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雙城故事:今日紐約最壞以及最好的時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75635
- 條形碼:9787540475635 ; 978-7-5404-7563-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雙城故事:今日紐約最壞以及最好的時光 本書特色
●28位當代作家、紐約客,還原你所好奇的每一種紐約生活
歡迎來到紐約,這座充滿誘惑又極度分裂的“雙面之城”:它有令人眼花繚亂的百老匯、高雅的林肯中心、喧鬧沸騰的第五大道,也有飛奔過地鐵軌道的老鼠、臟亂的后街、隨處可見的流浪漢。
金字塔*1%的人擁有超過城市總收入1/3的財富,與此同時,上千名兒童仍在街頭流浪:對于生活在富裕與貧窮之間懸崖般斷層上的紐約市民來說,到底是什么感受?
28位當代作家、紐約客,每天來往穿梭于這座龐大而又孤獨的城市,試圖描述這座城市每一顆漂泊靈魂的侮辱、心碎與無奈。
●士紳化·住房·*工資·醫療·教育體系·種族問題·信仰·性取向·服務業·社交
以紐約為藍本,討論生活在世界超級大城市必然面臨的種種困境,由今日之紐約,窺視北京、上海、東京……每座現代都市的明日面貌。
全書以小說與紀實結合的手法,通過細致的描寫,“沿襲新聞工作者的傳統,為紐約描繪出一幅令人毛發聳立的畫像。”
雙城故事:今日紐約最壞以及最好的時光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28位紐約客對巨大貧富差距與社會不公的有力反擊;通過小說和非虛構報道,記錄下生活在紐約的各行各業人士的故事。他們照亮了隱匿于黑暗處的邊緣人物的生活,試圖尋找這座極度分裂的城市中*后幸存的一點人性: 在這里,你能讀到每夜在地道里入眠的流浪漢的命運與傳說;士紳化給布魯克林某個街區帶來的沉重壓力;被極度邊緣化的事務所夜班助理們自娛自樂上演的鬧劇;忍無可忍的房客為維護自身權益訴諸法庭的審判;億萬富翁被困在暴風雪而造成的憤怒一幕;人們走過裝飾奢華的寵物店與瑜伽教室,它們諷刺般地開在廉價發廊以及戒癮診所旁邊。 這本絕妙的、動人的紐約故事集,正是向這座危機中的城市發出的警鈴,令人反思大都市的發展前景及未來。
雙城故事:今日紐約最壞以及最好的時光 目錄
選擇 32
每晚死掉一點點 41
黑暗的邊緣 59
自殺的孩子 65
局部騰空 72
我們在哪兒 91
還要四年 95
回到原點 108
特殊才能的外國人 113
困惑的廷臣:洛倫佐·達蓬特在美國 135
禮尚往來,就這么簡單 146
《家住公園坡》的導演 161
家住公園坡 165
離失火還有一分鐘,也許兩分鐘 170
服務業與非服務業:酒吧侍者如何看紐約人 180
一條自我分裂的街 189
第六區 205
小時候 213
引擎 217
綜合材料,可變幻的維度 228
**大道和第二街 246
家 256
《小命運1912》的前言 263
小命運1912 265
尋找 290
如果1%的人扼殺了紐約的創造力,我就離開這兒 300
在遠巷的沃爾特·惠特曼 306
供稿人 319
雙城故事:今日紐約最壞以及最好的時光 節選
《雙城故事:今日紐約*壞以及*好的時光》:
城市生活是由人群的鄰近程度來定義的,當一部分人覺得住在這座城市里日子不好過,就會對城市里的每個人造成壓力。比爾·德布拉西奧能當選為市長,部分原因就是他在競選演講中將紐約比作“雙面之城”,這句話觸動了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的心弦,他稱之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問題”。紐約人能夠感悟他的挫折與激情,也能理解他的“城市可以變得更好”的夢想。也可以說,他們是被他在競選活動中所表達的一種看法給激發丁,那個看法就是由于貧富之間、有產者和無產者之間的差異正變得越來越大,紐約成為了一座不宜居住的城市。這座城市的神話——這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一座夢想之城——在現實面前崩塌了:紐約人的收入差距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高水平。
我覺得有必要在這里提一下幾個數字,以防萬一你不怎么關注新聞。幾乎有半數紐約人生活在赤貧狀態,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紐約人的收入差距已經回到了大蕭條時期之前的水平。位于收入*頂層的1%的紐約富豪,在1990年到2010年之間,平均收入從四十五萬兩千美元增加到了七十一萬七千美元。與此同時,收入*低的10%的紐約人收入增長幅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1990年的八千五百美元僅僅上升到2010年的九千五百美元。這一時期的財富匯聚明顯是向富豪們傾斜的。在1990年,*頂層的10%的家庭擁有整個紐約收入的31%;到了2010年,這一數字增加到]7%。而且在這一群體中,超級富豪占了很大的比例:2009年,頂層1%的人群擁有的收入超過城市總收人的三分之一。這個信息明確地告訴我們:如今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中產階級正在全速消失,盡管他們在美國歷史中確實存在過一段時期。就在德布拉西奧參加競選前,詹姆斯·蘇羅維奇為《紐約客》寫了一則有先見之明的專欄,分析了這一切發生的大致原因。這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金融業來為它創收——頂層1%的人群所繳納的所得稅令人難以置信地占到了所得稅總數的43%——但同時,金融業也是造成收入不均的主要推手。再加上,支撐起中產階級的那一類工作——比如制造業——已經消亡了。在2001年到2011年間,這座城市已經喪失了51%的制造業工作。蘇羅維奇指出,在紐約做生意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以至于工廠、手工作坊、造船廠什么的都搬去了別的地方。
這些數字極端地反映出許多美國城市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人們從郊區搬到城市里生活,迅速抬高了城市的房價和房租。紐約以一種夸張的方式見證了這一趨勢。不屬于頂層10%的紐約人發現自己的收入略有增加,但他們必須面對的是直升機螺旋上升式的房租上漲。2002年到2012年間,房租平均上漲了75%。如今的紐約房租已經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其結果就是,幾乎三分之一的紐約人的年收人中,有超過一半是用于房租支出的。許多紐約人連租房都租不起,更別提買房了。
居住在紐約市區的人們所付的房租占收入比例*高——比如,在布朗克斯區,一個普通家庭要花上66%的收入去租一套三居室的公寓——因此他們也是*窮的。順便一提,那里就是我弟弟租下一間公寓住了一段時間的地方。
……
雙城故事:今日紐約最壞以及最好的時光 作者簡介
約翰·弗里曼(編者)
文學雜志《格蘭塔》(Granta)前總編,也曾是美國國家書評協會(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主席。他的作品常見于《紐約時報書評》《洛杉磯時報》《衛報》以及《華爾街日報》等報刊。
莫莉·卡巴普
插畫家。她在2012年創作的Occupy Wall Street(占領華爾街運動)肖像作品獲得了許多贊賞。
[譯者介紹]
姜向明
翻譯。1971年9月生。畢業于日本國立靜岡大學歐美文學專業。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擅長英語和日語的文學翻譯。主要譯作有菲茨杰拉德的《那些憂傷的年輕人》、菲利普·羅斯的《退場的鬼魂》、理查德·耶茨的《好學校》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