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超值優惠券
¥50
滿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場圖書通用(淘書團除外)

不再提示
關閉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美好社會與美美與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

美好社會與美美與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

作者:費孝通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時間:2019-01-01
開本: 16開 頁數: 503
本類榜單:社會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41.3(7.0折) 定價  ¥59.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美好社會與美美與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 版權信息

美好社會與美美與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 本書特色

費孝通先生是我國老一代的著名人類學、社會學和民族學家,世人對其青年時代創造的經典著作早已耳熟能詳。同樣值得世人重視的是,費先生自20世紀70年代末獲得第二次學術生命之后,面對現時代中國及世界的新態勢,從實求知、孜孜不倦,延續并將其一生所做的三部主題“文章”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本書從鄉村與城鎮發展、民族與社會發展、全球化與文化自覺、學術反思與展望四個方面,分別收錄了費孝通先生第二次學術生命中形成的代表性作品,匯成文集,既是立此存照、緬懷學界的先行者,也是梳理學脈,便于后學者續寫新的“篇章”。
《美好社會與美美與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收錄費孝通先生改革開放之后獲得“二次學術生命”之后,在學術界和知識界獲得廣泛關注和深遠影響的學術文章,這些文章已經成為新的經典。從這些經典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先生晚年對文化的反思,已經從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考,升華到天下大同的全球社會,也關注我們今天強調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先生認為,他所吁求的“美好社會”是人類社會的共相,是世界性總體社會中人與人相處的規范,是主觀意識和客觀律令的內外統一。因此,文化自覺是對自身之美和他者之美的雙重自覺,目標是創建一個和而不同的全球社會。
費老70多年的學術生涯,其研究涉及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然其一直沒有脫離社會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在費老的筆下,微視研究和巨視研究一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先生的社會人類學思想在兩者間應用得游刃有余,并不時地產生新的理論和方法。特別是對中國社會中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思考,如何上升到全球視野,這是先生晚年的大智慧,在某種意義上先生晚年的思考,已經從一位“從實求知”的以田野經驗為基礎的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學家,上升為*所處時代、關注未來、具有普遍人類關懷的一位哲學家。而費老的研究和實踐已經證明,他非常出色地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特色。他對于本土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已經成為非西方學者研究本土社會的典范。

美好社會與美美與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 內容簡介

費孝通先生是我國老一代的著名人類學、社會學和民族學家,世人對其青年時代創造的經典著作早已耳熟能詳。同樣值得世人重視的是,費先生自20世紀70年代末獲得第二次學術生命之后,面對現時代中國及世界的新態勢,從實求知、孜孜不倦,延續并將其一生所做的三部主題“文章”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本書從鄉村與城鎮發展、民族與社會發展、全球化與文化自覺、學術反思與展望四個方面,分別收錄了費孝通先生第二次學術生命中形成的代表性作品,匯成文集,既是立此存照、緬懷學界的先行者,也是梳理學脈,便于后學者續寫新的“篇章”。

美好社會與美美與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 目錄

一 城鄉協調發展
三訪江村
江村 50 年
重訪云南三村
論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動
家庭結構變動中的老年贍養問題
三論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動
小城鎮,大問題
中國城鄉發展的道路
農村、小城鎮、區域發展
二民族與社會發展
關于我國民族的識別問題
深入進行民族調查
瑤山調查 50 年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
對民族地區發展的思考
簡述我的民族研究經歷和思考
民族生存與發展
關于中國民族基因的研究

三全球化與文化自覺
人文價值再思考
對“美好社會”的思考
反思·對話·文化自覺
文化論中人與自然關系的再認識
對文化的歷史性和社會性的思考
創建一個和而不同的全球社會
四學術反思與展望
邁向人民的人類學
重讀《江村經濟·序言》
《云南三村》序
讀馬老師遺著《文化動態論》書后
個人·群體·社會
試談擴展社會學的傳統界限
人的研究在中國
展開全部

美好社會與美美與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 節選

我這一生有個主題,就是“志在富民”。
  我原本是想學醫的,但是后來放棄了成為一個醫生的前途。因為,那是我自覺地認識到“為萬民造福”比“為個人治病”更有意義。
  我是出生于20世紀初期的中國人,正是生逢社會的劇變,國家危急之際。從我的這種價值判斷出發,我之所以棄醫學人類學是可以為朋友們所理解的。我學人類學,簡單地說,是想學習到一些認識中國社會的觀點和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識去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所以是有所為而為的。
  在西方人類學門內至少有一些學者把它作為表演才華的戲臺,或是更平易一些,是一種智力的操練或游戲,或竟是生活中的消遣。我本人對這些動機并無反感。在一個生活富裕,又是競爭激烈的社會里,當個人謀生之道和社會地位已經有了保證之后,以人類學來消磨時間或表現才能,確是不失為一種悠悠自得的人生。可惜的是,我自己明白,我沒有條件這樣來對待這門學科,事實上也走不上這條路子;即便走上了,也不會覺得愉快的。
  我本人的經歷使我更相信認真的以人類學方法去認識中國能有助于中國的發展。人類學是可以成為一門實用的科學的。一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二是“學以致用”。這兩條很可以總結我自己為學的根本態度。
  我80歲生日那天在東京和老朋友的歡敘會上,曾瞻望人類學的前途,說了下面一句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句話我想也就是今天我提出的文化自覺歷程的概括。“各美其美”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人群對自己傳統的欣賞。這是處于分散、孤立狀態中的人群所必然具有的心理狀態。“美人之美”就是要求我們了解別人文化的優勢和美感。這是不同人群接觸中要求合作共存時必須具備的對不同文化的相互態度。“美美與共”就是在“天下大同”的世界里,不同人群在人文價值上取得共識以促使不同的人文類型和平共處。——費孝通
  ……

美好社會與美美與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 作者簡介

費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蘇吳江人 ,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代表作有《鄉土中國》《江村經濟》等。
改革開放之后,費孝通先后對我國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進行實地調查,提出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具有全局意義的重要發展思路與具體策略。同時,開始進行一生學術工作的總結,提出并闡述了"文化自覺"的重大命題。

編者簡介:麻國慶,男,1963年生于內蒙古,曾就讀于西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校,并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曾任東京都立大學客任副教授。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民委第二屆決策咨詢委員、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第二批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等。代表性著作有《家與中國社會結構》《永遠的家》《走近他者的世界》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