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包郵 大家學術叢書國史要義

作者:柳詒徽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05-01
所屬叢書: 大家學術文庫
開本: 其他 頁數: 244
本類榜單:哲學/宗教銷量榜
中 圖 價:¥12.5(3.5折) 定價  ¥36.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大家學術叢書國史要義 版權信息

大家學術叢書國史要義 本書特色

柳詒徵著的《國史要義》為大家學術文庫系列之一。全書收錄了《題辭》《史原**》《史權第二》《史統第三》《史聯第四》《史德第五》《史識第六》《史義第七》《史例第八》《史術第九》《史化第十》,其中史權第二附有漢之尚書。 柳先生的教學方法,以探求書本為原則。他要求學生平時以閱讀正史為主,并經常從正史中出許多研究題目,要求學生搜集材料,練習撰作能力。這種治學方式,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嚴謹篤實的學風,一生受用不盡。

大家學術叢書國史要義 內容簡介

本書站在維護中華傳統文化的立場上,引證大量史料,從史原、史權、史統、史聯、史德、史識、史義、史例、史術、史化十個方面對中國史學傳統做了全面回顧,闡述了作者眼中的中國史學精義所在和基本特征。同時也對如何看待西方的史學理論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對那些盲目疑古的人提出了批評。全書敘論結合,觀點鮮明,充分體現了柳先生“宏通博雅”、“文理密察”的學術研究特點。

大家學術叢書國史要義 目錄

目錄

題辭 001

史原** 001

史權第二 019

附:漢之尚書 037

史統第三 051

史聯第四 068

史德第五 085

史識第六 108

史義第七 130

史例第八 161

史術第九 189

史化第十 213


展開全部

大家學術叢書國史要義 節(jié)選

其他言禮與非禮者,不可勝舉。后史承之,褒譏貶抑,不必即周之典法,要必本于君臣、父子、夫婦、兄弟之禮,以定其是非。其飾辭曲筆無當于禮者,后史必從而正之。故禮者,吾國數千年全史之核心也。伯夷所典,五史所掌,本以施于有政,范疇當時。久之社會變遷,人事舛牾,史官所持之禮,僅能為事外之論評,不能如周官之逆辨考贊矣。而賴此一脈之傳,維系世教,元兇巨慝有所畏,正人君子有所宗。雖社會多晦盲否塞之時,而史書自有其正大光明之域。以故他族史籍,注重英雄宗教物質社會,第依時代演變,而各有其史觀,不必有緬緬相承之中心思想。而吾國以禮為核心之史,則凡英雄宗教物質社會依時代之演變者,一切皆有以御之,而歸之于人之理性,非茍然為史已也。 《史通·書志篇》:夫刑法禮樂,風土山川,求諸文籍,出于三禮。及班馬著史,別裁書志,考其所記,多效禮經。章學誠《禮教篇》亦曰:史家書志之原,本于官禮。《史記》之《天官》、《平準》等書,猶以官職名篇,惜他篇未盡然也。兩君皆以史之書志本于官禮,蓋僅就著述之形式言之,而不知史家全書之根本皆系于禮。何其視禮之隘也!夫本紀、世家何以分?分于禮也。封爵、交聘何以表?表以禮也。列傳之述外戚、宦官、佞幸,酷吏、奸臣、叛逆、伶官、義兒,何以定名?由禮定之也。名臣、卓行、孝友、忠義,何以定名?以禮定之也。不本于禮,幾無以操筆屬辭。第以鉻冶之深,相承有自,漫謂故事當爾,遂未溯其本原,斯則就史言史者之失也。然即就史言史,亦必基于此中心思想而后有所評衡。例如馬遷之紀項羽,蔚宗之紀后妃,劉氏何以譏之?(見《史通,本紀》、《列傳》等篇。)《晉史》黨晉而不有魏,《齊史》黨齊而不有宋,鄭氏何以譏之?(見《通志序》)一經諦思,本末具見。特前人習之而不必言,今人忘之而以為不足言耳。 以史言史者之未識史原,坐以儀為禮也。僅知儀之為禮,故限于史志之紀載典章制度,而若紀表列傳之類不必根于禮經。不知典章制度節(jié)文等威繁變之原,皆本子天然之秩敘。故《皋陶謨》之言典禮,日:天敘天秩,天不可見,則征之于民。曰: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皋陶謨》: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悖哉。(鄭玄日:五典,五教也。五教據《左傳》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據《孟子》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鄭玄日:五禮,天子也,諸侯也,卿大夫也,士也,庶民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五典由悖史所傳,條舉人類之倫理,而爵賞刑章由之而漸行制定。此五種倫理思想,必非一王一圣所創(chuàng)垂,實由民族之聰明所表現。于何征之?《堯典》曰:放勛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可見唐虞以前,吾民族早有孝念考妣之風尚,故史臣舉此以形容其思君之哀。使其時民眾但知其妻孥,不知有考妣,則狀況哀痛,當日:如喪艷妻愛子。胡為舉考妣乎?民俗之興,發(fā)源天性,圣哲敘之,遂曰天敘。推之天子、諸侯、大夫、士庶,宜有秩次,亦出于天。而禮之等威差別,隨以演進矣。從民俗而知天,原天理以定禮。故倫理者,禮之本也;儀節(jié)者,禮之文也。觀秩敘之發(fā)明,而古史能述此要義。司馬遷所謂究天人之際者,蓋莫大乎此。徒執(zhí)書志以言禮,不惟隘于禮,抑亦隘于史矣。 天人之際,所包者廣。本天敘以定倫常,亦法天時以行政事。故古者太史之職,在順時覷土,以帥陽官,守典奉法,以行月令。

大家學術叢書國史要義 作者簡介

柳詒徵(1879-1956)字翼謀,號劬堂、知非,江蘇鎮(zhèn)江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及圖書館學家。主張弘揚中國國粹,維護中國傳統文化。 17歲考中秀才,后曾就讀于三江師范學堂。卒業(yè)后曾任教江南高等商業(yè)學堂、江南高等實業(yè)學堂、寧屬師范學堂、兩江師范學堂、北京明德大學;并一度主持鎮(zhèn)江府中學堂校政。1914年2月,應聘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文、歷史教授;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學;并曾任南京圖書館館長、考試院委員、江蘇省參議員。建國后執(zhí)教于復旦大學。 著有《歷代史略》、《中國文化史》、《國史要義》等。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史壇,與在北方任教的史家陳垣、陳寅屬并稱“南柳北陳”。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