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研究

包郵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研究

作者:彭青秀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10-01
開本: 24cm 頁數: 193頁
本類榜單:經濟銷量榜
中 圖 價:¥31.2(5.4折) 定價  ¥5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557492
  • 條形碼:9787564557492 ; 978-7-5645-574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剖析了農民合作社功能的來源、特點和價值, 梳理出合作社“綜合功能”的概念, 并從農業生產經營層次、合作社自身經營層次、社會發展層次進行分解, 將合作社綜合功能分為替代功能、經濟功能和拓展功能。進而分析了三大功能的內涵、相互關系, 界定了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的內涵, 分析其實現邏輯和特點。接著, 從目前我國農民合作社發展環境出發, 分析了我國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的現狀和問題, 總結了國外發達國家農業合作社功能實現的經驗及其啟示。然后運用回歸模型, 考察了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的影響因素。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研究 目錄

1 導論
1.1 本書的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3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1.4 本書的研究方法與創新

2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的理論分析
2.1 農民合作社的定義、價值、原則與特點
2.2 農民合作社功能存在的合理性
2.3 農民合作社功能的內容
2.4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的途徑
本章小結

3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的現實考察
3.1 我國農民合作社發展環境分析
3.2 農民合作社功能發揮現實:以河南為例
3.3 國外農業合作社功能實現的經驗及啟示
本章小結

4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的影響因素
4.1 理論前提與研究假設
4.2 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4.3 模型選擇與實證檢驗
4.4 結論與建議
本章小結

5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的關鍵途徑:在**、二、三產業融合中實現經濟功能
5.1 經濟功能產生的原因
5.2 經濟功能作用的機理
5.3 經濟功能實現的途徑
5.4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6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的基本途徑:在與農戶的協作共生中實現替代功能
6.1 替代功能產生的原因
6.2 替代功能作用的機理
6.3 替代功能實現的途徑
6.4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7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的核心途徑:在引導、示范、服務中實現拓展功能
7.1 拓展功能產生的原因
7.2 拓展功能作用的機理
7.3 拓展功能實現的途徑
7.4 案例分析
本章小結

8 優化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的整體環境
8.1 內部環境:加強合作社自身建設
8.2 外部環境:優化政策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查問卷
后記
展開全部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研究 節選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研究》:  2.1.2 合作社的價值  根據1995年國際合作社聯盟(ICA)《關于合作社界定的聲明》(以下簡稱《聲明》)提出:“合作社以自助、自擔責任、民主、平等、公平和團結為價值基礎。按其創始者的傳統,合作社社員信奉誠實、開放、社會責任和關心他人的道德價值觀。”由此,合作社價值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核心價值,作為合作社價值的基礎部分,包括自助、自擔責任、民主、平等等基本價值;另一部分是擴展價值,源自合作社傳統,包括開放、誠信、關懷他人、社會責任等社會倫理價值。  張超(2015)從合作社價值對其內外的不同作用出發,把它分為內向價值和外向價值。核心價值對應著合作社“內向的價值”,主要面向社員,在合作社內部奉行自助、自擔責任、民主、平等等基本價值;社會倫理價值對應著合作社的“外向的價值”。主要面向合作社之外的個人和社會,在合作社外部信奉開放、誠信、關懷他人、社會責任等社會倫理價值。2.1.3合作社的原則“合作社原則是合作社將他們的價值觀付諸實踐的指南”(《聲明》,1995),是合作社價值在實踐中應用的基本指導準則。從1844年羅虛代爾原則*初版到1995年的合作社原則,國際合作社原則歷經變遷,共有六次標志性的變化,依次為羅虛代爾原則(*初版)、羅虛代爾原則(增補版)、羅虛代爾原則(1895年版)、羅虛代爾原則(1937年版)、合作社原則(1966年版)和合作社原則(1995年版)。1995年《聲明》中將合作社原則概括為七項:“自愿與開放的社員資格;社員民主控制;社員經濟參與;自治與獨立;教育、培訓與告知;合作社之間的合作;關注社區。”從1844年羅虛代爾原則到合作社原則(1995年版),一百多年來,合作社原則幾經變遷,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合作社原則的每一次變遷,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都經過了實踐的千錘百煉,添加了新的內涵。這些原則既是合作社的制度基礎,也是當前及今后拓展合作社研究的前提,有助于澄清關于合作社的認識誤區,指導著我們對于合作社實質的把握,為我國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指明方向。  (1)自愿與開放的社員資格。自愿,指的是“合作社是自愿的組織”,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開放,指的是社員資格的開放,只要愿意行使權利、承擔義務,不分性別、不分種族、不分社會地位、不分宗教信仰,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社員。  (2)社員民主控制。合作社是由社員管理的民主組織,全體社員擁有對合作社的*終控制權;任何社員都不能隨意控制合作社;社員民主控制是社員的責任和權利,社員不僅對合作社有權進行監督和提供建議,而且需要對合作社的決策參與。合作社法人治理結構的核心是社員民主控制,強調“一人一票”的平等投票權。  (3)社員經濟參與。合作社社員資格是通過出資獲取的,全體社員掌握的控制權包括合作社資本的使用、保全和增值。但是出資只是取得社員資格、獲得服務的條件,作為“人的聯合”組織,合作社實行“資本報酬有限”原則,是因為合作社的資本報酬只是對社員出資的機會成本的補償,而非利潤回報。即“盈余按交易額返還”。  (4)自治與獨立。①合作社是自助組織,必須發揮自力更生的精神,通過社員的聯合生產對外盈利,增加整個組織的經濟效益,這是自助的基礎,也是自治的前提,因此,為農戶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是合作社的直接功能(王敏,2013)。②合作社也是自治的組織,社員控制則是保障合作社自助和自治的制度安排。外部資本可以進入合作社,但是不能跨越底線——社員民主控制和自治,如果有個人、組織或其他機構對合作社進行控制協議,那么就可能將合作社轉變成企業。③保持自治與獨立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西方發達國家對于合作社的職能定位實現了從“無為之手”變為“扶持之手”*后成為“服務之手”的轉變(苑鵬,2009)。我國合作社起步較晚,政府對于合作社發展的扶持必不可少,但需要處理好政府干預力度與合作社的自治和獨立的關系,把握好其中的度。  (5)告知、培訓與教育。告知是面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合作社知識和文化,“年輕人”和“輿論帶頭人”為重點傳播對象,通過宣傳使得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合作社的建設,這樣就為合作社建立起了良好的社會支持環境。培訓就是對有關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教育和培養。培訓范圍包括合作社的知識和文化,特別是技能培訓,通過對社員、管理人員和選舉產生的代表培訓,使他們能夠有效地為合作社服務,促進合作社的發展壯大。教育一方面是關于合作社知識和文化的教育,更為重要的是培育人們提高合作意識。教育的范圍較廣,不僅包括合作社內,還包括合作社外,而且許多發達國家為便于從小培養人們的合作社意識,已將合作社教育編入了中小學課程。  ……

農民合作社功能實現途徑研究 作者簡介

  彭青秀,女,1975年11月生,河南南陽內鄉人,鄭州輕工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人的發展”經濟學學會理事。1996年畢業于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學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7年畢業于財政部科研所財政學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16年畢業于四川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學術專長是農業經濟、低碳經濟,現主要從事農村經濟問題研究。主持參與省部級以上項目10余項,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獎勵5項,發表文章20多篇,觀點被多次引用,并有數篇文章獲獎。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