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杜甫詩選注-增補本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020119226
- 條形碼:9787020119226 ; 978-7-02-011922-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杜甫詩選注-增補本 本書特色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后世也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等。出生于河南鞏縣。杜甫是中國古代*有名的詩人之一,與李白并稱為“李杜”,也被后人稱為“詩圣”。其詩流傳至今有一千四百余篇,他的詩歌集中反映安史之亂及其以后的社會歷史,被后世譽為“詩史”,代表性的作品有“三吏”、“三別”、《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秋興八首》等。《杜甫詩選注》是著名研究杜詩學(xué)者蕭滌非先生的代表作,該書以編年體方式將杜詩按杜甫生平分為四個時期,選取281首作品,注解時除了“以杜解杜”、“以史證杜”、征引古人注杜成果,還包涵了作者自己的考訂和議論,具有很高的學(xué)術(shù)性和很好的可讀性。該書是當(dāng)代杜詩選本的代表性著作。
杜甫詩選注-增補本 內(nèi)容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后世也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等。出生于河南鞏縣。杜甫是中國古代*有名的詩人之一,與李白并稱為“李杜”,也被后人稱為“詩圣”。其詩流傳至今有一千四百余篇,他的詩歌集中反映安史之亂及其以后的社會歷史,被后世譽為“詩史”,代表性的作品有“三吏”、“三別”、《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秋興八首》等。《杜甫詩選注》是著名研究杜詩學(xué)者蕭滌非先生的代表作,該書以編年體方式將杜詩按杜甫生平分為四個時期,選取281首作品,注解時除了“以杜解杜”、“以史證杜”、征引古人注杜成果,還包涵了作者自己的考訂和議論,具有很高的學(xué)術(shù)性和很好的可讀性。該書是當(dāng)代杜詩選本的代表性著作。
杜甫詩選注-增補本 目錄
詩人杜甫(代前言)
例言
**期讀書游歷時期
(公元七一二——七四五)
望岳(五古)
登兗州城樓(五律)
房兵曹胡馬(五律)
畫鷹(五律)
夜宴左氏莊(五律)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lǐng)所
憂,因寄此詩,用寬其意(五排)
贈李白(五古)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五古)
贈李白(七絕)
第二期困守長安時期
(公元七四六——七五五)
八仙歌(七古)
春日憶李白(五律)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七古)
高都護(hù)驄馬行(七古)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五古)
樂游園歌(七古)
投簡咸華兩縣諸子(七古)
兵車行(七古)
麗人行(七古)
前出塞九首(五古)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五古)
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五古)
曲江三章章五句(七古)
夏日李公見訪(五古)
秋雨嘆三首(七古)
九日寄岑參(五古)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七古)
醉時歌(七古)
天育驃騎圖歌(七古)
官定后戲贈(五律)
去矣行(七古)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五古)
后出塞五首(五古)
第三期陷安史叛軍中、為官時期
(公元七五六——七五九)
月夜(五律)
悲陳陶(七古)
悲青坂(七古)
對雪(五律)
春望(五律)
哀江頭(七古)
塞蘆子(五古)
(以上陷安史叛軍中作)
自京竄至鳳翔喜達(dá)行在所三首(五律)
述懷(五古)
羌村三首(五古)
北征(五古)
彭衙行(五古)
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
面別,情見于詩(七律)
春宿左省(五律)
曲江二首(七律)
(以上為左拾遺時作)
至德二載,甫自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
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
悲往事(五律)
望岳(七律拗格)
瘦馬行(七古)
贈衛(wèi)八處士(五古)
洗兵馬(七古)
新安吏(五古)
潼關(guān)吏(五古)
石壕吏(五古)
新婚別(五古)
垂老別(五古)
無家別(五古)
(以上為華州掾時作)
秦州雜詩二十首(錄四五律)
留花門(五古)
月夜憶舍弟(五律)
夢李白二首(五古)
天末懷李白(五律)
搗衣(五律)
空囊(五律)
病馬(五律)
送遠(yuǎn)(五律)
佳人(五古)
發(fā)秦州(五古)
寒峽(五古)
龍門鎮(zhèn)(五古)
石龕(五古)
鳳凰臺(五古)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七古)
發(fā)同谷縣(五古)
劍門(五古)
成都府(五古)
(以上棄官客秦州同谷時作)
第四期漂泊西南時期
(公元七六〇——七七〇)
卜居(七律)
為農(nóng)(五律)
蜀相(七律)
堂成(七律)
江村(七律)
賓至(七律)
狂夫(七律)
野老(七律)
客至(七律)
遣興(五律)
題壁上韋偃畫馬歌(七古)
恨別(七律)
后游(五律)
春夜喜雨(五律)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七律)
春水生二絕(錄一七絕)
所思(七律)
絕句漫興九首(錄六七絕)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錄四七絕)
進(jìn)艇(七律)
贈花卿(七絕)
三絕句(錄二七絕)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七律)
戲為六絕句(七絕)
楠樹為風(fēng)雨所拔嘆(七古)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七古)
百憂集行(七古)
病橘(五古)
枯椶(五古)
野望(七律)
不見(五律)
花鴨(五律)
遭田父泥飲,美嚴(yán)中丞(五古)
大麥行(七古)
奉送嚴(yán)公入朝十韻(五排)
(以上漂泊成都時作)
客夜(五律)
客亭(五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七律)
九日(七律)
有感五首(錄一五律)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五排)
王命(五律)
征夫(五律)
早花(五律)
發(fā)閬中(七古)
桃竹杖引贈章留后(七古)
歲暮(五律)
釋悶(七排)
天邊行(七古)
閬山歌(七古)
閬水歌(七古)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
嚴(yán)鄭公五首(錄一七律)
(以上漂泊梓州、閬州時作)
草堂(五古)
四松(五古)
題桃樹(七律)
絕句四首(錄一七絕)
絕句六首(錄三五絕)
絕句二首(五絕)
登樓(七律)
宿府(七律)
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五古)
丹青引(七古)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五古)
憶昔二首(七古)
除草(五古)
去蜀(五律)
旅夜書懷(五律)
三絕句(七絕)
(以上重歸成都草堂及漂泊云安時作)
白帝城*高樓(七律拗格)
八陣圖(五絕)
負(fù)薪行(七古)
*能行(七古)
夔州歌十絕句(錄三七絕)
古柏行(七古)
白帝(七律拗格)
存歿口號二首(錄一七絕)
諸將五首(七律)
秋興八首(七律)
詠懷古跡五首(錄三七律)
壯游(五古)
昔游(五古)
遣懷(五古)
宿江邊閣(五律)
歷歷(五律)
解悶十二首(錄五七絕)
閣夜(七律)
縛雞行(七古)
愁(七律拗格)
麂(五律)
晝夢(七律拗格)
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五首(錄一五律)
承聞河北諸道節(jié)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
十二首(錄三七絕)
驅(qū)豎子摘蒼耳(五古)
復(fù)愁十二首(錄五五絕)
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五古附:元結(jié)詩)
又呈吳郎(七律)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勤耕牛,
兼書觸目(五古)
登高(七律)
九日(七律)
虎牙行(七古)
寫懷二首(錄一五古)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七古)
冬至(七律)
歸雁(五絕)
(以上漂泊夔州時作)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七古)
江漢(五律)
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七律)
暮歸(七律拗格)
曉發(fā)公安(七律拗格)
蠶谷行(七古)
登岳陽樓(五律)
歲晏行(七古)
南征(五律)
遺遇(五古)
宿花石戍(五古)
客從(五古)
清明二首(錄一七排)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呈蘇渙侍
御(七古)
樓上(五律)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并序(七古附:高適詩)
小寒食舟中作(七律)
江南逢李龜年(七絕)
白馬(五古)
逃難(五古)
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 至縣, 呈聶令。 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于方田(五古)
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五律)
長沙送李十一銜(七律)
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
奉呈湖南親友(五排)
(以上漂泊湖北、湖南時作)
附錄:《杜甫詩選注》批注
批注輯錄說明
正文中批注
封頁等處補注
附記
杜甫詩選注-增補本 作者簡介
蕭滌非(1906-1991),江西臨川人。1930年于清華大學(xué)畢業(yè),1933年在清華大學(xué)研究院畢業(yè)后到山東大學(xué)任教。抗日戰(zhàn)爭時期去西南聯(lián)大。抗戰(zhàn)勝利后于1947年回山東大學(xué),歷任中文系主任、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dǎo)師。在杜甫、樂府、文學(xué)史研究方面有杰出貢獻(xiàn),被譽為卓越學(xué)者、一代宗師、樂府及唐詩研究的權(quán)威人士。著有《杜甫研究》《杜甫詩選注》《漢魏六朝樂府文學(xué)史》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tuán)-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xué)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