體、人與自然和社會,甚至是經濟學、政治學和哲學……!反正《吃的美德》是我讀過的最有趣的一本書,因為它說什么都會說到“吃”。
黃磊
著名演員,“黃小廚”品牌創(chuàng)始人和主理人
確保質量和味道的食物才能讓人心生愉悅,對待吃飯這件事情也需要以美德為基礎,《吃的美德》幫助我們深刻理解了“知道如何吃,就知道如何活”。
朱虹
美食評論家
《吃的美德》將關于“吃”的復雜哲學思考回歸簡單,以通俗的語言梳理棘手的道德思辨,使之通向人的心靈合一,對如何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把握道德觀的多元立場,在“吃與不吃”引發(fā)的多重困惑面前進入理性的自由王國頗有啟迪。
姚新中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
越吃越煩惱,越吃越沮喪——似乎不應該是“美食家”在公眾面前流露的情緒和發(fā)表的言論,但事實上,如若有天竟然對吃喝失去興趣,那可就大事不妙了。吃喝需要理論基礎,稍稍餓著也更能思考——這就是我翻舔《吃的美德》的原因。
歐陽應霽
美食家,作家,漫畫家
吃的美德,或者說吃的哲學,或者說吃的世界觀,也許不是直接奉上一塊牛排或端上一碗熱湯,卻可以送給頭腦一份甜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就是吃喝而已嘛”,人們習慣這樣說,但愿意真正思考一下吃喝這樣的人生小事的人,他們的人生種種,一定也充滿了認真的趣味吧。
殳俏
悅食中國創(chuàng)始人,作家
關于吃,有人覺得是一日三餐,能準時預見的幸福;有人覺得是錦上添花,對辛勞的獎賞;有人覺得盤中之物乃上天恩賜,珍貴無比……不同的人對于吃都有著各自的情愫和思考。食物承載的不僅僅是唇齒之間的味蕾體驗,還是記憶,是情緒,是失去,是尋找,是治愈,是真相,是先知,是哲理……不要小看這一方餐食,尋淵探根,用心感悟,皆是智慧。食物不入口,你永遠不會知道其中滋味;《吃的美德》不讀完,你永遠不會理解其中哲理;人生也一樣。
張際星
美味關系創(chuàng)始人,知名餐飲品牌營銷專家
朱利安·巴吉尼擁有珍貴的天賦,將深奧的思考說得動人。在這本很棒的書里,這位迷人的作者將餐桌上的愉悅和哲思作了完美的平衡。
亞歷山大·麥考爾·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
英國知名小說家
一場給心靈的大師饗宴,能滿足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哲學家和饕客。
弗朗辛·塞根(Francine Segan)
食物歷史學家,《哲學家的廚房》(Philosophers’ Kitchen)作者
巴吉尼的任務是要讓我們每個人思考我們吃的食物:更了解它,思考我們選擇食物時所采取的倫理立場……如果他的目的是要我們更加認識食物,反思我們自己的主張,那么本書大大成功了。
《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巴吉尼將其擅長的懷疑論與辯證法帶入“新的飲食正統(tǒng)文化”,也就是我們接受到關于可持續(xù)、有機、時令和本地產的相關議題,高明地拆穿了其中虛偽的論調和矛盾。
《泰晤士報》
本書富有趣味,論證充分,取材豐富,呈現(xiàn)出迷人的思想。
《觀察家報》
朱利安·巴吉尼揭露了大型食品工業(yè)與連鎖餐廳的邪惡自大,以及有機食品與當?shù)禺a食品的優(yōu)越感。
《衛(wèi)報》
刺激心靈和味覺。
《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作者簡介
哲學博士,英國知名哲學普及暢銷圖書作家,《哲學家雜志》共同創(chuàng)辦人,多家著名報刊特約撰稿人,包括《衛(wèi)報》《獨立報》《泰晤士報》《金融時報》《新政治家》等,還擔任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電臺固定嘉賓。著有暢銷書《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簡單的哲學》《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等。
他的書總是能切中當代人的思想和倫理困惑,以生動的故事或語言作為思想實驗場景,為人們提供多種哲學選擇的可能性,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框架,另辟險峰。《衛(wèi)報》稱:“他擁有一顆清明的心智,這讓他在哲學普及書籍的領域中格外杰出。”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