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人與海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系列注音版:小婦人(九品)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
>
中考現代文閱讀答題必備公式(備考2023)
-
>
米·伊林十萬個為什么(導讀版)
-
>
經典閱讀:青少年人文素養叢書--話本選
器知技,技立器,器養道:技.器.道三位一體語文教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162907
- 條形碼:9787536162907 ; 978-7-5361-629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器知技,技立器,器養道:技.器.道三位一體語文教學 內容簡介
道主要是指表達的思想感情,器指的是使用何種語言形式以及文體,技指怎么樣表達。筆者介紹如何三位一體進行教學。
器知技,技立器,器養道:技.器.道三位一體語文教學 目錄
**節 我的語文教學歷程與反思
第二節 技、器、道概念辯證
第三節 技、器、道三位一體語文教學
第二章 技、器、道三位一體字、詞、句、修辭教學
**節 高中漢字教學
第二節 高中詞語教學
第三節 高中句子教學
第四節 高中修辭教學
第三章 技、器、道三位一體古詩文閱讀教學
**節 高中文言文教學
第二節 高中古詩詞教學
第四章 技、器、道三位一體小說、散文閱讀教學
**節 高中小說閱讀教學
第二節 高中散文教學
第五章 技、器、道三位一體實用類文本閱讀教學
**節 高中傳記閱讀教學
第二節 高中新聞閱讀教學
第三節 高中論述文閱讀教學
第六章 技、器、道三位一體作文教學
**節 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
第二節 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
第七章 技、器、道三位一體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和段落教學
**節 高中語文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第二節 高中語文段落教學
附錄
附錄一 《鴻門宴》教學設計
附錄二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教學設計
附錄三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后記
器知技,技立器,器養道:技.器.道三位一體語文教學 節選
《器知技,技立器,器養道:技、器、道三位一體語文教學》: 三、實操 該標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出發”’,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主張“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料”,“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等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展的綜合效應”。這其中,“任務群”(如學習內容、資料)為“器”,“任務”(多方面、多層次的目標)應是“道”,而為了更好地實現“器”以知“道”、悟“道”、得“道”,教學中則離不開溝通“器”“道”兩者的中介或橋梁“技”。 1.樹立一種觀念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比喻要使小樹成為木料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培養一個人才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是個長久之計,并且十分不容易。對這句話,人們更在意的是其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這一內涵,而對于其“十分不容易”更多的是強調教育的難度或困境,對“需要更多時間”則容易忽視,因而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往往會急功近利。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此句意為“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這里,古人把樹人比作理玉,而理玉其實就是治器。治器自然需要特定過程。或許不同的工匠需要不同的時間量,治不同的器也需要不同的時間量,但這時間量是客觀存在的,硬要超越,在同樣的器、同樣的工匠的前提下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科學的。另外,治同樣的器也會因不同的質地、材料而需要不同的時間量,不同質量的器也會需要不同的時間量,因此,很多工匠的報酬是以時間為單位來計算的,而不是以器的數量來折算的。 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教學生不是在治器。話雖不錯,但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被看成治器。比如學會寫好一篇文章,文章就是“器”,而寫則是“治”。這治器是需要時間的,不同學生需要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正如,有的學徒三年學成木匠,有的則要五年才能出師。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其靈魂是自由和解放。學生需要閑適,教師需要閑適,教育也需要閑適。語文教學需要一顆“藝術”的心態,不僅是愉悅、平和的,更重要的是有一顆發現之心,用心去尋找、發現,以一種美的態度來審視這個世界。 2.正確處理兩個關系 (1)正確處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關系。 筆者認為,就當下的語文教學而論,因工具性呈顯性,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等,無一不必然顯現工具性,因而人們常容易見到語文教學對工具性的落實,而不容易看到工具性背后的人文性。當然,與之相反的現象同樣普遍,因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而使語文失去了“語文味”。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現實中不乏存在割裂兩者而重點從單一方面來評價的現象,既不乏僅有工具性要求的各種語文活動,如反復抄寫字詞;也不乏灌輸式、說教式的思想教育。這些都是沒有正確處理兩者關系的表現。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可以這樣處理:一是在語文活動的設計上下功夫,突出其人文性。比如,當學生積累字詞時,教師不妨給學生設置一個具體的場景或對象,由學生寫下相應的適用的詞語。二是在語文活動的評價上改變,一改過去那種以對工具性的負面評價為主來評判內容或思想的表達效果的做法,變為以人文性作為語文活動評價的中心,而以對工具性的正向評價來助推人文性的落實。也就是將“要表達出什么思想內容,哪一句或哪個地方表達得不好,該如何表達”的評價模式轉變為“某一句或某個地方表達得好,表達出了什么什么情感、精神”。 應該說,正確處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關系的策略還很多。不過,筆者在這里倡導的是以“技”為介質,通過析“器”得“技”,而后以“技”立“器”,以“器”來蘊“道”,所謂技、器、道三位一體的教學。其中,“器”是工具性的直接體現,“道”則是人文性的反映或本身,“技”則是教學的切入點、訓練點,是工具、橋梁。 ……
器知技,技立器,器養道:技.器.道三位一體語文教學 作者簡介
劉水連,廣東北江中學教師,2018年廣東省第十批中小學特級教師,韶關市第二批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為首批廣東省中小學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是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二批“高中文科類名教師”培養對象。曾獲韶關市青年崗位能手、“優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優秀德育工作者”、2009年立項廣東省中小學德育科研課題研究先進個人等稱號,2015年入選廣東省“教書育人”系列——“百名優秀德育教師(含學校德育管理人員)”;主持或參與省市級學科或德育課題十余項;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