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蓬萊閣典藏系列中國佛教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89180
- 條形碼:9787532589180 ; 978-7-5325-8918-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蓬萊閣典藏系列中國佛教史 本書特色
《中國佛教史》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蔣維喬居士在日本學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綱》基礎上撰寫的一本從目錄學角度探究佛教流變的優秀著作,對民國以后的中國佛教研究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堪稱經典。特點為簡要系統,不乏卓識;語言暢達,不失曲雅風趣;資料豐富,存厥存疑。在今日仍不失為一本了解中國佛教歷史的基本讀物。
蓬萊閣典藏系列中國佛教史 內容簡介
本書特點為簡要系統,不乏卓識;語言暢達,不失曲雅風趣;資料豐富,存厥存疑。在今日仍不失為一本了解中國佛教歷史的基本讀物。
蓬萊閣典藏系列中國佛教史 目錄
——蔣維喬《中國佛教史》導讀鄧子美 / 1敘言 / 1凡例 / 1**章佛教東傳之期 / 1佛教傳來之年代—《漢法本內傳》—佛教東傳之事情—迦葉摩騰竺法蘭—白馬寺—道佛二教沖突之傳說—關于《四十二章經》之疑問—永平十年東傳說之價值—永平以前之中國與佛教—永平前東傳說之批評第二章佛經傳譯之初期 / 6四大翻譯家—羅什以前來中國之外人—初期之譯經與經錄—譯經訛傳之原由—敦煌高昌等之譯經者—初期譯經者所傳之教義—世高迦讖之弘傳教義—賓人傳來之小乘教—《四阿含》五大律之翻譯—大乘教傳來之譯經家—密教之初傳—竺法護—中國人之譯經者—僧侶之姓
第三章四大翻譯 / 16鳩摩羅什—般若部諸經之翻譯—朱士行—《大般若經》與分品諸譯之對照表—《法華經》—《法華經》之異譯—《提婆品》與《普門品重誦》之追加—《法華經》與于闐—《寶塔品提婆品》之疑—于闐與大乘教—《大般涅經》—《小乘涅經》與《大乘涅經》—《涅經》之發達—《涅經》之異譯—法顯譯三卷本之疑—《遺教經》為《涅經》之異譯—闕失諸譯之《涅經》—大本《大乘涅經》—南本北本—大本《涅經》原本傳來之異說—《涅經荼毗分》—《大乘涅經》之根本教義—翻譯《涅經》影響于中國佛教—《小乘涅經》與《大乘涅經》之發達上關系—《小乘涅經》教義之中樞—《華嚴經》之翻譯—佛陀跋陀羅之《六十華嚴經》—《八十華嚴經》《四十華嚴經》—《華嚴經》諸譯之對照表—四大譯經與中國大乘佛教諸宗—羅什派之學者與《涅經》之研究—羅什與佛陀跋陀羅之二派第四章南地佛教之中心 / 36羅什時代北方佛教之隆盛—羅什之世俗生活—佛陀跋陀羅—羅什佛陀二派之沖突—廬山之慧遠—慧遠之系統—竺佛圖澄—釋道安—佛經注解之初—道安所奉之教義—道安與當時之佛教—道安系持律嚴肅之風—中國南方佛教之初—南地佛教起源之諸說—南人之氣質與佛教—關于慧遠弘法之事跡—白蓮社
第五章佛教之弘傳與道教 / 46佛教初傳時代道佛二教沖突之疑點—道教之起源—古代神仙之信仰—張道陵—牟子—《理惑論》—《理惑論》疑非漢代之書—道佛二教之接近—后趙之排佛論—北魏太祖太宗之信佛—太武帝之排佛—武帝崩后佛教之再興—北齊之道佛二教—北周武帝之破佛—《笑道論》《二教論》—通道觀—周武破佛與凈影之慧遠—北齊地方破佛與任道林之抗議周武殂后之佛教第六章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統(一) / 56隋唐以前之十三宗—羅什時代《法華經》之研究—成實宗之疑—羅什時代之空論—竺法雅康法朗等之格義—本無說—心無說—即色說—道安羅什系統—道安系統表—道安系諸高僧之南地布教—慧持道汪等之巴蜀弘教—羅什門下表—羅什門下南北分派之端緒—佛陀跋陀羅之翻譯—佛陀跋陀羅所傳之教義—佛陀跋陀羅諸經傳譯之事情—小乘之因果論與大乘之緣起實相二大教義—龍樹世親二教系與中國佛教之二大系統第七章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統(二) / 68羅什系與《十誦律》—卑摩羅叉與南方之《十誦律》—佛陀跋陀羅所譯之《僧祗律》—佛陀跋陀羅系與《四分律》—慧光僧統及其所承之律師—翻譯經典之關于禪者—禪經中大小二乘之區別—安世
高禪數之學—羅什所傳之禪經—《思維略要法》之十種禪法—《坐禪三昧經》要領—《坐禪三昧經》之性質—佛陀跋陀羅所傳之禪經—《達摩多羅禪經》之性質—《達摩多羅禪經》之要領第八章禪之由來 / 81菩提達摩—達摩之二入四行說—達摩所承教系之疑—達摩東渡之年代—達摩與其他有名諸禪師—達摩之著書—南禪之起源—羅什系與禪宗—竺道生慧觀與禪—道生后之頓悟成佛說—保志與傅翕—大乘小乘之區別—佛陀跋陀羅所傳之禪業系統—智嚴—玄高—佛陀禪師—僧稠禪師第九章極樂往生與兜率往生 / 90真身觀與應身觀—觀無量壽佛法—《無量壽經》之異譯—《觀無量壽經》之異譯—《觀無量壽經》之要領—《阿彌陀經》—稱名念佛與觀察念佛—般舟三昧—《般舟三昧經》之異譯—道安之《凈土論》—白蓮社之念佛—蓮社之十八賢—六朝時代念佛教之高僧—阿彌陀佛報身化身之爭—極樂往生與兜率往生之爭—彌勒菩薩傳譯之經典第十章天臺宗之起源及其開創 / 101達摩弟子曇琳之所傳—羅什系之南北二派—慧文禪師與《大智度論中論》—慧文時代北朝諸師之禪觀—羅什系之教義與天臺之三諦說—南岳慧思禪
師—南岳之著書—《大乘止觀法門》之可疑—南岳之教義—南岳與天臺—天臺大師—天臺之著書—章安大師—三諦圓融—一念三千—五時八教之判釋—《法華玄義》之南三北七—南三北七諸師之判教—《五教章》之十家—天臺以前之諸說與天臺—天臺以前之《涅經》研究—《涅經》學者之南北二派—關于《涅經》之著述第十一章嘉祥之三論宗 / 121羅什所傳與嘉祥大師之三論宗—古三論新三論—嘉祥以前三論之系統—三論宗之系統表—僧詮門下之四杰—法朗門下之繁榮—明法師—興皇寺之法朗—嘉祥小傳—嘉祥之著書—嘉祥之門下—唐以后三論宗之衰頹第十二章造像與石經 / 129北魏文成帝時之像教—北魏鑿石為廟之遺風—石窟佛像之建造—佛教上有價值之美術—大同云岡之石窟—洛陽伊闕之石窟—開鑿石窟始于曇曜—云岡石窟所以無碑碣之理由—石窟寺之規模—魏帝之屢幸石窟寺—伊闕石窟與云岡相似—伊闕開鑿石窟之始—伊闕石窟始于北魏繼續于有唐—伊闕石窟之規模—龍門造像不限于帝王—慧思大師發愿刻《石經》—靜琬創刻石藏經板—導儀暹法四公之陸續增刻—自唐至遼所刻《石經》之數—石經山之規模—雷音洞—藏經板之七洞—遼道宗及通理大師之續刻—善定善銳之募刊—西峪寺石塔下之石經—元代高
麗沙門慧月之繼續—佛教史上偉大之事業第十三章會昌以前之佛教概說 / 135唐太祖之奉佛—太宗之保護佛教—太宗之建立十寺—太宗之造寺譯經—太宗之度僧詔—高宗之信佛—中宗、則天時代之佛教—唐代之譯經者—唐代譯經之盛時—義凈三藏—菩提流志三藏—新譯時代—音義經錄之續出—唐初諸宗之勃興—玄宗以后之佛教第十四章唐之諸宗 / 143(一) 念佛宗 / 143
慈愍三藏—禪凈合一說之端緒—善導流之念佛—關于極樂往生三種之見解—《攝論》派之別時意趣說—對于別時意趣說之反駁—凈影嘉祥之化身化土說—善導一人二人之爭—善導舍身往生說之不確實—善導之著書—善導以前之系統—善導《觀經疏》之要旨—善導以后之念佛教
(二) 法相宗及華嚴宗 / 151
羅什系與念佛教—中國學者對于世親著書之見解—世親教義三期之傳譯—《六十華嚴》譯后《華嚴經》之學者—北地《華嚴》之學者—《十地論》之二譯—于《十地論》譯場譯者意見之沖突—二譯之合糅—慧光僧統及其系統表—真諦三藏傳譯之經論—真諦小傳—真諦以后《攝論》之研究—玄奘三藏—玄奘門下之名僧—窺基與圓測二派—窺基之
著書—圓測之著書—《俱舍》之三大家—圓暉之《頌疏》及《俱舍》諸譯家—真諦之《舊俱舍》及其研究—玄奘窺基以后之法相宗—淄州慧沼之著述—樸揚智周之著述—世親系之三派與阿賴耶識之解釋—空有之爭與賢首之說—《地論》學者與華嚴宗—賢首大師所承之系統—杜順智儼—賢首大師—玄奘與賢首—賢首之著書—同別二教之判—五教十宗之判—十玄緣起—相即相入—六相圓融—賢首以后之華嚴宗
(三) 律宗 / 178
律之三派及其系統—《四分律》之諸疏—新舊兩疏之調和—新舊兩疏之戒體論—南山宗之說—道宣律師之著書
(四) 禪宗 / 183
六祖以前及六祖以后—二祖斷臂說之可疑—禪之區別—祖師禪—禪風之相違—宗密禪之派別說—禪之五家—禪之系統—宗密禪之三種—牛頭禪—南頓北漸—六祖以后南頓之弘傳—五家之宗風—曹洞宗—臨濟宗—云門宗溈仰宗—法眼宗—五家名稱之起源
(五) 密教 / 194
祈禱宗—多神的佛教—儀軌—善無畏金剛智以前之密典翻譯—《韋陀》與密典之類似—陀羅尼—種子—《大論》之四十二字觀—《華嚴經》之字輪觀—密教聲字觀之一例—三摩耶形—聲字深義之一例—印契—曼荼羅—善無畏三藏及其所傳之曼荼羅—胎藏界曼荼羅—金剛智三藏及其所傳之曼荼
羅—金剛界曼荼羅—曼荼羅與密教教理之說明—那爛陀寺佛教之一轉—法相宗之轉識得智與密教之曼荼羅—胎藏界《經》之四曼荼羅《疏》之六曼荼羅—金胎兩部之關系—《金剛頂經》二十八會之說—慈覺所傳之一會曼荼羅—繪曼荼羅彩色曼荼羅之起源—金剛界之三十七尊—金胎兩部之稱呼及印度之相承—南天鐵塔談—金剛界與華嚴之教義—密教理論解釋之一端—不空三藏—善無畏不空之二派—金剛智不空之系統表—善無畏之系統表—惠果以后兩部傳統表第十五章華天之再興唐武周世之破佛 / 215荊溪湛然—荊溪之著書—《金剛起信論》—清涼澄觀—清涼之著書—《四十華嚴》之翻譯—佛耶二教僧侶之共譯佛經—荊溪與清涼之位置—慧苑之異義與清涼之復古—清涼對于禪宗天臺之意見—清涼之性惡不斷說—對于《起信論》教理見解之變遷—圭峰宗密—宗密之著書—宗密之禪教一致論—唐代道佛二教之關系—唐初道佛二教徒之激爭—唐之保護道教—道佛二教徒論難之一例—佛教隆盛之弊—韓退之《佛骨表》—玄宗時之度牒制—武宗會昌之法難—佛教以外外來之諸宗教—周世之破佛—吳越王之興佛第十六章宋以后之佛教 / 232(一) 概說 / 232
太祖太宗之興法—雕刻《大藏經》之始—宋代之譯
經者—譯經之儀式—贊寧—宋之保護道教—徽宗之排佛—蒙古之勃興—世祖保護喇嘛教—元代焚棄《道藏經》—劉秉忠—明太祖保護佛教—明之僧道衙門—永樂帝舉兵與道衍—南北板《大藏經》—武帝之奉佛與世宗之排佛
(二) 天臺宗山家山外之爭與律宗之再興 / 242
吳越王與天臺之興隆—荊溪以后天臺之系統表—山家山外之爭—山家山外論爭之起源—《金明玄》廣略二本之爭—十不二門之爭—四明與山外諸學者之論爭—后山外—四明小傳—四明派三家之學者—山外之諸學者—孤山智圓—益與天臺宗—南山律之系統表—靈芝寺元照律師
(三) 元以后之喇嘛教 / 255
西藏佛教之起源—雙贊王與其二妃—端美三波羅—缽因教與佛教—乞雙提贊王—善海大師與蓮華生上師—中論瑜伽二宗之爭—徠巴膽王—朗達爾瑪王之破佛—巴勒科爾贊王與大圣阿通沙—西藏佛教教義之派別—西藏佛教之宗派—三大新派之系統圖表—根本四部與其分出諸派圖表—宗喀巴—元朝與喇嘛教—發思巴—發思巴以后之喇嘛僧—喇嘛教隆盛之弊—明朝與喇嘛教—紅帽黃帽黑帽之三派—達賴班禪之二喇嘛—羅卜藏大喇嘛與達賴之尊稱—羅卜藏以后西藏之紛亂與清朝—紅教黃教二派之區別—呼畢勒罕—西藏二支蒙古二支
(四) 禪宗 / 267
溈仰宗之系統—法眼禪師及其法系—《宗鏡錄》—
法眼宗系統圖表—云門禪師及其系統—《碧巖集》—明教大師—云門宗系統圖表—曹洞宗—芙蓉道楷—《從容錄》—宋以后之曹洞宗—曹洞宗系統圖表—臨濟宗之系統—黃龍派之系統圖表—楊岐派之系統圖表—虎丘下之系統圖表—大慧下之系統圖表—元以后之禪宗—憨山大師—云棲宏—紫柏老人—《徑山藏》
(五) 諸宗融合之傾向 / 287
宋以后之法相宗—禪教講—長水子璇—晉水凈源—華嚴宗與禪—念佛與天臺宗神照家—念佛與禪—廬山之遺風興隆—廬山遍融與云棲宏—益智旭—佛教與儒道二教—憨山之三教一致說第十七章近世之佛教 / 297(一) 概說 / 297
近世佛教之界說—黃衣派與青衣派—清代佛教之全盛時期—清代佛教之衰頹時期—光緒變法之影響佛教—民國以來佛教狀況
(二) 清代之喇嘛教 / 298
喇嘛之官秩—喇嘛之徒眾—京內外設置喇嘛之額數—順治時創建后黃寺—雍正時修建雍和宮—乾隆時議準喇嘛之額數—前后藏寺廟之數及喇嘛之數
(三) 清代對于佛教之保護及限制 / 299
清初諸帝皆尊崇佛教—寺觀之建置僧尼之剃度皆有限制—清之僧道官悉依明制—私建寺觀者有
罪—不許私自出家—雍正時度牒之制無形廢弛—限度出家亦成具文
(四) 清初諸帝之信佛 / 300
順治帝之參禪—玉林國師通—溪森和尚—憨璞聰和尚—玄水杲和尚—天童道和尚—康熙帝之崇佛—南巡時到處修建寺廟親制題額及碑記—雍正帝之參禪甚有深造—章嘉呼土克圖—御選語錄—王大臣之參禪—雍正帝兼提倡凈土—調和教禪凈三宗—揀魔辨異錄—乾隆帝之刻經事業—《龍藏》之完成—《清文翻譯大藏經》—《滿漢蒙藏合璧大藏全咒》
(五) 嘉道以后佛教之衰頹 / 309
衰頹之原因—太平天國之排佛—洪秀全之耶穌教—真言寶誥—十余省之名剎皆遭焚毀—《天條書》—居士之勃興—清初之宋世隆畢奇周夢顏彭紹升鄭學川之磚橋法藏寺—楊文會之金陵刻經處—高鶴年之行腳
(六) 民國以來佛教之曙光 / 324
中華民國佛教總會—敬安和尚以身殉教—佛教居士林—佛教凈業社—觀宗講舍—華嚴學院—佛學院—閩南學院—華嚴大學—內學院—《佛學叢報》—《海潮音》—《林刊》—《凈業月刊》—《內學》—北京刻經處—天津刻經處—頻迦精舍翻刻小本《大藏經》—商務印書館影印《續藏經》—佛教復興之三種動機
(七) 敦煌石室唐人寫經之發見 / 326
唐人寫經發見之時期—莫高窟—英人斯坦因與法
人伯希和—京師圖書館搜藏之經卷—黎端甫之校勘語—江杜之專任校勘—《大乘稻芊經隨聽疏》—《凈名經集解關中疏》—沙門法成第十八章近世各宗 / 329(一) 律宗 / 329
南山宗之重興—寶華山律宗于近代佛教之影響—古心律師—三昧律師—見月律師—定庵律師—文海律師—寶華律宗分支于京師法源寺—寶華山律宗系統表
(二) 禪宗 / 333
臨濟宗之興衰—圓悟圓修二派之繁衍—道禪師之遇合—圓悟一派流傳京師之由來—玉林國師之兩次入京—圓修一派所以并傳京師—圓悟門下之三峰派—鄧尉法藏—靈隱弘禮—靈巖弘儲—愿云顯禪師—原直賦禪師—楚奕豫禪師—雍正帝之嚴斥三峰派—太平天國亂后僅存圓修一派—金山高天寧三大叢林—西天目之禪源寺—箬庵通問—金山之系統表—鐵舟行海—大曉實徹—觀心顯慧—大定密源—融通禪師—高開山祖師實徹—高之系統表—了凡際圣—昭月了貞—寶林達珍—天寧寺之重興—天寧之系統表—達如真嵩真禪—冶開清熔—西天目禪源寺之重興—西天目之系統表—寧波天童山之弘法禪寺—本皙與本晝—凈心法師之重興—敬安和尚—江浙各叢林之重興皆金山高天寧之支派—法忍和尚—密融和尚—清一禪師—曹洞宗之興衰—圓澄慧經之二支—焦
山古樵禪師—焦山之系統表—福毅澄洮了禪大須諸禪師—凈挺禪師—博山鼓山二派—博山之嗣法子孫—羅峰大師弘麗—博山之系統表—鼓山元賢道霈大振曹洞宗風—鼓山之系統表—遍照禪師之重興—古月禪師
(三) 華嚴宗 / 352
清初柏亭大師—柏亭大師之著述—華嚴宗之系統表—沙門大義—云中來舟—達天通理—雪浪法師之門人—讀徹蒼雪—楊文會之重興賢宗—《賢首法集》之編輯—月霞法師
(四) 天臺宗 / 358
天臺宗之靈峰派—清初宏傳天臺教觀諸師—靈椉靈耀兩師之著述—高明寺之傳授法脈—靈峰派之系統表—諦閑法師
(五) 凈土宗 / 361
省庵法師—夢耒禪師—紅螺山之凈土道場—沙門達默—古昆比丘—省元法師—印光法師
(六) 法相宗 / 366
窺基慧沼智周之論疏自日本取回—居士研究法相較沙門為多—內學院研究法相之成績—北京之三時學會
(七) 三論宗 / 366
三論宗之盛衰—嘉祥大師之論疏自日本取回—三論宗重興之希望
(八) 密宗 / 367
密教在唐以后僅存瑜伽焰口—明太祖禁止傳授密
教—紅教喇嘛及黃教喇嘛—喇嘛教于民間影響頗少—桂念祖赴日本研究密教—沙門顯蔭、大勇、持松先后赴日研究—大勇冒險入藏—王弘愿—程宅庵—東密藏密之會通
蓬萊閣典藏系列中國佛教史 作者簡介
蔣維喬(1873~1958)字竹莊,別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人。著名教育家、養生家。早年致力于教育事業,曾任教育部秘書長、江蘇省教育廳長、東南大學校長等職。后皈依諦閑大師,法名顯覺,乃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后又親隨太虛大師學習因明學。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上海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等職。著有《中國佛教史》、《佛學概論》、《佛學綱要》等。
鄧子美,現任江南大學宗教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學會社會思想史專業委員會理事,并兼任四川大學宗教學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傳統文化現代化及法律社會學研究,尤以運用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佛教在海內外具有較大影響。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